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与写作中踽踽前行

来源 :师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1981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多岁时,我曾经在本省教育杂志上发表过一篇论文。拿到样稿的当天,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对我说:“薄伟英啊,你可是我们学校100年多来第一个发表文章的老师哦!”我只当是玩笑,也就一笑而过。
  随后,我结婚生子,更换单位,做中层干部;上班忙教学: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同时忙德育:想方案,开活动,迎检查,写总结;周末,陪着儿子进行乒乓球训练。在忙忙碌碌中,我也早已忘记,在那所最初工作的百年老校,曾经因为一篇省级论文而轰动一时。在周而复始的日子里,美好的青春一去不复返。
  2011年,我幸运地评上了苏州市德育学科带头人。但是,按园区教育局的政策,评上市级荣誉的教师,必须流动到乡镇达标学校支教一至三年。带着些许的不快,我还是来到了远离家门的新学校。
  那是一所很小的学校,坐落在乡镇的一偶。站在办公室走廊朝北看,所有的教室尽收眼底。相比原先60个班级的大校园,感觉所有的一切都浓缩了,14个教室兜一遍,也只需要10分钟的时间。而乡镇学校与开发区学校相比,最重要的不同,就是校园活动少、检查评比少、汇报交流少。原本包罗万象的德育处工作,一切都变得那么简单明了。
  换了新的学校,学科教学就从起始年级教起。一年级的语文,虽然课时稍微多些,但是作业简单,批改又快,于是,我有了从未有过的那么多的闲暇时光。
  某天,学生放学后,我在校园里兜兜转转。突然,我发现一楼拐角处,有一个不起眼的图书馆。推开虚掩的门,我看见图书馆里的老伯,正津津有味地盯着电脑屏幕,看着精彩的电视剧。听到我要借书,他先是愕然,接着便爽快地答道:“可以,可以,随便借。我们这儿的书,几乎没有老师来借过。你想借多少,就多少。只要记得,看完来还就可以了。”
  于是,我一头钻进书堆中,抖去厚厚的灰尘,尽情地挑着自己喜欢的书籍。教育的,教学的,管理的,甚至文学的,尽收我的手中。捧着一大摞的书籍、教育期刊,我忽然回到了青春年少时读书的忘乎所以,写作的欲望也在“蠢蠢欲动”。
  周末值班的那天,我用两个小时,一气呵成,写了一篇小文《延迟满足与即时奖励》,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投稿。
  一周后,QQ邮箱收到了编辑老师的回邮:“您的文章将在近期刊出,由于我刊出版周期较长,请耐心等候!”那一刻,我仿佛有了初恋时的那种怦然心动!
  读书,又让我迅速安静下来。我在史铁生的《我与地坛》里找到了“静气”。一个轮椅上的年轻人,生病,治疗,孤独, 精神却是那么纯粹;地坛,车辙,草木,在满园沉静中,冥思梦想,思考活着的意义。他从容镇静地行走在文字里。
  我在康·巴乌斯托夫斯基的《金蔷薇》里读到了“灵气”。清新隽永的文字,娓娓而谈,如何培养观察力,提炼素材,锤炼语言,丰富知识;真正的写作, 是让大地美丽,让世人幸福 ,让心灵驱散雾霾。
  我在王开岭的“心灵美学卷”里找到了“底气”。 写作者的才华受孕于善良的性情,对草木的体恤,对苍生的关爱,对世界的悲悯。“善良有多深,才情和关怀力就有多大。”“撞见”王开岭的这句话时,我不禁激动不已。是啊,善良,是生命的黄金。教师,可以缺少旁人惊羡的地位,可以忍受缺金少银的日子,唯独不能缺少的,是内心的温暖和善良。因为,老师,是孩子们生命中的“重要他人”。 每一个孩子都是珍贵的存在,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像叶子那样自由地舒展。
  苍苍世界,也许相熟于现实的人寥寥无几,而茫茫书海,却任由你选择中意的神交知己。踱步于葱茏的书海时空,精神也明亮起来。
  一个词语,一个故事,一个信息,往往勾连起生活的点点滴滴。那些曾经的经历,时光的磨砺,生活的积淀 ,如今若隐似现。回望凝视间,发现,那些得失喜悲,都在岁月长河的流淌中,慢慢沉淀。见,与不见,它都守在那里,慢慢发酵,只等你某天的开掘,它便香气四溢。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原来灵感就在身边,有时是在上班的路上,有时是在熟睡的梦中。我的包里,我的枕边,常备着一支笔,一个本,随时记录转瞬即逝的思维火花。每到周六,泡上一杯香茗,氤氲清香中,打开电脑。宁静的时光中,眼睛在字上跳跃,心在字里享受。此时,是我最幸福的时光。
  一年后,我回到了现在的学校。学校就在我家小区的对面。走进电梯间,跨入校园门,八分钟的步行路程。每天,生活的方式极其简单:上班,下班;学校,家庭。我却享受在步行的路上,看着两边熟悉的街景,停下脚步,聆听自己心灵的声音。写作,一如那一抹烟花,点缀了我生活的星空。让我的生活少了份平淡,多了一缕充实和精彩!在我眼里,如今,一切看起来是那么美好。
  读书,写作,成了我近四年里,业余生活的全部。于是,我的文字陆续在《中国教师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道》《中小学德育》《教学与管理》《教学月刊》《中国德育》《基础教育论坛》《江苏教育》《江西教育》等国家、省市级报刊杂志发表。其中一篇发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上的论文,最近还入选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心的《中小学教育管理》上。
  弹指一挥间,人生最灿烂的20年已经悄然离去。在奔 “五”的途中,青春的容颜渐渐离我远去。我知道,讲台上再转几个身,我就会两鬓斑白。垂垂暮年终将至,每个人,都会这样的经历。看着校园里曼妙的身影从我身边飘过,我却不遗憾,不失落,不羡慕。因为,岁月,让我有了一双与众不同的眼睛,在别人司空见惯的地方,发现阅读和写作的美妙,重拾了一颗青春的心。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黄佳锐
其他文献
教育价值取向是目前使用较多的教育名词,本文试图探讨学校教育价值取向的内涵和外延,与同行们交流。学校教育价值取向的内涵指的是校长在党的教育方针引领下,在国家教育法规政策约束下具有个性特点的办学理念和学校发展目标愿景。学校教育价值取向的外延包括教师发展价值取向、课堂文化价值取向、学生培养目标价值取向等。  教师发展价值取向  教师发展价值取向主要包括校长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目标愿景和落实举措。也就是说
多年前跟一位同学谈话,那时他太太刚去世不久。在整理太太的遗物时,发现了一条丝质围巾,那是他们去纽约旅行时,在一家名牌店买的。那是一条雅致、漂亮的名牌围巾,高昂的价格卷标还挂在上面,他太太一直舍不得用,她想等一个特殊的日子才用。  讲到这里,他停住了,我也没接话,好一会儿后他说:“再也不要把好东西留到特别的日子才用,你活着的每一天都是特别的日子。”  以后,每当想起这几句话时,我常会把手边的杂事放下
我有一个朋友,非常喜欢文学,是属于情感很细腻的那种,她多次说过,一定要写一部感人的情感类小说。许多年过去了,她却没写出一个字,问其原因,她说现在哪有时间,等以后退休了再写吧。把原本属于自己的兴趣搁置到遥不可及的退休时间,我听了挺为她感到悲哀,因为我知道她即使退休了,也不会完成那部小说的。兴趣和梦想一旦被推迟,被搁置,在时间的阁楼上就会腐烂。  兴趣一直是滋养我们灵魂的养料,她能让我们的内心更加丰盈
一  魏智渊的博客里有一组文章《写在岁月的边上》,大概是每天都收拾一些文字,用诗行一样的表述记录熠熠生光的思想,至今已经完成六百多篇。我想他是个幸福的人,每一个逝去的日子都得到妥帖的收藏。我也因此而自失,在耐人寻味的2012年即将到来时,我只能努力地去捕捉过去的影子和价值。  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像那个叫罗恩·克拉克的美国教师那么幸运,工作4年就被校长用刻上名字的专用车位作为工作的最高褒奖。反正我不是
本文叙述了基于单片机P89LPC932多路数据同步采集系统的实现,给出了系统架构图和软件流程图。该采集系统采集精度高、速度快,并具有RS485总线接口,可以通过该接口与PC机通讯。
杜特尔特总统的当选为菲律宾对外政策带来了新的变化,在对待美国等传统盟友和中、俄等国家的政策上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这既是由杜特尔特个人领导风格决定的,也与菲律宾国内环
“你们回去跟校长反映反映.早点把学校的燃煤锅炉改了。”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天.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走进清华大学时事大讲堂,出人意料地将“矛头”指向邀请他来参加演讲的“
郑州市第十六中学始建于1955年,有着半个多世纪的光荣办学历史。学校环境优雅,教学设施先进,教学管理严谨,师生和谐发展,教学效果显著,得到广大学生、家长、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
阐述了在步冲CAPP系统的开发中,合理选择标准冲头、科学搭配冲头、使冲头满足工艺要求和优化冲裁路径的问题;指出了这些问题的解决首先要对冲压件进行模拟冲裁。通过冲裁模拟,将
1. 语文:顾影自怜。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应该为其它学科、为科技文化的传播服务,但现在的语文课文学味太重,风花雪月的东西太多。  2. 数学:曲高和寡。数学内容越加越多,题目越出越难,但是应用越来越少,把理化的分量减轻了,这些课里的数学推导的成分就降低了,而高出来的数学能力,也就只好留着擦皮鞋了。  3. 英语:缘木求鱼。我们在国内十年练就的英语水平,也许不及在美国住一年。我们学英语的目的本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