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松艺术的“涅磐”之路

来源 :艺术当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klie1980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作为中国第一批重新受到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影响的艺术家之一,薛松的创作不仅以标志性的焚烧、拼贴的手法驰誉至今,而且还一直试图以不同形式与艺术史发生关联,这些艺术实验从形式到方法都始终建立在“解构”和“重构”的基础上。他对中西方艺术史中的经典图式进行拼贴和重组,这些碎片在被赋予了新的思维后,传达了更多元的意蕴。除了持续创作的“与大师对话系列”“历史与现实系列”‘城市与青春系列”“传统山水系列”“泡沫系列”之外,他近年的作品《基因族谱》《书法印象》《解构书法》等还将目光转向中国传统书法,并以其特色鲜明的艺术形式,在书法的审美价值与当代艺术的观念构建之间建立起一道新的桥梁。
  焚烧、重组与拼贴中的重生
  艺术当代(以下简称“艺”):在上海龙美术馆刚结束的展览“涅磐”中,我们一如既往地感受到了你的作品所蕴含的焚烧、重组与拼贴中的再生。“火”对你创作之初影响颇深,从偶然间看到火烧后的作品、感受到这种魅力,到用焚烧过的纸来创作作品的过程中——从最早的《蜕》,到流行符号、对话系列,再到近期的文字、泡沫系列,在利用这一核心手法上你产生了哪些变化?
  薛松(以下简称“薛”):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开始学画时,大都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手法来作画,进入上海戏剧学院后,我才开始接触西方绘画。那时候年轻,新鲜的事物,我都会尝试,水墨、涂鸦、表现主义、苏派绘画等等,但并没有找到自己的语言。在1990年我的工作室着火之后,我从现场感觉到火烧过后的那种悲剧性,恰好与我当时的心情非常契合,于是我开始尝试把烧过后的材料用于创作。我的早期作品并不成系列,基本上处于一个混沌状态,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但从90年代初起,我开始有意识地创作,并逐渐形成系列。对我来说,创作手法的变化是微妙的,并没有突变,更多还是技法上的改进。
  艺:你是较早使用焚烧纸进行拼贴这一方式的中国艺术家,这也成为了你之后最主要的创作手段,在此之后,传统的绘画形式对于你来说是否失效了?你拼贴作品中的技法、表现形式是否独立于绘画之外?还是笔墨之外?
  薛:我的创作手法属性决定了我的作品既含笔墨,又含拼贴,纯粹的绘画已经表达不了我的想法。在作品中,我搜集很多论据,加入各种材料或印刷品来反映作品的主题。我很幸运能找到我自己独特的表达语言,它的丰富性和信息量是纯粹绘画所实现不了的,它综合体现了一个大量信息化和碎片化的语境。
  艺:在你的作品中可以发现海报、文化元素的拼贴,在视觉上让我们联想到了传统绘画中“锦灰堆”的创作手法:以画残破的文物片段堆栈构成画面,追求不同的文物碎片堆集在一起的视觉效果。你认为你的创作手法与“锦灰堆”之间的区别在哪?
  薛:“锦灰堆”正好与我的创作手法相反,它以绘画的方式来展现拼贴感。而我直接运用材料、图像元素进行拼贴来实现绘画感。我也收藏了几幅“锦灰堆”作品,因为我觉得在几百年前就有人与我有相通之处,仿佛找到了根。要说区别,“锦灰堆”是文人的小情趣,在文房里的各种碎片或拓片的集合,有局限性;而我用素材不仅关乎传统文化,还关乎历史、政治,无所不包,比较广泛。
  经典图式中的笔墨意蕴
  藝:我们注意到,在你持续创作的“与大师对话”系列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西方的蒙德里安、毕加索、马蒂斯、马列维奇、罗斯科,还有东方的弘仁、徐悲鸿、丰子恺等,哪些中西方大师是你感兴趣的?
  薛:我所选择的这些大师都能留给我表达的空间,通过我的介入,能与之产生对话。我选择的艺术家属于抽象派的居多,我会结合他们简洁的手法和特征,植入我想释放的东西。同时,有人说我是“文化波普”,在我看来“波普艺术”就是那类一眼能击中观众的视觉艺术,我的作品对话人们所熟知的艺术家,为观众与作品搭建起一座桥梁。
  艺:但今天所见,你的创作方式与典型的“波普艺术”相去甚远,你怎么看待你与波普艺术之间的关联?今天在这个话题下继续讨论意义何在?
  薛:“波普艺术”在美国产生时,大多是用来消费文化的,后来衍生出来的创作方式便是用人们熟悉的图式,借以消解传统艺术的严肃性。从这个定义上来说,我的创作会更综合性一些,有绘画的成分在,也有“波普”复制性的成分在。要归类的话,我的作品接近“波普”,但我的题材并不固定在“波普”主题之下,而有各类文化元素穿插进来的。
  艺:对话罗斯科系列中,你在罗斯科的大色块中“填”入了芥子园中的人物和国画风景中的常用意象,在形式上国画并不着重于创造强烈的透视空间感,这也恰好呼应了罗斯科,这样的呼应是试图表现中外文化的互相渗透吗?
  薛:我觉得罗斯科可能受过禅宗思想的影响,他创作的空间形式并不符合西方传统。我选择罗斯科也是因为这样的载体能留给我空间,让我有话要说,它并没有给我过多的灵感,而是给我留出了创作的空间,让我能用自己的语言将其解构,来处理我的画面。其实历代中西方的艺术家都有学习前人的传统。中国传统艺术在这方面更甚,可以从临摹开始说起,比如“竹子”这一题材,几万人都在画,即使只是一点微妙的差别,个人的情趣或意味还是不同的。
  艺:画面中除了对中西方元素的拼接,你有没有想架起中西文化的交流或者碰撞?
  薛:我们现在同时接受的信息非常丰富,有中国传统的,也有外来的,这是目前当代艺术的一种状态,这是时代的特性,无法抗拒,也是我想表现的现实。就如我们穿的是西装,但内在的思想还是中国传统的。我在反思中国和西方的关系中也融入了自己的实践探索。当有了一定阅历后,我开始关注传统,会思考我与传统的关系。小时候我看不懂的中国画,现在渐渐懂了,经过时间的沉淀,我用自己的语言表现传统,使之鲜活起来,也算是我对传统的一种诠释和延续。
  艺:有意思的是,在你的《四季——春夏秋冬》中,第一眼看是一幅山水画,但是仔细观察又会发现各种不同的元素在其中。
  薛:我的“山水系列”中解构的都是东西方美术史的资料,各类元素混合在一起。画面上黑色部分都是用的焚烧后生成的“灰烬”勾画的,勾画出来的笔触,对应山水画中的“皴”。焚烧以后的灰烬将一切都融合,手法本身很有意味,用当代的手法来表现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气息。   艺:今天,文化气息或气质的延续已经超越符号挪用和媒介继承,成为当代艺术中“传统”更恰当的存在方式。“水墨”不一定是媒介意义上的“水”和“墨”,它可能是一种精神意义上的“水墨图景”,比如你画面中的“水墨”,也是一种精神诉求。
  薛:是的,我不画传统水墨画,但我想发挥水墨精神,使之扩大出来,就像现在也有人用影像来做水墨。其实中国的艺术,在没有宣纸、毛笔、墨之前也有很多好东西,也都充满了生命力,后来人们将中国艺术局限在水墨里是偏颇的。
  艺:近年来,你的作品《书法印象》《意象甲骨文》《解构书法》《文字游戏》中,文字成为了最主要的解构对象,它们对你来说更多的是一个信息载体还是一个美学符号?在这些作品中文字本身字面的含义是否已经不重要了,它们的能指和所指是否已经发生了改变?
  薛:我选择书法是因为我对那些书法家的崇拜,感觉怎么练习也超越不了他们,只能用我的方式来解构一下。我用我的方式,再借书法的形式或局部来表达,使书法和文字变为一幅与当代有关联的抽象绘画,将书法本身的那些飞白、线条的气韵转变为当代的审美,即以新的形式来表现传统的书法文字。
  艺:在作品《基因族谱》中,展览通过不同时代的文字组成一张地图,似乎在描述历史,地图往往承载着政治、经济、文化等大量复杂的信息,为什么你选择将文字组成一个地图?
  薛:这件作品是为了龙美术馆的墙面定制的,这次展览的五面大墙上的作品都是我为场地定制的,最终以易于拼接和组装的方式来呈现。中国人的“基因族谱”,民俗的说法是“百家姓”,我用甲骨文、金文等多种象形文字进行组合,拼成一个地图。作品中的所有材料又与中国文化有紧密的关联,如描述中国历史的图片、历史文字、敦煌图文等。最后,我用焚烧过后剩下的“灰烬”将“百家姓”拼贴起来,这也引发了观众强烈的共鸣,他们会不自觉地去找自己的姓氏,寻找民族的根基。
  艺:你在,上海生活工作三十余年,也是第一位入驻上海M50创意园的艺术家,在此次展览特别呈现的一组“上海明信片”和其他关于城市的系列中,你想表达的上海情节有哪些?
  薛:在早期,我利用上海老照片进行创作,因为我儿时学画时便喜欢看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觉得上海是与众不同的,对上海产生了一种特别的向往。我也画过三毛系列,后来发现其实在每个城市,都有生活的压力。我选择描绘的人物大都生活在城市里,我画过的在城市上空腾飞的人,他们都背负着大都市的压力、消费所产生的压力。但“上海明信片”系列更偏向于描述上海建筑的轮廓,可以说是富有时代与历史文化气息的“上海风情图”。
  商业的影响与展望
  艺:我们注意到,你也是较早进入艺术市场,同时较早与商业品牌展开合作的艺术家,当下你的市场发展如何?你一年大概能创作多少件作品?
  薛:我没具体统计过,平均下来一年应该有几十件,平时创作的时间还是比较自由的。但这次为龙美术馆的墙面定制作品是有挑战性的,因为展览体量很大,为了把空间撑起来还是有压力的。
  艺:你的作品在欧洲和其他文化地区接受度也颇高,可能在海外,作品的视觉体验对观众的影响是大于文化感受的触动,你如何看待这种中西方观众对你作品的关注点,或是观看视角的差异?
  薛:整个当代艺术基本上是从西方艺术系统中出来的,这与他们完善的艺术教育、美术馆教育有关,西方观众对当代的语言较容易理解和沟通的,他们更在乎创造性和冲击力。但如果画面全部是中国传统元素,可能会对他们形成一定的障碍。而目前中国观众更注重画面的技法和技巧,在乎一幅作品需要花费的功夫有多深,还会将艺术家的头衔等外来因素考虑在内。
  艺:可能不同的观众对于你的作品的理解程度不一样,在不同阶段你会考虑平衡商业流行、市场需求来进行创作吗?
  薛:当今这个消费社会对任何人都有影响。我们刚开始接触绘画的那个年代并没有真正的艺术市场,直到后来有人开始收藏,才慢慢形成了艺术市场。这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你可能会迎合市場,另一方面市场发展也为创作提供了更好的条件。我还是愿意把创作当作一辈子要做的事情,当然我也会与品牌合作,也许是因为我作品中的色彩、时尚感与品牌比较契合。
  艺:很多艺术家会使用多样的方式来呈现作品,如装置、雕塑、多媒体等,你也曾在2014年创作过镶嵌着施华洛世奇水晶的雕塑作品《山水可乐》,之后还会尝试拼贴绘画之外的表达方式吗?
  薛:我还是更倾向于最拿手的创作方式,但是我不排斥作品形式_上的综合与跨界,比如立体雕塑的尝试还会继续下去。
其他文献
如今的数码相机越来越追求外形的极致轻薄和做工的精美。奥林巴斯(OLYMPUS)在PMA2008上发布了时尚卡片DCμ系列的全新产品,其中的μ1020不仅拥有7倍光学变焦的强大能力,而且仍然把镜头藏在了25mm的机身里面, 第2代HyperCrystal LCD超晶液晶显示屏也是该产品的一大新鲜亮点。
期刊
策划/执行 = 黄超 摄影 = 刘畅    就笔记本而言,一般很难达到主流台式电脑的配置标准,  不过总会有那么几家大厂商愿意推出性能追赶台式机的高配置笔记本,  比如华硕(ASUS)之前就有17英寸的游戏本G2面市。2008年初华硕和三星(SAMSUNG)再次推出17英寸笔记本,  即华硕G2K和三星R700。两家公司都不约而同的准备了相当强悍的硬件配置,  瞄准喜欢高端游戏体验的用户群体,  
期刊
性价比较高,轻巧便携  未能达到全高清质量    杰伟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传感器:1/6英寸107万像素CCD●光圈:F1.8-4.5●变焦倍数:32×(光学),800×(数码)●LCD显示屏:2.7英寸11.2万像素●主要接口:USB2.0、AV端口●尺寸/重量:54mm×68mm×113mm/360g●录制时间:110分钟
期刊
索尼(SONY)去年10月发售的新一代入耳式耳塞MDR-EX700SL,在2008年初终于开始全面登陆国内市场。作为索尼主推的产品,更多人关注EX700SL可能仅仅是因为其相对较高的价格以及多种创新设计,而它的效果到底怎样,还需要MI在随后的体验中去寻找答案。索尼MDR-EX700SL RMB 1800    豪华风范    从外包装来看EX700SL平平无奇,甚至可以说是对不起它那近两千元的高昂
期刊
虽然一千来块就能购置一款GPS,但为什么动辄四、五千的高端产品仍然能吸引众多消费者的关注?高端产品上具有的最新技术、强大性能及丰富功能,往往是产品线未来发展的风向标,一方面固然能激发荷包丰厚消费者的购物欲望,而对于那些观望者,也能从这些产品身上,获得对他们未来选购有帮助的信息。农历新年过后,又将有大批GPS新品陆续上市,而在此之前,通过这两款在去年具有代表性高端GPS间的对话,我们多少能对2008
期刊
现在越来越多的数码摄像机开始采取光盘、微硬盘,或者闪存类存储方案,其实在民用摄像机的低端领域,依然有为数不少的产品坚持走老式DV磁带路线。原因很简单,毕竟由于技术积累已经相当丰富,而且可以有效的控制价格,避免中高端产品线上经常出现的正面价格交锋,JVC新推出的GR-DA30数码摄像机就是这样一款采用DV磁带作为储存手段的产品,但同时也赋予了它更具吸引力的设计。    滑盖光彩  JVC GR-DA
期刊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泰特现代美术馆个展  2019年7月11日,奥拉维尔·埃利亚松大型回顾展“在现实生活中”在泰特现代美术馆开幕,呈现了艺术家三十年间创作的四十八件作品,其中包括在美术馆外迎接观众高达十一米的《瀑布》、1993年完成的室内彩虹《美》、2010年的三十九米的长廊《你眼盲的过客》和互动装置《你那飘忽不定的影子》、2019年的展览同名作品《在现实生活中》等。同时,展览中还有一个空间呈现了埃
期刊
不舍皮相——刘建华的2008—2018  王晓松编著  上海三联书店  2019年3月,中文简体  “皮相”是一种艺术表述,有东方文化的意蕴。在艺术创作中,“皮相”是艺术家的思维可以依附的一种外观,即艺术家的理念和最终呈现作品的方式。《不舍皮相一刘建华的2008—2018》不仅是梳理刘建华十年来艺术作品的画册,也是他工作内容的呈现,更是他思考至今的“故事集”,本书生动地呈现出了一位艺术家的思想轨迹
期刊
一个轮回,2008年十二生肖又转到了排行第一的子鼠。  虽然一直不明白为什么鼠可以在生肖榜上排到第一,但不得不佩服其短小精悍而五脏俱全。  当12这个数字融入笔记本,代表的就是更小、更轻,以及更佳的便携性能,恰如子鼠般身材虽小,本事却不低。虽然机身构架决定了12英寸小本在总体性能上难有较大突破,但是谁又能说它们就只能默默无闻。如果有巧妙的亮点设计,12英寸笔记本依然能让人产生眼前一亮的感觉。  正
期刊
2008年数码单反是否能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不妨让我们看看年初的数码单反市场所出现的新动向:1月24日,佳能(CANON)发布了其最新的入门级35mm数码单反相机EOS 450D,作为老对手的尼康(NIKON)也紧随其后在1月29日推出了新款入门级数码单反相机D60。此举恰如风乍起而吹皱一池春水,索尼(SONY)α350和α300也于1月31日接踵而至,而在PMA2008展上吸引不少眼球的宾得(P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