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分析2005~2013年扶绥县麻疹发病特征,为制订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扶绥县2005~2013年麻疹疫情资料,运用Excel2003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结果:扶绥县2005~2013年累计报告麻疹病例24例,无死亡病例,年均发病率为0.58/10万,散发与局部暴发并存,以散发为主。发病年龄以<1岁儿童较多,占50.00%(12/24),其次为>20岁成年人,占20.83%(5/24),呈“双相移位”现象。发病月份季节以4-7月份病例最多,占70.83%(17/24)。在≥8月龄麻疹病例中,有麻疹活疫苗接种史仅4例,占23.53%(4/17)。结论:扶绥县消除麻疹的重点人群是<1岁婴幼儿和≥20岁成人,因此,应继续加强常规免疫服务,并适时对薄弱地区特定人群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R51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518-02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出疹性,具有高度传染性的呼吸道传染病.流行遍布全球,多发于儿童,可引起严重的合并症 [1]。为分析广西扶绥县麻疹的发病情况,掌握其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2005~2013年扶绥县麻疹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麻疹疫情资料来源于“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及麻疹监测系统,个案资料来源于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麻疹病例血清抗体检测结果来源于广西崇左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疹检测实验室,人口资料来源于扶绥县统计局。
1.2病例分类及判断标准 本调查根据卫生部《全国麻疹监测方案》(2009年)对麻疹报告病例分类标准,将实验室诊断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纳入分析。
1.3免疫史 现场调查,有1次及以上麻疹接种史定义为有麻疹疫苗免疫史,明确未接种麻疹疫苗为无免疫史,回忆不清是否接种过麻疹疫苗为免疫史不详。
1.4资料分析 对所获相关数据采用EXCEL200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发病概况 2005~2013年广西扶绥县累计报告麻疹24例,其中,实验室诊断17例, 临床诊断7例,无死亡病例,年均发病率为0.58/10万。其中,2005~2009年,年发病率分别为1.19/10万、0.24/10万、0.23/10万、2.26/10万及0.23/10万,2010~2012年无病例报告,2013年发病率为1.11/10万,见图1。
2.2 发病时间分布 如见图2可见,从4月份起有病例报告,持续至11月份,以4-7月份病例最多,占70.83%(17/24)。
3 讨论
2005~2013年,扶绥县累计报告麻疹24例,无死亡病例,年均发病率为0.58/10万,远远低于有关文献报道的发病水平 [2-6]。但麻疹疫情波动较大,每隔2-4年病例有所回升,提示该县麻疹防控工作仍存在薄弱环节,应引起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及疾控机构高度重视。
本调查结果显示,扶绥县麻疹发病月份主要集中在4-7月,占总病例的70.83%,与余文周等报道的全国同期发病高峰一致[2],这可能与广泛使用麻疹疫苗后,麻疹的流行高峰期约推迟1-2个月有关,因此,应继续加大力度做好麻疹监测及报告工作。
调查发现,麻疹累计报告发病率居前3位的山圩、东门、岜盆等都是该县的边远乡镇。这几个乡镇林业资源丰富,村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流动人口较多,部分家长对预防接种工作的主动参与意识不高,导致个别适龄儿童有迟种、漏种疫苗现象,故累积免疫空白人群较多,一旦受到麻疹病毒侵袭,极易传染发病。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报告6例麻疹病例中,有5例属流动儿童。因此,如何加强对边远山区及流动人口的免疫规划管理,有待于今后进一步整改及完善。
扶绥县麻疹病例以婴幼儿、农民发病居多,分别占发病总数的50.00%(12/24)、20.83%(5/24),发病年龄呈“双相移位”现象。其中,<8月龄婴儿居首位,是该县麻疹发病的高危人群,与我国麻疹儿童高发的年龄相符[3],这也许与母传麻疹抗体减弱有关。8月龄~1岁幼儿占20.83%,是该县麻疹发病的第二高发人群,这与该县部分乡镇以往适龄儿童麻疹初免实际接种率较低有关。≥20岁大年龄组人群麻疹发病占20.83%,是该县麻疹发病的第三高发人群,这也许与成人因体内抗体滴度自然下降或由于既往未获得免疫并且成人流动频繁,增加了感染机会导致发病率高有关[7]。
自2009年起,扶绥县通过提高常规免疫及时接种率,并适时在局部地区对特定人群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所以,2010-2012年均无麻疹病例报告。但由于该县对工矿企业的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不到位,导致2013年某个乡镇出现流动儿童麻疹局部暴发疫情,显示该县麻疹防控工作依然严峻。
针对扶绥县麻疹发病的流行特征,要降低麻疹发病率,实现消除麻疹目标,建议:一是继续加强常规免疫服务,定期开展查漏补种工作,确保辖区适龄儿童2剂次麻疹类疫苗的接种率均达95%以上。二是要对辖区儿童免疫规划进行甄别,查找免疫规划薄弱区域及薄弱环节,并对薄弱地区特定人群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减少及消除易感人群。三是调整免疫程序,对8月龄以下儿童实行初免,同时对育龄期妇女开展强化免疫[8],以提高抗体水平。四是要加强麻疹疑似病例监测和报告工作,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发现并及时处置麻疹疫情。五是要创新预防接种宣传方式,切实提高群众预防接种参与意识。
参考文献
[1] 王鸣.实用免疫接种培训教程[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92-98.
[2] 余文周,税铁军,李黎,等. 全国2004~2006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和预防控制措施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06,12(5):337-341.
[3] 马超,罗会明,安志杰,等. 中国2006-2007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消除麻疹措施分析[J]. 中国疫苗和免疫,2008,14(3):208-213.
[4] 郝利新,馬超,马静,等. 中国2008-2009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中国疫苗和免疫,2010,16(4):293-296.
[5] 马超,郝利新,马静,等. 中国2010年麻疹流行病学与消除麻疹进展 [J]. 中国疫苗和免疫,2011,17(3):219-222.
[6] 马超,郝利新,苏琪茹,等. 中国2011年麻疹流行病学与消除麻疹进展 [J]. 中国疫苗和免疫,2012,18(3):193-199.
[7] 张伟,王克云.某市2009~2011年区麻疹监测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5):2284-2285.
[8] 马瑞,许国璋,董红军,等.宁波市母婴麻疹抗体水平及相关关系 [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6):747-748.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R51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518-02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出疹性,具有高度传染性的呼吸道传染病.流行遍布全球,多发于儿童,可引起严重的合并症 [1]。为分析广西扶绥县麻疹的发病情况,掌握其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2005~2013年扶绥县麻疹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麻疹疫情资料来源于“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及麻疹监测系统,个案资料来源于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麻疹病例血清抗体检测结果来源于广西崇左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疹检测实验室,人口资料来源于扶绥县统计局。
1.2病例分类及判断标准 本调查根据卫生部《全国麻疹监测方案》(2009年)对麻疹报告病例分类标准,将实验室诊断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纳入分析。
1.3免疫史 现场调查,有1次及以上麻疹接种史定义为有麻疹疫苗免疫史,明确未接种麻疹疫苗为无免疫史,回忆不清是否接种过麻疹疫苗为免疫史不详。
1.4资料分析 对所获相关数据采用EXCEL200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发病概况 2005~2013年广西扶绥县累计报告麻疹24例,其中,实验室诊断17例, 临床诊断7例,无死亡病例,年均发病率为0.58/10万。其中,2005~2009年,年发病率分别为1.19/10万、0.24/10万、0.23/10万、2.26/10万及0.23/10万,2010~2012年无病例报告,2013年发病率为1.11/10万,见图1。
2.2 发病时间分布 如见图2可见,从4月份起有病例报告,持续至11月份,以4-7月份病例最多,占70.83%(17/24)。
3 讨论
2005~2013年,扶绥县累计报告麻疹24例,无死亡病例,年均发病率为0.58/10万,远远低于有关文献报道的发病水平 [2-6]。但麻疹疫情波动较大,每隔2-4年病例有所回升,提示该县麻疹防控工作仍存在薄弱环节,应引起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及疾控机构高度重视。
本调查结果显示,扶绥县麻疹发病月份主要集中在4-7月,占总病例的70.83%,与余文周等报道的全国同期发病高峰一致[2],这可能与广泛使用麻疹疫苗后,麻疹的流行高峰期约推迟1-2个月有关,因此,应继续加大力度做好麻疹监测及报告工作。
调查发现,麻疹累计报告发病率居前3位的山圩、东门、岜盆等都是该县的边远乡镇。这几个乡镇林业资源丰富,村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流动人口较多,部分家长对预防接种工作的主动参与意识不高,导致个别适龄儿童有迟种、漏种疫苗现象,故累积免疫空白人群较多,一旦受到麻疹病毒侵袭,极易传染发病。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报告6例麻疹病例中,有5例属流动儿童。因此,如何加强对边远山区及流动人口的免疫规划管理,有待于今后进一步整改及完善。
扶绥县麻疹病例以婴幼儿、农民发病居多,分别占发病总数的50.00%(12/24)、20.83%(5/24),发病年龄呈“双相移位”现象。其中,<8月龄婴儿居首位,是该县麻疹发病的高危人群,与我国麻疹儿童高发的年龄相符[3],这也许与母传麻疹抗体减弱有关。8月龄~1岁幼儿占20.83%,是该县麻疹发病的第二高发人群,这与该县部分乡镇以往适龄儿童麻疹初免实际接种率较低有关。≥20岁大年龄组人群麻疹发病占20.83%,是该县麻疹发病的第三高发人群,这也许与成人因体内抗体滴度自然下降或由于既往未获得免疫并且成人流动频繁,增加了感染机会导致发病率高有关[7]。
自2009年起,扶绥县通过提高常规免疫及时接种率,并适时在局部地区对特定人群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所以,2010-2012年均无麻疹病例报告。但由于该县对工矿企业的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不到位,导致2013年某个乡镇出现流动儿童麻疹局部暴发疫情,显示该县麻疹防控工作依然严峻。
针对扶绥县麻疹发病的流行特征,要降低麻疹发病率,实现消除麻疹目标,建议:一是继续加强常规免疫服务,定期开展查漏补种工作,确保辖区适龄儿童2剂次麻疹类疫苗的接种率均达95%以上。二是要对辖区儿童免疫规划进行甄别,查找免疫规划薄弱区域及薄弱环节,并对薄弱地区特定人群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减少及消除易感人群。三是调整免疫程序,对8月龄以下儿童实行初免,同时对育龄期妇女开展强化免疫[8],以提高抗体水平。四是要加强麻疹疑似病例监测和报告工作,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发现并及时处置麻疹疫情。五是要创新预防接种宣传方式,切实提高群众预防接种参与意识。
参考文献
[1] 王鸣.实用免疫接种培训教程[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92-98.
[2] 余文周,税铁军,李黎,等. 全国2004~2006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和预防控制措施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06,12(5):337-341.
[3] 马超,罗会明,安志杰,等. 中国2006-2007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消除麻疹措施分析[J]. 中国疫苗和免疫,2008,14(3):208-213.
[4] 郝利新,馬超,马静,等. 中国2008-2009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中国疫苗和免疫,2010,16(4):293-296.
[5] 马超,郝利新,马静,等. 中国2010年麻疹流行病学与消除麻疹进展 [J]. 中国疫苗和免疫,2011,17(3):219-222.
[6] 马超,郝利新,苏琪茹,等. 中国2011年麻疹流行病学与消除麻疹进展 [J]. 中国疫苗和免疫,2012,18(3):193-199.
[7] 张伟,王克云.某市2009~2011年区麻疹监测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5):2284-2285.
[8] 马瑞,许国璋,董红军,等.宁波市母婴麻疹抗体水平及相关关系 [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6):747-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