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教师是人类文明和发展的传播者、建设者、塑造者,是人类灵魂的高级工程师。在社會主义条件下,高校教师是培养四有新人,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和全社会文明水平最主要的力量。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强调指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到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德育工作,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帮助高校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优良品德,担负起育人重任、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高校教师首先就要具备崇高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道德行为。德者,师之帅也。师德不同的高校教师,施教效果就大不一样,这是由高校师德师风的基本特征决定的。
关键词:高校;师风师德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0-02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师德师风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重形式轻内容;(2)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忽视学术道德建设;(3)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重视理论学习忽视行动践行。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重要内容是理论学习,但很多高校往往将理论学习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点甚至是全部,而忽视行动践行。
一、师德师风教育是构建和谐教育的核心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加强和改进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必须与时俱进,既要从高校实际情况出发,也要从社会转型的背景出发,富有针对性地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提高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实效性。
(一)细化目标,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提供标准和规范。师德师风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它属于历史范畴,它本身会随着社会历史的变化而呈现出相应的变化。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师德师风既应该秉承传统的美德和规范,同时也应该具有新的内容。
(二)注重行动,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提供实践保障。师德师风建设最终要落实到行动。行动,即是建设的内容,也是建设的目的。
(三)优化评价,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提供激励方案。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常规性工作之一,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保证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为教师个人发展提供激励措施,为学校优良校风学风的形成提供政策支持,高校应该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指标体系,不仅要将师德师风纳入到教师绩效评价体系中,更要将师德师风评价真正落到实处,制定可操作性方案。师德师风评价要注重学生评价、同事评价,还要注重教学和育人效果评价。
(四)开展研究,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提供理论支持。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师德师风建设需要加强研究。师德师风建设研究,既要关注普遍性的问题,如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理论基础、原则等,还要研究具体性的问题。
二、基层党组织在师风师德建设中的作用
(一)近年来高校院系党总支发挥作用总体来说是比较好
1、领导班子建设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许多高校院系党总支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并以党政联席会议的形式讨论决定院系重大事项,一旦形成决定,各司其责,分工协作。班子成员之间的工作基本能做到互相支持、互相帮助;2、比较重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开放的深入使人们的思想日益开放,尤其是学生,西方思想对他们的渗透日益深入;3、普遍实施党员的目标管理。
(二)院系党总支对党员的工作一般来说具有主导作用,但院系总支的作用发挥也普遍存在一些不足
1、院系具体领导体制的模糊性,使院系党总支的政治核心作用不能充分的发挥;2、院系党总支的监督作用往往徒具形式,缺乏力度;3、院系总支自身政治素质、业务素质亟待提高。随着高等院校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对党务工作者的整体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切实贯彻中央的精神并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作为高校院系一级部门来说,必须把党务、行政、教学、科研纳入统一的轨道。
三、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学习政治理论,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通过政治活动和理论学习,以科学的理论武装高校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特别是通过学习十四届六中全会的精神,加强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自觉地从“实际、实用、实惠、实在”中解脱出来,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增强敬业乐业的事业心。
(二)学习“教师法”,确立权利和义务对等观念。组织高校教师认真学习“教师法”,教育他们在享受教师权利的同时,认真履行教师义务;正确处理待遇和工作态度的关系,既要肯定教师通过正当途径追求自身利益的合理性,又要提倡和发扬为社会奉献的精神,努力培养勤奋严谨、献身真理的治学态度和耐得寂寞、安贫乐教的优秀品质。
(三)明确职责,强化育人意识。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高校有关部门要对教师的育人工作像要求教师完成教学工作量那样做出量的规定,同时要教育教师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职责,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任务,使每个高校教师明确:教师的职责,首先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会学生做人;其次才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教会学生做事。
(四)加强领导,注重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校以育人为本,师以铸德为重。高校要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必须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在育人中的作用,彻底改变以往师资队伍建设中重(下转第41页)(上接第39页)业务轻师德的现象,全方位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党委对师德师风建设应有专人负责,系、部可设专职或兼职副书记做好此项工作,系、部、中心教工党支部要把工作重点放在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上。各级领导都要经常调查分析高校教师的思想道德状况,研究并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靠管理严师德,铸师魂。 四、加强新时期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途径
(一)繼续深化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高校教师队伍的工作;(二)加大高校教师队伍的党建工作力度,推进中青年教师的党员发展工作;(三)以“以德治国”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1、完善培训机制。高校人事管理和师资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培训制度和师德师风培训档案,将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培训制度化、规范化;2、强化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个方面,对认真履行师德师风义务,表现优秀的高校教师可以通过评选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德育工作者教书育人先进个人等方法,树立先进模范典型,大张旗鼓地宣传他们教书育入的先进事迹,在岗位津贴、课时酬金、住房分配、职称职务晋升等方面加大政策的倾斜力度,提高其物质待遇;3、加强监督机制。高校师德师风监督要实行自律和他律相结合,行政监督和社会监督相结合;4、科学评价机制。高校师德师风评价机制要求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增强师德师风评价的可操作性;5、引进竞争机制。在教师管理制度上引入竞争机制,可有效推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
五、总结
新时期高校教师的思想观念趋于多元化、价值取向趋于多样化,高校的师德师风建设是一个塑造人格的系统工程,必须开辟新途径,探索新办法,创造新经验从战略战术上、具体内容上、方式方法上有新的突破,有所创新。
(一)注重自我塑造
21世纪的社会将是智能社会,科学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人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将日益增大,社会活动将以人格的独立为前提,以创新精神为动力,以知识的丰富为基石。
(二)实施灵魂塑造
崇高的思想行为和精神境界,往往与人文素养、学识深浅相关联。净化校园环境,营造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调动高校教师学习和活动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分辨各种社会思潮,实施灵魂塑造工程。新时期的思想工作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会议里、文件中,应当贴近群众、贴近工作、贴近生活,由偏重灌输向注重渗透拓展,渗透到教学科研活动中,渗透到生活的各种领域中,渗透到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中,渗透到精神文明的创建中。
(三)运用制度塑造
机制、制度、法制是对人进行制度塑造的三种主要形式,它们构成了一个系统,其中育人和用人是系统内的两个有机联系的阶段。育人为了用人,用人必须育人。在维护教师合法权益的基础上,要科学制定用人制度,确保人力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开发和利用。用人制度的操作公式应该是:人品+才能+务实,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基础上,进一步量化和细化,列出相应的考核指标,避免考核的随意性、盲目性和腐败的素质不断趋于优良化。机制既要有激励性,又要有约束性。高校的内部管理要有利于吸引和培养一批批优秀专家型人才,对于师德差、业务水平低、不适合当教师的人就请他们下岗和转岗。要逐步实行双向选择,高校按建设和发展需要招聘教师,教师按能力和意愿竞争上岗,使高校具有生机和活力,使高校教师具有责任感和创造性。盘活人才资源,优化师资配置,建立起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制度,尽快形成“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人员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机制。
关键词:高校;师风师德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0-02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师德师风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重形式轻内容;(2)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忽视学术道德建设;(3)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重视理论学习忽视行动践行。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重要内容是理论学习,但很多高校往往将理论学习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点甚至是全部,而忽视行动践行。
一、师德师风教育是构建和谐教育的核心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加强和改进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必须与时俱进,既要从高校实际情况出发,也要从社会转型的背景出发,富有针对性地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提高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实效性。
(一)细化目标,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提供标准和规范。师德师风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它属于历史范畴,它本身会随着社会历史的变化而呈现出相应的变化。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师德师风既应该秉承传统的美德和规范,同时也应该具有新的内容。
(二)注重行动,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提供实践保障。师德师风建设最终要落实到行动。行动,即是建设的内容,也是建设的目的。
(三)优化评价,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提供激励方案。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常规性工作之一,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保证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为教师个人发展提供激励措施,为学校优良校风学风的形成提供政策支持,高校应该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指标体系,不仅要将师德师风纳入到教师绩效评价体系中,更要将师德师风评价真正落到实处,制定可操作性方案。师德师风评价要注重学生评价、同事评价,还要注重教学和育人效果评价。
(四)开展研究,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提供理论支持。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师德师风建设需要加强研究。师德师风建设研究,既要关注普遍性的问题,如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理论基础、原则等,还要研究具体性的问题。
二、基层党组织在师风师德建设中的作用
(一)近年来高校院系党总支发挥作用总体来说是比较好
1、领导班子建设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许多高校院系党总支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并以党政联席会议的形式讨论决定院系重大事项,一旦形成决定,各司其责,分工协作。班子成员之间的工作基本能做到互相支持、互相帮助;2、比较重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开放的深入使人们的思想日益开放,尤其是学生,西方思想对他们的渗透日益深入;3、普遍实施党员的目标管理。
(二)院系党总支对党员的工作一般来说具有主导作用,但院系总支的作用发挥也普遍存在一些不足
1、院系具体领导体制的模糊性,使院系党总支的政治核心作用不能充分的发挥;2、院系党总支的监督作用往往徒具形式,缺乏力度;3、院系总支自身政治素质、业务素质亟待提高。随着高等院校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对党务工作者的整体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切实贯彻中央的精神并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作为高校院系一级部门来说,必须把党务、行政、教学、科研纳入统一的轨道。
三、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学习政治理论,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通过政治活动和理论学习,以科学的理论武装高校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特别是通过学习十四届六中全会的精神,加强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自觉地从“实际、实用、实惠、实在”中解脱出来,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增强敬业乐业的事业心。
(二)学习“教师法”,确立权利和义务对等观念。组织高校教师认真学习“教师法”,教育他们在享受教师权利的同时,认真履行教师义务;正确处理待遇和工作态度的关系,既要肯定教师通过正当途径追求自身利益的合理性,又要提倡和发扬为社会奉献的精神,努力培养勤奋严谨、献身真理的治学态度和耐得寂寞、安贫乐教的优秀品质。
(三)明确职责,强化育人意识。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高校有关部门要对教师的育人工作像要求教师完成教学工作量那样做出量的规定,同时要教育教师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职责,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任务,使每个高校教师明确:教师的职责,首先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会学生做人;其次才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教会学生做事。
(四)加强领导,注重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校以育人为本,师以铸德为重。高校要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必须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在育人中的作用,彻底改变以往师资队伍建设中重(下转第41页)(上接第39页)业务轻师德的现象,全方位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党委对师德师风建设应有专人负责,系、部可设专职或兼职副书记做好此项工作,系、部、中心教工党支部要把工作重点放在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上。各级领导都要经常调查分析高校教师的思想道德状况,研究并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靠管理严师德,铸师魂。 四、加强新时期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途径
(一)繼续深化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高校教师队伍的工作;(二)加大高校教师队伍的党建工作力度,推进中青年教师的党员发展工作;(三)以“以德治国”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1、完善培训机制。高校人事管理和师资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培训制度和师德师风培训档案,将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培训制度化、规范化;2、强化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个方面,对认真履行师德师风义务,表现优秀的高校教师可以通过评选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德育工作者教书育人先进个人等方法,树立先进模范典型,大张旗鼓地宣传他们教书育入的先进事迹,在岗位津贴、课时酬金、住房分配、职称职务晋升等方面加大政策的倾斜力度,提高其物质待遇;3、加强监督机制。高校师德师风监督要实行自律和他律相结合,行政监督和社会监督相结合;4、科学评价机制。高校师德师风评价机制要求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增强师德师风评价的可操作性;5、引进竞争机制。在教师管理制度上引入竞争机制,可有效推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
五、总结
新时期高校教师的思想观念趋于多元化、价值取向趋于多样化,高校的师德师风建设是一个塑造人格的系统工程,必须开辟新途径,探索新办法,创造新经验从战略战术上、具体内容上、方式方法上有新的突破,有所创新。
(一)注重自我塑造
21世纪的社会将是智能社会,科学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人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将日益增大,社会活动将以人格的独立为前提,以创新精神为动力,以知识的丰富为基石。
(二)实施灵魂塑造
崇高的思想行为和精神境界,往往与人文素养、学识深浅相关联。净化校园环境,营造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调动高校教师学习和活动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分辨各种社会思潮,实施灵魂塑造工程。新时期的思想工作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会议里、文件中,应当贴近群众、贴近工作、贴近生活,由偏重灌输向注重渗透拓展,渗透到教学科研活动中,渗透到生活的各种领域中,渗透到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中,渗透到精神文明的创建中。
(三)运用制度塑造
机制、制度、法制是对人进行制度塑造的三种主要形式,它们构成了一个系统,其中育人和用人是系统内的两个有机联系的阶段。育人为了用人,用人必须育人。在维护教师合法权益的基础上,要科学制定用人制度,确保人力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开发和利用。用人制度的操作公式应该是:人品+才能+务实,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基础上,进一步量化和细化,列出相应的考核指标,避免考核的随意性、盲目性和腐败的素质不断趋于优良化。机制既要有激励性,又要有约束性。高校的内部管理要有利于吸引和培养一批批优秀专家型人才,对于师德差、业务水平低、不适合当教师的人就请他们下岗和转岗。要逐步实行双向选择,高校按建设和发展需要招聘教师,教师按能力和意愿竞争上岗,使高校具有生机和活力,使高校教师具有责任感和创造性。盘活人才资源,优化师资配置,建立起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制度,尽快形成“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人员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