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azy9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对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的认识
  1.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价值认识的不足
  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的认识来源于课程学习的体验。首先,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喜爱程度与其对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的认识程度成正比,即越喜欢认识程度越高,反之越低。其次,学生性别与所处的学段影响着其对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的认识程度。笔者通过实际教学与调查得出的数据显示:男生比女生更加喜欢信息技术课程;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喜爱程度呈现出小学高于初中、初中高于高中的特点,小学生是最喜欢信息技术课程的群体。随着学段的增高,课程设置随之变化,功课压力逐渐加大。同时,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主观能动性有所提高,因而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关注度逐渐降低。
  2.教师对信息技术课程价值认识的不足
  信息技术教师对信息技术课程价值有着切身的感受和体会,他们能够从自身的教学经验认识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一般有两种取向:一是功利化的认识取向。在实际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只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完成教学任务,保证学生获得应有的学分,教师和学生以完成任务为主要目的,缺乏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二是技能化的认识取向。由于信息技术课程内容设置的局限性等因素,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信息技术教师将技术操作作为教学的第一法则,过于强调学生对技能的掌握,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并没有足够的重视。
  ● 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的表现
  1.信息技术课程对个体的价值
  信息技术课程对个体的价值是将教学活动和课程内容等作为客体,满足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上的需要,其目标是提升学生的技术应用及信息处理等能力,也是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的核心。随着信息技术课程设置的不断变化,对个体内在的价值也随着变化,
  同时,信息技术课程对个体的价值还体现在改善学生学习能力与方法及信息道德方面。因此,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与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意识与态度,并提高学生的信息道德,使学生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较高的信息素养。
  2.信息技术课程的社会价值
  从开设信息技术课程起,该课程就承担了一定的社会需求和责任,有其必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的社会价值。信息技术课程与信息文化的普及体现了二者间的互动和平衡关系。信息技术课程通过对信息文化的融合和加工选择,促进信息文化的交流和创新,也进一步体现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文化价值。信息技术课程的社会价值重在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重在培养适应信息社会的合格人才。
  ● 结语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既强调学习与教授的主体即学生与教师的能动性,又体现在个体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等多个层面,其价值对构建信息文化和信息社会具有时代性的意义。
其他文献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打开了空间,也为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构建提供了政策导向和操作依据.本文界定了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内涵和外延
在西方大学的语文系和我国大学的外语专业,"翻译理论与实践"是一门重要的课程。虽然在理工科大学的非英语专业学生中没有开设这门课,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外交流和科技文献的翻
伦西斯·利克特(Rensis Likert,1903—1981)出生于美国怀俄明州的夏延(Cheyenne),是美国现代行为科学家,曾于美国密执安大学获得文学学士学位,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得理学博士学
文章对中国地理环境与中华文明持久延续所做之相关分析认为:其独特的内外圈地理空间格局、内圈一致且优越的特殊环境属性、辽阔而殷实的文明安全缓冲带,促使传统中华文明走上了
学校基本情况介绍山东省青岛市太平路小学坐落在"长虹远引""飞阁回澜"的栈桥之滨。学校始建于1933年,占地面积6936平方米,建筑面积3525平方米,现有教学班24个,学生1105人,教师74
<正>~~
期刊
如何看待科技活动的伦理代价,它可以区分为科技自由主义与科技保守主义两种基本不同的态度;两者之间的张力经常造成我们选择的困境,并且难以坚持一以贯之的立场。对科技活动的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室已经成为中职学校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中职多媒体教学管理及运行的传统模式依然存在系统落后、管理难度较大以及共享不足等问题.针
新课程的实施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际,从教师对新课程的态度、学生对新课程的态度以及急需解决的问题几方面谈了自己对新课程的看法,以期与同行共同进步.
数学实验是一种教学活动,是对数学发现过程的体验.数学实验是激发学生探索欲望的源泉;能启迪思维,突破教学难点;有助于巩固数学知识,促进教学的良性循环;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