中早39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tl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该文介绍了东至县尧渡镇引进早稻新品种中早39试验示范的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旨在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早39;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02-36-02
  中早39是中国水稻研究所选育,2012年国家审定(国审号2012015)通过的中熟早籼品种。尧渡镇2013年引进试验示范3.3hm2,平均667m2产516.9kg,较本地常规稻嘉育948增产86.4kg/667m2,增产幅度达20%。通过试种,该品种表现株高适中,分蘖力中等,耐肥抗倒、结实率高,穗粒结构合理,产量高,后期熟相好等优点,深受农户欢迎。由于其良好的生产表现,当年收获的稻谷全被周围农户窜换留种。2014年通过认真比较分析,我镇将其做为水稻高产创建汪村早稻“万亩示范片”主栽接班品种,种植面积200hm2,实行统一栽培模式管理,7月10日组织全县基层农技站站长、种田大户观摩,并现场取样测产,平均667m2产521.6kg。较对照品种嘉育948高出73.5kg,较早杂株两优211高出15kg,并被老百姓称为“超级早稻”。通过2年来对该品种特征特性的观察了解,其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应着重加强适时早播,培育适龄旱育带蘖壮秧,合理密植,科学肥水管理,综合防治恶苗病、纹枯病、稻瘟病等关键技术环节管理。
  1 特征特性
  1.1 株型较好 中早39叶色较绿,分蘖力中等,株型较为紧凑,剑叶较挺,株高82cm左右,茎杆硬,抗倒伏。谷粒椭圆偏长,生长整齐,熟相清秀。
  1.2 生育期中熟偏早 我地做早稻栽培,全生育期112~115d。
  1.3 穗粒结构较为合理 2年抛秧栽培,平均每667m2有效穗22万,每穗总粒数125粒,穗长18cm,结实率85%,千粒重26g。穗数表现适中,穗型较大,着粒较密,粒重较高,穗粒结构较为协调。
  1.4 丰产性较好,经济效益高 2013、2014年,平均单产519.25kg/667m2,较对照嘉育948增79.95kg/667m2,增幅达18.2%,经济效益增180元/667m2以上。较早杂株两优211增15kg/667m2,由于其种子成本较低,每667m2相应效益增加70元。
  1.5 抗病性不强 根据我地栽培表现,该品种中感稻瘟病,易感恶苗病及白叶枯病。不适宜稻瘟病重病区及白叶枯病老病区种植,栽培期间一定要注意种子消毒,预防水稻恶苗病发生。
  1.6 米质一般 根据品种审定资料显示,该品种主要米质指标为:整精米率69.1%,长宽比1.9,垩白粒率98%,垩白度22.5%,胶稠度48mm,直链淀粉含量24.2%。但较同类早稻品种米质相比较优。
  2 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2.1 种子消毒 由于该品种较易感恶苗病,所以播种前一定要坚持晒种,药剂消毒处理,消毒办法:用25%咪鲜胺乳油2 000~3 000倍溶液,种液比1∶1.5,浸种24~36h,浸种期间尽量不要搅动水层,待种子吸足水份后,将种子捞出用清水清洗即可催芽。
  2.2 培育适龄带蘖壮秧 该品种为中熟品种,考虑到晚稻产量及安全齐穗,早稻播种时间宜在3月底至4月5号,育秧方式可选用软盘拱棚薄膜覆盖育秧或拱棚薄膜覆盖旱育秧。播前注意选好苗床(最好选择背风向阳、排灌方便、土壤肥沃偏酸性菜园地)、下足基肥、精细整地、浇足底水、苗床消毒。秧苗生长期间注意施好断奶肥、加强水份、温度管理,培育适龄带蘖壮秧,秧龄25d、叶龄4~4.5叶及时抛栽。
  2.3 合理密植 软盘抛秧,每667m2宜抛434规格秧盘秧苗60张,每m2有秧苗35穴左右,每穴3~4苗,保证基本苗10万以上。抛秧时最好选择无风天气,田间不能关深水,只宜保留浅水层,抛完后要对所抛秧苗进行移密补稀,使秧苗田间分布大致均匀,同时每隔3m拉绳留出1条30cm宽工作行,将工作行内秧苗再次进行补稀。手工栽插,株行距16.7cm×20cm,每丛5~6苗,确保667m2基本苗10万以上。
  2.4 科学配方施肥 早稻属感温较强品种,为促进其快速返青分蘖,在肥料运筹上,应施足基肥,早施重施分蘖肥,巧施穗肥。要求70%的氮肥、100%磷肥、60%的钾肥做基肥施用,15%的氮肥做分蘖肥,15%的氮肥和40%钾肥做穗肥,齐穗后喷施磷酸二氢钾,提高结实率增加粒重。我地一般500kg目标产量,应667m2施氮、磷、钾三元素各含量16%复合肥25kg做基肥,抛后5~7d或栽后7~10d施尿素10~12.5kg做分蘖肥,分蘖末期(栽后28~30d)667m2施高氮高钾(氮含量20%、磷含量10%、钾20%)复合肥10~12kg做穗肥,齐穗后结合防治穗颈瘟667m2喷施磷酸二氢钾100g做粒肥,促进籽粒壮实。
  2.5 合理管水 抛秧至分蘖末期,田间保持浅水,做到薄水分蘖;分蘖达到预定有效穗80%时(一般栽后20d)开始放水搁田,低洼和深泥田可多次搁田控蘖,搁至人下田无脚印,田间冒白根,不开裂为宜。搁田是促进根系发育,控氮促碳,抑制无效分蘖,巩固有效分蘖,增加茎鞘积累,确保稳长、稳发的重要手段。一定要因苗、因田制宜,做到适时适度,不可过早、过迟、过轻、过重。复水后保持干湿交潜,灌浆期保持湿润,干干湿湿,使水稻后期根系生长维持活力,收获前5~7d断水。
  2.6 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做到以防为主,防治结合。以栽培防治为基础,以药剂防治补充,综合防治调节的原则。重视做好保健栽培,通过科学施肥、合理排灌等措施提高植株抗逆性,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其次要根据害虫的发生情况及病虫预测预报,选用对口农药及时防治。我地病虫草害综合解决方案是,结合追施分蘖肥,每667m2用35%丁·苄100g或50%苄嘧·苯噻酰除草剂50g拌尿素撒施,并保水5~7d,由于旱育秧苗抛栽或栽插时苗体较小,切不可用普通乙·苄大田除草剂,以防除草剂中毒。5月25日前后,结合防治稻蓟马、一代二化螟、纹枯病667m2用25%噻虫晴20g、康宽10mL、24%噻呋酰胺20mL对水30kg喷雾。破口期用稻瘟灵100mL、康宽10mL、24%噻呋酰胺20mL、吡蚜酮20g对水30kg喷雾防治水稻穗颈瘟、钻心虫(二化螟、三化螟)、纹枯病、预防稻飞虱。稻瘟病老病区、重病区,齐穗后结合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每667m2用25%咪鲜胺100mL,磷酸二氢钾100g对水30kg喷雾,以达到防治穗颈瘟,提高结实率,增加粒重。 (责编:吴祚云)
其他文献
本文提出了一种D鲁棒稳定控制器的设计方法。采用逐次迭代的方式,每次只针对一个确定的“关键对象”进行设计。因此,各种经典的设计方法都可以采用。每次设计出一个控制器后,就用
叶片模型的配准定位是叶片形状检测与分析的一个核心环节。为解决基于迭代最近点方法的叶片密集测量数据与其CAD模型的可靠配准问题,提出一种基于CAD模型的配准控制点集选取方法。结合模型配准可靠性分析技术,预先在叶片CAD模型规划出配准基准点集;通过测量数据与配准基准点集的配准运算,把配准基准点集映射到叶片测量数据上,获取测量模型上对应的配准控制点集;滤除其中可能降低模型配准精度的坏点,得到最终的叶片模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巩义市的水利工作,始终坚持中央水利工作方针和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多渠道引进水利建设资金,扎实做好基础水利工程建设,为提高水利工程
摘要:该研究选取最有可能影响玉米生长的6个气象要素作为玉米种植区的影响因子,并根据玉米对不同地形因子与土壤因子的适应性及影响程度的不同,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长清区玉米种植精细化农业因子区划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清区玉米种植适宜性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其中长清区西部的适宜性较强,特别是西北部的乡镇,总体呈现由西北向东南递减的趋势。  关键词:玉米种植;气象;地形;土壤;区划研究  根据玉
本文建立了一种具有比例积分结构的动态矩阵自适应控制器(PIDMC)。并在电力过程的一级减温过程模型中进行了应用仿真研究。仿真结果显示了这种控制器的良好效果。
冬季的采暖.对于北方城镇是必不可少的。集中供热能有效地利用现有能源.减少市区锅炉拥有量.改善环境污染,缓解交通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提出的集中供热微机监控系统为热力网的科学
立法作秀,是各级立法机构为了逢迎舆论、展示政绩而进行的不必要的、低质量的立法活动。立法作秀浪费立法和司法资源,降低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对此种现象要提高警惕,予以抵制。
当今社会已经步入高度发展的信息资源时代,知识经济正在成为推动现代社会进步的主流动力。因此。要充分利用和挖掘现代信息资源,并实现其转化,使之服务于科技创新,进而推动科技成
针对宿迁粮食生产发展现状,分析了宿迁发展粮食生产的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宿迁市实现粮食生产持续发展的目标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