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移民进行时

来源 :中国扶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lh1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西省北部忻州市下属岢岚、五寨两县位于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地区。飞机从忻州上空掠过,巍巍太行苍茫无际,山高、路险、交通不便。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外面的世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里却因远离都市远离现代文明,渐渐被时代浪潮抛弃,人们的生活日益困顿。
  找“穷根”
  共产党人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当下,怎么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就成为忻州市委、市政府践行宗旨的最现实内容。要致富先找“穷根”,忻州市委市政府会同岢岚、五寨等县扶贫办的同志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田间地头挖“穷根”。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他们得出一个共识:忻州穷在“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干旱、高海拔、无霜期短,加上水土流失造成的土地贫瘠,致使脆弱的生态环境根本无法承载人们致富的希望。
  树挪死,人挪活,移民是这里的人们摆脱贫困的最佳选择。


  方向定下来了,具体实施起来却千难万难。中国几千年的农耕文化最是讲究故土难离,入户调查显示,60%的人不愿离开,尤其老人们更是说死都不愿意走。有人说守着穷家好歹还有几亩薄田种,到了城里,没营生可做,岂不更没法子活,有的说穷就穷些吧,乡里乡亲几辈子了,大家彼此有个相互照应,搬到别处两眼一抹黑,可咋活呀?还有的人担心乡下人搬到县城里住,被城里人看不起遭欺负,更有人直接摇头,表示根本拿不出钱到城里买房置院,这家怎么搬?
  村民们的顾虑让调研组的同志很是心酸,世代贫穷让乡亲们固步自封,没有自信,甚至丧失了追求富裕生活的勇气。当下,全国人民都在努力实现属于自己的“中国梦”,全民富裕奔小康是党的路线,怎么能落下任何一个乡亲?
  市委书记市长下达指示:不管你们用什么方法,一定要把乡亲们搬出穷窝窝,不仅要搬出来,还要让他们安心住下来,生活好起来,彻底告别过去的穷日子!
  领导发话了,咱就全力以赴抓落实吧!
  挪“穷窝”
  作为“老贫困户”,五寨的搬迁早在2003年就开始了。因为动手早,再加上当下从中央到地方的强劲扶贫“春风”,如今,他们的移民工程已初见成效。五寨移民搬迁的第一个“作品”是经堂寺村的整体搬迁。当年的经堂寺村位于大山深处,全村48户,113人,土地334亩,人均土地不足3亩,就著2亩坡坡岗岗的山地好不容易种点土豆玉米,还常常被山里的野猪糟蹋了,一亩年均收入仅300元左右,人均收入不到1000元,日子过得十分焦苦。孩子上学、看病就医更是难上加难,截至2003年,全村小学、初中文化水平的村民占70%以上,没出过一个大学生。这样的村子如果不搬迁,想脱贫几乎是痴人说梦。
  要脱贫,办法只有一个:搬!
  在县委县政府支持下,五寨扶贫办主任陈振龙带着工作人员跑土地、跑资金,磨破了嘴皮子,磨穿了鞋底子,终于在县城为搬迁移民建起了清莲新村。从2003年至2009年,历时六年,经堂寺村村民陆续搬进新村,完成了整村搬迁。有了整村搬迁的成功经验,五寨县扶贫工作接下来更是“大手笔”:2008年至2012年,对原来散落在五寨沟里的77个村子组成的一个乡进行整乡搬迁。原来的洞儿上村、黄土坡村、李家庄乡的村民们如今住进了宜居园、清荷苑、东紫园,从最偏僻的小山村走进城镇,住上楼房,一步到位。从此,他们从思想到行为再到生活都发生了颠覆性改变。
  第一个重大改变是“变勤”了。过去生活在山沟沟里,春天地里撒把种子靠天吃饭不管不问,秋天能收多少算多少,半年光景都在墙根下晒日头,“脱贫”就是等、靠、要,生活懒惰思想懒惰,得过且过。现在搬到城里,看看人家城里人的生活,就受了刺激,都是爹生娘养的,凭啥人家衣着光鲜,吃香喝辣,自己就这么穷?不行,俺得赚钱去!于是,再没了晒太阳打麻将的心思,都开始琢磨挣钱了。
  这就对了,陈振龙喜上眉梢,这就从“要我脱贫”迈向“我要脱贫”了。咱们都筹划筹划,看干点啥挣钱呢?有人想继续种地,好!经多方协调,想种地的人均耕地达15亩,是从前的5倍,而且都是平展展的水浇地,再不是从前坡坡岗岗靠天吃饭的旱地。有村民说“我会养羊”,扶贫办就帮着弄贴息贷款,协调草场,一户养上百八十只羊,夏天赶上山吃草,冬天赶下山圈养,一年下来也落不少钱。有几家会开车的找到村委会说想跑运输,可没钱买车,政府不仅帮着筹集资金买车,还帮着联系业务,车轮子一转,黄金万两,一辆大车带富两三家!有的虽没啥技术,可有一身好力气,各级政府就往建筑工地上推荐,先小工慢慢地熬出技术干大工,钱越挣越顺手。还有一条挣钱的好路子,政府封山育林,冬天挖坑,春夏种树,经堂寺乡政府就组织了两支一百多人的专业植树队。剩下些妇女干什么呢?只要人勤快也不愁没有挣钱的地方,政府掏钱让女人们去晋华职业学校学习餐饮服务技能,学完了发上岗证还推荐工作,挣回来的钱不比老爷们少。
  农民由过去的单一农业生产变为多种经营,脱贫程度有两组数字最能说明情况:2008年,五寨县年人均纯收入2666元,经堂寺乡年人均收入1916元;2015年县里年人均纯收入5760元,该乡上升至7658元,已从拖后腿华丽转身为领跑者。
  现在,经堂寺乡乡里有小学,有县级中医院,不出500米就是中学,世代困扰村民的上学难、行路难、看病难等问题都迎刃而解。
  当初建移民小区时,陈振龙要求开发商:“这个小区无论从质量还是配套设施,你必须建得比商业小区还要好!”在小区,记者看到的幼儿园最有代表性。这座独门独院的幼儿园上下四层楼,教室、图书室、多功能厅、游乐室、琴房、舞蹈房、医务室、餐厅、休息室……一应俱全,各种设施都是名优产品,教师全部来自有资质的幼儿师范毕业生,这样的软硬件足以跟北京一级一类示范园媲美。如此高大上的幼儿园对移民家庭的孩子一学期收费仅1500元,老板明摆着赔本赚吆喝,他说:“陈主任他们想方设法帮移民脱贫致富,那个干劲实在令我感动,我愿意尽一些绵薄之力为政府分忧。”   有一群人对村民们生活的巨变欣喜又惆怅。在移民新村养老院,记者见到了六十多位已是风烛残年的孤寡老人,这些老人90%以上是打了一辈子光棍的穷汉。今天,住进养老院,过上了“白吃白喝,生病有人管,吃完饭碗都不用洗”的幸福生活,老人们都说“共产党好啊!给我们这些没儿没女的老汉养老送终”。他们还说,“现在村子里再没光棍了,挣上了钱,还有了城里的新楼房,姑娘们都愿意嫁呢,连太原城里的姑娘都娶回来了!现在的娃娃真是赶上了好政策啊!我们年轻时没赶上呀……”
  稳得住
  这边,五寨县的整乡搬迁红红火火,那边,岢岚县扶贫办主任刘德、副主任张剑锋也在为移民脱贫四处奔波。岢岚县计划在县城西部规划建设总面积499亩的可容纳2万人入住的广惠园移民新社区,总投资达7.28亿元。
  为了让移民在新家扎下根,岢岚县委县政府实行移民群众享受就医、教育、医疗、保险、社会救助、科技培训“七优先”制度,解决了新移民孩子上学、就医、出行等生活困难。实施“阳光工程”“雨露工程”等培训工程,开展就业培训、劳动力转移,构建企业优先招聘新移民服务平台,近三年来帮助转移移民劳动力4492人。他们还改革户籍制度,实行城乡统一的居民户口,打破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推进农村土地改革,落实移民的耕地、林木等补偿金,保证其土地、林木所有权不变,解决了移民的后顾之忧。
  这些措施在岢岚扶贫办看来还远远不够,要让移民稳得住,一定要找一条有特色能持久的路子。经反复调研,他们盯上了羊。
  岢岚是“中国晋岚绒山羊”的主要产地,定位这个国字号品牌发展“一县一业”,一定大有可为!最初的做法是制定“羊十条”综合扶持措施,给每个养殖户提供15只母羊一只公羊,规定一年后还给政府15只重量大致相等的羊,再交给下一家养殖户,這样以“羊银行”模式启动实施“百万只羊”工程,先后建设19个养殖小区,创建了7个养殖合作社。没想到过了一段时间,这个“借羊还羊”的法子出了纰漏,有的养殖户一缺钱就把羊卖了应急,还有的甚至杀了羊解馋,到时候还不上羊,你还真拿他没招。刘德,张剑锋他们又想出一个办法:给你羊时,你必须先交押金,一年后还羊时再把押金退给你,你要把羊卖了或吃了,那对不起,押金就甭想拿回去了。这样一来,养殖户有所顾忌,再也没人半截子卖羊吃羊了。这个法子推行了三四年,眼瞅着养殖户的钱袋子就鼓起来了,村民江心宽对此深有体会,原来他家拉了一屁股债,养了三年羊,不仅还清了债务和贷款,还攒下些钱。他觉得政府引导的这个营生好,旱涝保收,再不用像原来那样看老天爷脸色吃饭了。
  如果说江心宽是“借羊换羊”的受益者,宋家沟村的孙文新则在“四位一体家庭庭院经济”中尝到了甜头。后一种是县扶贫办为“稳得住”搬迁到宋家沟村的移民而精心设计的一种致富模式,具体内容是:为每户移民家庭建一个漂亮宽敞的院落,院中有四间房、一个牲口圈、一个沼气池,还有一个蔬菜大棚。为了指导村民们种大棚,县政府每年出资14万,专门从中国最大的蔬菜大棚种植基地——山东寿光请来两位“高手”常年住在宋家沟,帮助村民解决各种种植难题。搬进小院七年了,靠着院子里的大棚,孙文新夫妇愣是把两个儿子都供到了研究生,孙文新跟记者说:“要没有移民搬迁的政策,这俩娃还读研究生?高中能读下来就不错了!”一边站着的孙文新的姐姐忍不住插话说:“可不是,原来在山里年景好了年底能落一千来块钱,年景不好连饭都不够吃!现在好了,种大棚我一年咋也落个三万来块钱,你想想,这多大差距啊!”陪同记者采访的张剑峰打趣她说:“大姐,听说你娶儿媳妇在县城花二十多万买了新楼房?你成财主了呀!”孙大姐笑得眯上了双眼。


  县扶贫办认为,移民搬迁只是“脱贫”的第一步,真正要实现“致富”更多的希望在移民第二代身上,所以他们把对“移二代”的“教育扶贫”看作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启动了贫困家庭二本以上大学生和中职学生补助工作,规定一个学生一年补助1000元,还在每年大中专院校招生结束后,发动社会力量四处筹集钱款,对收到二本以上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学生给予一次性补助若干元。随着扶贫力度的不断加大,岢岚县近十年来再没有发生一例大中专生因贫困而失学的事情。
  离开移民新村时,正值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落在一排排齐整的院落里,落在平展展的原野上,落在移民们朴实的笑脸上,就在不远处,新的移民安居房正在破土动工,记者似乎看见更多朴实的笑脸正在叠加,叠加……
其他文献
【主人公小结】:  李克忠,男,1961年2月生,中共党员,呼和浩特铁路局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2014年12月14日凌晨2时48分,在新一轮入户走访调研的基础上,为了撰写调研报告,熬了3个通宵的他,终因积劳成疾,为扶贫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享年53岁……  2014年6月,为响应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号召,呼铁局局长费东斌郑重地把帮扶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库伦图镇富贵村的任务,交到局党委组织部干部监督
期刊
山西,一个历史文化厚重的文化大省,一个山区面积占80%的中部省份,一个革命老区多、脱贫攻坚难度大的重点区域。  新中国解放后,三晋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5年底,全省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454元,但仍有23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下。在“十三五”的开局之年,脱贫攻坚如何开好局、起好步?山西早谋划、早行动,变冬闲为冬忙,以冬季促全年,分解任务,扎实推进,“冬季行动”开展得如火如
期刊
2016年2月22日,正是传统的元宵佳节,夜幕刚刚降临,湖南省凤凰县扭仁村村民麻满阳和妻子就围坐在电视机旁,笑呵呵地收看新闻,“看,是州长,”“对,她来过我们村。”当晚,和他们一样,扭仁村家家户户坐在电视机前,一边烤火,一边入迷地看载歌载舞、热闹的元宵晚会,不时传出阵阵笑声。  这个元宵节,对于村里许多像麻满阳一样的村民来说,是个特别的节日,因为这一天,他们的家里拥有了电视,自此打开了接受外界信息
期刊
一  钟家岔位于甘肃会宁县甘沟驿镇东北,七个梁子八道坎儿,除了黄土还是黄土,天旱少雨,村民世代受穷。2012年初,中共甘肃省委在全省开展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特困户的“双联”行动,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步伐。吴文俭便是其中的一位。作为省委办公厅副主任,吴文俭有着七年农村工作经历,见着农民就亲,见着黄土就想掉泪。甘沟驿镇党委副书记兼钟家岔村支书陈炜政把窦福顺老汉介绍给他,让吴文俭的“双联”落了地。
期刊
他们带着真情和实意来到兴安盟,进村屯察民情,为乡村改变面貌。  他们带着政策和信息来到兴安盟,抓规划谋发展,帮地区摆脱贫困。  他们带着资金和项目来到兴安盟,兴企业建工厂,带农民增收致富。  这是一群圆梦的人,这是一批对兴安盟有着特殊感情的人,他们肩负着一项共同的任务——帮扶兴安盟贫困旗县。各厅局企事业单位的领导、驻村队员带着真情实意深入帮扶点,尽心尽力,全力以赴办实事、解难题,铺设了一条通向小康
期刊
江西赣州是革命老区,曾为中国革命做出过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由于战争创伤、自然地理等多种原因,赣州仍是全国较大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2012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对加快赣南老区振兴发展作出部署。国土资源部立足部门特点,发挥行业优势,实施订单式政策扶贫,精准发力,探索创新了定点帮扶赣南革命老区的新模式。  “量体裁衣”制政策  国土资源部从1987年开始定点帮扶赣
期刊
依靠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是“五个一批”中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都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国家出台了实施方案,并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进行动员部署,特别是今年2月,国务院副总理汪洋深入湖北省十堰市专题调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进行现场指导。为贯彻中央决策部署,落实汪洋副总理重要讲话精神,湖北在易地扶贫搬迁中应凝聚湖北共识、弘扬湖北精神、拿出湖北作为、体现湖北担当,积极为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趟出路子,
期刊
同步小康,老乡热望。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河北省委决定,从2016年起,连续用5年时间,在省、市、县三级选派机关企事业单位优秀干部驻村帮扶。  按照省委部署,2015年年底以来,河北省有关部门、市县积极践行“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理念,扎实开展精准脱贫驻村干部选派工作,确保选准配强驻村干部。  截至目前,省、市、县三级选派工作已全部完成,共选派驻村干部22112人,全省建档立卡的7366个贫困村实
期刊
2011年,山东省潍坊市开始对口帮扶重庆开县。潍坊市发改委把实施东西扶贫协作战略、对口扶贫协作开县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统筹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扶贫协作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五年来,开县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3倍、2.5倍和1.1倍,增幅均高于重庆市平均水平;83个贫困村、13.8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城镇化率达到43.6%,增长7.
期刊
“龙泉谱新曲,泉乡展笑颜,第一书记在,党旗分外红”。这是山东省沂南县铜井镇龙泉村民对“第一书记”陈亭的形象描述。2015年2月,根据山东省委统一安排,陈亭被选派到龙泉村任“第一书记”。到任后,他紧紧围绕“抓党建、促脱贫”目标任务,确定了“早调研、早谋划、早行动、早见效”的工作路子,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为龙泉村争取资金230多万元,落实帮扶项目8个,使龙泉村发生了显著变化,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