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实教学中,教学目标统一,讲授内容统一,教学要求统一,这种“一刀切”的模式,使差生“吃不消”,使优生“吃不饱”。《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于在同一个班级里的学生家庭背景不同,认知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开展分层教学有利于每个学生的发展。
分层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将所任教班级的学生,按学习能力状况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下面笔者就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分层施教。
一、面对差异,合理分层
分层教学首先应承认学生的差异,可分成不同的层次,这一步是最关键的。如果在分层中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那你的分层教学是失败的。因此,我们应让学生明白,只要经过努力就会成功以及同学之间只有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才能形成一个快乐、健康、向上的班集体。分层一般可以这样操作:少数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分为教师辅导学习小组,学习成绩优秀和中等的学生为自主学习小组,这样就可以分层施教,分类指导,分层练习。教师辅导学习小组要在教师的直接点拨、引导下学习,以达到大纲所规定的基本要求。自主学习小组的学生在自学提纲或问题的间接引导下,自主学习,小组质疑、讨论,主动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因此合理科学地将学生进行分层,才可能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面向差异,分层施教
在施教过程中,自学组通过学生自学、质疑、讨论,教师适时点拨,完成每节课所规定的任务。辅导组以学生自学、教师辅导相结合,通过学生自学,教师耐心启发诱导,点拨讲解,学习新知,理解掌握新知。前者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自学,指导时采取引导走、放开走的方法;后者则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指导时可采取领着走、扶着走的方法。从而把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
三、依据差异,分层练习
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有层次性,即设计出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题。第一层次的练习,指基础的、单向的、带有模仿性的习题。目的是过好"课本关",要求人人都要做。第二层次的练习,指变式题或带有综合性和灵活性的习题。这一层次的练习题,自主学习组学生必做,辅导组学生可以选择做。第三层次的练习,重在思考性、开放性、创造性方面的要求,可设计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以及多种习题方法的习题,让优等生进行思考、练习。
例如:在教学“找规律(有序的排列与组合)”时,可以这样设计分层练习,第一层次的模仿练习是“用8、5、2三个数字组成一个三位数,共能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重点指导学生要先确定百位上的数字,再按顺序排列出来,852、825、582、528、285、258。第二层次变式练习或综合性练习,如:“有四位同学,每两人相互握一次手,他们一共握了几次手?”这个题是变式练习,关键让学生理解好“每两人相互握一次手”。即甲与乙握手和乙与甲握手即算一次握手,与两人的组合有关,而与两人握手的次序无关。综合性练习如:“三个小朋友他们三人每两人通一次电话?他们每两人相互送一张贺卡,一共需要多少张贺卡?”等等,上述这样两道题的练习,对于自主学习组的学生应该自己掌握,而教师辅导小组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掌握。第三层次练习是在此基础上拓展:“如果有四位小朋友,他们一共通多少次电话?五个、六个呢?能找出些规律吗?”启发自主学习组学生发现规律。
通过分层次教学,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氛围浓厚。同时也避免了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有利于发挥学生自身的潜力,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江西德兴市铜矿第二小学)
责任编辑:孙恭伟
分层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将所任教班级的学生,按学习能力状况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下面笔者就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分层施教。
一、面对差异,合理分层
分层教学首先应承认学生的差异,可分成不同的层次,这一步是最关键的。如果在分层中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那你的分层教学是失败的。因此,我们应让学生明白,只要经过努力就会成功以及同学之间只有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才能形成一个快乐、健康、向上的班集体。分层一般可以这样操作:少数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分为教师辅导学习小组,学习成绩优秀和中等的学生为自主学习小组,这样就可以分层施教,分类指导,分层练习。教师辅导学习小组要在教师的直接点拨、引导下学习,以达到大纲所规定的基本要求。自主学习小组的学生在自学提纲或问题的间接引导下,自主学习,小组质疑、讨论,主动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因此合理科学地将学生进行分层,才可能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面向差异,分层施教
在施教过程中,自学组通过学生自学、质疑、讨论,教师适时点拨,完成每节课所规定的任务。辅导组以学生自学、教师辅导相结合,通过学生自学,教师耐心启发诱导,点拨讲解,学习新知,理解掌握新知。前者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自学,指导时采取引导走、放开走的方法;后者则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指导时可采取领着走、扶着走的方法。从而把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
三、依据差异,分层练习
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有层次性,即设计出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题。第一层次的练习,指基础的、单向的、带有模仿性的习题。目的是过好"课本关",要求人人都要做。第二层次的练习,指变式题或带有综合性和灵活性的习题。这一层次的练习题,自主学习组学生必做,辅导组学生可以选择做。第三层次的练习,重在思考性、开放性、创造性方面的要求,可设计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以及多种习题方法的习题,让优等生进行思考、练习。
例如:在教学“找规律(有序的排列与组合)”时,可以这样设计分层练习,第一层次的模仿练习是“用8、5、2三个数字组成一个三位数,共能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重点指导学生要先确定百位上的数字,再按顺序排列出来,852、825、582、528、285、258。第二层次变式练习或综合性练习,如:“有四位同学,每两人相互握一次手,他们一共握了几次手?”这个题是变式练习,关键让学生理解好“每两人相互握一次手”。即甲与乙握手和乙与甲握手即算一次握手,与两人的组合有关,而与两人握手的次序无关。综合性练习如:“三个小朋友他们三人每两人通一次电话?他们每两人相互送一张贺卡,一共需要多少张贺卡?”等等,上述这样两道题的练习,对于自主学习组的学生应该自己掌握,而教师辅导小组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掌握。第三层次练习是在此基础上拓展:“如果有四位小朋友,他们一共通多少次电话?五个、六个呢?能找出些规律吗?”启发自主学习组学生发现规律。
通过分层次教学,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氛围浓厚。同时也避免了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有利于发挥学生自身的潜力,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江西德兴市铜矿第二小学)
责任编辑:孙恭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