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的哲学意蕴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tayangxi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中存蕴含的哲学含义是构建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的基础,只有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与文化哲学之间存在的联系,才能够正确的构建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理论。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哲学理论
  文化哲学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国内兴起,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显学,但是,众多学者对文化哲学的含义讲解却各有不同,对构建文化哲学的理论也有着不同的维度。总的来说,现下国内文化哲学的研究可以分为三重维度,分别为文化学科元理论的文化哲学、意识哲学相对的文化哲学和批判理论的文化哲学。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哲学意蕴体现在与文化哲学理论核心具有一致性,马克思人学的变革精神是文化哲学的主体精神,马克思人改变了传统的人学,其开创的研究形式也指导了文化哲学研究形式的方向。另外,现代性的批判和反思是文化哲学的主要理论生长点,而马克思主义思想是现代性理论批判的创始人,可以说,文化哲学的现代性批判方式传承与马克思异化理论中的文化批判方式,文化批判方式为最早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继承并发展,成为了开启文化转向的里程碑,最终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主流特征,并在文化转向的发展过程中构建了文化哲学,因此,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引领者当代文化哲学的发展。
  1.文化哲学的内核—主体性精神与现代性批判
  有部分学者把文化哲学定位为一种元理论,将其与历史哲学与道德哲学并列,也有学者更加重视文化哲学对人的重视这一特点,将文化哲学演变为与人及其文化形式等多种理论的学科群,还有学者将批判理论归纳为文化哲学的门下,将文化哲学视为批判理论,这是一种隐含危机的情况。这种现象使得文化哲学逐渐模糊,虽然许多人经常提到文化哲学,但是对文化哲学的具体含义与规定性却无法说清。在意见分歧众多的情况下,文化哲学想要摄众多的理论,就必须将人作为核心。人是哲学的根本,文化哲学所探讨的内容,都是人的物质与精神,其主体性也是人的时间活动,可以说,人才是文化哲学的核心与本质,若文化哲学的研究脱离了人,就会失去发展的方向。文化是人存在的形式,文化现象中蕴含的人的本质其实就是人的哲学主题,文化哲学的思考对象始终应该是人。文化哲学与意识哲学关注的世界不同,文化哲学关注的现实中的人,作为一一种研究形式,文化哲学的研究应该重视人的生活实践价值,将人放在核心地位,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哲学的真正发展[1]。
  2.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实践属性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将实践作为基础的唯物主义,其认识论的首要观点就是科学的实践观。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精神与自然互动后必然产生的结果,其不仅是精神生产的社会文化,同样也是人类社会进行实践活动后的历史产物。马实践是社会现象的文化,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本质。因此,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的的根本属性是实践属性。著名学者左亚文曾经指出,无论作为广义还是狭义的文化,其本质都是人的创造性在进行实践劳动。这种观点实为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的实践属性的总结[2]。
  马克思与恩格斯都是将批判费尔巴哈与黑格尔唯心主义文化作为基础,将人类的思想文化放在社会实践中,强调了人们的物质活动与思想、观念、意识生产之间的关系,进而揭示了社会文化生产的物质源泉。马克思与恩格斯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社会、政治以及精神生活的过程。在实际的生活中,人的意识无法决定人的存在,与之相反,是人的社会存在决定着人的意识[3]。
  3.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的哲学意蕴
  在目前的社会理论环境中,文化哲学作为现代哲学的研究形式与理论思潮,其首要任务就是构建人在哲学中的主体性。在探讨关于人性的哲学中,当代的哲学家与传统的哲学家研究方式各有不同,这种不同凸显了文化哲学的主体性精神,因此,有许多注明的哲学研究者将其称为哲学研究范式。事实上,在哲学的发展历史中,马克思的人学理论是对传统哲学行为的最初变革,在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诞生前,人学理论被哲学家们称为“传统人学理论”[4]。
  从西方马克思主义到现在的后现代思想家,其对现代性的批判方式与对现代性概念的理解也逐渐发生着变化。20世纪初,大部分马克思主义着将马克思的《资本论》理解为政治经济学思想,而其中人学思想及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思想却被人们忽视,这不仅是理论上的误解,同时还存在着影响现代社会主义运动的不利因素。由于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错误解读,人们将马克思思想庸俗化,没有足够重视辩证法思想,使得部分思想家放弃了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模式。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马克思思想的核心是哲学,他们强调了马克思这与黑格尔哲学间的关系,同时继承了马克思思想与现代性的批判模式,但是这部分人并没有将现代性与资本间的关系联系起来。对于现代性的理解,法兰克福学派脱离了传统的阶级意识,不局限于谈论阶级意识,而更加重视价值观念与现代性的结合。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对后现代主义思想有着很大的影响,其观念让现代性问题成为了无法避免的哲学问题放在哲学家的面前,尽管后来的思想家对现代社会的理论有着多重理论,但都是延续着文化批判路径,深化对现代性的批判[5]。
  4.总结
  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传统哲学最大的不同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立场是改变世界,而传统的立场是解释世界,从本质上而言,传统哲学是站在统治者的角度来维护世界的执行绪,而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是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文化哲学是马克思主义批判思想的传承,其对现代性的批判和反思,是文化哲学理论的生长点。因此,马克思理论主义应该是文化哲学理论的构建基础,加深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可以促进文化哲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大志.论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的哲学意蕴[J].社科纵横,2015,30(12):149-152.
  [2]胡海波.从现象学维度观照马克思文化思想的历史性理解[J].理论学刊,2014,(10):12-17.
  [3]包华军,李祖超.论马克思文化思想对当前民族文化资源保护的价值导向[J].广西社会科学,2015,(3):178-182.
  [4]刘伟,陈锡喜.现代性视阈下的文化批判与文化理想 ——《巴黎手稿》文化思想的主体性意蕴及其当代意义[J].广西社会科学,2016,(3):182-187.
  [5]陈答才,张丽.中共七大文化思想的多维观照[J].理论学刊,2015,(9):34-40.
其他文献
【摘要】:金富轼是韩国高丽时代的重要政治家、学者,也是仁宗时期仰仗的重臣,对中、韩二国的外交、文化事宜也有重要影响,本文介绍了金富轼思想中的两个重要理念:尊崇儒家思想;为民族、百姓不遗余力地抗争。之后,以其主编的史书和创作的赋作为例说明其重要思想。  【关键词】:金富轼;思想;儒家;抗争  金富轼出生在高丽政局稳定、社会繁荣的时期,后通过科举步入仕途,曾任御史大夫、户部尚书、平章事、检校太师等职务
期刊
与哲学时代相似,管理学的时代也都是客观存在的时代,必须存在于管理思想史之中。对于理论化的管理思想史而言,思维在再现各管理学派具体整体的时,可通过各种思维形式的联系,反映出某一具体管理学派根本管理观对于各分支理论的统摄关系,各分支理论在总的体系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形成一定的逻辑结构。我们运用逻辑与历史的概念来考察管理史的发展,可实现逻辑和历史的统一。  一、客体至上的效率哲学——泰罗科学管理思想  
期刊
【摘要】:苏轼在书法史上的地位,是由其富有原创性的《黄州寒食帖》确立的,他的这件作品是在无心于书的创作状态下,任情恣性地挥洒,天风海雨地情感书写,达到了不期而然地感人效果。不仅超越了传统书法的美学范畴,更在广阔的文艺审美空间树起了一座中国书法的崇高感的丰碑。  【关键词】:苏轼;黄州寒食帖;崇高感  谈到中国的书法就不得不谈到宋代书法,谈到宋代书法就不得不谈到苏轼,谈到苏轼就不得不提有天下第三行书
期刊
【摘要】: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帝王之一, 开创了彪炳史册的汉武盛世。然而其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因此从其死后至今,人们对其评价一直争议不断。尤其是在西汉时期,人们对其评价又有着独特的时代色彩,主要表现在争议大、政治色彩浓、不客观等方面。这些都要求我们应该客观的评价汉武帝和他所属的那个时代。  【关键词】:西汉;汉武帝;评价  汉武帝于景帝后元三年(前141年)十六岁即帝位,至武帝后元二年(
期刊
真正的艺术是生命的最高使命和生命本来的形而上的活动。  ——尼采  当代我们国家对于音乐美学问题的研究在不断的发展与探索中,翻开相关的学刊,登载着一篇又一篇的关于音乐美学理论的文章。可在读过之后,我们很少感到欣悦,刊物越来越多,而我们从中领悟到的却是越来越少了。  一提到音乐美学,便不能不涉及到哲学。音乐美学与哲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这一点上,很多学者都达成了共识。2006年音乐美学专题笔会上学
期刊
【摘要】:大学生作为当代中国最活跃的社会群体,是构筑中国梦的核心力量,是完成民族复兴的希望,大学生能否拥有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关系到个人的未来和国家的命运。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积极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当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方向。高校应该积极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进行辅导员队伍的建设,通过开展一系列的社会实践,突出榜样的力量来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培育。  【关键词】:
期刊
【摘要】:过程视角出自管理学范畴,是围绕事物的成长阶段和流程角度研究事物动态演变规律和发展逻辑的研究方法。过程哲学的基本思想是将世界看成一个过程,没有生成过程,就没有真实而具体的实在。在各种思想的综合考虑基础上,恩格斯提出了自己的过程观:“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其中各个似乎稳定的事物同它们在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映象及概念一样都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在这种变化中,尽管有种种表
期刊
【摘要】:欧洲二战前后与中华民国时期年代近似,且都处于社会动荡不安,百废待兴之时,具有可比性,且因为社会背景的原因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服装使用规定。欧洲因为二战的原因,服装开始走向男性化军事化设计,更加注重实用性。而民国时期,则是由于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走向自由、明主的社会主义社会,服装也因此更加开放,西学东渐,取长补短,使这一时期服装走向更加辉煌。  【关键词】:战争;男性化;军服式;西风东渐;
期刊
【摘要】:王阳明“知行合一”说的产生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和理论背景,阳明以良知为道德判断的标准,在道德践履时候遵循知行合一的方法,从内心立法的层面依道德认知对人的道德践履提出了更高的自觉要求。因此,解读“知行合一”的伦理意蕴不仅有助于我们准确的了解阳明的伦理思想,而且对现代人们的道德修养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王阳明;知行合一伦理意蕴  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理论立足于一个基点即知行本体,探究知
期刊
【摘要】:现代大学生是中华民族的未来,他们肩负着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使命,使他们树立一个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当前最重要的根本任务。而儒家是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理论崇尚儒家仁爱文化的中国传统流派,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所不可忽略的一股力量,因此其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颇深的关联。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儒家思想;资源;思考方式;助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