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陆“十二五规划”备受瞩目,有望惠及台湾多个产业,并深化两岸经贸合作,“十二五”期间的七大战略新兴行业: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与台湾目前极力推进的六大新兴产业同构性高,其中有五个产业在台湾产业政策中都有对应的产业,在这些产业上,两岸互有优势,大陆劳动力成本低,资源丰富以及市场广大,而台湾起步较早,技术较先进,且具有一定的品牌和信誉优势,两岸可以此为契机,深化合作,促进优势互补,共同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推动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在中共中央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十二五”规划在台湾引起了高度关注,台商们更是使出浑身解数打听“十二五”规划的方向,紧跟“十二五”步伐,挖掘“十二五”商机。台湾有关媒体发表点评表示,在两岸经贸关系如此密切的情况下,台湾应妥善应对“十二五”规划,提升两岸产业合作,以便在大陆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为台湾开创最大的商机。
由于“十二五”规划是两岸签署ECFA后,大陆方面出台的首个五年规划,台湾舆论普遍认为,规划“有望惠及台湾多个产业,两岸经贸合作的深化与提升也将获得新契机”。未来十年可谓是两岸经济合作的黄金十年,尤其是两岸都正在规划将来的经济发展策略,双方若能藉由此良机,统合各自拥有的资源,在各领域加强双边的合作,将两岸拥有的比较利益充分加以发挥,相信对于未来两岸经济的发展必然都会有莫大的帮助。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比较“十二五”七大新兴产业同台湾六大新兴产业,提出两岸合作的政策建议,促进两岸关系的健康发展。
大陆七大新兴产业与台湾六大新兴产业
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确定“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两到三年内,政府将至少引导1000亿的资金投入到这七个新兴产业中来,并计划在2015年,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左右,到2020年,这一比重应力争达到15%。
台湾在2009年陆续推出六大新兴产业,分别为生物科技、观光旅游、绿色能源、医疗照护、精致农业、文化创意和新兴智能型产业(云端运算、智慧电动车、智慧绿建筑、发明专利产业化)。
生物科技产业。“台湾生技起飞钻石行动方案”将生物科技产业列为领跑产业。方案的四个推动架构包括:强化产业化研发能量,承接上游累积的成果;成立生技创投基金,吸引民间资金投入;推动整合型育成机制,提供整体服务平台;成立食品药物管理局,建置与国际衔接法规环境。2008年,生物科技产业产值1506亿元,就业人数为4.2万人,预计到2012年,产值将达到2600亿元,就业人数达5万人。预期效益是:五年产值倍增,并成为兆元产业;启动十年后,生技园区与聚落渐成型,带动外围产业与就业。
观光旅游产业。2009年台湾当局公布“观光拔尖领航方案”。该方案的推动架构包括:拔尖、筑底、提升三部分,通过魅力旗舰、国际光点、产业再造、菁英养成、市场开拓和品质来实现。主要内容为发展5大区域观光旗舰计划;辅导地方政府创造至少10处具国际魅力的独特景点;推动至少lO处无缝隙旅游信息及接驳服务;深化观光内涵,依各区域特色定位,推出独特性、长期定点定时、可吸引国际旅客之产品等。以两岸大三通为新契机,两岸航线增班及未来延远权拓展结合位居东亚中央的区位优势,以其打造台湾为东亚观光交流转运中心、国际观光重要旅游目的地。
绿色能源产业。在当局公布“绿色能源产业旭升方案”中,该产业包括:能源光点双雄产业和能源风火轮产业,光电双雄指的是太阳光电产业和LED照明光电产业,能源风火轮产业列为一般具潜力产业,包括:风力发电、氢能与燃料电池、生质燃料、能源资通讯和电动车辆产业。5年内台湾当局投入250亿台币推动再生能源与节约能源设置及补助,且5年内至少投入技术研发经费约200亿台币,可望带动民间投资2000亿台币。
医疗照护产业。当局公布的“健康照护升值白金方案”以医疗照护、长期照护作为服务产业,以养生保健、智慧医疗服务、国际医疗服务以及“国家”卫生安全作为加值产业,规划提供完善的医疗照护以促进健康,并提升医疗服务的效率与品质。有望带动全期产值952.94亿台币,新增就业27.8万人。
精致农业产业。“精致农业健康卓越方案”以健康农业、卓越农业、乐活农业为主轴,打造健康无毒岛、卓越农科岛、乐活休闲岛为愿景,达到开发好的农产品提升服务质量、开拓新的市场、促进农村活化进而提供优质的生活质量。预计精致农业到2012年,年产值可达1589亿元,除可创造3万1000个就业机会外,对于“国民”健康、安适“国人”身心、促进社会安定等方面,也创造一定程度的外部效益。
文化创意产业。“创意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案”,推动以设计、数位、影视、流行音乐、故宫文创育成等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明确了立足台湾、开拓大陆市场、进军国际的发展战略。通过电影产业、流行音乐产业、数位内容产业、设计产业、工艺产业、电视内容六大产业旗舰计划,使台湾成为亚太文化创意产业汇流中心。预计在未来五年内产业总产值达l兆元,累计增加就业20万人;使台湾成为亚太文创产业汇流中心。
台湾当局致力于推动该六大新兴产业,但该六大产业的表现却迥然相异。2009年绿能、生技及医疗等三大产业,已小有斩获,企业透过不断的资本投资,获得了较高的成长率;反观文创、观光及精致农业,迟迟未能兑现的企业盈余,其商业模式仍有待检验,甚至已有部分企业家失去了继续投资的热情。(表1是从2006到2009年六大新兴产业的营收成长率)。
虽然六大产业表现迥异,但却都有一个共性:以大陆为依托。大陆是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各个国家和地区都重视大陆市场的开拓,而台湾与大陆有着密切的血缘、地缘和文化联系,对大陆市场倍加关注。这次推出的六大新兴产业方案中,明确提出对大陆市场的借重。绿色能源产业方案,“藉两岸搭桥计划完善产业价值链,扩大市场,以利全球布局”,实际上台湾的LED市场高度集中于中国大陆;观光旅游产业方案,计划吸引大陆游客,2008年为32.92万人,2012年发展到150万人,占台湾新增游客的70.75%,医疗照护产业方案提出“积极开拓海外侨胞与大陆地区市场”,精致农业方案里提及的新市场为“国外目标市场及大陆高所得地区市场”;文化创意产业方案提出电视剧产业要“抢占大陆电视黄金时段,2014年海外市场销售自9.8亿元”上升到30.62亿元,其中大陆市场版权 销售自3.44亿元提升到25.05亿元,大陆电影市场占有率自2.3%上升到6.9%,音乐产业大陆市场占有率自1.47%发展到7.35%。
两岸新兴产业合作展望
由表2中,我们可以很清楚看到两岸规划主要的发展产业中同构型相当高,大陆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除了高端装备制造与新材料外,台湾皆有相类似的规划,足见两岸对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大致相同。大陆拥有丰富能源和材料资源,加上政策优惠和市场、资金优势,有较大的优势;而台湾具有长期电子科技的扎实基础,拥有较成熟的研发技术和优异人才,两岸若能优势互补、携手合作,以中国内需市场为基础,再进军国际市场,必能为两岸经济带来新的发展,提高华人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如前所述,大陆七大新兴行业中有五个行业与台湾产业政策相一致,是两岸合作的着手点。故本文认为,未来双方可在下列领域中加强产业合作:
首先,发展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和环保产业是两岸合作的重要突破口。过去不论传统产业或是科技产业,技术几乎都由欧美大厂所占据,开发中国家的企业的技术能力与其差距甚远,仅能在后苦苦追赶,而且还经常受制于欧美大企业的知识产权的箝制。而新能源产业诸如:太阳能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电动车及LED等新兴产业均还处于发展阶段,我们与欧美发达国家的技术落差相对有限,有些技术还能并驾齐驱,正是两岸最值得推动的产业。
台湾具备环保技术优势,台湾LED和太阳能电池制造居全球领先地位,台湾在电动车研发,在锂电池及其它车用电子通讯领域亦具有世界级技术。相比之下,大陆的市场优势更加显着,以电动车市场为例,大陆拥有全球最大的车辆市场,且积极进军电动车辆产业,市场优势明显。未来两岸倘能通力合作,共同发展新能源产业,相信两岸将能逐步突破技术障碍,抢占全球领先的地位。
其次,大陆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聚焦云端运算和物联网。如前所述,云端运算也是台湾4大新兴智能型产业之一,两岸在云端运算上的合作潜力无限。台湾在ICT软硬体开发和生产实力领先全球,相比之下,大陆在信息网络产业中涉及的传感网和物联网的技术成熟度尚显不足,双方若能在IC芯片、RFID(无线射频识别)、感测器、设备和系统服务方面加强合作,将成效卓越。
再次,生物也是两岸共同发展的重要产业,台湾的优势在于:已建立一定的品牌形象与信誉、具专业导向的临床试验、电子与通讯产业发达、地理位置优良和进出口便利;此外,目前台湾全面实施的“全民健保”,也为台湾生物产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市场基础。而大陆的优势在于经济成长快速、资源丰富,原料取得便利、内需市场大和法规更新速度快等。两岸可在此加强合作,以台湾技术和品牌,依托大陆的资源和市场,共同发展生物产业。
两岸产业合作是非常有意义的,这一点已经在两岸政府中达成共识。近两年,两岸积极推动“搭桥项目”产业合作,建立两岸产业合作模式。截至2009年底,一共举办过11场次两岸产业交流会议,两岸与会业者达4200余人,促成520余家企业商谈、130多家企业进行合作,并签订50件合作意向书,已初步达成两岸产业交流扩散目的。与绿能产业有关的产业包括有太阳光电、LED照明、风力发电及电动车等领域,均已经获致初步的成效。这些项目,已使台湾厂商在大陆市场之竞争较其他地区之厂商具优势,深获两岸业界支持及踊跃参与,未来在“搭桥项目”的基础上,强化两岸新兴产业的合作,势必会起加乘作用。
两岸合作建议
产业合作有利于两岸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两岸合作的重要环节,但这些还远远不够,两岸还应当在科研、专利认可和贸易等领域加强合作,对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科研合作
建议两岸进一步加强科研合作,台设新兴产业研究中心,集中两岸尖端人才及资金,研发兴产业相关创技术,研发世界级的技术,所参与之两岸新兴产业企业可共享成果。结合两岸优势产业,建构两岸高附加价值产业供应链,增进双方在国际标准与新兴科技产业的发展实力。两岸若是在这些科技产业方面,能共同研发技术,制定规格标准,合作开发生产,有助于推动两岸科技产业的发展。
2.相互承认专利或审查结果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世界经济版图大幅转变,逐渐突破国家疆界,透过全球贸易经济资源和生产诸要素,包括劳动、资本、产品、服务、科技跨越国界,在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同样,专利制度也是如此,全球化下国与国的边境日益模糊,商品不再仅局限于单一国家或区域,而是营销至全世界。为保障知识产权,技术拥有者经常针对同一技术,同时或先后向数个国家申请专利。纵然各国专利制度与规范不同,但基本的审查方向是一致的。各国在审查专利的部分过程,是重复无效的,造成资源的浪费和交流障碍。故建议两岸取消专利障碍,推动两岸企业的投资合作。
3.进一步加强EFCA合作
近年来,由于WTO多边谈判进度缓慢,国际之间两国间签订双边自由贸易协议,或于区域间成立自由贸易区蔚为潮流。这些双边或多边的贸易协议最大的特色,在于特定国家和地区相互给予贸易免税或极低关税之优惠。其中尤其以东协十国与中国的自由贸易区,对台影响最为剧烈。加上日韩也陆续加入该自由贸易区又称“十加三”,东协与中日韩三国间的商品贸易将全部免税,而这些国家占台湾出口总额的六成以上,“十加三”成形后将重创台湾的纺织与塑化等行业。
对台湾而言,值得庆幸的是两岸已经完成ECFA的签订,此举不仅能推动两岸关系正常化,更能初步解除台湾被边缘化危机。但这还不够,台湾仍迫切需要与主要贸易伙伴签订自由贸易协议,以拓展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贸往来,维持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针对台湾与其他经济体洽签自由贸易协议或经济合作协议,两岸双方均以务实的态度处理,大陆充分表现出乐观其成的态度。台湾也仍将在WTO架构下,继续与其他贸易伙伴洽签经济合作协议。双方这种主动友善的合作态度,对未来两岸关系的发展起到了相当积极的作用。
总结
如今两岸关系逐渐和缓,推动两岸经贸正常化的一一落实。在双方都亟待产业转型之际,合作推动未来的经济发展策略,将有助于加速应对世界金融危机、调整内部经济结构和进一步改善民生。尤其两岸在产业上互有优势,台湾具备领先的创新研发能力、国际市场、经营经验及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大陆则拥有价廉充沛的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与广大市场。未来双方应透过“十二五”规划,促进优势互补、强化合作,必能一同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两岸应利用规划未来产业发展的机会,透过搭桥项目平台,加强两岸各个新兴能源产业之间的合作,促进产业共同研发、共同生产、产销合作、共同投资,甚至包括建立产业技术标准等方面的合作。建立两岸产业合作新模式,进而创造两岸合作商机,并携手进军国际市场。
在中共中央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十二五”规划在台湾引起了高度关注,台商们更是使出浑身解数打听“十二五”规划的方向,紧跟“十二五”步伐,挖掘“十二五”商机。台湾有关媒体发表点评表示,在两岸经贸关系如此密切的情况下,台湾应妥善应对“十二五”规划,提升两岸产业合作,以便在大陆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为台湾开创最大的商机。
由于“十二五”规划是两岸签署ECFA后,大陆方面出台的首个五年规划,台湾舆论普遍认为,规划“有望惠及台湾多个产业,两岸经贸合作的深化与提升也将获得新契机”。未来十年可谓是两岸经济合作的黄金十年,尤其是两岸都正在规划将来的经济发展策略,双方若能藉由此良机,统合各自拥有的资源,在各领域加强双边的合作,将两岸拥有的比较利益充分加以发挥,相信对于未来两岸经济的发展必然都会有莫大的帮助。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比较“十二五”七大新兴产业同台湾六大新兴产业,提出两岸合作的政策建议,促进两岸关系的健康发展。
大陆七大新兴产业与台湾六大新兴产业
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确定“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两到三年内,政府将至少引导1000亿的资金投入到这七个新兴产业中来,并计划在2015年,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左右,到2020年,这一比重应力争达到15%。
台湾在2009年陆续推出六大新兴产业,分别为生物科技、观光旅游、绿色能源、医疗照护、精致农业、文化创意和新兴智能型产业(云端运算、智慧电动车、智慧绿建筑、发明专利产业化)。
生物科技产业。“台湾生技起飞钻石行动方案”将生物科技产业列为领跑产业。方案的四个推动架构包括:强化产业化研发能量,承接上游累积的成果;成立生技创投基金,吸引民间资金投入;推动整合型育成机制,提供整体服务平台;成立食品药物管理局,建置与国际衔接法规环境。2008年,生物科技产业产值1506亿元,就业人数为4.2万人,预计到2012年,产值将达到2600亿元,就业人数达5万人。预期效益是:五年产值倍增,并成为兆元产业;启动十年后,生技园区与聚落渐成型,带动外围产业与就业。
观光旅游产业。2009年台湾当局公布“观光拔尖领航方案”。该方案的推动架构包括:拔尖、筑底、提升三部分,通过魅力旗舰、国际光点、产业再造、菁英养成、市场开拓和品质来实现。主要内容为发展5大区域观光旗舰计划;辅导地方政府创造至少10处具国际魅力的独特景点;推动至少lO处无缝隙旅游信息及接驳服务;深化观光内涵,依各区域特色定位,推出独特性、长期定点定时、可吸引国际旅客之产品等。以两岸大三通为新契机,两岸航线增班及未来延远权拓展结合位居东亚中央的区位优势,以其打造台湾为东亚观光交流转运中心、国际观光重要旅游目的地。
绿色能源产业。在当局公布“绿色能源产业旭升方案”中,该产业包括:能源光点双雄产业和能源风火轮产业,光电双雄指的是太阳光电产业和LED照明光电产业,能源风火轮产业列为一般具潜力产业,包括:风力发电、氢能与燃料电池、生质燃料、能源资通讯和电动车辆产业。5年内台湾当局投入250亿台币推动再生能源与节约能源设置及补助,且5年内至少投入技术研发经费约200亿台币,可望带动民间投资2000亿台币。
医疗照护产业。当局公布的“健康照护升值白金方案”以医疗照护、长期照护作为服务产业,以养生保健、智慧医疗服务、国际医疗服务以及“国家”卫生安全作为加值产业,规划提供完善的医疗照护以促进健康,并提升医疗服务的效率与品质。有望带动全期产值952.94亿台币,新增就业27.8万人。
精致农业产业。“精致农业健康卓越方案”以健康农业、卓越农业、乐活农业为主轴,打造健康无毒岛、卓越农科岛、乐活休闲岛为愿景,达到开发好的农产品提升服务质量、开拓新的市场、促进农村活化进而提供优质的生活质量。预计精致农业到2012年,年产值可达1589亿元,除可创造3万1000个就业机会外,对于“国民”健康、安适“国人”身心、促进社会安定等方面,也创造一定程度的外部效益。
文化创意产业。“创意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案”,推动以设计、数位、影视、流行音乐、故宫文创育成等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明确了立足台湾、开拓大陆市场、进军国际的发展战略。通过电影产业、流行音乐产业、数位内容产业、设计产业、工艺产业、电视内容六大产业旗舰计划,使台湾成为亚太文化创意产业汇流中心。预计在未来五年内产业总产值达l兆元,累计增加就业20万人;使台湾成为亚太文创产业汇流中心。
台湾当局致力于推动该六大新兴产业,但该六大产业的表现却迥然相异。2009年绿能、生技及医疗等三大产业,已小有斩获,企业透过不断的资本投资,获得了较高的成长率;反观文创、观光及精致农业,迟迟未能兑现的企业盈余,其商业模式仍有待检验,甚至已有部分企业家失去了继续投资的热情。(表1是从2006到2009年六大新兴产业的营收成长率)。
虽然六大产业表现迥异,但却都有一个共性:以大陆为依托。大陆是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各个国家和地区都重视大陆市场的开拓,而台湾与大陆有着密切的血缘、地缘和文化联系,对大陆市场倍加关注。这次推出的六大新兴产业方案中,明确提出对大陆市场的借重。绿色能源产业方案,“藉两岸搭桥计划完善产业价值链,扩大市场,以利全球布局”,实际上台湾的LED市场高度集中于中国大陆;观光旅游产业方案,计划吸引大陆游客,2008年为32.92万人,2012年发展到150万人,占台湾新增游客的70.75%,医疗照护产业方案提出“积极开拓海外侨胞与大陆地区市场”,精致农业方案里提及的新市场为“国外目标市场及大陆高所得地区市场”;文化创意产业方案提出电视剧产业要“抢占大陆电视黄金时段,2014年海外市场销售自9.8亿元”上升到30.62亿元,其中大陆市场版权 销售自3.44亿元提升到25.05亿元,大陆电影市场占有率自2.3%上升到6.9%,音乐产业大陆市场占有率自1.47%发展到7.35%。
两岸新兴产业合作展望
由表2中,我们可以很清楚看到两岸规划主要的发展产业中同构型相当高,大陆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除了高端装备制造与新材料外,台湾皆有相类似的规划,足见两岸对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大致相同。大陆拥有丰富能源和材料资源,加上政策优惠和市场、资金优势,有较大的优势;而台湾具有长期电子科技的扎实基础,拥有较成熟的研发技术和优异人才,两岸若能优势互补、携手合作,以中国内需市场为基础,再进军国际市场,必能为两岸经济带来新的发展,提高华人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如前所述,大陆七大新兴行业中有五个行业与台湾产业政策相一致,是两岸合作的着手点。故本文认为,未来双方可在下列领域中加强产业合作:
首先,发展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和环保产业是两岸合作的重要突破口。过去不论传统产业或是科技产业,技术几乎都由欧美大厂所占据,开发中国家的企业的技术能力与其差距甚远,仅能在后苦苦追赶,而且还经常受制于欧美大企业的知识产权的箝制。而新能源产业诸如:太阳能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电动车及LED等新兴产业均还处于发展阶段,我们与欧美发达国家的技术落差相对有限,有些技术还能并驾齐驱,正是两岸最值得推动的产业。
台湾具备环保技术优势,台湾LED和太阳能电池制造居全球领先地位,台湾在电动车研发,在锂电池及其它车用电子通讯领域亦具有世界级技术。相比之下,大陆的市场优势更加显着,以电动车市场为例,大陆拥有全球最大的车辆市场,且积极进军电动车辆产业,市场优势明显。未来两岸倘能通力合作,共同发展新能源产业,相信两岸将能逐步突破技术障碍,抢占全球领先的地位。
其次,大陆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聚焦云端运算和物联网。如前所述,云端运算也是台湾4大新兴智能型产业之一,两岸在云端运算上的合作潜力无限。台湾在ICT软硬体开发和生产实力领先全球,相比之下,大陆在信息网络产业中涉及的传感网和物联网的技术成熟度尚显不足,双方若能在IC芯片、RFID(无线射频识别)、感测器、设备和系统服务方面加强合作,将成效卓越。
再次,生物也是两岸共同发展的重要产业,台湾的优势在于:已建立一定的品牌形象与信誉、具专业导向的临床试验、电子与通讯产业发达、地理位置优良和进出口便利;此外,目前台湾全面实施的“全民健保”,也为台湾生物产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市场基础。而大陆的优势在于经济成长快速、资源丰富,原料取得便利、内需市场大和法规更新速度快等。两岸可在此加强合作,以台湾技术和品牌,依托大陆的资源和市场,共同发展生物产业。
两岸产业合作是非常有意义的,这一点已经在两岸政府中达成共识。近两年,两岸积极推动“搭桥项目”产业合作,建立两岸产业合作模式。截至2009年底,一共举办过11场次两岸产业交流会议,两岸与会业者达4200余人,促成520余家企业商谈、130多家企业进行合作,并签订50件合作意向书,已初步达成两岸产业交流扩散目的。与绿能产业有关的产业包括有太阳光电、LED照明、风力发电及电动车等领域,均已经获致初步的成效。这些项目,已使台湾厂商在大陆市场之竞争较其他地区之厂商具优势,深获两岸业界支持及踊跃参与,未来在“搭桥项目”的基础上,强化两岸新兴产业的合作,势必会起加乘作用。
两岸合作建议
产业合作有利于两岸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两岸合作的重要环节,但这些还远远不够,两岸还应当在科研、专利认可和贸易等领域加强合作,对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科研合作
建议两岸进一步加强科研合作,台设新兴产业研究中心,集中两岸尖端人才及资金,研发兴产业相关创技术,研发世界级的技术,所参与之两岸新兴产业企业可共享成果。结合两岸优势产业,建构两岸高附加价值产业供应链,增进双方在国际标准与新兴科技产业的发展实力。两岸若是在这些科技产业方面,能共同研发技术,制定规格标准,合作开发生产,有助于推动两岸科技产业的发展。
2.相互承认专利或审查结果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世界经济版图大幅转变,逐渐突破国家疆界,透过全球贸易经济资源和生产诸要素,包括劳动、资本、产品、服务、科技跨越国界,在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同样,专利制度也是如此,全球化下国与国的边境日益模糊,商品不再仅局限于单一国家或区域,而是营销至全世界。为保障知识产权,技术拥有者经常针对同一技术,同时或先后向数个国家申请专利。纵然各国专利制度与规范不同,但基本的审查方向是一致的。各国在审查专利的部分过程,是重复无效的,造成资源的浪费和交流障碍。故建议两岸取消专利障碍,推动两岸企业的投资合作。
3.进一步加强EFCA合作
近年来,由于WTO多边谈判进度缓慢,国际之间两国间签订双边自由贸易协议,或于区域间成立自由贸易区蔚为潮流。这些双边或多边的贸易协议最大的特色,在于特定国家和地区相互给予贸易免税或极低关税之优惠。其中尤其以东协十国与中国的自由贸易区,对台影响最为剧烈。加上日韩也陆续加入该自由贸易区又称“十加三”,东协与中日韩三国间的商品贸易将全部免税,而这些国家占台湾出口总额的六成以上,“十加三”成形后将重创台湾的纺织与塑化等行业。
对台湾而言,值得庆幸的是两岸已经完成ECFA的签订,此举不仅能推动两岸关系正常化,更能初步解除台湾被边缘化危机。但这还不够,台湾仍迫切需要与主要贸易伙伴签订自由贸易协议,以拓展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贸往来,维持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针对台湾与其他经济体洽签自由贸易协议或经济合作协议,两岸双方均以务实的态度处理,大陆充分表现出乐观其成的态度。台湾也仍将在WTO架构下,继续与其他贸易伙伴洽签经济合作协议。双方这种主动友善的合作态度,对未来两岸关系的发展起到了相当积极的作用。
总结
如今两岸关系逐渐和缓,推动两岸经贸正常化的一一落实。在双方都亟待产业转型之际,合作推动未来的经济发展策略,将有助于加速应对世界金融危机、调整内部经济结构和进一步改善民生。尤其两岸在产业上互有优势,台湾具备领先的创新研发能力、国际市场、经营经验及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大陆则拥有价廉充沛的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与广大市场。未来双方应透过“十二五”规划,促进优势互补、强化合作,必能一同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两岸应利用规划未来产业发展的机会,透过搭桥项目平台,加强两岸各个新兴能源产业之间的合作,促进产业共同研发、共同生产、产销合作、共同投资,甚至包括建立产业技术标准等方面的合作。建立两岸产业合作新模式,进而创造两岸合作商机,并携手进军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