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peng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中外合作办学院校的校企合作为研究主体,探讨我国中外合作办学校企合作的背景和重要意义,阐述目前中外合作办学校企合作的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解决策略,即制定法律法规,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探索新路子,创新合作模式;探索内在关系,强化有效对接;增强相互认知,寻求共同目标。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校企合作模式;问题;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25-0019-03
  一、中外合作办学校企合作的背景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教育事业紧紧跟随社会进步的脚步不断发展。中外合作办学也伴随着教育对外开放应运而生,并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国际化人才,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促进中国教育走进世界教育中心,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等方面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高质量、国际化教育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紧跟国家政策,积极与社会各类企业、组织或研究院所合作,扩展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二、中外合作办学校企合作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产业结构也随之不断优化升级,企业的发展急需各类技术型人才,中外合作办学就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快速发展下催生的一种高等教育模式。通过中外合作办学,拓宽人才培养途径,培养了一批专门人才,也促进了学科专业建设,加强了一些薄弱学科,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一批专门人才。
  校企合作通常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起的一种相处模式,二者通过合作实现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共享,达到双赢的目的。对于中外合作办学来说,校企合作可以将教学中的专业理论知识结合到实际的操作中去,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相关数据显示,“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开设最多的前10个专业中,位居前三的分别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金融学专业、土木工程专业。此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开设学校数量也名列前茅。数据说明,大部分中外合作办学的专业开设对于实践和操作的要求更高。对于企业来说,校企合作可以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所需的人才,为企业今后的人才储备和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从更深层次的意义上来说,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不仅是“结果”的合作,更是“过程”的合作,校企之间形成积极互利的关系。中外合作办学通过稳定的企业合作对象能够使得双方的合作由点及面,进而带动双方多方面的发展。本文将对中外合作办学的校企合作模式、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三、中外合作办学校企合作的模式
  世界范围内的高等教育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实现双赢由来已久。比较知名的、采用度比较高的合作方式有四种:第一,德国“双元制”模式,即把学生的教育分为两个部分,学校主要承担学生的理论知识教育,企业承担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注重学生的社会能力、职业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全面结合。第二,“三明治”课程,此类培养模式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成为学校—企业—学校,即理论—实践—理论三个部分。这种模式可以有效地对培养过程进行监督,统一理论和实践。第三,美国的CEB(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模式,这种模式通过引进业界专家制定职业化的培养方案,更注重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和职业能力。第四,澳大利亚的TAFE(Techni-caland Further Education)模式,该模式培养学生时提倡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的理念。
  在我国,除职业学校、高职高专以外,高等教育长期以来大多选择的是德国“双元制”模式,中外合作办学也不例外。这种模式的特点就是“理论+实践”和“动脑+动手”,相较于其他模式,该模式更容易在中外合作办学中实施和应用。比如,中外合作办学中开设的自动化专业,由于此类专业生产车间一般占地面积较小、产品生产周期较短,就可以实施“双元制”的模式,即企业将生产性实训引入校内,为学生提供实践实训课程。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此种模式并不是唯一的优质校企合作方式,一些生产周期长、实训所需场地较大的专业,比如土木工程类专业,就不太适合将实训作业引入校内课程并在教学中实施。总体来说,目前我国中外合作办学引入优质的专业课程以工科为最多,如何采用适合自己的校企培养模式,真正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需要中外合作办学单位结合实际情况,运用已有的较为成熟的模式进行探索实践。
  四、中外合作办学中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法规尚不完善
  中外合作办学尚属高等教育体系内的新兴事物,一些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办学行为还有待进一步规范,其本身的政策法规和制度还在建设和完善之中。目前,国家或政府虽然积极鼓励中外合作办学和企业之间的强强联手,但尚未出台与此相关的指导性文件或政策法规。因此,中外合作办学校企合作的相关政策法规基本处于缺失和滞后的状态,这种状态会造成校企合作的不稳定、不深入。
  (二)合作的有效模式仍在摸索
  中外合作办学与企业之间的合作绝不仅仅是二者之间单纯地建立关系,其中包含了双方在运行机制和运行模式之间的相互适应和匹配。从社会环境上来说,国家和政府尚未出台与此相关的指导性文件,导致各个中外合作办学组织和不同企业之间需要自行磨合和探索二者之间的运行模式。没有政府的引导和牵头,中外合作办学组织和企业之间有时也缺乏沟通的平台和机会。另外,目前我国的中外合作办学培养模式主要以“2+2”模式、“3+1”模式或者“4+0”模式居多,不同的培养模式各有特点。例如,“2+2”模式指中外合作办学本科学生需要在中国境内高校学习两年后转入外方合作院校继续后两年的本科学习,符合双方要求后方可获得学位证书。鉴于中外合作办学培养模式和学制的特殊性,需结合上文提到的校企合作中的四种主要模式来制定科学的、合适的培养方案。以上这些情况会造成中外合作办学在进行校企合作時出现模式较为混乱和不统一的现象,好的案例不易统一作为参考,失败的案例也不易吸取经验。各中外合作办学组织在开展校企合作时如“盲人摸象”般摸索前进,难免会出现较多未达成最终目的或失败的结果。   (三)合作的实训内容和专业理论对接存在问题
  校企合作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将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专业知识与产业实训相结合,使学生能够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践。但是实际操作中,中外合作办学的专业课程设置和实训之间的结合往往缺乏有效、科学的对接方法。中外合作办学的核心是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与外方院校在办学条件、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开展实质性合作,也就是说,中外合作办学必须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引进一定比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师资资源。这些来自国外的教学理论和经验在与本土企业的理念和实训方式相结合时极易产生“水土不服”的现象。如何将中外合作办学引入的“洋理论”融入我国企业的生产实训中去,是目前需要我们探索和解决的问题之一。
  (四)校企合作目标和理念有差异
  由于学校和企业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不同,二者所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也不尽相同。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我国教育与国际合作交流的重要形式,通过引入国外先进的办学理念,推动了我国教育创新机制和教学改革,扩宽了人才培养的途径,促进了我国薄弱学科的建设,其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丰富教育供给。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和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形式,属于公益性事业。而在商品经济范畴内的企业,一般以营利为目的,具有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属性。如果无法在二者之间找到相对稳定的平衡点,优化资源的再分配,那么二者之间的合作就缺乏原始的动力,不易长时间维持合作关系。
  五、解决策略
  (一)制定法律法规,完善校企合作机制
  强化政府及相关部门在校企合作中的作用,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来规范中外合作办学校企合作之间的秩序,明确双方在合作中的地位、责任和义务,保障双方在合作中的权利,从完善法律制度层面建立校企合作的新机制。同时,要认识到政府与相关部门在协调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和企业之间关系时的重要性,通过制定合理的量化指标和评价系统来监督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和企业之间的行为,实现二者合作的良性循环。坚持由政府主导政策保障,由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和企业主导学生培养,实现产业教育一体化的改革,用校企合作打开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企业行业发展和院校专业发展的大门。
  (二)探索新路子,创新合作模式
  一是要正确认识到中外合作办学特殊的培养模式和学制,院校要主动承担起向社会各界,包括政府和企业宣传普及自身特色的义务,以获得社会的理解,争取广泛的支持,让企业认识到中外合作办学的优势,进而积极配合中外合作办学已有的培养模式。二是中外合作办学院校也应该在保证遵循国家合作办学规定的前提下,解放思想、大胆变革,学习国外校企合作的成功案例,并结合我国社会经济要求以及合作企业的情况大胆创新,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比如,在不影响正常专业学科教学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允许企业参与到实践教学中,包括但不限于制定实践教学课程方案,允许企业参与研讨专业设置、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等。三是要积极学习借鉴成功经验。因中外合作办学的特殊性,其培养模式不仅要考虑到自身情况,更要与国际和外方院校的要求接轨,所以学习和参考国外的成功案例的内在逻辑和运行机制,并结合自身情况运用到校企合作中也是科学有效的方法之一。
  (三)探索内在关系,强化有效对接
  第一,建立中外合作办学和企业之间联系的关键点在于找到二者之间的共同利益点,换位思考,共同建立院校和企业之间的文化认同感,将中外合作办学内部文化和风气对接企业文化,相互磨合找准平衡点,有助于双方建立起长效的、良好的关系。第二,尽量将中外合作办学院校的专业设置和企业的行业岗位相匹配,使得院校的专业设置脱离单纯的理论,融入市场需求,在满足合作企业用人需求的同时也使得专业设置符合市场需求,进而培养真正的被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第三,强化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师资与企业技术人员的对接,引入高职教育中“双师型”教师概念,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合作,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开发实践课程内容、指导学生技能培训等。
  (四)增强相互认知,寻求共同目标
  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和企业之间要加深相互的了解和认识,双方要增强“1+1>2”的意识。院校要认识到学生培养的最终目的地是社会和未来,利用企业在社会实践和社会经济市场上的优势,完善自身建设。企业要把目光放长远,不仅仅只是关注眼前的利益和短期回报,要明白才人培养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长期工程,要将校企合作看作是长期人才储备的有效途径。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和企业只有在充分认识彼此并换位思考后,才有可能真正地实现双赢。
  总之,目前校企合作这一模式在部分发达国家已经较为完善并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中外合作办學这一在我国新兴的教育模式也应跟随时代发展的潮流,通过校企合作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水平应用型技术人才。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在校企合作的摸索实践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阻碍,只有通过不断地改革和创新,才能推动校企合作的全面、深度发展,将人才培养真正落到实处,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林金辉.中外合作办学的政策目标及其实现条件[J].教育研究,2018,(10).
  [2]  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三年来中外合作办学发展情况[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2013-09-05.
  [3]  “双一流”建设高校本科阶段中外合作办学数据调查报告[EB/OL].中国教育在线,2020-07-14.
  [4]  段伟伟.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若干问题及其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6,(29):215.
  [5]  张亚军,徐亚娜,楚金华.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研究述评[J].职教论坛,2008,(12):55.
其他文献
完整、准确、全面地理解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的指示,需要把握好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首都“两区”建设、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文化强
目的分析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青少年口腔正畸的效果。方法从该院口腔内科方便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110例口腔正畸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研究需求,采用差异化分组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实施正畸治疗,对比其最终正畸治疗效果,观察临床疗效、牙周情况、疼痛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49,P<0.05),其中,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3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63%
目的探究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的应用效果。方法方便选取该院于2020年1—7月收治的6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儿均实施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治疗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5,P=0.020);治疗组咳嗽缓解时间、咳痰缓解时间、肺部湿啰音以及胸片炎性阴影改
摘 要:科学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是推动国家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科学技术对国家建设的伟大作用,致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并在多个场合、多个时间发表了关于科技强国的讲话,对科技强国进行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强国的重要论述是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创新思想的基础上,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科技观,并在实践中深化人们对科学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方便选取于2015年6月—2020年5月该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共计75例。7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以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37例接受常规化疗治疗,研究组38例在此基础上应用沙利度胺治疗。根据《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4版中的内容对于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以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包括恶心呕吐、肝肾功能损伤、感染,以及血红蛋白降低、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等血液系统
在传统新凯恩斯三方程框架的基础上引入金融周期方程和汇率决定方程,构建开放经济条件下的五方程模型系统。基于规范分析,推演不同货币政策调控规则和反应程度对内生性的汇率波动与金融不稳定的宏观经济稳定效应,发现货币政策有必要对汇率波动和金融不稳定作出积极和明确的反应;基于实证分析,在时变框架下探讨汇率波动与金融不稳定的相互联动以及货币政策对两者的动态调控,发现近年来汇率波动导致的金融不稳定程度明显提高,由利率到汇率的非抛补利率平价传导关系受汇率改制和外部冲击等影响并非长期有效和稳定,货币政策对金融周期的调控力度较
目的探究盐酸多奈哌齐对老年痴呆症患者生活能力、精神状态的影响效果。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18年9月—2020年6月收治的96例老年痴呆症患者开展研究,以随机数表法为依据,将进行常规治疗的入组对象分为对照组(48例,辅以吡拉西坦片口服)、观察组(48例,辅以盐酸多奈哌齐片口服),为期3个月,统计两组临床疗效,同时借助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ctivitics of dai-1y living,ADL)、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估患者用药前后的生活能
摘 要:经济新常态视角下,企业经营管理创新,对企业的发展与壮大有积极作用。在这一视角下,研究与分析企业经营管理的创新策略,则需要从经营管理方式、管理制度等角度进行综合考量,从而实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升。经济新常态视角下的企业经营管理,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在实现管理制度创新的前提下,实现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升。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
与传统工业园区和高科技园区不同,新型创新区不再表现为物理空间的拓展,而是立足网络空间产业生态的培育和发展.大力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是推进我国经济社会高
摘 要:生产力是分工及分工发展情况的决定因素,由此可知生产力和分工存在十分紧密的关联。一方面,分工的发展情况由生产力决定,另一方面,当分工获得良好发展后,生产力也会受到促进而进一步提升。通过分析不难发现,分工与创新之间也存在内在联系,从分工的广度来看,生产力越是发展,分工所包含的内容即产品就会不断创新,而分工的深度则体现在工艺创新上。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断良性运动下,经济也不断发展。因此,对分工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