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汉巧与蒋介石周旋—昆明起义前的一场尖锐斗争

来源 :军事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hex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卢汉,出身于云南彝族家庭。1911年卢汉16岁时,恰逢辛亥革命爆发,即投入滇军。此后官运亨通,30年间,卢汉从排长直升至师长、军长、集团军总司令、方面军总司令。1945年又成为“云南王”,任云南省政府主席,后兼云南绥靖公署主任等职,曾被授陆军上将衔。
  卢汉办事以奉命为谨、小心谨慎著称,官场上基本上没有遇到大的曲折和反复,而是直线上升的明星。1945年7月,抗日战争结束前夕,国民党在重庆召开第四届参政会第一次大会,军政部长陈诚作军事报告,对非蒋嫡系将领就赞扬了两个人,一个是孙连仲(原西北军将领),另一个就是卢汉。陈诚说:“卢汉治军严明,深明大义,很有作为。”因此,1945年10月,蒋介石决定发动云南兵变,赶走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同时任命卢汉接替龙云的职务。卢汉既与龙云同是彝族,又与龙云有特殊关系,蒋介石仍然任命卢汉接替龙云职务,除了蒋介石企图收买卢汉的因素外,亦有卢汉自身的原因。
  然而,随着形势的发展,特别是解放战争的胜利进展,中共的争取和感召,以及蒋介石的排除异己,卢汉与蒋介石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于是卢、蒋之间演出了一场又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1949年云南发生的“九九整肃”,就是卢、蒋之间矛盾、斗争的重要表现之一。这场斗争是蒋介石与西南地方实力派最后的较量。
  飞往重庆?顾虑重重
  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迅速解放了南京。形势发展之快,出乎卢汉意料,他深感云南的解放也为期不远了。一方面,卢汉积极寻找与中共地下党的联系,加强了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的联络,派人到香港、北平与中共领导机关联系;另一方面,还派人与西康省政府主席刘文辉、西南军政副长官邓锡侯、潘文华相约,在适当时候共同举行反蒋起义。除此之外,还开展了对国民党政府反压制的斗争,如拒绝国民党中央军和桂系部队进入云南境内,反对在云南发行银元券,撤销军师团管区和警务处,停止征兵、征粮等。
  8月15日,香港报纸登出了“云南在龙云的策动下,已准备成熟,即将举行起义”的消息,震惊了各方面人士。撤逃到广州的国民党行政院长阎锡山主张以武力解决云南问题,代總统李宗仁下令指派桂系部队入滇震慑,企图把云南纳入桂系范围;蒋介石深恐云南落入桂系之手,于8月24日从台湾飞往重庆,以“中央非常委员会”主席名义,召集川、康、滇、黔等省主席到重庆会晤。四川省主席王陵基、西康省主席刘文辉、贵州省主席谷正伦都到了重庆,惟有云南省主席卢汉未到。
  蒋介石急如星火,卢汉则顾虑重重,深怕到重庆后遭扣留,因而忐忑不安,举棋不定。直到8月29日卢汉仍称故不去,蒋介石派侍从室主任俞济时飞往昆明,催促卢汉启程。国民党西南行政公署长官张群又打来电话,希望卢汉以“党国为重”,并担保来去安全。卢汉仍然下不了决心。
  8月30日晚,国民党第26军军长余程万,以欢迎俞济时为名,邀请卢汉赴宴,拟在宴会上绑架卢汉,连夜挟持飞往重庆。为此,余程万派兵把守,戒备森严。卢汉颇有心计,见余程万催他赴宴紧急,遂警惕起来,称病拒绝赴宴,却在家中召集心腹讨论对策。大家一时不知所措,对蒋介石不能不有所应付,乃派省府委员杨文清、秘书长朱丽东作为代表,于8月31日随俞济时飞重庆复命。但是,蒋介石仍坚持卢汉必须到会,并表示如果卢汉不放心,他可以让儿子蒋经国到昆明作人质。
  9月3日,俞济时与西南行政公署副长官萧教肃再度来昆催促卢汉,张群又打电话来进行威胁,国民党有3个军向云南进逼,桂系亦有派兵入滇之势。昆明已经造成“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气氛。卢汉经过紧张的思想斗争,考虑到云南地方实力尚非国民党嫡系及桂系之对手,况且人民解放军还远在湘鄂一带,一旦发生事故,难予策应,乃决定冒险前往重庆。临行前,卢汉与民政厅长安恩溥、旅长龙泽汇及杨文清等心腹商议,万一到重庆被蒋介石扣留不能回来,就插上红旗,宣布起义。军事方面由龙泽汇负责,政务方面由安恩溥负责,修筑工事,准备战斗。并约定卢汉到重庆后发电报回云南的暗号,单日来电署名用“卢”字,双日来电用“汉”,如暗号不符,就说明出了问题,可立刻采取行动。
  9月6日,卢汉率朱丽东及国民党云南省党部书记长裴存藩飞往重庆,出发时贴出了“本主席舍身为民赴渝”的安民告示。
  “九九整肃”,特务横行
  出乎意料,卢汉到达重庆机场时,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张群、黄少谷、蒋经国等人皆到机场迎接,然后送往重庆山洞林园别墅,与蒋介石密谈。
  蒋介石满面欢喜,盛情款待。卢汉是个粗中有细的人,也乘机施展手腕,表示在国事艰危的时候,应当同舟共济,不能互相倾轧,说得痛心疾首,声泪俱下。他这一番表演,正好可为蒋介石所利用。双方讨价还价地密谈了两个昼夜,蒋介石同意卢汉把云南的保安团扩充为两个军,作为反共武力,发给100万银元的军费,武器弹药及军需物资陆续补充,并同意任命卢汉为云南绥靖公署主任,将国民党中央在滇机关和驻滇部队拨归卢汉领导指挥。但交换条件是,要求卢汉服从中央,执行“戡乱救国”,回昆明后进行“整肃”,取消云南省参议会,逮捕共产党员和民主人士杨杰、杨青田等100余人,镇压民主运动,查封一批报馆和学校,改组云南省政府,武力消灭解放军边纵等。
  9月8日下午,卢汉乘专机从重庆飞返昆明,省市政界头目和新闻界百余人至机场迎候。然而卢汉下机后,没有表明什么态度,就去“休息”了。接着,保密局西南特区区长徐远举率领一大批特务,乘另一架飞机到达昆明。徐远举一到昆明,就指挥保密局云南站站长沈醉等特务10余人,赶到昆明靖国新村杨杰家中,准备立即逮捕原国民党陆军大学校长、驻苏大使、民主人士杨杰。可是,杨杰已听到风声,就在徐远举所乘飞机降落昆明机场时,他也乘飞机离开昆明飞往香港。徐远举等人扑了一个空,大为恼火。   徐远举到昆后进行紧张的活动,立即成立了一个秘密的整肃指挥部,下设行动组、审讯组、总务组;同时成立中等学校整理委员会。作好一切准备之后,9月9日晚上,保密局云南站站长兼整肃指挥部行动组组长沈醉,在昆明刑警大队会议室召集行动会议,近200人出席了会议。沈醉声称,奉蒋介石的命令,今天开始在昆明进行整肃。为了肃清叛乱分子,整顿社会秩序,所以总裁下令整肃,大家要认真执行。会议进行了分工,宪兵担任查封报馆和广播电台,逮捕所属工作人员及住在郊区的人员;警察负责逮捕在市区内的人。会后立即开始行动。这一天晚上,全市范围内的大搜捕开始了,这就是昆明“九九整肃”。
  大逮捕前夕,卢汉通过地下渠道,给有关人士打了招呼,要他们尽快回避,以免遭到不测或逮捕。即使如此,大批社会知名人士仍遭到了逮捕(包括少数共产党员)。被捕者有杨青田(省参议会副议长、共产党员)、张天放(省木棉公司经理)、马伯安(省政府顾问)、李群杰(省教育厅主任秘书、三民主义青年团云南省团部总干事、共产党员)、李耀廷(省参议员、《观察报》社长)、尹嘉诚(富春和经理)、马伯周、万寿康、赵延康、康良藩、张广兴(以上为省参议员)、朱健飞、罗南湖(《复兴报》社长)、李古新(私立古新中医院院长)、许建初、朱琨、许发新、惠围钧等数十人。几天之内,共逮捕480多人。同时,查封了除国民党控制的《中央日报》《民国日报》两家外的一切报刊和电台。9月10日,又宣布解散云南省参议会。
  3天后,国民党保密局局长毛人凤,又率一批特务赶到昆明,一方面用惨无人道的手段审讯被捕者;另一方面又逼迫卢汉,要他杀害200多人。昆明一时间变成了特务横行的恐怖世界。
  困中生智,以“拖”为计
  面对这种错综复杂的形势,中共昆明地下组织向卢汉指出要全力营救被捕者。“做到少杀,最好一个不杀。”卢汉心情也十分复杂,他很清楚:只要杀了人,就会被蒋介石绑在战车上,难以脱身;要摆脱当前困境,处在大批国民党中央军的威胁和特务包围下,谈何容易。他只得采取拖的办法,拖一天算一天。
  9月30日,毛人凤、徐远举、沈醉经过商议后,提出了处决名单,达200多人,交给卢汉。毛人凤只等卢汉一批,即可下手枪毙。名单送到卢汉那里,卢汉却不慌不忙地说:“杀人太多,罪证不足,草率处理,难以服众。”要毛人凤再考虑一下。毛人凤无可奈何,减为120人,卢汉仍认为杀人过多。最后毛人凤把要杀的人减到40人,杨青田是被处决的第一名。毛人凤的算盘是,只要你卢汉同意杀,至于杀多少,到时就由不得你了。然而,卢汉表示,为慎重起见,需要进行复查,并组织军事法庭审判。为此,卢汉积极活动,争取把被捕人的看管权和审判权拿过来。
  经过一番错综复杂的斗争,蒋介石终于同意将此案移交云南绥靖公署军法处组织军法会审。卢汉即任命云南绥靖公署军法处处长杨振兴为军事法庭审判长,蒋介石则指派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少将、军法处长陆坚如,上校军法官阎仲铎及沈醉,3人参加会审,卢汉又加上绥署军法官刘汉章为主办军法官。虽然五人军事法庭中,云南方面只有2人,但掌握了审判长和主办军法官的大权。卢汉又下令,将所有被捕人员关押在陆军监狱,没有卢汉本人的手令或绥署军法处的传票、提票、释票,任何人不得传讯、提审和调动,违者军法从事。这样,夺取了看管权和审判权,就掌挥了主动权,就有可能力爭“一个不杀”。
  从10月中旬起,到11月上旬止,经过请保与卢汉批准,已先后释放380多人。事情拖到11月3日,国民党代总统李宗仁到昆,对卢汉进行拉拢。卢汉即利用李宗仁与蒋介石的矛盾,暗示各民众团体,向李宗仁要求对政治犯从宽处理;同时请出国民党云南籍元老李根源、周钟嶽等,找李宗仁说情。李宗仁遂在各人民团体给他的公呈上批示:“罪无可逭,情由可原,准予从宽处理。”后又电告卢汉:“据滇省农会、总工会、商会、教育会、工业会、妇女会、耆老会及昆明市公众团体来呈,关于前次整肃昆明反动分子一案,请求政府早日从宽处理结案,以安人心等情,除将原呈发交贵主任核办外,特再电达,仍希迅予酌情从宽处理为盼。”
  卢汉立即根据李宗仁的指示,于1月27目下令将最后一批被捕人员释放。“九九整肃”遂得以最理想的方式了结。12天以后,即12月9日,卢汉宣布云南和平起义,最终回到了人民的怀抱。
  责任编辑:张传良
其他文献
为营造优质的科技创新环境,重庆市出台了“七条新政”。“七条新政”是一个不断为科学技术发展提供契机的新政策,新政对于政府简政放权、科研管理是新的突破,能更好地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在优化科技创新环境中,以下三个方面至关重要。  一要注重培育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文化环境。在科技创新中,应坚持尊重人才、关心人才和激励人才,充分发挥人才在创新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同时,还要尊重科技人才的独立性,
摘要:鉴于Java EE课程具有的工程实践性、项目驱动性和知识整合性,本研究结合该课程的教学建设现状,对比分析了几种主流Java Web开发模型/框架(即经典MVC模型、SSH轻量级框架以及基于EJB的Java EE重量级框架)的开发方式,并以基于项目驱动的面向对象软件工程方法开发的典型业务项目作为教学案例。该研究对Java EE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以及课程案例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Java
【路径】  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和共性技术研发能力,增强科技创新源头供给。提升高校创新能力,深化高校科研体制改革,激发高校科技人员原始创新的积极性。加强基础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型学科建设,积极对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培育一批市级重点学科,加快国有科研院所市场化改革步伐,大力支持在渝企业和社会力量开展科学研究。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次,一个中国代表团到德国高校考察,提出要重點学习“如何解决科研与经济
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已达7.1亿,位居世界第一。  新鲜有趣的社交软件、便捷高效的支付方式、功能多样的客户端……互联网生活方式,已经让人们习以为常。  然而,在便捷炫酷的光芒下,互联网却也藏了不少“坑”。  木马病毒入侵、账号或密码被盗、个人信息泄漏、网络诈骗……一个不小心掉进“坑”,伤心闹心者有之,破财喊冤者有之,甚至有人因此被坏了名声、误了性命。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
【教训】  手指一动,郁闷无穷  2015年12月1日下午,江苏省常州市。  手机提示音响起——市民周青云收到一条短信。  “‘我给您发了一份请帖m.yihuamail.com.cn,时间、地方都在里面,恭候您的光临。’——李明。”  周青云一看是好友发来的短信,也没多想,就随手点了一下链接。  这个链接要求下载一个软件,周青云也依指示而行。  随后,他的手机开始疯狂响起——  “你发的短信是什么
我有一个相识20多年的朋友。当年,我们同时在乡镇任职,工作接触多,加上性格相投,便成为挚友。后来我升任乡长,他则调到县纪委工作。和他相处多年,我自认为算是情真意笃,但是他到纪委工作后,有一次却因为工作上的事,差点和我成了仇人。  最近两人相见,又聊起了那件事。  那年,县纪委联合财经方面的精干力量,逐笔清理、审核全县31个乡镇495个村的公共财务,深挖问题。这几年涉及乡村的账目多如牛毛,要保证万无
面试结束后,我跟老总说,我选择薛宜做实习生。  小薛是内秀的女孩儿:交待打印的文件,第二天页码排好整整齐齐搁在桌上;幫编辑部同事订盒饭,每个人的口味都问得清清楚楚;最叫我惊叹的是她修改的标题,很有感觉。这些惊喜,我背地里一遍遍跟别人说。  但我还是派给小薛很多活儿,联系这个牛人那个大家。有次她脸红红地跑过来,抱歉,老师,韩某某我实在联系不到,他院里的人怎么都不肯提供电话。  那就跟接电话的人讲,你
西方经济学界有一个特立独行的人物——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熊彼特天赋异禀,23岁获得博士学位,28岁成为教授。1912年其代表作《经济发展理论》出版时,他还不到30岁。  《经济发展理论》共有六章,深入而全面地阐述了熊彼特对经济发展的认识,以及对利润、资本、信贷、利息和经济周期的考察。当然,书中最精彩的部分还是创新理论。  作为创新理论的提出者,熊彼特的独到见解奠定了其在经济研究领域的独特地
拿破仑有句名言:“两个埃及马木鲁克骑兵可以打败三个法国骑兵,因为他们骑术高超、作战勇猛;但是1500个马木鲁克骑兵却一定敌不过1000个法国骑兵。”  为何?  因为马木鲁克骑兵作战不讲规矩、毫无章法。  作为人类组织组成和运行的基本规则,“规矩”“纪律”的完善程度,决定了一个组织的优劣成败。  军队如此,对政党而言也是这样。  解放战争中,国民党有用美式装备武装起来的800万大军,而与之对阵的中
老家要拆迁,父亲丢掉了小院里的很多老物件,唯独对那辆已经锈迹斑斑的二八自行车“下不了狠手”,父亲说:“这自行车还能骑呢,它可为咱家出过不少力。”我和母亲理解地点点头:“就是,自行车还能用,留着吧。”父亲如释重负地长出一口气,转身进屋拿抹布,我知道,父亲又要擦他的自行车了。   这辆二八自行车被父亲擦过多少遍,我真的数不清了。小时候,这辆自行车是家里的贵重物品,被全家上上下下珍视,更像是家庭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