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事管理学科的教与改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国内高等院校在教学改革中,对《药事管理学》课程尚无新的突破,本文就此提出了深化药事管理教学改革的一些建议。
  1.强化药事管理学科的理论教学
  通过药事管理学科的理论讲授应 让学生真正认识药事管理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以药学实践为中心来介绍药事管理学的起源、发展历史,探讨其性质、特点、研究方法及内容,结合目前国内外本学科的发展、研究成果、现状进行阐述,使学生熟悉该学科在药学事业中的作用和地位,重视药事管理学。讲授突出重点,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讲框架、讲思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清楚的药学概念。
  2.优化授课的内容,突出“实用”为宗旨的教学方法
  药事管理学有着系统完整的学科体系,但从目前的课程设置本科学时数仅为22-36 学时, 要系统完整地向学生介绍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是不可能的, 在以确保必须和够用的前提下优化教学内容。同时注意归纳、总结和概括,重点讲授各项法规规章总的最基本最具体的要求,努力做到删繁就简。
  3. 辅导与自学相结合
  在教学实践中把一些易懂、易理解的内容让学生自学,并针对学生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以辅导的形式,组织讨论予以解决,如在讲授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药品上市后再评价,国内外重大的药品不良反应、药品不良事件的典型事例进行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药品不良反应和药品不良事件引起的原因、社会根源以及防范和杜绝的措施,使学生理解实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重要性,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自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课程前期要对学生补充法学知识
  补充教学的内容包括:法的定义与特征、我国法的渊源和体系、法的制定实施与遵守、法的适用与效力、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行政管理中的重要法律、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要件等,以提高学生的法律知识和法制观念。同时,详细介绍我国的药品管理法制体系,特别是通过网络,了解当前我国现有的药品管理行政规章。
  5.建议设置药事管理学的实践课程
  目前在药事管理的教学过程缺少应有的课外实践和培训。单纯的书本理论知识难于适应本学科的发展和药学事业整体发展的需求,学生普遍缺少实践及工作经验,因此开设调研实践,不仅可培养学生对药事管理学科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实践工作的能力。
  6. 加速教学手段的更新
  药事管理学是药学、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诸多学科知识为一体的药学分支学科。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教学发展的需要,开发制成药事管理教学的多媒体课件,通过声图并茂、形象逼真、通俗易懂的形式加速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从根本上完善教学的条件。
  7.强调计算机在药事管理中的应用
  药事管理包括宏观药事管理和微观药事管理两方面内容。宏观药事管理,包括药品监督管理,基本药物管理,药品储备管理,药品价格管理,医疗保险用药与定点药店管理。微观药事管理,包括药品研究与开发质量管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药学服务质量管理,药品储备管理,药品价格管理,医疗保险用药销售管理。在网络时代,简单、快捷将成为新时代药事管理的标志。
  8.完善学科建制,促进科研和学术交流,创造良好的学科氛围
  从课程设置和学生培养的角度看,目前,在我国的高等医药学院校中已纷纷开设了《药事管理》或《药事法规》等相关课程,研究生培养也取得了明显进展。但药事管理学及相关课程的设置还不够完善,甚至有人认为,药事管理学就是药事法规,不注重方法学和理论课程的设置,影响了药事管理学的发展,影响学生培养的质量。加强校际教学与科研合作,以高等药学院校药事管理学科协作组为平台,共同探讨和研究影响学科发展的关键问题,如学科研究方法的规范化等。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组织、教育心得以及研究方法和思路等方面加强交流和学习,并建立教学和科研文献资源共享信息库。聘请国内外专家进行短期专项培训,如药事管理学文献利用及研究方法,或者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理论和方法在药事管理研究中的应用等,提高学科研究人员的技能。
  9. 完善考核制度,建立题库,采取标准化考试
  药事管理与法规教学内容之一是执业药师制度,这是一种与国际接轨的资格考试制度,执业药师资格是开办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必须条件。为适应这种需要,应参照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事管理与法规》、《药事管理知识》的内容、要求、题型、分值、考试时间及出题思路等的规定,建立标准化试题库,并及时补充新题。
  10. 提高医药院校药事管理学科教师的综合素质
  医药院校药事管理学科教师的素质的提高,关键在于医药院校的重视程度。通过组建药事管理学教研室并配备专职教师,从管理政策上和经费物资上给予支持,保证有一批专职教师潜心从事药事管理学教学、科研工作。此外,鼓励教师参加进修和攻读药学、管理学、法学、经济学等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提高学科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教师自身也应强化综合素质,不断完善知识体系的构建,认真学习药事管理学科的前沿知识,收集各种资料充实教学内容,积极探索药事管理学科新的研究方向。
  总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让学生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和终身学习的观念,并对各项药事管理有了一个比较整体的认识,同时懂得如何获得相关的信息,应用和指导今后的药事实践。
其他文献
培养全面发展的高职生是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高职生“四成”教育体系是以高职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以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成功”为基本范畴的有机体系。在该体系的实践探索中,必须做好顶层设计,实现基层落实,推进教学改革,增强制度创新,重视思政教育,把握价值旋律。  一、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千百年以来的不懈追求,近代以来,随着工业现代化和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这
自我教育是道德教育的最高境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成熟和当代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使自我教育成为高校德育的必然选择。德育过程中激发和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一要善于激发学生自我教育动力;二要注意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三要创设良好的自我教育环境。  当前,影响高校德育实效性的因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德育方法上重视教育者的主导和灌输,忽视大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引导和激发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加速推进。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与就业岗位增长缓慢的矛盾尤为突出,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造成当前高职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既有社会体制的问题,也有毕业生本人的素质、观念的问题;既有高校方面的问题,也有用人单位的问题。但高职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市场需求,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着误区和
高校校报因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具有的真实性、广泛性、贴近性已成为高校中最贴近师生的平面媒体。而校报副刊作为校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特有的哲理性、思想性和艺术性展现着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青春的大学校园文化特色。因此,校报文艺副刊并非可有可无,本文也正是从文艺副刊的定位说起,阐述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发挥的其它版面不可取代的教育作用。  高校校报肩负着“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据调查发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备受“冷落”的课程,本人在从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也发现不少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缺乏实用性的课程,没有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不少学生认为,“术业有专攻”,自己不是专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把自己的专业课学好就行了,对于政治课则认为不太重要,为了切实扭转学生对政治课的看法,使思政课取得成效,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首先,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
本论文在对传统工效学和心理学实验室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总结开放性实验室特征的基础上,对工效心理学开放性实验平台的构建进行了研究。从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实验技能,推进开放性实验课题的开展等方面入手,提出了构建工效心理学开放性实验平台的想法和措施。  1、工效心理学实验室概述  工效学是通过研究人、机械、环境相互间的合理关系,以保证人们安全、健康、舒适地工作,并取得满意的工作效果的学科。由于工效学很
要想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准确认定和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做到“除恶务尽”,就要准确把握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本质特征,故笔者拟在本文中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本质特征作以认定和分析,以期为司法实践提供部分参考。  一、何谓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本质特征   本质特征顾名思义就是本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最显著的的特征,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本质特征就是最能体现其本质属性,与其他一般犯罪集团区别最明显的特征。目前,刑法理论界对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经走过孕育、实践、地位确立、大力发展的四个阶段.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类型,肩负着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
当前高等美术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但也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新课题,如高等美术教育如何肩负传承民族文化问题,高等美术教育如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新要求问题,高等美术教育教学如何适应新时期美术发展的需要问题,这些问题都直接关系到美术学科的发展,关系到美术教育人才的培养,因此,对此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高等学校美术教育体系主要分三大块:一是各类艺术院校,二是师范类院校,三是综合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