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书院:一代代读书人的梦想

来源 :时代邮刊·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en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光往前行走,带着一方富足与安康,渡过滚滚波涛来到湘江西岸,在古木参天的清风峡口停落,身后急管繁弦,身前却是古院幽幽。
  岳麓为南岳衡山之麓,因而得名岳麓。西晋以前岳麓是宗教活动中心,唐以后岳麓为文人骚客所眷恋,遂逐渐成为读书人安顿精神、交流学术的主要阵地,直到宋初兴办书院,岳麓建成一所正式的学府,此后,岳麓书院逐步演变成为湖湘文化的滥觞之地,为读书人创造了梦境与奇迹,并顽强延续千年,至近代已嫁接起湖南大学,形成独具特色的大学书院文化。
  古代儒生为了寻找读书秘境,负箧曳屣不远万里来此求学。因为这里的书楼深藏浩繁典籍,这里的讲堂启人心智,这里的祠庙令人景仰,这里的斋舍更让人心灵相通。千年后,为了一个梦,我也来到岳麓书院,准备花半天时间去完成对它的朝圣。作为一个真正的读书人,我喜欢以古儒“行千里路”的方式,重温汗水与油墨的芳香,并致以我对这座千年学府深深的敬意。
  当年朱张会讲,朱熹与学生范伯崇、林择之从福建崇安启程,整整花了三个月时间才抵达长沙,张栻携了潭州名儒及岳麓众多弟子数十里相迎。随后,四方儒生接踵而至,都想目睹宋代第一名儒的风采。在岳麓两个月间,前来听讲学的人越来越多,盛况空前,以至“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
  当时岳麓书院并不属于官学,它允许不同学派自由讲学,这种重要的教学形式,造就了书院内各派“百家争鸣”的特色,这也正是千年庭院为何能够获得如此穿越时空恒力无边的原因。在那样的以科举获取功名的时代,天下学士儒生来自世俗而在此又超越世俗,把毕生心血献给了这所书院,他们的执着、智慧与忠诚凝聚了一代代读书人的梦想。景仰这所千年学府,不愧“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美誉。
  悄悄地沿回廊走,静静地看,不说,唯恐惊扰了那读书人的梦境。打开一道门又一道门,在讲堂前,在半学斋,在文昌阁,在赫曦台,仿佛又听到这沧桑学府中弦歌绕梁,千年不绝。这里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每一方石碑,甚至每一棵树的背后,都潜藏过读书人的心声,都深含着隽永的文化品位。千百年来,各朝各代有多少儒家士大夫走到这里来推动教育和学术的发展,又有多少莘莘学子从这里走出去走进史册。讲学者有张栻、朱熹、王守仁、罗典、欧阳厚均……求学者有王夫之、曾国藩、左宗棠、梁启超……读书人寻找自己精神家园只是个人的梦想,但是无数梦想堆叠起来,便创造了文化的奇迹与历史的丰功。
  岳麓书院传承千年,现虽已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供游人观瞻,但它的教育功能一直未被时代的潮水湮灭。如今,岳麓书院拥有自本科生到博士后的完整培养体系。在岳麓书院,我们除了观瞻古迹思怀古人以外,还可以看见了另一种读书形式和现实合拍的读书人,他们同样胸怀远志,充满自信,研究和传播着中国古典文化,为书院的复兴穷经皓首。
  离开南大门,回眸午后阳光下的岳麓书院,依依不舍地来到湘江岸边,坐下,再回眸,看到的是整个岳麓,便再次把虔诚敬上,敬那赫曦台上的心灵邀约,敬那“又踏層峰望眼开”的豪情壮志,更敬那前世今生为梦想和信仰前行的匆匆步履……
其他文献
继《人民的名义》中达康书记的走红,又一位“中年大叔”随着《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以下简称《军师联盟》)热播成为爆款。剧中由于和伟扮演的曹操大有“喧宾夺主”的意味,在一众高智商的军师之中崭露头角,成为网友们最为热议的角色。从“刘备”到“曹操”,这样的转变让戏瘾很重的他大呼“过瘾”,也让观众看到了不一样的“曹操”,不一样的于和伟。  “演员别丢掉了本”  于和伟出生那年,母亲45岁,他是家中老九。
方君璧是現代中国知名的女艺术家。她十四岁留学法国,二十二岁考入巴黎国家高等美术学院,是该校录取的第一位中国女学生。一九二四年她的《吹笛女》和《H小姐的肖像》两幅油画入选巴黎春季沙龙,是中国女性作品的第一次入选,被当时巴黎报纸誉为“东方杰出女画家”。同时在巴黎求学的雕塑家、诗人李金发在一九四二年的文章中认为,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灿若星辰的留法艺术家中,“最有成就的是方君璧及徐悲鸿”。方君璧一九三0年回
二0一八年四月九日凌晨四点,经过近五个小时的飞行,飞机从飘着雪花的多伦多飞抵热气腾腾的西班牙港——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共和国的首都。过海关时,照例要回答关于来访目的的问题。“我是应西印度群岛大学邀请做奈保尔的讲座的。你喜欢他吗?”“不喜欢!”帅气的非裔海关官员几乎不假思索地说道。就这样,经由一场关于奈保尔的对话,我站在了他的出生地,一个他十八岁离开时曾发誓再也不会回来的地方。  二00一年,奈保尔荣获
现代作家老向在《难认识的北平》一文中,这样描写三十年代的北平,“北平有海一般的伟大,似乎没有空间与时间的划分。他能古今并容,新旧兼收,极冲突,极矛盾的现象,在他是处之泰然,半点不调和也没有”,汽车与马车齐驱,时髦姑娘与小脚女人同行。民国时期北京这种新旧杂糅的现象,多半会被理解为一种过渡时期的特色,由于北京背负的传统过于沉重,现代化的步履似乎显得格外缓慢,不得不大量容留旧的事物。与同时期的上海相比,
当前,中美经贸摩擦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国内出现了一些疑虑、慌张,甚至有人惊呼“狼来了”。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我们放宽历史视野,在更高层次上“睁眼看世界”,总结世界强国兴衰的经验教训,认清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正视各种外部挑战,齐心协力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新兴国家在发展进程中普遍经历了一个关键性阶段  随着15世纪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各大陆日益联为一体,人类历史进入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500
我喜爱蘑菇,就像星星喜爱自己的夜空。  蘑菇的家在山林,要想遇见蘑菇,你得先拜访蘑菇的家。我踩着厚厚的陈年落叶,迈进山林。泥土松软,散发出老厨房的气息。那么多棵树都长成俊美挺拔的大个子,小蓬草模仿着大小树木朝高处生长着,小花也露出生机勃勃的笑脸一看来,山林的泥土很肥沃,养活了一大家子成员,包括我喜爱的蘑菇。  除了营养丰富的泥土,蘑菇还需要温暖的阳光和充沛的雨水。山林满足了蘑菇的需要,蘑菇就在这里
经史之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脉”,这是中国文化的“大传统”所在。讲中国传统史学,不能脱离经学来讲,正如讲中国经学不能脱离史学传统一样。自司马迁继孔子《春秋》事业而作《史记》,中国史学建立起自己的传统,“故志新乘所由绳绳靡绝”,这一史学传统非常有意识地构建了一种历史连续性,那种把所有的遭遇、突变、事件最后都拧成一股绳的连续性,在这样的历史书写中,历史不再是事实及其联系本身,而成了“道”,“天不变,道
吕蒙正是宋朝初年的一位名相。他的同窗温仲舒博学多才,却因任上出过差错被贬多年。吕蒙正怜惜他的才能,便向皇上说情,使温仲舒得以官复原职。可自视甚高的温仲舒非但不感激,还对吕蒙正的权位嫉妒不已。  一次,朝廷要选派一位大臣出使辽国。吕蒙正不怕触逆“龙鳞”,向太宗推荐了之前被否定的人选,惹得皇帝大为不悦。温仲舒听说后,连忙向皇帝上了奏折,企图诋毁吕蒙正,落井下石。太宗看过奏折后,立即命人把吕蒙正叫来,让
那一天,崀山的牛鼻寨大雨滂沱,所有的樹木以及树木之外的生灵都在集聚、汇拢,呼呼啦啦像一面面迎风招展的幌旗。我听见的仿佛是将士们冲锋陷阵时的愤怒与呐喊!我们正穿梭、攀援其中,感受千万年大自然的造化和太平军名将石达开、民族英雄杨再浩起义时的雄姿。  此时此刻的崀山,把我们带入了历史的隧道。  有人曾戏谑说,动摇清王朝统治的是新宁人,保住其江山的也是新宁人。而崀山在新宁,“崀”者,山之良也。这个富有诗意
在危难时刻诞生  1927年,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中得到迅速发展,党员从最初的50人发展到近5.8万人。工农运动风起云涌,革命浪潮席卷全国。1927年3月21日,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可就在这时,蒋介石决定公开反共,上海形势骤变。  1927年4月11日深夜,周恩来突然接到国民党第二师师长斯烈送来的急信,请他去商谈“重要问题”。周恩来毅然前往。国民党把周恩来软禁在宝山路的天主教堂里。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