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社会稳定与政府信心

来源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fan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次由美国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不仅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冲击,而且使得中国社会稳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金融危机向社会蔓延,要经过一系列传导和反向传导过程,在此过程中,社会恐慌心理始终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恢复民众的市场信心,消除恐慌心理,是阻止金融危机向社会蔓延的关键。对此,政府理应承担相应的责任,而政府的首要任务在于赢取民众对自己的信心。为此,政府应在执政理念和行为两个层面塑造新形象,提高政府信心。
其他文献
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外武装干涉和国内反动势力严重威胁着新生的布尔什维克政权。1918年起土耳其和英国军队先后占领巴库等石油产区,至1921年初苏俄石油出口量几乎为零。苏维埃政权稳固之后决定以出口石油换取外国设备和其他工业必需品,但收效不大。1923—1925年间西方大石油公司购买苏联石油产品的数量猛增并意欲控制苏联石油产品的出口和销售,苏联政府顺势而为,通过不断努力在世界石油市场上获得了一席之地。1926—1928年间英国等西欧国家在世界市场上排挤苏联石油,苏联遂与美国石油公司建立起伙伴关系,利用美国公司的营
马丁·怀特有一个假设:因超出原有基础向外扩展而导致共享文化缺失的国际社会将是不稳定的。在英国学派对国际社会从欧洲向全球规模扩展的历史所作的描述中,这一非稳定性假设一直很有影响力。就全球国际社会如何从古典时代后期演化而来可以给出两种模型:一是几个扩展中的文明之间发生多元文化碰撞(多中心);二是体系被一个中心接管(单一中心)。以这两种模型作为背景,可以阐释国际社会的两种扩展历史:先锋模式(Vanguardist)强调欧洲文化例外论,断定西方对世界的支配地位存在了五百年,认为多元文化主义和西方权力衰退论值得怀疑
对欧洲与中华帝国的早期交往中文明与文化的多种碰撞的研究表明,从16世纪初到18世纪末,欧洲国家与非国家行为者广泛频繁地参与了中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秩序,但中华帝国单方面主宰着中西交往的条件及方式方法。尽管中欧两种国际秩序有不同的国家和社会的组织原则,对国际关系中的正义、秩序、合法性有不同的理论与实践,但是欧洲人从未挑战过他们所碰撞的中华世界秩序的基本原则、世界观、合法性以及主导性。中欧两种文明和世界秩序在世界体系从前现代到现代转型的很长时间内基本上保持着和平共处的状态。这与所谓"后马戛尔尼时代"中国与
吉林大学政治学理论是当代中国政治学恢复后王惠岩先生、朱日耀先生在国内高校同行中较早建立的学科:1982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了政治学理论硕士学位授权点,1983年建立了我国政治学恢复以来高等院校的第一个政治学系,198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在全国高等院校中首批设立了政治学理论博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设立政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04年设立政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7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目前吉林大学政治学理论学科带头人为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国家级教学名师、吉林大学行政学院院长周光
期刊
俯仰宇宙审美观照的源起不止于《易传》,还应上溯至殷周之际的《易经》。《诗经·大雅·旱麓》的“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这一兴象,标志着俯仰宇宙审美观照的确立和形成。《易经》之《观》卦,为其源起提供了三个前提条件:1)共同的宇宙观背景:在易卦是上下四方的规范而有序,在《诗经》是上下四方观念之成熟;2)共同的核心观念:《观》卦之“观我生”与《旱麓》“岂弟君子”均指向道德自律、亲和臣民,及在此基础上六四爻辞“观国之光”、“岂弟君子,遐不作人”相应,可谓一脉相承;3)《观》卦之“观”首创“兴”的规范化形式,规范“兴”从
<正> 原诗九章的首章六句: 绵绵瓜瓞,民之初生, 自土沮漆。古公亶父, 陶复陶穴,未有家室。旧释: 汉毛(亨)注:“绵绵,不绝貌。瓜,绍也。瓞,瓝也。”“民,周民也。自用土居也。沮水,漆水也。”又:“古公,豳(音宾)公也。古言久也。亶,父字。或殷以名,言质也。”郑(康成)笺:“瓜之本实,继先岁之瓜必小,状似瓝”,“喻后稷乃帝喾之胄,封于邰。其后公刘失职,迁于豳,居沮漆之地。”“古公据文王,本其祖也。”“复者复于土上。凿地曰穴,皆如陶然。”唐孔(安国)疏:“郑于《生民》之笺以姜嫄为高辛氏之世妃
杜威的民主交往理论是在对启蒙主义的民主模式的批判中发展出来的。这种民主交往理论以"行动—再调整回路模型"为基础,展示了一种在语言交流的互动维面中理解自我与心灵、经验与自然、民主与社会的哲学诉求。
人口老龄化是当代世界各国面临的难题。20世纪60年代苏联人口老龄化已初露端倪。苏联人口老龄化的出现与人口再生产息息相关,其中与出生率下降关系密切。苏联人口出生率下降最重要的外因是1941—1945年苏德战争导致人口特别是男性人口大量伤亡,直接导致人口的性别、年龄结构失衡,影响组建家庭和生儿育女,出生率长期低下;战争期间出生且幸存下来的婴儿体弱多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非常高;严重饥荒和各种传染病使不同年龄段人口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居高不下。
当今之世,风云变幻,思潮激荡。 中西交往,尽显中华文明之本色。 光大中华文明,乃华文学术界不可推卸之使命。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城市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居民的人口结构、职业结构以及社会流动性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高水平的信息通讯体系是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指标,逐渐成为城市生活方式的一个强大的调节器。19—20世纪之交的俄国城市化进程仅仅在一种趋势中表现出来。工业特征影响了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性质和节奏,一些工厂村逐渐成为工业拓展区。20世纪初期的一些大城市是城市化的舞台,1/3左右的城市人口生活在大城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