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为政府建设:维度分析、制约因素与实践路径

来源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13622229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府作为行政权力的实际承载者,是国家治理的核心主体。有为政府建设对于进一步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实践中,基于价值、能力、支持的关键维度分析发现,政府的公信力、执行力和创新力等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不足。因此,加强有为政府建设,必须树立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淬炼以高质量发展为内核的行政文化;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塑造善治型行政人格;推进政府运行法治化、多元共治常态化,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主体协作联动的新型治理格局,从而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其他文献
值班律师有效参与认罪认罚案件是保障被追诉人合法权益和推动司法公正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由于值班律师面临角色定位及职责争议、衔接转换机制不完善、资源匮乏等困境,使得其作用的发挥受到一定的限制。司法实践中,为更好地推进值班律师有效参与认罪认罚案件,必须准确定位值班律师,构建服务质量控制机制,完善与其他权利主体的衔接转换机制,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机制,以增强值班律师有效参与的荣誉感、认同感,进而提升司法效率,维护司法公正。
《监察法》与《刑事诉讼法》在指导思想、立法理念、规则体系上高度契合,“两法”的衔接是加强权力制约和监督的需要,是实现法治反腐的必然。实践中,“两法”在立案程序、案件管辖、证据适用、强制措施的采用等方面还存在衔接不畅的问题,因此,必须从级别管辖、关联管辖、地域管辖三个方面进一步完善“两法”衔接。应设置职务犯罪案件刑事立案程序,在证据适用上,主张职务犯罪案件的监察证据和刑事诉讼证据标准应有机统一;在监察调查权和刑事侦查权的衔接上,以《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为依托,实现“两法”的优势互补;通过立法修订,实现留置措
最严格知识产权保护的司法理念。一是保护范围上更加注重创新导向。根据创新高度、知名程度、独创性高度、技术贡献度相应确定知识产权保护范围与强度,注重以是否有利于激励创新作为评判司法保护成效的标准。二是利益衡量上更加注重权利导向。坚持有利于权利保护的原则,减轻权利人维权负担,强化救济力度,充分体现有利于保护权利人合法权益的价值导向。三是保护手段上更加注重惩罚导向。
中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积累下来的文化瑰宝,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如何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药知识产权保护之路,是人民法院在司法实践中关注的重点。本文分析了中药品种权保护制度在我国的优势及缺陷,提出加强中药品种权保护要处理好三种关系,并以《关于〈中药品种保护条例〉的修改建议》《中药品种保护的司法实践》《中药专利授权确权情况研究报告》三个法律文件为落脚点展开研究,从司法实务的角度对完善我国中药品种权保护制度和中药专利授权确权制度建言献策。
在养老服务社会化背景下,精神赡养权具有民事权利和社会法上权利的双重属性,其显著特点是内容上的主观性、实现方式的灵活性和难替代性、法益实现的复合性等。目前,针对精神赡养权在立法和司法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在立法上明确权利义务主体范围,细化精神赡养行为标准,引入信用声誉罚作为柔性保障措施,健全精神赡养行为的激励机制;在司法上应设立赡养诉讼专门法庭,设置调解前置程序,在赡养诉讼专门法庭中灵活适用证据规则,避免采用审问式的庭审方式,以确保老年人精神赡养权受到侵害时能够得到及时救济。
“打造改革开放高地”是开启自贸区改革的目的.作为我国第二批自贸区,福建自贸区通过简政放权、推进国际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监管执法体制改革等,成为“改革开放高地”,
加强县域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是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形势下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迫切需要.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创新性地把各类矛
“仁者爱人、以德立人”思想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仁者爱人”是儒家伦理学思想体系的核心命题之一,是身心之爱、爱亲与爱众、爱人与爱物的统一,它着眼于调节政治与民众的关系。“以德立人”彰显的是一种人道准则,是安身立命之本,在实践中表现为“爱人”。“仁者爱人”与“以德立人”紧密相联,有利于提升个人的自我修养、维护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友爱、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仁者爱人、以德立人”的实现,要靠自觉的行为养成,即必须保持浩然正气、坚持做人正派、分清是非荣辱等。
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作为一种新生诉讼制度类型,涵盖了“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公益诉讼”三重维度的结构,已在当今的公益诉讼制度领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公益诉讼实务中,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占比较大,是司法机关办理公益诉讼案件的重要抓手,然而在理论研究上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理论上的不足导致实践运行中出现困境。在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实施过程中,要做好理论研究,为实践提供正确导向。同时应设计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全诉讼过程规则,保障从诉前到诉中再到诉后的制度衔接顺畅。发挥检察机关和人民法院
构建法律职业共同体需控、辩、审三方共同努力,其重点是优化控、辩、审三方的互动关系。从刑事诉讼构造论来看,辩方与审方之间应当是“说服者与被说服者”的关系,不应存在不理性冲突与不和谐对抗现象。但司法实践中还存在着“辩审关系”偏离的倾向,究其原因主要是公权与私权的矛盾偏离,共同性与差异性的矛盾偏离,部分法官与律师自身角色定位的偏离等。因此,基于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构建,必须回归辩审双方的角色定位,互相尊重,坚定法律信仰,加强辩审双方的相互监督,切实维护诉讼人的权益,确保程序正义、司法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