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新读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ca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愚公移山》一文一直被世人称道:愚公的“愚”其实是“大智若愚”,愚公敢于改造大自然是气魄伟大,毅力坚强,连毛泽东也从中提炼出鼓舞世人的警言:人定胜天。
  果真如此吗?其实我们可以从愚公移山的计划与行动中,预见出一些不可为或不该为的因素。
  从人的角度讲“不可为”:(1)愚公欺骗家人:愚公你“年且九十”,体力、寿命等方面都不能承担多少重任,何谈“吾与汝毕力平险……”谎言的生命力能有多久?(2)愚公转嫁责任:“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武断地将自己的子子孙孙,哪怕是“无穷匮也”的子孙们,都不容置辩地纳入到自己一厢情愿的移山大军中,不管他人的意愿、自由、人权乃至生命,所以后世子孙们能认可而且执行吗?(3)缺乏可靠的外援:至于外援,只有邻人“孀妻”刚“始龀”的“遗男”,孩气十足地“跳往助之”,除了添点热闹之外,也“止增笑耳”。至于其他邻人,无疑是和“智叟”英雄所见略同,明知不可为而袖手旁观了,因为文中他们更“智”,干脆不出场。势单力孤的愚家军能撑多久呢?(4)移山大军中最后只有五人:老愚公、“荷担者三夫”,邻人的“弱子”,且“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而且用的工具只是“箕畚”而已,愚公还愚弄智叟说什么“山不加增”。岂知,从科学角度看,山是可能以每年N厘米的高度增加的。试想,“方七百里,高万仞”的两座大山,哪怕十年只长一厘米,区区愚氏子孙,仅靠肩挑手提,工程量将会增加多少啊。(5)若帝不“感其诚”,即便愚氏子孙只好如愚公所言,子子孙孙挖山不已,那谁来耕田?谁来浇园?温饱不存,移山焉附?所以说,山是移不得的。
  从山的角度看“不该为”:(1)挖山,不等山被挖平,植被已被破坏,水土已经流失,生态已经失衡,那时愚家不被沙尘暴吞噬才怪,更有灭绝物种的忧患潜在着。(2)搬家不好么?泱泱我大中国,不但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更有大地博物,哪方水土不留人、不养人,奈何偏与太行、王屋二山较劲不止呢?(3)修路怎样呢?绵延修出一条通幽曲径,只需在太行王屋的腰间轻轻一撞,便可使愚家与山外接轨,亦可就此招商引资:引进世外高人,还带着银子,带着满脑瓜的稀奇想法,连同外界缤纷的生活。待那时,愚老爷只需“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等鱼儿自愿上钩可也。所以说,山是不必移的。
  可是不曾想,老愚太愚,愚不可及,偏认准了“移山”这个死理,一条死胡同摸到天黑。
  现今讲授《愚公移山》的老师们,若还只本着“人定胜天”的理念,岂不要误导儒生么?君不见人类破坏自然、违背自然规律招来的报复,已随处可见、触目惊心吗?有识之士已在扼腕叹息,所以,教师们在提倡愚老先生“愚”的精神的同时,也不应忘记提醒学生:要尊重人性,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要按照大自然的规律办事,只有这样,人类之间、人类与自然之间才能“双赢”,地球村才能“持续和谐”发展。
  所以“愚公移山”要不得,“科学移山”才情通理顺。
  
  曲友,教师,现居山东烟台。
其他文献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读的训练是很不够的,差生的出现许多是由于不重视读造成的。如果会读,要记的就会记住,差生也就会更少。因此,语文教学要充分重视朗读,要唤起学生对朗读的“愉悦”,以教学带朗读,以朗读促效果。    一、创设良好的朗读环境    在教学实际中,教师要拓宽语文朗读渠道,激励学生好学的积极性,提供学习的机会;我们应以教材为语言典范,以生活为“大教材”,为学生营造丰富多彩的语言环境。为此,教
师爱,是教好学生的基本条件之一。然而,许多教师虽对学生有着满腔的爱,却不善于传导,以至学生不能理解、感受,甚至还造成师生感情上的障碍。所以,师爱的传导,要讲究方法。    一、委婉批评法     即用语言表达教师之爱。教师在说话时,用词的选择、语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语气的柔硬,以及手势、表情和眼神的运用,都可以传导爱生之情。比如,一个学生因挠乱课堂纪律造成很坏的影响,主动要求在班上检讨,他检讨完
现在的人,大多数有“名”无“字”,所以当我们说到“名字”的时候,通常指的仅仅是人的名,或姓名。可是,在古代多数人,尤其是做官的和知识分子既有“名”又有“字”,有些人名、字之外还有“号”。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名和字有什么内在联系吗?又怎样使用名和字?其实,了解这些,不但增长了我们的古文知识,更有助于我们阅读古文。    (一)什么是名、字    所谓“名”,是社会上个人的特称,即个人在社会上所使用的
语文课标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需要一个开放的教学形态。“对话、平等对话、多重对话……”已经成为阅读教学的时尚用语,它们蕴涵着新的教学理念,反映了新的价值追求,提倡实行新的教学策略。那么,如何实施开放式阅读教学?  一.重视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  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让学生读更多的书,读完整的名著,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重要前提。课堂上
在学校,对“双差生”的管理较严,而对品学兼优的学生管理则较松。据我多年的教学观察,在一些优秀学生中往往更容易出现问题。因此,加强对三好生、优秀生的管理教育,是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应该引起重视的话题。  好学生发生问题的表现形式虽然不同,但究其犯错误的根源,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他们自身年龄特点所致。他们思想不成熟,经不起挫折。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处在成长的过程中,各方面都没有定型,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时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自我超越,自主发展的必要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托,不断开发、充分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语文教育资源,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大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在此,笔者以苏教版七年级语文课本中的语文实践活动为例,来谈一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做法。    一、发挥主体作用,提高学生自主能力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不“讲”。换句话说:“教是为了不教。”学海无涯,知识是教不尽的,学生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适应当今知识爆炸的新时代。几年来,在语文教学中我注重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效果明显,总的来讲,主要有以下几点做法:  一.培养学生运用工具的习惯  大多数学生习惯上课听老师讲,照老师讲的一字不漏的
戴翰林,男,汉族,1961年生于江苏射阳,1983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2003年任江苏省射阳中学校长兼党委书记。中学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教授级高级教师,中国数学学会会员,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盐城市“中青年专家”,盐城市首批中学数学学科带头人,盐城市首届“优秀教师”。    在传说的后羿射日之地,有一所诞生于抗日硝烟中的流动学校。时至今日,她已发展成占地300亩,有
叶圣陶先生多次强调,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是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这样的“教”就可以达到“不需教”的境界。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以下习惯是学生必须养成的,我们应在这些方面花点力气。    一、规范书写的习惯    现在学生用电脑的机会多了,但手写绝不可弃。汉字是一种主要以形表意的文字,手写其形,能加深对汉字的理解,也能更好地体会到汉字的美感。所以,我们一直强调学生练字,每天必练一百字以上。这还带
天堂,一直是人们寻找的极乐世界。古往今来无论是宗教人士还是凡夫俗子,都把天堂作为理想的世界。现代科学的发展,使宗教思想和神秘主义受到冲击,天堂,逐渐被认为是虚幻的存在。但是,随着世俗化社会飞跃发展,人类日益陷入到精神危机之中,作为对世俗物质化现代生活的精神救赎的天堂,则成为现代人寄托灵魂的彼岸世界。天堂,从宗教对罪人的拯救的场所,转化为对坠入物质社会泥沼中的现代人的救赎。  学者们认为,现代派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