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导管所在血管内的血栓形成分析

来源 :中华肾脏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tao63107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临时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的血液透析(HD)患者上腔静脉及其属支血栓形成的发病情况、病变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 以我院2007年6月至2007年12月新留置临时颈内静脉双腔透析导管的4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分析颈内静脉导管所在的上腔静脉及其属支血栓形成的发生情况、病变特点和危险因素.结果 (1)43例患者中21例的上腔静脉及其属支静脉内有血栓形成(100%).患病率为48.8%.(2)在有血栓形成的21例患者中,颈内静脉内均有血栓形成(100%),6例(28.6%)为无名静脉,5例(23.8%)为锁骨下静脉,4例(19.0%)为上腔静脉.(3)在有血栓形成的21例患者中,10例出现临床症状,其中同侧上肢水肿者5例,发生憋气、胸闷,确诊肺栓塞者2例,透析时血液从导管皮肤入口处溢出者3例.(4)与无血栓形成的患者比较,有血栓形成者并发糖尿病、恶性肿瘤、血清脂蛋白a增高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比例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不同区域淋巴管生成、淋巴管浸润特点以及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的表达关系,并结合腋淋巴结转移状态进行分析. 方法 选取乳腺癌根治术石蜡标本79例
目的 评价CT在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分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同时行CT及肾上腺静脉取血(AVS)的17例临床诊断为PA患者的资料,以AVS结果作为金标准,进行病
本文汇集了研究次级代谢生物合成所取得的主要进展.对抗生素生物合成机制的研究进程作简要回顾,重点介绍进入基因工程时代后利用基因组学技术研究抗生素生物合成所采用的方法
目的 筛选具有抗多种植物致病真菌活性的菌株,研究其活性成分的化学结构,并对该菌株进行初步的分类鉴定.方法 以常见植物致病真菌为检定菌筛选活性菌株,结合菌落形态、产孢结
病毒性传染病居传染病之首,占60%以上.其发病率高、传播快,对人类健康形成莫大的威胁.上世纪90年代以来,抗病毒药物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抗艾滋病毒药物,其发展速度居抗
通过将鸡白细胞介素2(ChIL-2)基因克隆至表达载体pQE30,此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得到表达并被纯化.用纯化ChIL-2作为抗原免疫BALB/C鼠,得到了抗ChIL-2单克隆抗体.以单克隆抗体制备
目的 评价束臂试验在锁骨下动脉狭窄(SAS)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结合束臂试验检测38例SAS患者的椎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下降幅度(DRBFV)及血流速度从下降
目的 探讨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术后支架断裂与再狭窄的关系及支架断裂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支架置人术后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的536例患者,实验分为DES组(N=397)和
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现已居妇女恶性肿瘤之首.乳腺X线、超声和MRI是乳腺检查的主要手段.
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对Jurkat T细胞T-bet/GATA-3表达的影响及其与调节TH1/TH2细胞分化作用机制之间的关系.方法 不同浓度的吡格列酮刺激Jurkat T细胞,在不同时间点分别用ELI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