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特征;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2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9—0069—01
一、探究性教学的基本特征
所谓探究性教學是指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主动地通过观察事物、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或猜想,经过调查、实验,搜集资料,建立模型,通过分析、思考、表达、交流、批判、反思等活动,积极地理解和建构知识,改善自身心理结构,形成正确的态度、价值观的过程和方式。
探究性教学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学习过程。探究性教学有别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近似于启发式教学,但又有着自己的显著特征。
1.问题性。探究式教学是要学生去探究问题,而非简单地让学生理解记忆现成的结论。即使是一个已知的问题(但对学生来说是未知的),也需要学生经过自己的探究来加深理解。因此,问题是探究式教学的起点。问题可以是学科性的,也可以是综合的;可以是课程内的,也可以是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中的;可以是思维性的,也可以是操作类的;可以是已经证明的结论,也可以是未知的知识领域。
2.开放性。探究式教学的内容范围较大,既来自学科,也来自社会、来自生活。学生学习的途径、方式、视角、方法不一,探究结果的内容和表达的形式均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为此,教师要有开放、民主的意识,把学生当作学习中的真正主人,这也是探究式教学的基石和核心。
3.实践性。探究式教学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在组织探究学习时,要在学习间接经验的同时,注重提供直接经验。
4.指导性。自主探究不是盲目地探究,而是在教师有目的、有步骤的指导下和调控下实现,当教师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时,像学生那样热情地学习,这时就是“身”的指导;当为学生排忧解难,指点方向时,就是“言”的指导;还有一种是“行”的指导。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和调控,“探究式”就会变成“放羊式”了。
5.差异性。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不同学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在内容选择时,要注意提供给不同学生都可以发挥的空间与层次,在组织合作小组时,要注意学生之间的组合,使不同层次、不同特长的学生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实现“人人都学到必须的化学,不同的人在课堂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目标理念。
二、应用策略
1. 创设良好的探究氛围,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新课程中的教师是引导者而不是主宰者。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曾说过:“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地呼吸。”为此,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努力营造出“教师——学生”及“学生——教师”间自由、平等的探究氛围,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对学生提出的独到见解应充分肯定,对其中的偏颇之处要引导他们改进、完善,尽可能使每位学生在问题解决中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
2.精心创设情境,激发探索兴趣,培养问题意识。(1)从生活实践中提取情境素材。生活处处有化学,我们可以运用真实的生活情景作为素材,让学生从感性上体会人类学习利用化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有用的物质和能量。例如,在学习“酸碱盐”时,可以结合生活中一些小窍门创设教学情境,如“如何除去鱼胆的苦味”、“为什么馒头疏松多孔”、“蔬菜上的酸性农药如何除掉”,根据收集整理标签内容认识物质的性质等等。(2)从历史信息中找取情境素材。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中,可以找取许多化学教学的情境素材。在学习“金属”时,可以介绍中国古代金属冶炼的成就和当代金属材料的开发利用;学习海水“晒盐”时,可了解古代制盐的工艺流程;学习海水“制碱”时对不同国家不同化学家的成就进行对比,形成比较全面的认识,同时增强学生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形成一定的社会价值观。
3. 注重迁移性的练习。可以说,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应用,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整个的教学过程当中,学生的学习一直都带着问题,以及一直处在一种动脑想、动手做、动眼睛观察的状态当中,在持续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了新知识和提升了能力。而在注重学生参与性学习和活动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当重视学生的迁移练习。具体来讲,教师应认真地设计问题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教学的过程当中去,启发学生转变客观的内容为主观的知识,奠定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基础,这个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当然,教师在选择练习题的时候,应当注重题目的实践型、创新型、代表性,有效地统一生活实际与教学知识点,注重对学生应用能力、联想能力、推断能力等的考核,这样也可以使练习的目的性与趣味性提升,进而大大地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编辑:郭裕嘉
【中图分类号】 G42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9—0069—01
一、探究性教学的基本特征
所谓探究性教學是指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主动地通过观察事物、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或猜想,经过调查、实验,搜集资料,建立模型,通过分析、思考、表达、交流、批判、反思等活动,积极地理解和建构知识,改善自身心理结构,形成正确的态度、价值观的过程和方式。
探究性教学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学习过程。探究性教学有别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近似于启发式教学,但又有着自己的显著特征。
1.问题性。探究式教学是要学生去探究问题,而非简单地让学生理解记忆现成的结论。即使是一个已知的问题(但对学生来说是未知的),也需要学生经过自己的探究来加深理解。因此,问题是探究式教学的起点。问题可以是学科性的,也可以是综合的;可以是课程内的,也可以是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中的;可以是思维性的,也可以是操作类的;可以是已经证明的结论,也可以是未知的知识领域。
2.开放性。探究式教学的内容范围较大,既来自学科,也来自社会、来自生活。学生学习的途径、方式、视角、方法不一,探究结果的内容和表达的形式均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为此,教师要有开放、民主的意识,把学生当作学习中的真正主人,这也是探究式教学的基石和核心。
3.实践性。探究式教学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在组织探究学习时,要在学习间接经验的同时,注重提供直接经验。
4.指导性。自主探究不是盲目地探究,而是在教师有目的、有步骤的指导下和调控下实现,当教师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时,像学生那样热情地学习,这时就是“身”的指导;当为学生排忧解难,指点方向时,就是“言”的指导;还有一种是“行”的指导。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和调控,“探究式”就会变成“放羊式”了。
5.差异性。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不同学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在内容选择时,要注意提供给不同学生都可以发挥的空间与层次,在组织合作小组时,要注意学生之间的组合,使不同层次、不同特长的学生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实现“人人都学到必须的化学,不同的人在课堂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目标理念。
二、应用策略
1. 创设良好的探究氛围,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新课程中的教师是引导者而不是主宰者。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曾说过:“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地呼吸。”为此,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努力营造出“教师——学生”及“学生——教师”间自由、平等的探究氛围,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对学生提出的独到见解应充分肯定,对其中的偏颇之处要引导他们改进、完善,尽可能使每位学生在问题解决中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
2.精心创设情境,激发探索兴趣,培养问题意识。(1)从生活实践中提取情境素材。生活处处有化学,我们可以运用真实的生活情景作为素材,让学生从感性上体会人类学习利用化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有用的物质和能量。例如,在学习“酸碱盐”时,可以结合生活中一些小窍门创设教学情境,如“如何除去鱼胆的苦味”、“为什么馒头疏松多孔”、“蔬菜上的酸性农药如何除掉”,根据收集整理标签内容认识物质的性质等等。(2)从历史信息中找取情境素材。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中,可以找取许多化学教学的情境素材。在学习“金属”时,可以介绍中国古代金属冶炼的成就和当代金属材料的开发利用;学习海水“晒盐”时,可了解古代制盐的工艺流程;学习海水“制碱”时对不同国家不同化学家的成就进行对比,形成比较全面的认识,同时增强学生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形成一定的社会价值观。
3. 注重迁移性的练习。可以说,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应用,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整个的教学过程当中,学生的学习一直都带着问题,以及一直处在一种动脑想、动手做、动眼睛观察的状态当中,在持续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了新知识和提升了能力。而在注重学生参与性学习和活动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当重视学生的迁移练习。具体来讲,教师应认真地设计问题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教学的过程当中去,启发学生转变客观的内容为主观的知识,奠定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基础,这个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当然,教师在选择练习题的时候,应当注重题目的实践型、创新型、代表性,有效地统一生活实际与教学知识点,注重对学生应用能力、联想能力、推断能力等的考核,这样也可以使练习的目的性与趣味性提升,进而大大地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