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获得教养的途径》一文中,赫尔曼·黑塞说:“对‘教养’的追求,是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享受更多更大的幸福。”
可是,作家梁文道却在《教养与奢华》一文中感叹:“‘教养’是一个何其古老、于今天何其陌生的词啊。如今有力奢华地招摇过市之辈多如过江之鲫,甘于谦逊、力求品格善美的人却几不可闻。”
现如今,“教养”真的如此难寻吗?
“高中时结伴郊游,班长买了雪糕给大家吃。不知道是谁拿出雪糕后把包装袋拋到空中,被风吹走。大伙受了感染,一个接一个地抛,只有一个姑娘,悄悄地把包装袋塞进了牛仔裤口袋。那一刻,我的脸有点儿红……”
“南京地铁早高峰,一群民工师傅看着一辆辆列车驶离,却迟迟不上车,原因是怕自己随身携带的行李占地方,影响其他赶着上班的乘客。于是足足等了2个小时,他们才上了车。朴素的衣衫遮不住他们高大的形象!”
“你们看到过主持人董卿下跪吗?公安英模晚会上,坐着轮椅的英雄被推上台。董卿弯下腰和他握手,却发现他要仰视自己,于是董卿立刻调整姿势,跪下采访,保持和英雄的眼神平等交流。”
“有教养的人都是一家一家出现的。国庆长假在火车上,看到一位父亲陪着两个孩子坐在车厢连接处安静地玩耍,本以为他们买的是站票,等列车员问他们为什么不去座位上时,才知道他们坐的是一等座。父亲说,孩子顽皮,怕影响别人。”
……
教养与年龄、性别、职业、地位、贫富都无关,它就像哈姆雷特,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种表现。
去日本旅游过的人,常常会感叹日本真是一个文明的国家。比如不小心把水洒在了地铁座位上,即使下一站就要下车也要想办法擦干净,这样后来的乘客就不会觉得麻烦。虽然没有必须擦干净的规定,也不一定会与后来的乘客相遇,但“不给别人添麻烦”的社会文化,让他们自觉自愿地清理座位。
反观国内,“‘熊孩子’在电影院大吵大闹,家长只说孩子还小”“顾客带宠物狗去餐馆吃饭,把碗碟给宠物狗使用”……“熊孩子”“熊大人”的新闻层出不穷,仿佛应了文章开头梁文道说的话。
可是,“熊”绝非中华民族的传统。我们有《朱子治家格言》教导“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有《颜氏家训》提醒不可“自高自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有《曾国藩家书》训诫“功不独居,过不推诿”……这些家风家训,在朴实无华的言语之中道出了为人处世最基本的价值观,不仅塑造了个人彬彬有礼、温柔敦厚的形象,也造就了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美名。
虽说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但若因此认为教养是出自名门才能拥有的东西,不免妄自菲薄了。
美食家蔡澜说过这样一个现象,当今大机构聘请职员,最后的面试有时会在餐厅中进行。考官故意迟到,看你是不是一坐下来就先点菜不等别人;上了菜,看你有没有乱翻之后才夹起一块;吃东西时,看你是不是啧啧有声。这些,可能决定了你的命运。
虽然父母没有教,是上一辈人的疏忽,虽然懂礼貌只是教养的表现形式之一,但就像亚里士多德说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复的行为所塑造的,进入社会,连一点餐桌礼仪都不愿意学,这就是个人的问题了。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教养,终归是自身的修行。
人之所以为贵,以其有信有礼;国之所以能强,亦云唯信与义。如果骨子里深藏教养,你就会眼里有光、心底有爱;如果骨子里深藏教养,你一定会被这个世界温柔对待。新的一年,你愿意成为一个更有教养的人吗?
可是,作家梁文道却在《教养与奢华》一文中感叹:“‘教养’是一个何其古老、于今天何其陌生的词啊。如今有力奢华地招摇过市之辈多如过江之鲫,甘于谦逊、力求品格善美的人却几不可闻。”
现如今,“教养”真的如此难寻吗?
“高中时结伴郊游,班长买了雪糕给大家吃。不知道是谁拿出雪糕后把包装袋拋到空中,被风吹走。大伙受了感染,一个接一个地抛,只有一个姑娘,悄悄地把包装袋塞进了牛仔裤口袋。那一刻,我的脸有点儿红……”
“南京地铁早高峰,一群民工师傅看着一辆辆列车驶离,却迟迟不上车,原因是怕自己随身携带的行李占地方,影响其他赶着上班的乘客。于是足足等了2个小时,他们才上了车。朴素的衣衫遮不住他们高大的形象!”
“你们看到过主持人董卿下跪吗?公安英模晚会上,坐着轮椅的英雄被推上台。董卿弯下腰和他握手,却发现他要仰视自己,于是董卿立刻调整姿势,跪下采访,保持和英雄的眼神平等交流。”
“有教养的人都是一家一家出现的。国庆长假在火车上,看到一位父亲陪着两个孩子坐在车厢连接处安静地玩耍,本以为他们买的是站票,等列车员问他们为什么不去座位上时,才知道他们坐的是一等座。父亲说,孩子顽皮,怕影响别人。”
……
教养与年龄、性别、职业、地位、贫富都无关,它就像哈姆雷特,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种表现。
去日本旅游过的人,常常会感叹日本真是一个文明的国家。比如不小心把水洒在了地铁座位上,即使下一站就要下车也要想办法擦干净,这样后来的乘客就不会觉得麻烦。虽然没有必须擦干净的规定,也不一定会与后来的乘客相遇,但“不给别人添麻烦”的社会文化,让他们自觉自愿地清理座位。
反观国内,“‘熊孩子’在电影院大吵大闹,家长只说孩子还小”“顾客带宠物狗去餐馆吃饭,把碗碟给宠物狗使用”……“熊孩子”“熊大人”的新闻层出不穷,仿佛应了文章开头梁文道说的话。
可是,“熊”绝非中华民族的传统。我们有《朱子治家格言》教导“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有《颜氏家训》提醒不可“自高自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有《曾国藩家书》训诫“功不独居,过不推诿”……这些家风家训,在朴实无华的言语之中道出了为人处世最基本的价值观,不仅塑造了个人彬彬有礼、温柔敦厚的形象,也造就了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美名。
虽说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但若因此认为教养是出自名门才能拥有的东西,不免妄自菲薄了。
美食家蔡澜说过这样一个现象,当今大机构聘请职员,最后的面试有时会在餐厅中进行。考官故意迟到,看你是不是一坐下来就先点菜不等别人;上了菜,看你有没有乱翻之后才夹起一块;吃东西时,看你是不是啧啧有声。这些,可能决定了你的命运。
虽然父母没有教,是上一辈人的疏忽,虽然懂礼貌只是教养的表现形式之一,但就像亚里士多德说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复的行为所塑造的,进入社会,连一点餐桌礼仪都不愿意学,这就是个人的问题了。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教养,终归是自身的修行。
人之所以为贵,以其有信有礼;国之所以能强,亦云唯信与义。如果骨子里深藏教养,你就会眼里有光、心底有爱;如果骨子里深藏教养,你一定会被这个世界温柔对待。新的一年,你愿意成为一个更有教养的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