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服务与指导

来源 :职业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xinxin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种类及产生原因的分析,提出了加强职业指导的针对性,培养锻炼就业困难学生的职业交往能力并提升其综合素质,调动各方力量,采取一对一的帮扶措施,对就业困难群体开展就业服务与指导的新方法。
  关键词: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服务与指导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1)06-0141-02
  
  就业问题是重要的社会民生问题。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在高校每一届的毕业生中总有一部分毕业生由于各种原因而成为毕业生就业中的困难群体。为更好地解决毕业生中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提升对他们的就业服务与指导工作的水平与实效,促进其更好地就业,应结合本校毕业生的就业实际情况以及以往的学术研究成果,围绕对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的就业服务与指导进行相关的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笔者运用了多种研究方法,查找了众多媒体资料,访问了学校就业主管部门,并走访了分管就业服务具体工作的各系部领导和辅导员,收集了相关材料,并通过对学生主管部门的就业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探索对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服务与指导的新方法并验证其实效性,以此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的就业服务与指导工作。
  对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分析与研究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数据中,最终没能及时就业的学生之所以成为就业困难群体的原因差异性较大,而且他们在就业中表现出来的困难也各不相同。为使就业服务与指导工作能有的放矢,对毕业生困难群体的各种情形进行研究十分必要。
  (一)就业困难群体的困难之处
  尽管每一位毕业生最终成为就业困难群体中一员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因毕业时社会环境基本一致,所以,困难之处主要表现为自身条件问题。
  能力高校毕业生走出校门,获得工作岗位是一个人生存能力的体现,困难群体中的毕业生往往表现为生存能力较差。有的社会交往能力极为有限,在不同环境下,与不同社会角色的交往经验不足,性格内向,人格封闭,职业交往意识与活动较少;有的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太低,明显与高校毕业的教育程度不符,较低的沟通交流能力得不到用人单位的认可;有的学生在社会交往时缺乏基本而必要的礼仪知识。总之,社会活动能力较低易成为就业困难的原因。同时,专业成绩较低,有的学生动手能力也不符合专业工作的要求。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不具备用人单位所需的各种能力是学生就业困难之处。
  外貌在医学院校中,有的专业是明显的服务岗位,用人单位对外貌有明确的要求,如身高等。有的个别学生确实不符合基本要求,较易成为就业困难群体。有的专业如美容,对肤色、长相的要求也较高,自身条件没达到社会要求而成为就业困难群体成员的为数不少。
  性别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社会对女生的需求大大少于男生,有些单位不论女生的条件多好也一概拒收。因此,高校女毕业生也成为就业工作的困难群体。如针灸推拿和医疗保险专业,用人单位明显倾向于男生,女生较易成为就业困难群体。
  专业近年来,就业竞争加剧。由于本科及本科以上层次的毕业生逐年猛增,各专业之间的需求不平衡现象日趋明显,冷门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较为困难。如我校的美容医学技术、护理专业毕业生社会需求量较大,就业整体形势较好;而医学营养、口腔技术、康复技术专业毕业生社会需求量较低。不同专业就业困难程度明显差异,这促成了就业困难群体的出现。
  品行一些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个人品行有不良记录,如留级、打架、违纪、考试作弊等,会使一些用人单位拒绝聘用,导致就业困难。还有的毕业生实习或试用期间职业道德素质较低,行为散漫,不守纪律,不负责任,给单位的印象较差,失去了难得的就业就会。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产生的原因
  来自个人方面的原因大学生自身问题主要反映在职业观方面。从校门到校门的生活轨迹使大学生与社会接触较少,临近毕业才走进社会,社会成熟度明显不够,择业需求与社会现实有距离。学生对薪资的期望普遍高于用人单位所提供的待遇,就业地点也多选择在东部沿海地区和城市,如上海、广州、深圳等,普遍缺少到艰苦环境下锻炼自己的精神。一些毕业生缺少主动参与就业市场竞争的意识,不能主动向用人单位展示自我、推销自我,浮躁心态在就业求职过程中表现明显,眼高手低,不愿做具体、基础性的工作,对自己缺乏清醒的认识,择业信心不足。有些毕业生在家娇生惯养,没有参与竞争的勇气和能力,并认为就业应主要依靠父母、学校和教师。在人才市场上,父母代替子女与用人单位洽谈的场面屡见不鲜。
  来自家庭方面的原因家庭的影响在毕业生求职过程中表现得十分明显。现在,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常有不切实际的就业要求,使学生不能很好地把握就业机会,等待、观望,希望找到自己满意的单位,迟迟不签就业合同,最后成为就业困难群体;还有部分来自边远地区的特困毕业生,家庭经济条件差,社会关系以及就业有效信息较少,最后也易成为就业困难群体。
  来自学校方面的原因(1)高等学校扩大招生规模后,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毕业生人数增幅明显高于社会需求增幅,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其中,部分专业毕业生就业时呈现出更大的困難。我国高校部分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社会急需专业少,专业调整缓慢,落后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教学中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模式广泛存在,学生职业能力较弱,综合素质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仍有差距,职业观教育实效差,学生职业交往能力欠缺,导致盲目求职、方式单一、就业成功率低。(2)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与实际需求相比相对滞后。高级职业指导人员缺乏,往往只是泛泛地针对就业政策方面的问题进行辅导,而没有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特长、不同心理学生的特点进行就业规划与指导。
  来自用人单位方面的原因由于激烈的就业竞争为社会用人单位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很多单位为节省人力资源成本,不再对刚毕业的大学生进行就业上岗培训,更愿意招聘有工作经验的人,要求毕业生能力强、素质高。学习成绩差,在校期间缺少职业能力锻炼,实践能力弱的学生就易成为困难群体。
  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服务与指导
  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不同,因而在就业服务与指导中应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
  对就业特困生实施“一帮一”的特殊政策一些大学生在毕业求职的过程中因缺少家庭的帮助和支持较易成为困难群体。为有效地帮助他们,除一般性的就业服务与指导外,我校实施了特殊的帮扶政策,即“一对一”帮扶:100个特困学生与100个中层干部结成“一对一”的帮扶对子,由帮扶人员负责其就业工作,从就业单位的寻找、推荐、面试到签约,全程跟踪服务与指导,这种办法使不少特困生的就业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加强与就业困难学生家庭的交流沟通因家庭在毕业生谋职就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父母的想法时刻影响着毕业生的择业观。对于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服务与指导,学校更应注重与其家庭保持联系,就相关信息双方及时沟通,一方面转达、宣传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有关政策、法规、形势等相关信息,另一方面也能及时了解毕业生求职就业的真正想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适应社会环境,渡过求职择业的难关,学校与学生家长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培养就业困难群体的职业交往能力
  在就业求职过程中,社会交往活动增多,而毕业生中就业困难群体的职业交往能力普遍较弱。有些学生沟通能力差、不善言谈,缺少面试经验,因此失去了就业机会。高校应注意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不仅在新生入学时就要引导他们主动融入社会,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克服社交恐惧症,掌握沟通技巧,而且在就业过程中应注重培养锻炼困难群体大学生的职业交往能力。如从训练学生在校园中主动与陌生同学交往开始,要求认识校友的人数递增,总结人际交往经验。之后收集自己家乡相关本专业的行业企业信息,了解企业数量、发展状况、特点等情况。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信息,研究分析本专业各地区的企业,并在寒暑假期走访、调研相关单位。对自己未来有意就业的企业,积极、主动地与用人单位联系,重点了解用人单位实际需求情况,结识人力资源部主管,毛遂自荐地推销自己。从入学开始到离校毕业,通过训练大学生职业交往的意识和能力,增强职业指导的实效性。
  为困难群体开展就业心理指导为缓解困难群体在就业求职过程中产生的较大心理压力,学校在对困难群体开展就业服务与指导的过程中应积极开展个体心理指导,尤其应对困难群体的择业心态进行认真分析并加以积极的引导,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积极的择业心态,克服因自身条件所限影响成功就业而产生的自卑心理,帮助他们克服因缺乏正确的自我认知和不能准确把握社会需要而产生的盲从心理,帮助他们及时纠正不能主动参与就业竞争,缺少主动向用人单位展示自我、推销自我的勇气,对于学校和家庭寄予过多希望的消极等靠思想和依赖心理。这些情况是对就业困难群体进行就业服务与指导时应特别关注的。
  增强个体化就业服务,注重职业指导的实效性为了减少就业困难学生的数量,整体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应使学生在校期间就逐渐走进职业环境,及时了解社会和行业发展状况,对学生的职业指导教育从低年级时就开始逐步实施。一年级侧重于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帮助学生认清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树立成才意识,激发学习动力,并结合所学专业和自身实际制定合理的职业发展目标。同时,探索就业指导课程的改进方法,使就业指导课更加具有针对性,根据每位学生的具体职业发展需要和不同的特点,如继续升学、出国、自我创业等,进行较具体的个体化辅导,满足各类学生的需要。我校在职业指导课程的总学时中注重加大实践教学内容,组成了一支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职业指导队伍,不仅组织学生参观企业,也把企业相关负责人请到学校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等就业指导,并多次将往届毕业生请回学校,讲述求职的成功经验,与毕业生进行个体交流与指导,注重提升职业指导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潘瑞,杨桦.浅议高校毕业生中就业困难群体的指导[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4):433-435.
  [2]眭國荣,王建明.弱势群体:高校就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J].江苏高教,2005,(6):119-121.
  [3]宋丽贞,曹宁宁.直面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高校对策[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8(1):75.
  [4]彭军.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解析[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2):82.
  [5]张振军.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6,(6):47.
  [6]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加强失业预警 多措施稳定就业局势[OL].(2008-11-25).http://news.allnet.cn/china/focus/content!rbb-jj 22K.
  作者简介:
  奚红(1966—),女,辽宁沈阳人,辽宁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高级职业指导师,研究方向为职业道德教育。
其他文献
“水中等动力量练习器”,由武汉体育学院和湖北省体科所联合研制的。不久前在北京通过部级鉴定。该练习器能根据游泳运动员划水速度的快慢,自动调整两臂划水拉力的大小,是迅速提高专项技术水平和改进专项技术的新型训练器材。它的研制成功,对解决游泳运动员陆上力量训练与水中用力脱节的矛盾,提高训练强度和训练水平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它设计构思独特,重量轻、体积小、佩带方便,能直接用池水作液压介质,具有新颖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因而获得1987年第二届武汉地区“黄鹤发明奖”,且国家专利局已受理申请专利。这项新型训练器研制成功,
本文从培养人才的角度,论述了我国体育学院的地位和作用,认为不同于一般体育师范教育和欧、美、日的体育专业学校,其主要任务是培养优秀体育政工人员,高水平练员,社会体育的经营家和企业家,以及高水平运动员。
在20世纪五十年代,中印关系经历了一个由友好到对抗的演变过程,对抗的突出表现就是关于边界的争端。印度曾长期主张“麦克马洪线”是中印边界,但是,从历史上看,“麦克马洪线”以南
本文总结了本院改革体育竞赛管理体制,实行“三级”管理目标责任制后所取得的成绩,证明了竞赛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三级”管理目标责任制的优越性,并对今后进一步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
本文根据高等师范学校体育系体操的特点,运用心理学的基础知识,通过学生在掌握体操动作技术过程中的意志表现进行分析并指出:自觉性,果断性和坚持性是学生掌握体操动作技术必需具备的意志品质。同时,提出了培养学生意志品质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学方法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培养学生学习态度、意志、情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手段。小学生认知能力有限,逻辑分析能力
提高高职生数学应用能力是高职数学教学改革关注的热点。高职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淡薄,应用能力整体水平偏低已是不争的事实,通过调查,影响高职生数学应用能力的主要因素有阅读理解
作为人类视觉模拟的计算机视觉是利用计算机从二维图中提取景物的二维或三维结构和属性的描述并加以理解。计算机视觉是一个重要而又富有挑战意义的研究领域。本文结合计算机
100米项目是国内外大型田径比赛中影响力最大、含金量最高的项目,也是我们中学体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项目,是体育达标和体育高考的必试项目,它主要分为四个环节,即起跑、起跑后的
摘要: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是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因此,应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念,通过探索和实践,构建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并探讨课程体系开发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应用化工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学习领域;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1)11-0038-02    我国高职教育的专业改革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