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冬梅,女,北大附中技术学科主任,信息技术特级教师,国家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首都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北京教育学院外聘教授。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先进工作者;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信息技术指导专家。
1982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系,同年来到北大附中,开始从事中学信息技术基础教育,对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进入了深入研究,形成包括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教学设计、课堂组织与引导、教学评价等五个子模式的中学信息技术“整体教学”模式。教学实验研究成果“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整体教学模式’的研究开发与实践”2010年获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三等奖。多年从事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研究,辅导的学生多人获全国奖,其中江晓晔同学于1990年为我国摘取了第一块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金牌。著作10余部,主编教材多套,论文30余篇,研究课题若干。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每位名师都是一条不断生长、资源富饶的道路。今天我们请来的是特级教师李冬梅老师以及嘉宾主持郑爱文老师,希望大家通过他们的对话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从而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有所启发。
郑爱文:您是国家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也是从一线成长起来的专家,在您30年的教学生涯中,您遇到过的职业瓶颈是什么?是如何突破的?
李冬梅:简单地说,在任何一种职业中都有影响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影响一个教师职业生涯的关键因素有很多:对学生和事业的爱心有多少?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如何?对教学实践、经验和教学理论的关系有怎样的认识?这些因素解决好了,这个教师的职业之路就会顺利些,少遇到一些职业瓶颈,就能达到更高的高度,取得更大的成绩。这些因素解决不好,他的职业生涯就会曲折些。
实际上,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可能及时地、完全彻底地解决好这些关键因素。重要的是能够重视这些关键因素。我从事教师工作已经30年了,从表面上看职业生涯比较顺利些,做出了一些成绩,没有出现严重的职业瓶颈。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我更早地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回首往事,如果我的职业生涯中能有点东西有益于他人的话,也许就是:无论你做什么事情,都要认真思考影响你的职业的种种关键因素,把解决它们的难度看大一些,做准备,多做准备。这样你遇到的瓶颈就会少一些。
下面举几个例子。
第一,爱学生,爱事业。这是教师职业生涯成功的基础。这个因素解决不好,就会成为教师职业生涯中最大的瓶颈。
我很高兴,我一开始做教师到现在都愿意这样的付出。
1982年,北大附中没有一台计算机,我每天都要带着学生坐几站公交车到北大上机,而北大也只有两台微机,为了让每位学生都能亲身体验编程的过程和乐趣,学生要分批上机,一次两人。利用下午放学后和晚上的时间,我陪着一拨又一拨学生上机。
从事信息技术教育开始的十几年里,我还带着课外活动和竞赛小组。除了上课,还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条件,保证学生的上机时间,并随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年年月月,早出晚归。周末不是辅导就是带学生参加各种竞赛。
从教信息技术课开始至今,我一直非常重视作业和评价环节,认真批改作业,30年如一日。近十几年来,当许多老师知道我一直是批改作业到深夜,每个班的作业都要批上几个小时时,总是觉得不可思议,觉得做不到。
第二,重视专业知识。不用多说,这也是影响教师职业生涯的关键因素。
由于在北大数学系信息专业学习过计算机语言,刚到北大附中,学校就让我兼计算机课的助教,教师是大学老师。
为了教好计算机课,我在职参加了北京教育学院计算机软件大专班,学习时间2年。同时,长期到北大听计算机系老师的课。
30年来,不断地学习专业知识已经成为我的习惯。为了备课,总要钻研许多厚厚的专业书籍。记得有一次,在会议期间,一位老师看我备课要参考五六本厚厚的专业书。很疑惑:“中学老师也要这样备课啊?”
正是因为重视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才为自己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
第三,重视教学研究。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发现问题,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强弱与其职业生涯所能达到的高度是密切相关的。所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研究能力,才能保证在职业生涯中不断登上新的高度。
教学研究并不像许多教师想象得那样难。只要真正重视了教学研究,只要用心和努力,就可以取得令人欣喜的成绩。
首先,研究源于问题。没有人在教学中不遇到这样那样、大大小小的问题。只是有的人记在心里了,千方百计想办法去解决。有的人无心去记,每天都放过很多问题。
其次,路要一步一步走,研究也要从身边的、教学中的一个个急需解决的小问题开始。不要一开始就想着重大的问题。小问题解决了,自然就会遇到中等的、更重要些的问题,然后是学科教学中重要的、根本的问题。
只有研究了,才能明白教学中的道理。明白了教学中的道理,才知道从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重要性。只有教学经验的人是“知其然”;明白了道理,知道了理论的重要性,才能做到“知其所以然”。
“知其然”的人常常局限在“有限的天地”里,局限在有限的事情和范围内;“知其所以然”才能在“更广阔的天地”创造和应用新的方法去实现教育、教学的目的。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您在《什么样的信息技术课是好课》一文中提到,教师为学生选择教学策略至关重要,学习策略是否恰当,“要看是否给学生留下自主探究和实践的时间,是否给学生留下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的空间”。您是如何理解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能否结合课堂实施谈一下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之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独有特点?
李冬梅:学生成长的阶段正是想象力和创造力充分发展的阶段,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理应作为各个学科的一个主要目标,只是各学科的特点不同,思维方式不同,方法与途径就有所不同。
对于信息技术学科而言,突出的实践性和创新性,注定学生的学习活动要充满创意与想象。技术思维(算法思维)的核心:根据问题需求,发明解决方法,探究实现方法的手段和途径,从而解决问题,又强调了想象力与创造力在其中的关键作用,因此,无论从学科特点还是学科思维方式上讲,信息技术学科一定是发展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最好的场所。
这就要求我们一线教师将以上的核心理念贯穿到整体教学过程之中。于是,我针对学科的实践性提出,教学安排上要“给学生留下充分自主探究和实践的时间”,要给学生充分的动手实践时间;针对学科的创新性提出,实践内容上“要给学生留下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的空间”,开放实践任务和作业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发挥想象,发现问题;针对学科的技术思维方式提出,“利用当堂所学内容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贯穿于所有课堂的教学原则和策略”,先让学生发现能够用所学内容解决的问题,这是发挥学生想象力的地方。其次,思考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这是发挥学生创造力的地方。最后,利用所学知识实现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在这个原则和策略指引下进行教学设计。
郑爱文:您提出“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深水池’游泳”,并成功设计了很多有借鉴意义的专题式探究活动。很多老师也在学习进行类似的设计,对他们您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李冬梅:学习是一件充满挑战,经历艰辛,经过努力,付出智力与体力后收获结果,获得成功体验的趣事。我们要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体验学习这件有趣的事,就要让他们经历艰辛,经过努力,付出智力与体力。
1982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系,同年来到北大附中,开始从事中学信息技术基础教育,对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进入了深入研究,形成包括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教学设计、课堂组织与引导、教学评价等五个子模式的中学信息技术“整体教学”模式。教学实验研究成果“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整体教学模式’的研究开发与实践”2010年获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三等奖。多年从事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研究,辅导的学生多人获全国奖,其中江晓晔同学于1990年为我国摘取了第一块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金牌。著作10余部,主编教材多套,论文30余篇,研究课题若干。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每位名师都是一条不断生长、资源富饶的道路。今天我们请来的是特级教师李冬梅老师以及嘉宾主持郑爱文老师,希望大家通过他们的对话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从而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有所启发。
郑爱文:您是国家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也是从一线成长起来的专家,在您30年的教学生涯中,您遇到过的职业瓶颈是什么?是如何突破的?
李冬梅:简单地说,在任何一种职业中都有影响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影响一个教师职业生涯的关键因素有很多:对学生和事业的爱心有多少?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如何?对教学实践、经验和教学理论的关系有怎样的认识?这些因素解决好了,这个教师的职业之路就会顺利些,少遇到一些职业瓶颈,就能达到更高的高度,取得更大的成绩。这些因素解决不好,他的职业生涯就会曲折些。
实际上,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可能及时地、完全彻底地解决好这些关键因素。重要的是能够重视这些关键因素。我从事教师工作已经30年了,从表面上看职业生涯比较顺利些,做出了一些成绩,没有出现严重的职业瓶颈。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我更早地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回首往事,如果我的职业生涯中能有点东西有益于他人的话,也许就是:无论你做什么事情,都要认真思考影响你的职业的种种关键因素,把解决它们的难度看大一些,做准备,多做准备。这样你遇到的瓶颈就会少一些。
下面举几个例子。
第一,爱学生,爱事业。这是教师职业生涯成功的基础。这个因素解决不好,就会成为教师职业生涯中最大的瓶颈。
我很高兴,我一开始做教师到现在都愿意这样的付出。
1982年,北大附中没有一台计算机,我每天都要带着学生坐几站公交车到北大上机,而北大也只有两台微机,为了让每位学生都能亲身体验编程的过程和乐趣,学生要分批上机,一次两人。利用下午放学后和晚上的时间,我陪着一拨又一拨学生上机。
从事信息技术教育开始的十几年里,我还带着课外活动和竞赛小组。除了上课,还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条件,保证学生的上机时间,并随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年年月月,早出晚归。周末不是辅导就是带学生参加各种竞赛。
从教信息技术课开始至今,我一直非常重视作业和评价环节,认真批改作业,30年如一日。近十几年来,当许多老师知道我一直是批改作业到深夜,每个班的作业都要批上几个小时时,总是觉得不可思议,觉得做不到。
第二,重视专业知识。不用多说,这也是影响教师职业生涯的关键因素。
由于在北大数学系信息专业学习过计算机语言,刚到北大附中,学校就让我兼计算机课的助教,教师是大学老师。
为了教好计算机课,我在职参加了北京教育学院计算机软件大专班,学习时间2年。同时,长期到北大听计算机系老师的课。
30年来,不断地学习专业知识已经成为我的习惯。为了备课,总要钻研许多厚厚的专业书籍。记得有一次,在会议期间,一位老师看我备课要参考五六本厚厚的专业书。很疑惑:“中学老师也要这样备课啊?”
正是因为重视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才为自己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
第三,重视教学研究。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发现问题,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强弱与其职业生涯所能达到的高度是密切相关的。所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研究能力,才能保证在职业生涯中不断登上新的高度。
教学研究并不像许多教师想象得那样难。只要真正重视了教学研究,只要用心和努力,就可以取得令人欣喜的成绩。
首先,研究源于问题。没有人在教学中不遇到这样那样、大大小小的问题。只是有的人记在心里了,千方百计想办法去解决。有的人无心去记,每天都放过很多问题。
其次,路要一步一步走,研究也要从身边的、教学中的一个个急需解决的小问题开始。不要一开始就想着重大的问题。小问题解决了,自然就会遇到中等的、更重要些的问题,然后是学科教学中重要的、根本的问题。
只有研究了,才能明白教学中的道理。明白了教学中的道理,才知道从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重要性。只有教学经验的人是“知其然”;明白了道理,知道了理论的重要性,才能做到“知其所以然”。
“知其然”的人常常局限在“有限的天地”里,局限在有限的事情和范围内;“知其所以然”才能在“更广阔的天地”创造和应用新的方法去实现教育、教学的目的。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您在《什么样的信息技术课是好课》一文中提到,教师为学生选择教学策略至关重要,学习策略是否恰当,“要看是否给学生留下自主探究和实践的时间,是否给学生留下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的空间”。您是如何理解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能否结合课堂实施谈一下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之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独有特点?
李冬梅:学生成长的阶段正是想象力和创造力充分发展的阶段,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理应作为各个学科的一个主要目标,只是各学科的特点不同,思维方式不同,方法与途径就有所不同。
对于信息技术学科而言,突出的实践性和创新性,注定学生的学习活动要充满创意与想象。技术思维(算法思维)的核心:根据问题需求,发明解决方法,探究实现方法的手段和途径,从而解决问题,又强调了想象力与创造力在其中的关键作用,因此,无论从学科特点还是学科思维方式上讲,信息技术学科一定是发展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最好的场所。
这就要求我们一线教师将以上的核心理念贯穿到整体教学过程之中。于是,我针对学科的实践性提出,教学安排上要“给学生留下充分自主探究和实践的时间”,要给学生充分的动手实践时间;针对学科的创新性提出,实践内容上“要给学生留下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的空间”,开放实践任务和作业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发挥想象,发现问题;针对学科的技术思维方式提出,“利用当堂所学内容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贯穿于所有课堂的教学原则和策略”,先让学生发现能够用所学内容解决的问题,这是发挥学生想象力的地方。其次,思考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这是发挥学生创造力的地方。最后,利用所学知识实现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在这个原则和策略指引下进行教学设计。
郑爱文:您提出“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深水池’游泳”,并成功设计了很多有借鉴意义的专题式探究活动。很多老师也在学习进行类似的设计,对他们您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李冬梅:学习是一件充满挑战,经历艰辛,经过努力,付出智力与体力后收获结果,获得成功体验的趣事。我们要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体验学习这件有趣的事,就要让他们经历艰辛,经过努力,付出智力与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