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之生命的起源(上)

来源 :太空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on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天人合一”?可以从两方面理解:
  其一,组成生命和人体的元素是与组成宇宙天体一样普通的元素,没有什么特别的;
  其二,生命的诞生和发展仰仗宇宙的自然环境。
  这里先讲组成自然和人体生命的元素是如何产生的故事。
  
  星系和恒星的形成
  
  大爆炸300万年,也许由于弥漫的气体是带电的等离子体,它们形成强大的电流和磁场旋涡,将等离子气体吸引在一起;也许是由于暗物质的聚集,它们的引力开始吸引气体。它们都会使气体形成泡沫状结构。
  由于气体密度平衡被打破而产生温度差,在泡沫中密度较大的网状纤维系统中,气体的引力使膨胀惺下来。
  大爆炸近3亿年后,气体物质停止膨胀,转而收缩,形成一团团气体云(原始星系)。由于同样的原因,这一团团气体云再分裂成较小的云团(原始恒星)。
  这些较小的云团,有的受到其它云团引力的拉扯,如两个相互绕转的云团,它们开始缓慢地旋转。随着云团在自身引力作用下的不断收缩,旋转加快。这就像冰上运动员伸开手臂旋转后,用收拢手臂来加速旋转一样。当旋转产生的离心力足以平衡引力,云团停止收缩。它们是未来的旋涡星系和棒旋星系。
  有的云团没有受到外力的拉扯,整体不旋转,但它们中的各部分仍稳定地绕中心旋转,最后使收缩停止。它们是未来整体不旋转的椭圆星系。
  在特殊情况下,还会形成一些不规则星系。
  原始恒星在引力作用下继续坍缩。在此过程中,由于气体原子相互碰撞,使温度升高。而中心区的原子密度最大,温度最高,首先达到氢核聚变所需要的1500万度的温度,使氢核聚变为氦核,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以光和热的形式向外辐射,产生耀眼的光芒。
  由于温度升高,内部的压力也随之升高,使引力得到平衡而不再坍缩。大约在大爆炸3亿年后,第一批成年的恒星便诞生了。成年恒星被天文学家统称为主序星。
  主序恒星都有相同的演化进程,但进程的快慢程度却因质量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别。目视亮度、表面温度和演化的结果也因质量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
  恒星的质量以太阳的质量为单位,即以太阳质量的倍数来表示恒星的质量。太阳质量的符号为“M”,恒星的质量则表示为0.8M、5M、10M等等。
  
  “烁丹炉”和“冶金炉”
  
  从前面的叙述中我们知道,在宇宙大爆炸后,整个宇宙像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在1~3分钟时,从粒子中炼出氢核和氦核来,在约百万年后,又炼出气体氢原子和氦原子。到约3亿年后主序恒星形成时,这种“炼丹炉”的功能转到各个主序恒星的内部,并且逐渐转型为“冶金炉”。
  在主序恒星中心,首先是4个质子聚合成1个氦核。1个氦核的质量小于4个质子的质量,即在聚合过程中,损失了0.7%的质量。根据爱因斯坦发现的质能等效性,这些质量转变成巨大的能量。它们作为光子从恒星中心辐射出来,同时使恒星内部的温度升高。
  氦核不是直接由4个质子(氢核)聚合而来,它的过程是这样的:两个质子(氢核)相撞,聚合成重氢氘核(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同时放出一个电子和一个中微子;一个氘核再与一个氢核相撞,聚合成一个氦的同位素氦-3(两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同时辐射出能量;两个氦-3再相撞,聚合成氦原子核(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同时放出两个质子。在整个过程中,共有4个质子(氢核)聚合成一个氦核。
  随着氢聚合成氦过程的发展,主序星内部的氢逐渐变成氦,在中心形成一个氦球,氢聚变反应只在氦球的外围进行。这时,主序星迈向老年。
  随着氦球的不断增大,温度不断升高。当温度达到1亿度时,3个氦核在相互碰撞时,发生聚变反应,生成1个碳原子。
  其过程是,两个氦核相撞,聚合为镀原子核,这种镀原子是高度放射性元素,在千万分之几到十亿分之一秒之后就会衰变为两个氦核;但是,如果在这之前,铍核又与第3个氦核相撞,它们就可聚合成碳,同时辐射出能量。
  当中心温度继续升高后,碳原子又发生聚变反应,如一个碳原子与一个氦原子聚合成氧原子,还有氮、氖、钠、镁、硅、磷、硫、氯、氩、钾、钙等较重的原子核。
  随着温度的不断提高,核聚变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当温度达到35亿度时,硅也开始燃烧,聚变出更重的原子核钛、铬、锰来,但各种元素的递次核聚变反应到铁为止,因为铁原子核的56个质子和56个中子结合得特别紧密,形成一道“铁屏障”。这时,恒星已到老年。所以老年恒星内部有一个铁元素的核心。
  我们看到,恒星内部已是一座“冶金炉”了。
  
  红矮星、巨星和超巨星
  
  上述过程,因恒星质量大小不同,其进程快慢及在何处终止,差别很大。
  婴儿星的质量如果太小,其内部达不到使氢发生聚变的温度,只能成为一颗红矮星。计算机模拟表明,最小的主序星,质量只能略小于0.9M。这是恒星质量的下限。
  恒星的质量也不可能太大。科学家用计算机模拟表明,恒星质量大于90M时,由于宇宙中存在各种扰动,只要受到外部轻微的压力,中心区域的物质密度就会突然增大,温度突然升高,使氢聚变反应突然加剧,所释放的能量将恒星物质突然向外推,抛洒一部分物质。
  抛洒物质的结果,使内部压力下降,温度降低,物质在重力作用下向中心回落,再次重复上述过程,形成一种振动。
  这种振动会不断加强。由于每次振动都要损失一部分质量,当质量降到90M时,振动就会停止。
  所以主序星的最大质量大约不超过90M,这是恒星质量的上限。
  大质量恒星老年时变为巨星或超巨星。
  巨星根据其表面温度的不同,分别呈蓝、白、黄、红色,以红巨星居多。最大的为蓝巨星。
  太阳质量(1M)大小的恒星,其表面温度为5800℃,平稳的氢聚变反应约可进行100亿年,那时,中心的氢将耗尽,形成一个氦球核心,核心外层的氢继续进行核聚变反应。随着氦球核心质量的增大,其体积则在重力作用下收缩,使压力和温度越来越高,结果,氦开始聚变反应,生成碳和氧,表面的光度增大1倍,球体半径也增大1倍。130亿年后,球体半径增大10倍,光度增大2000倍,表面温度则降到4000℃,颜色变红,成为一颗红巨星。
  质量8M以上的主序恒星,由于内部物质密度大,压力和温度高,氢聚变的速度快,向外辐射的能量多,表面温度在8000℃以上,光度在10倍太阳光度以上。几千万年甚至几百万年后其中心的氢即耗尽,形成氦球中心。50万年 后,氦开始燃烧,600万年后中心的氦耗尽.生成碳和氧。
  计算机模拟表明,质量8M以上的晚年主序星,其内核随温度的不断升高而核反应不断加快,在温度升到6亿度时,碳和氧开始聚变反应,它们相互猛烈撞击,聚合成氖和镁,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使温度继续升高,在达到10亿度时,氦核与氦核聚变成镁;达到15亿度时,氧核开始聚合成硫、硅和磷;达到30亿度时,硅开始聚变反应,并释放出大量能量,使温度越来越高,引发几千种核聚变反应。
  元素越重,聚变反应的持续时间越短,如在质量为25M的恒星中,碳为600年,氖为6个月,硅为1天。这8寸的“炼金炉”,温度达到极端高度的50亿度,核聚变反应的突发性越来越强。
  在这种强烈的突发性的核聚变中,更重的金属元素被制造出来。
  但这座“冶金炉”并不能使核聚变反应无限制地发展下去,它的底线是铁。
  生成铁核心的主序恒星,到了生命的最后阶段,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已经停止,只有外层在连续燃烧。这时的恒星,只得靠不断地膨胀它的外壳来调节压力和引力的平衡,直径可增大500倍,成为一颗超巨星。
  与巨星一样,超巨星的颜色,根据其表面温度的高低,分别呈蓝色、白色、黄色和红色。它们被分别称为蓝超巨星、白超巨星、黄超巨星和红超巨星。
  现在我们知道,地球上的万物,不管是岩石、土壤,还是草木和飞禽走兽等生命物质,除了宇宙诞生之后不久就有的氢、氦以外,其它的碳、氧、硅、镁、硫、磷、钙、铁等组成成分,它们全部是在主序恒星的演变过程中产生出来的。而且,生命物质的诞生、发展和进化,还离不开主序恒星提供的光和热。
  当然,这些元素如何形成岩石、土壤,即如何形成行星和行星上的植物、动物等生命物质,以及比铁更重的铀等元素是如何生成的,还要在往后的叙述中见分晓。
  
  白矮星和新星爆发
  
  我们的太阳衰老时变成红巨星(1M~6M的主序恒星都一样),体积逐渐膨胀到淹没水星、金星和地球的程度,但由于物质密度非常低,几近真空,所以并不影响这些行星的运动。
  1M~6M的主序恒星,其内部的核反应到生成碳、氧和氖为止。由于再没有核反应提供热能,原来与引力对抗达到平衡的气体压力,因温度的逐渐降低而降低,使引力逐渐占了上风。由碳、氧、氖组成的内核在引力作用下坍缩,密度逐渐增大,成为一颗致密的白矮星。
  那么,是什么力量来平衡白矮星的巨大引力收缩呢?即是什么内部力量支撑着白矮星呢?
  俗话说,“一山难容二虎”。在粒子世界中也有这种情况。
  1925年,奥地利物理学家沃·泡利发现,两个类似的粒子不能存在于同一个态中,也就是说,在不确定性原理给出的限制内,它们不能同时具有相同的位置和速度。这就是“不相容原理”。
  这个原理解释了物质粒子为何不会坍缩成密度非常高的状态的原因。为此,泡利获得了194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不相容原理揭示,在原子中,带负电的电子被带正电的核以电引力所束缚,并不停地绕核旋转。像容器中的气体分子不断撞击容器壁形成压力一样,被核束缚的电子也产生一种压力。
  这种压力可以防止物质的收缩超过一定的限度。
  正因为这个压力,使水、人体、木材、岩石等的密度,都只有每立方厘米1克到几克,即部在同一量级上。
  在原子中,原子核集中了绝大部分质量,但占据的空间很小,而绕核旋转的电子虽然很轻,却占据着很大的空间。如果把原子核放大到一粒玻璃弹子那么大,则电子轨道的半径达1千米。
  因此,原子中有许多“空余”的空间。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这“空余”的空间不容许别的粒子占据。如果被可能的电子所占据,则电子会产生出一种巨大的内部量子压力,被称为“电子简并压”,以反抗外来的压力,阻止密度的进一步增大。
  拉·富勒指出,正是电子简并压支撑着白矮星的平衡。
  白矮星在吸收物质和引力收缩过程中,引起电子简并压力的强烈反弹。然后再收缩,再反弹。这种脉动要经过八百万年的时间。
  最后一次强烈收缩引起最强烈的反弹,使红巨星的亮度突然增大1000万倍,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把外层气体抛洒到太空。这叫“新星爆发”。
  被抛洒的气体是构成下一代恒星的物质。
  由不相容原理提供的排斥力会有一个极限,超过这个极限,电子简并压就不足以抵抗引力的收缩,即白矮星不能存在。引力的大小是由质量决定的,所以问题变成:多大的质量是白矮星的极限?
  1928年,印度的萨·钱德拉塞卡坐船到英国去作爱丁顿的研究生。他在舶上算出这个极限是15M。几乎在同一时间,苏联的列·蓝道也算出了这个极限。但后来这个极限被称为钱德拉塞卡极限。
  后来经过改善,钱德拉塞卡极限为1.4M。所有1~6M的主序恒星死亡后,都会形成1.4M以下的白矮星。
  
  中子星和超新星爆发
  
  以上说的是6M以下的主序恒星的演化过程。那么,6M以上主序恒星的演化又如何呢?
  科学家的研究认为,6M~10M的主序恒星,老年时膨胀为超巨星。最后形成铁元素核心,温度达10亿度。
  由于没有能量流出,铁核被巨大的引力压缩,但由电子简并压支撑着,使内部活动出现一个间歇。
  不过,随着铁核心的不断增大,电子简并压逐渐难以支撑引力的坍缩。还在不断生成的铁并入核心,在电子简并压突然崩溃的一刹那,铁核在引力作用下剧烈地收缩,在1/10秒内,温度猛升到50亿度,巨大的光子能将铁原子核炸开,蜕变成氦原子核。这叫“光致蜕变”。
  由于铁核心的平衡发生急剧变化,无法抵挡越来越大的引力坍缩,温度继续上升,使氦原子核蜕变为质子、中子和电子。
  电子在这种极高温度下,运动速度接近光速,电子简并压也不能抵挡引力的坍缩,在1/10秒内被挤压而与质子结合,变成中子,在超巨星中心形成一颗“中子星”,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中微子流。
  中子星的半径只有几十千米,有一个固体铁外壳,中子被压缩在一个很小的空间内。
  开始时,两个中子之间还有10-13厘米的距离,它们之间可以相互碰撞,到后来,中子挤中子,密度达到每立方厘米1O吨,比白矮星密度大上亿倍,相当于一个乒乓球的体积内装有直径15千米的火卫二质量的物质,或者一只戒指中有1亿吨物质。
  密度极大的中子星,有着巨大的引力,中子星表面的逃逸速度达到光速的一半。
  中子星的密度正是原子核的密度,中子星就像一个巨大的原子核。这就意味着,物质原子中,电子轨道内的空余空间都被原子核挤占了。这种中子挨着中子的情况,与电子的空余空间被别的电子挤占而产生巨大的电子简并压力一样,也产生更巨大的中子简并压力。正是这种中子简并压抵抗着巨大的引力收缩,支撑着中子星的平衡。
  物质达到中子星的密度,就不能进一步被压缩。
  超巨星的非中子化的外壳,在中子星的引力作用下,数以万亿吨的物质,以约每秒4万千米的速度落到中子星的表面上,好像撞在比金刚石还坚硬的墙上,结果被反弹回来,形成冲击波。
  冲击波由中心向外传播,在几天之后到达超巨星的外壳表面,它极其巨大的能量将外壳爆得粉碎。所释放出来的能量,相当于这颗主序恒星一生中辐射出的全部能量。它的光度突然增大几十亿倍,在几天之内可以照亮整个星系。原来隐藏在超巨星中的中子星裸露了出来。这就是“超新星爆发”。
  超新星爆发的极高温度,将“铁屏障”打破,聚合出钴、镍、铜、锌等更重的原子核来。
  超新星爆发的几率极少,在银河系每百年只有2~3次。由于无法预测,只能偶然地被发现。
  超新星爆发形成的星云,叫“超新星遗迹”,由于温度极高,可以发光几百到几千年。
  已知的超新星遗迹有150多个。
  外壳物质铁,以及在各级核聚变中形成的碳、氧、氖、镁、硅、磷、硫、钾、钙、钛、钒、铬、锰等元素洒向太空,形成星云,然后逐渐散开。它们是形成下一代恒星的材料。
其他文献
日前,黑龙江省教育厅公布了2005年省高校科学技术成果获奖项目,我院1个项目获得二等奖,2个项目获得三等奖。
NASA官员近日说,该局正在研制的用于送人前往火星和其它深空地点的“航天发射系统”(SLS),巨型火箭投入正常使用后每次发射可能需花费约5亿美元。该火箭可能会在2023年开始大致每
2008年2月7日,“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将欧洲制造的、价值20亿美元的“哥伦布”号实验舱送至国际空间站。“哥伦布”号实验舱呈圆筒形、重约10吨、直径4.5米、长7米
研究一类变系数抛物型微分方程的自由边界问题,根据变系数这一特点,用积分插值法建立方程的守恒差分格式。在方程有相变的情况下,相应地用显式差分格式逼近微分方程,得到离散点温
低噪声路面可以降低由于车辆行驶带来的噪声,以及雨天行驶车轮碾压积水产生的噪声。在参考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适用于北方寒冷地区低噪声路面的配合比方案,对其路用性能
孕妇,30岁,孕2产0,末次月经2010年2月7日,于2010年9月26Ft来我院行常规产科超声检查。超声显示:胎位头位,双顶径8.56om,头围30.56cm,腹围26.83cm,股骨长6.21cm,肱骨长5.55em,羊水指数8.7cm,胎儿
欧洲防务局与9家欧洲防务弹药企业联盟共同倡导开发欧洲下一代精确制导弹药,并签署了价值35万欧元的合同。根据该项合同,在2011年底之前,企业联盟要提出欧洲精确制导弹药发展路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在胎儿快速心律失常诊断及宫内治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35例心动过速胎儿分别行M型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其中32例为室上性心动过速(200次/m
撇开火星北部平原不谈,如果按照美国亚利桑那州土桑的标准,纽约的宜瑟佳岛一年四季都是郁郁葱葱的。但是冬天就要来了,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教授彼得·史密斯正大步走向康乃尔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综合国力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但由于教育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等诸多方面原因的限制,目前高等教育所培养出的人才仍然存在较多不足,面对国家经济发展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