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修厂往事

来源 :柴达木开发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pularmp3007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1至1978年,我在柴达木汽车修理厂工作了近八年。这也是柴达木汽车修理厂(当时都叫她大修厂)最兴盛与繁荣的八年,此前,它还没有那么强大,此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特别是青藏铁路的建成,它的功能逐渐衰落,直至彻底消失。
  我所以要写这篇文章,主要是想要为这间在柴达木初期开发与建设,做过相当大贡献的工厂,留一点痕迹,留一份资料。当然,这期间我把我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大修厂,我也一直葆有很深的感情。毕竟,大修厂和我一样,为柴达木的发展与建设,奉献过自己的一份微薄的力量。
  大柴旦曾经是柴达木工行委(现为大柴旦工行委)所在地。根据我的判断,当时,工委选择了这个地方,主要是因为它地处“茶茫公路”与“敦格公路”的交叉路口,便于南来北往、东去西走,算是一个交通枢纽。但大柴旦实在不是一个人类居住的好地儿,它的海拔,在盆地的几座重镇中,除了天峻,就属它高了,大约在3100多米吧;它的气候,甚至连天峻也不如。所以,在60年代初期,柴达木工委的行政中心就东移至海拔、气候都比它好了许多的德令哈了。但大柴旦毕竟已经开发了好几年了,小城也有了基本布局,何况,那时候的盆地运输,基本是靠公路和汽车,它的重要性与必然性也是共存的。
  大修厂位于大柴旦的东部偏南,它的北面是柴达木运输公司,南面就是大柴旦湖了。向西是大柴旦化工厂,再向西,中间有大约两三公里的样子皆为荒漠,是冷湖油田的一个勘探队——也是当年大柴旦惟一有几棵宝贵的白杨树的地儿,再往西是大柴旦发电厂。在这座狭长小城的中部,有一座1958建了一半儿的“大剧院”烂尾楼,半截儿墙垣仍然巍峨,几根钢筋仍向天穹扎煞着……很雄伟,很荒凉,很悲怆,甚至,很挣扎。而在这座烂尾楼的东部,则是“市中心”,它包括一问破旧的电影院,一间破旧的招待所,大柴旦的中、小学,百货商店和一间几乎无人问津的小饭店。它们的对面,是一间相对比较“现代化”了的大柴旦医院。
  我到大修厂工作的时候,大柴旦的人口不足两万,但这座小城以极高的比例集中了一大批高级知识分子。西部的勘探队就不用说了,那里几乎都是大学毕业的搞石油的大学生,而医院里又有一大批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的“6·26指示”,由北京支援边疆医疗事业的大“大夫”、小“护士”;我所在的大修厂员工不到300人,而由各地院校分配来的大中专学生,竟然就有近60位,他们分别来自清华大学、东北林学院、西安公路学院和内蒙的一所中专院校。而这些大中专生一律被分配在生产第一线当工人。
  我因为已经在农建师折腾过三年了,又是从“五七干校”再分配,虽然也想当个工人,但厂方不同意,仍然按干部安排在材料科,其实也就是个仓库保管员罢了。
  我负责的材料主要是工具和小五金,那些工具五花八门,什么样的都有。特别是工业用的钻石,在那个时代一粒也要400元呢。一个小小的纸盒子里装了七八粒这样的“东西”,并不需要什么安全措施。另外,精密量具、各式卡尺、各种百姓家中也需必备的工具林林总总、应有尽有,挺好玩的。我那个时候到青海也五年了,一直在不停的动荡中,有了这样一个有办公室、有办公桌、有具体事情可做的空间,我的心思可用“气定神闲”来形容。何况,工作一点儿也不忙,正好可以看书、读报、写诗呢。
  这个工作的另一个好处是要与人交际,全厂各工种没有不与工具打交道的人。而来我这仓库工具室,一是有茶,二是有火,三是有自制的“沙发椅子”可以歇息一下,天南地北地胡扯八卦一下。因此,这也几乎就是一个“小小情报站”,特别是关于车出、车进、车祸、死人的事情,这里不一定是最快的,却是最全的。因为它们无论奔驰在哪条道路上,最后都得来这里修车,解决故障,寻找工具。
  那时候的柴达木运输,基本只有汽车这一种工具。而大漠荒原,盐湖雪山,长途跋涉,冷寂荒凉,花海子的长坡路,达肯大坂煤矿的盘山绕……驾驶水平又参差不齐,什么样的事故,什么样的“妖娥子”都会发生。解放军的一个汽车团,是从云贵高原上调过来的,从那种丛山峻岭中一下子到了万里无垠的大漠高原上,他们真是兴奋极了。平路挂上五挡排,油门一踩到底,真可谓放开的野马一路狂窜!可他们并不知道,察尔汗盐湖上的路,一遇到小南风了,就泛潮打滑,极易出事故。第一次走车,就嘁哩咔嚓地翻了十几辆。人倒没受伤,车却全都拖到了大修厂,成了一件笑闻。
  那团长到我们厂里还“正儿八经”地奇怪,这么好的“柏油路”为什么刹不住车?惹得所有工友们哈哈大笑……
  大修厂在盆地里就要算是个“大厂”了。甚至在大西北也有些名气呢。出门办事,只要一说是“大修厂”的,对方基本上都要买账。谁能不修汽车呀?要修汽车,地方上除了我们这个厂,再没第二家了。当时厂里还生产一些汽车配件,最有名的就是自制的活塞,还有一些粗件儿。所以,配件生产车间是两班倒,到了夜晚,也是一派灯火辉煌,马达轰响,很有些“大工业”气势。厂西边墙外,是一个解放军的兵站,每天晚上都有车队进站,每天早上都有车队出发,汽笛、马达、人声……沸沸扬扬,热热闹闹,像是一座不夜城呢。
  这个工厂当时的人流组成大概是三类:一,东北支援青海建设,从丹东集体搬迁过来的技术工人,这也是当时厂里骨干中的骨干;二、文革中分配来的大中专毕业生,这些人极大地提高了工厂的企业文化素质;三,盲流到柴达木的工人,而凡是敢于盲流,能寻找到工厂里来的农民,大多也是聪明能干的。所以,大修厂也算是一个比较强势的工厂呢。
  但那正是“十年文革”的一个“阶级斗争”的时代,仅我在厂里的短短八年,就换了四任的“革委会”主任。想想这几位领导,不免对当年的“工业建设”有了一种反思与沉淀。
  通过他们,也可以梳理一下当时的“阶级斗争”与管理水平——
  我报到的时候并没有见过当时的党总支书记兼革委会主任常新人,而是当天下午他主动到我的宿舍里来的。
  刚刚从省“五七干校”“毕业”,这也是我进青海五年了,第一次有个“正式”的名份与工作。在州委组织部分配我工作的调令上,我偶然看见了某位人事干部手写的我的家庭里的所有“出身与政治问题”,所以,我要求到僻远的大柴旦工作,当然也一批就准了。   到了大修厂,放下行李,到食堂打饭,一是有热水,二是菜里有肉与青叶子,我好不欣慰;但背着沉重的家庭包袱,我的心上仍是一片悲凉。
  不料,下午革委会主任常新人就敲门进来看我了。常新人人长得很端正,个子也高,祖籍河南。说话不急不缓,徐徐有致,聊天时和善地看着你的眼睛,让人心生温暖。说也无非说些家长里短,介绍了一下这个工厂的来龙去脉。既无高调,也没有问及我的家庭问题,给我留下了极好的印象。我庆幸分到了这样的一个工厂,又有这样的一位“一把手”。至少,可以有些安静或是安宁的日子了。
  当然,大修厂的八年,我的日子一直比较安宁。盖因我从不参加那些所谓的“运动”和“斗争”。身居其中,只做旁观。
  常新人却没有我这么幸运。好像我进这个工厂没有几天吧?州工作组在一位州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的率领下,进驻了大修厂,开展了“从常新人身上看阶级、路线斗争”的运动。
  “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全厂停产开大会。会上,跳出来一位在修理车间当工人的“东北林学院”毕业的大学生,拿了个小本,一条一条、有声有色地开始了对常新人的讨伐与批判。所有的问题都能无限上纲,所有的记录都是破坏革命和生产。此生巧言词令,非常会说,又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锻炼,他的发言,不断地搏得群众的掌声……具体的细节我都记不得了,但一天一场的“批斗会”很快就把常新人的名声搞臭了。工作组将他“拿下”,由工作组主持厂里的日常工作与生产。那位大学生由此升入厂政工组,当了一名“干事”。这位“干事”后来在工人师傅中的名声,还远不及常新人哪!
  常新人赋闲很久,天天无所事事。既不参加领导,也不参加劳动,后来的去向不知。但好像也没受什么大的处分,人身仍有自由。若干年后,有人透露“天机”,常新人性格鲠直,爱抗上,即谓“不听上面的当当”。所有的阶级、路线斗争,不过因此。
  呜呼,中国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诡异难辨,理迷路歧,真是让人说不清楚耶!
  孟主任,所以不叫他的真名字,不是为贤人讳,而是我没记住。再说,他在大修厂也没干几天,虽然给我留的印象深刻,但确实没记住他的大名。甚至他是不是姓孟,还是姓蒙,我都不敢确定了,就权作一个“孟主任”吧。
  对他印象深刻只为一个原因:没见过如此没有水平的“领导干部”。据他自我介绍,他是随着解放大军进青海的,就地转业做了领导。文化大革命他被打倒的时候,好像是东部乐都县的县委书记。因为不服造反派们的批判,挨整了许多年,后来解放了,一下子发配进了柴达木,家属子女全留在西宁。孟主任好像是在海西的一个什么单位工作了一个时期,常新人下台,调了他来接手大修厂。
  孟主任是山东人。是一位连“红头文件”都念不囫囵的先生,更不懂工业生产。用他自己的话来讲:“咱是个罗丝钉呗。党要把咱拧在哪里就是哪里。”因为他什么也不懂,所以也就什么也不管,全靠底下的几位管理干部去管理这个大修厂。若找他请示个工作,他就会说:“找老X去。找老H去。找老Z去。”老X是管政工的;老H是管生产的;老Z是管后勤的。老X、老H、老Z听了,苦笑一笑,虽然摇摇头,却也很得意,“大权在握”么,也就按他们自己的想法去“管理”了。
  那是“十年文革”时期,常常要开会,要念文件;会是全厂大会,文件是“红头文件”。到孟主任这儿他基本上都“全省了”,都由别人代开,代念,他只坐在那里摆样子。他知道自己是说不明白话,念不明白文件的人。
  这人,依我判断,文化程度能有初小三年级?可能高估了?可居然也当了一个柴达木大工厂的“一把手”?若不,他就是想调回西宁工作?用这种办法消极怠工?让领导早些把他调走?我一个小小的仓库保管员,哪里敢问?所以不得而知。果然,他也很快就调走了,好像是回了西宁。
  孟主任没有干几天,就调走了。我估计是州委确实觉得他“领导”不了偌大的一个大修厂吧。
  赵纪银满头白发,一脸慈祥,江苏人。整天抱着一个白瓷茶杯,几乎没见那茶杯离过他的手。烟也抽得厉害。他的家在德令哈河西,住在原来似乎是一间食品加工厂之类的大院里。
  我因为常常要随车外出调材料,只要经过德令哈,赵纪银必有东西要捎带给他的老婆,所以,去过他家里许多次。有几次,他也同车回德令哈,顺便还在他家里吃过饭。他的太太属于“江浙美女”吧,人很白净,体态丰腴,高腔大调,待人处事细致周到,热情得很;惟独对他,似乎相当严厉,言辞之间,埋怨不断,喝斥有加。赵却总是讪讪地打哈哈,从来不反驳,甚至常常自我检讨。
  我的感觉是这位赵书记很惧内的,一是看相貌,年龄是有些差距;二他也是个脾气随和的人,对干部是,对工人是,何况对自己的老婆了。
  赵纪银也基本不懂工业,但是他会处理事情,特别是会说,不急不躁地颇有城府。他管理工厂的办法和孟主任差不多,全靠中层的骨干。但他能够让人感觉到是“他”在管。把老X、或是老H、老Z找来,他总能提纲携领地说上几句,拿出个大致的方向,让他们去办,就似乎他是个内行似的。
  “九一三事件”发生后,需要传达到最基层,全厂开大会,赵纪银边念文件边解说,有几句话说得特别“地道”。他说,“我接到文件一看,脑袋都大了。浑身全冒冷汗。吓得我直哆嗦。这还了得!……这是毛主席的最亲密的战友耶。这是永远健康的林副主席耶。我把眼睛擦了又擦,再仔细地看,没有错耶,文件上写着的么。这是红头文件。这可怎么办?……连我们党章上都写着的接班人都这个样子了,叛国投敌?摔死在外国?这个国家……还了得耶?……这是胡闹么!……这能不乱套么!……”
  我听了,也吓了一跳。我吓了一跳不是“九一三事件”,这“事件”我早从报纸的字里行间读懂了。我吓了一跳是这位赵书记,居然敢这么诚恳地说出了他的心里话!
  李家是山东人。也是我在大修厂里他任职最长的一位“一把手”。直到我调离大修厂,他还在领导着这个工厂。而且,领导得不错。
  大柴旦是个气候严酷的小镇,除了常新人,其他领导来上任,都是不带家属的。他们的家属大多都在西宁或是德令哈。李家也是和赵纪银一样,一个人,直接住在办公室套间的里间。到了晚上,那些愿意接近领导的工人和西安公路学院的中专生,就挤满一屋子,闹闹嚷嚷地拍马溜须。有时候还弄个霄夜、包个饺子什么的。   我的出身决定了我的意识,从来见了领导都是绕弯走,能不接触,尽量不接触。没有非常必要的事情,也尽量不和他们打交道。但我管材料计划,一个厂子里的材料、特别是稀缺物资,都装在我的脑子里。反倒是领导们常常要来找我询问。
  李家有两件事让我很感动。
  一是厂子里有个西安公路学院的中专生,在修理车间,酷爱写诗,但极不安心工作,工作表现比较差。那时候,正是伟大领袖要“掺沙子”的指示下来了,州委宣传部要求我们厂派一位工人进去。李家立刻找了这位工人,建议发挥他的特长,去宣传部上班。在当时,这可是大大“高升”的好事儿。那工人欢欢喜喜地去了州上工作了,后来官至州文联主席、省作协主席,成就了他一辈子的事业。
  二是我的妻子当时刚刚生了个女儿,一个人带着小孩子在远离大柴旦的马海农场连队里,生活非常艰难。我们却一点儿办法也没有。有一天,李家突然找了来,说:“老王,我跟镇上的小学说好了,把你的老婆借调过来,当老师。这样,你们就可以都住在厂里了,孩子小,也好有个照顾……”我听了这话,全身都暖透了……我从来没有跟领导提过这件事儿,也从来没想到能够解决这件事儿。这位我从来不与其有私下来往的“领导”却把这件事儿想到,且解决了。甚至,因为这件事情,我的太太一生都做了“人民教师”。
  李家出差或是去州上开会,总愿意带着我一起去。用他的话说,“你脑子忒好使了。只要你在。咱厂子里的事,缺个什么材料呀,解决个什么问题呀,我一问你,就行了。”他几次动员我:“老王,你写个入党申请,我批你入党。入了党,你就当供销科长……”我只能诺诺。我心里想,就我这个出身,母亲文革自杀,父亲两次戴“右派”帽子遣返农村,哥哥“现行反革命”判了九年徒刑,入党一审查,你李书记就吓得离我八丈远了呢!所以,我从来不写,也从来不敢想入党,更不想当那个供销科长。
  1978年,用上调我到文化工作站工作,李家接到通知,立刻找我谈话,说:“老王,他们说是借调,我看,你是不会回来了。我支持你,就在州上千。你是个人才,现在,打倒‘四人帮’了。你也能发挥你的特长了。到了州上,好好干啊……”
  所以,我离开大修厂,心里是充满了感恩与温暖的。对李家这位领导,也是充满感激的。却不想,这一离开大修厂,竟是永远。
  当然,就是在州上,也常常知道大修厂的“故事”。知道她又换了一茬一茬的厂长,知道她逐渐地衰落了,变卖机器,工人四散,但绝没想到她会消失。
  2008年,我重返柴达木,曾经特意在大柴旦停留,去看了柴达木汽车修理厂。
  她只剩了一个大铁门,厂区夷为平地,空旷且荒凉。惟一保留的是厂办的那几间平房,和平房前的一个花坛。
  我的心上,也是一片空旷荒凉——这就是我生活过八年的大修厂?这就是我曾经有许多工友与师傅的大修厂?她曾经那样地红火与热闹过呀!她曾经为柴达木做出过那么多的贡献呀?而今,她不在了,完全消失了。
  是的。事物就是这样,没有否定,就没有肯定。所有的进步,都是在否定之否定中进步的。柴达木汽车修理厂虽然消失了,但柴达木却在大发展,大进步,旧貌换新颜。然而,对于大修厂的记忆与怀念,却永远长驻我心头,且越来越清晰。……
  2013.05.02深夜于看云斋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基于Web 的适用于颌面骨整形重建外科的医学专业数据平台.方法:以专业网站、远程数据传输,本地数据库、本地虚拟手术系统等模块构成数据平台,以Web 形式连接入world
教师绩效考评对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义务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三类院校入手,分别阐述了我国不同类型院校教师绩效考评存在
自然法通常是指宇宙秩序本身中作为一切指定法制基础的关于正义的基本和终极的原则的集合,荫发于古希腊哲学,其中智者学派将“自然”和“法”区分开来,认为“自然”是明智的,永恒
目的: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方法研究正畸牙齿移动牙周膜(PDL)血管变化的规律.方法:21只大耳白兔随机分成7组.光镜下观察兔正畸牙PDL血管的形态和分布特征.应用血管灌注和图像分析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高科技技术已将广泛的应用到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相对来说,专业性较强的电气自动化控制中如何应用到科技技术的成为人们十分好奇的地方,而智能技术则是
随着我国通信技术的发展,光纤通信网络在电力建设中所起作用越来越明显。良好的电力光纤通信网络设计将会促进电力建设的稳定发展,完善电力通信系统的各个部分,保障生产、运行及
给水工程施工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只有安全高质量的给水项目才能为居民饮水、用水提供切实可靠的生活保障。本文就高层建筑给水工程的主要特点及施工过程中常见
在一氯乙酸-氢氧化钠缓冲溶液(pH3.0)和乳化剂OP的存在下,以二甲酚橙-邻菲罗啉为混合显色剂,Fe^3+-二甲酚橙-邻菲罗啉可在水相中形成稳定的深红色配合物,该配合物在5651303处有一最
众所周知,会议是党政机关研究问题、决定大政方针、指导部署工作和社会团体及部门交流经验、沟通信息、讨论和解决问题的有效社会活动形式。会议因其自身的重要作用决定其特有
把一片难得的奇迹般的高原绿洲开拓成一片荒原,以后,也许就变成了戈壁。这真是上世纪60年代的一个荒唐、荒诞的“奇迹”。  而“被”开拓着的这一万城市知青们充满激情的心上,也被暴烈的阳光、无休止的斗争,摧残杀戮成了一片“戈壁”。  但是,他们毕竟年青,他们毕竟充满“活”的力量,在已变成了“大戈壁”的心上,他们顽强地用自己的青春与血泪,浇灌、再生出奇花异草,结出了生命的硕果。理想与意志在这严酷的现实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