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小学体育应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yagu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精神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以及长大成人时不可缺少的品质,有无创新精神也是评价学生心理素质高低的一重要依据。面对新课程改革和新世纪的各种竞争和挑战,小学体育课必须承担起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任务,努力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同步提高。
  如何在体育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激情——激创新热情
  热情是创新精神的灵魂。有了它,才能迸发出创新火花。体育课为学生提供了视野开阔的活动空间,小学生本应在体育课上学得较为轻松、活泼创新热情较为高涨。但是,有的教师单从维护秩序的目的出发,板着面孔上课,不给学生说话的机会,使学生活动大受限制,不敢越雷池半步,抹杀了学生的创新热情。只有在体育课上营造一种较为宽松、活跃的气氛,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让学生全身心地“动”起来,是激发学生创新热情的主要方法。体育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科学的教法激发学生动脑,主要围绕训练项目去想、动口,把想到的说出来;动手,亲自动手制作体育器材,动手参加活动;动身,主动参加体育锻炼,全身心地投入。
  如小学生跑步练习,学生参加过短跑、接力跑后,教师可让学生思考:“你还知道哪些形式的跑步练习?”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讲出来;当学生回答出结伴跑、追逐跑、换物跑等形式以后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思考:“你还能自己创造什么形式的跑步练习?”学生可能会说“还可以跑步上学,跑步回家”等等,只要与跑步沾边的,教师就给予肯定。这势必会激发出学生的创新热情。如做仰卧推起成桥,这个项目比较单调不易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如果启发学生根据这个项目去创编游戏活动,学生便可能创编出多种游戏,如“钻桥洞”“移动桥”等。把单调的训练项目变成有一定情节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学生兴趣浓,教师也教得轻松。
  二、导法——导创新方法
  在体育课中,教师离不开各种形式的“导”。教师通过讲解、示意和示范。导要求、导规则、导活动方式、导德育渗透,同时也应导体育活动创新的方法。创新“导法”,就是要让学生在各项体育活动中更多地融入智力活动。教师的“导”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导”锻炼内容。课本上的锻炼内容毕竟有限,而且限于本地本校的条件,有些课程没有条件上,只有发动学生去想办法、去创新,努力创造条件,或者变换体育活动方式,来达到训练的目的。
  2.“导”锻炼方法。科学的锻炼方法,不仅对学生体格发育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形成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体育课上,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指导锻炼方法,促进学生身体发育。如小学三年级学生学习跨越式跳高,教师应从助跑、蹬地、跳跃、落地屈膝这几个步骤进行科学的指导,才能使学生跳得高,落地稳,避免操作损伤。体育课结束时,组织学生自己总结一下锻炼方法,教师给予点拨、纠正,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3.“导”活动过程。学生的创新思维活动贯穿于整个体育活动中,体育教师应集中更多精力“导”活动过程,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便教学活动的情节性、连贯性、趣味性、思想性在学生的积极思维过程中不断创新,从而达到使体育训练扎实有效的目的。
  三、练功——练创新基本功
  在体育课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实际也是一种基本功训练,这项基本功训练应从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两方面入手,常抓不懈,使学生养成习惯、形成能力。
  练创新意识,要让学生明白,创新是进步的源泉和动力。在体育课中,教师应通过看、听、查等方式,摸清学生是否具有创新意识,然后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练创新能力,首先是练思维能力,教师应根据训练内容和要求,设计科学的创新思维训练,扎实地训练学生的求同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等思维方式;其次是练活动能力,活动离不开思维,思维也伴随着活动。教师要努力使学生活动得法,活动中有探索、有创造。特别是智力型的游戏活动,更为学生提供了练功的机会和条件。如二年级第四册《我们是建设者》一课,其活动内容就是一个结构可变性很大的游戏,它的活动内容为训练学生灵活机智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这类智力型的游戏,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其他文献
进入小学中高段的学生,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自我意识的初步形成,社会性的不断增强,加之独立性和自尊心的不断增长,他们开始不愿向别人袒露自己内心的秘密。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容易冲动,甚至出现了心理上的闭锁性和叛逆性。这些心理变化如不及时疏导会极大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那么怎样才能细致入微地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促其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呢?我在班级管理工作
期刊
摘 要: 数学是所有学科中一门较为抽象化的学科,它来源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要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知识了解这个世界,总而言之,数学无处不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是数学教学目标之一,又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需要。教师作为一名数学教学者,应自觉置身于新课改的潮流中,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探讨有效地教学方法,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应加
期刊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途径,也是学生获取信息、提高多种能力的主要渠道。其有效性是教学目标落到实处,教学过程民主、科学、互动,教学主题知识和能力得到提高。作为英语教师,我时常在思考为什么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也学得很辛苦,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十分有限。从中得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有很多无效的或低效的教学行为。 为此,我从去年开始有意识地注意自己的教学行为,去达到有效的课堂教学
期刊
测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有教学就有测试。不要把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对立起来,因为搞素质教育也有考试和应试。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如何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发挥考试与教学的和谐关系。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Peter Strevens总结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语言教学和学习程序。这个程序里面共有12个要素,其中最后一个要素就是评价和考试。测试和教学一样是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过程。教学是教育得以实施的核心
期刊
近年来,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高中英语教学的质量,教育学者不断推出一些新的改革方案。有报道称,中国教育学会原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已经指出在2017年,高考英语将退出统一高考舞台,英语考试则会转变为社会考试或者是等级考试,学生不仅仅可以考一次,只要能考到最好的成绩都能作为成绩。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高中英语学习越来越倾向于社会化的同时,也让我们意识到英语不再局限于高考,而是作为一种沟通工具
期刊
想做好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就得以一颗坚韧自信的心去探讨班主任工作中的艺术,在认识自我价值的基础上,充分调动自己的组织管理沟通能力,利用好沟通的钥匙,在做到对学生充满爱的基础上实施爱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班主任工作做到虽苦却乐在其中。  一、正确的自我价值定位  学生是有生命有思想的个体,作为班主任你不能是主宰其思想掌握其命运的神灵,而应该是立于一旁却缺之不可的方向路标。处于青春叛逆期的青少年非
期刊
摘 要:中学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容易反映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思想素质,最容易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缺点,而这些往往只有在体育教学中才能被发现并加以克服。从这点来说,体育教学为我们进行德育教育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现在学生中,独生子女多,在家中家长往往迁就,参加劳动锻炼较少,在体育课中经常表现出怕脏、怕累和意志薄弱等缺点。教师一旦发现这些问题,就要及时采用适当的方式方法进行思想教育,及时引导
期刊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资源包括英语教材以及有利于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其他所有学习材料和辅助设施。开发和利用英语课程资源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本人经过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开发学生中的课程资源;努力开发教师中的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课内资源;重视利用课外资源;充分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主体地位。  一、努力开发学生中的课程资源  1.学生
期刊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耳熟能详的俗语说明了朗读的重要性。这虽然是针对汉语而言的,但同样也适用于英语的朗读。朗读让我的英语课堂教学有了更多的生机,既让学生有了更多的学习兴趣,也让自己在课堂上收获了更多的快乐。我的英语教学追求的境界就是“快乐课堂”,多姿多彩的课堂朗读的教学,就是快乐课堂的重要构建部分。  朗读不是为读而读,朗读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但对文章准确的解读又有助于正确的朗读,它们是相辅
期刊
从站上三尺讲台担任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至今已走过十几个年头。数年的农村教学经验,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要管理好一个农村小学的班级是一项艰巨而繁重的工作,但只要我们用耐心去亲近学生,用爱心去感动学生,用恒心去培养学生,我们终会浇开希望之花。  一、亲近学生,理解尊重关爱学生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而育人应该是班主任的首要天职。如何育人?冰心说“有了爱便有了一切”,农村有好多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缺乏关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