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的 “激趣”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PV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激趣是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的教学方法,“激趣”有目的激趣、悬念激趣、情感激趣、媒体激趣、对比激趣、设疑激趣等,这些都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 目的激趣悬念激趣情感激趣对比激趣设疑激趣
  
  激趣,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规律,采取各种手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以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法体系。其实质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挖掘其内在潜能,使外部教育产生一种内化作用,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激趣”环节有不同:
  1目的激趣
  要使学生主动学习,首先要从学习目的上进行启发,这是最基本的。教师的教育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奏效,而是在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渗透中达到。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特别强调知识在精神生活中的作用:“知识确是学生将来从事工作不可缺少的,另一方面,又是学生现在和将来精神生活的重要一部分。”要启发学生懂得:人只有掌握了丰富的知识,我们的精神生活才会丰富多彩,否则将会空虚和枯燥无味!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就能主动、自觉地学习。
  2悬念激趣
  在古典章回小说里,往往在情节向前推进时,中途打一个结,让它暂时挂起,给读者产生一个期待的心境。用“且听不回分解”悬念来吸引读者往下看,这是启发式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如《背影》一课中,作者朱自清在开篇写道:“我与父亲不见四年有余,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讲到此处,教师可以适时启发:为什么不能忘记的是父亲的背影呢?这就给学生造成一个悬念。跟着提问:一般作品描繪人物部位最多的是什么?学生讨论明确:人最富于表情部位应该是面部,应着力于面部神情音容笑貌的描绘,这是文学作品惯有的手法;而《背影》这课书,为什么抓住人物的“背影”不惜笔墨作具体细致的刻画呢?教师引导学生在讨论中逐步领悟这里描写的“背影”是进入老境“颓唐”父亲的背影,它刻下了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一个印记。父亲在家境惨淡,奔走谋职之时,还不辞劳苦,不怕麻烦送儿子上北京,还艰难地爬过铁路为儿子买桔子。这“背影”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背影”是父子依依惜别中给儿子烙下的一个深刻、不可磨灭的印象。
  3情感激趣
  情感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作者缘情而发,把自己强烈的情感演变为文字。因此,激发情感必须披文人情,才能深切感受作者传递出来的感情。叶圣陶先生说:“凡是出色的文艺作品,语言文字必须是作者有趣的最贴合的符号。”读者若不能透彻地了解文字的意义的情味,那么就是只看见徒有迹象而死板的符号,怎能接近作者的旨趣呢?教师应善于调动学生情感,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让学生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如《卖炭翁》中的一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分析这句时,教师可启发学生:卖炭翁身上穿得很单薄,为什么还希望天气更寒冷些呢?这不矛盾吗?衣单思暖,人之常情呀!为什么呢?因为卖炭老人希望天寒能卖上好价钱,否则,不要说生活无着落,就连买件单薄衣裳的指望也会落空的。这样一启发,学生就能理解老人这种矛盾的心理,蕴含着多么大的痛苦和辛酸啊!这就激发了学生对卖炭老人的深切同情,对当时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
  4对比激趣
  教学中运用相互联系而又容易混淆的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正反对比和新旧对比,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在比较对比分析中加深理解,又在理解基础上加深记忆。以《故乡》一课为例,课文对闰土形象的描写,可采用对比启发,分析时,教师提问:中年闰土与少年闰土对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少年闰土:“紫色的圆脸、红和圆实的手。”说话滔滔不绝,说的都是海边无穷无尽的稀奇事;中年闰土:“灰黄的脸”夹着“皱纹”,“松树皮的手”,一个天真活泼的少年变成一个“木偶人”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是多子、兵荒、苛税等原因造成的。这样一对比启发,学生对课文理解加深了。
  5设疑激趣
  在教学中,要尽力去打破学生头脑的“平静”,激发学生思维活动“波澜”。也就是激发学生的疑问,引发他们在生疑——置疑——释疑的循环往复中探求新知,发展智能。设疑的作用不可低估,它估学生在寻疑中产生求知欲望,形成探索和发现知识的动力,使学生学习具有自觉探索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如《变色龙》一课,在授课前设计几个问题要学生预习、思考:①奥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是什么?②他“善变”的明显特点是什么?③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一变再变?④作者为什么要塑造“变色龙”这个形象?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边看书边思考;这比上课不作任何预习,一上课就讲,效果更佳。
  因此,要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在教学内容上积极引进“活水”,在教学思路设计上努力求新,把课上得有声有色,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才能让学生学得更有滋味。所以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努力做到“激趣”,从而更好的提高教学实效性。
其他文献
【摘 要】 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會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它最主要的实施途径就是思想品德课和其他各学科的教学,所以语文学科的教学除了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外,还一定要兼顾到语文的人文性、思想性。把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期刊
【摘 要】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相互进行的双边活动,教师除了科学、完整、有序地传授给学生知识外,能否准确、全面及时地获取、掌握好来自学生的信息反馈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以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是初中英语教学成败的关键。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做一个有心的察言观色者?在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敏锐地观察学生,要多渠道接收反馈信息,并及时把握及处理这些信息,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  【关键词】 新课程察言观色
期刊
1项目摘要  噪音污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大困扰,近年来有关部门在防治噪音污染上更是加大了力度,但效果甚微。结合物理学中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和生物学中疾病的传播与防治措施的知识,可利用隔音材料,把声波与收集声波的耳廓隔离,从而使声波难以进入耳膜,减小噪音对人的伤害。使用本发明不仅能使耳膜听觉变声,而且能做到想听就听,不爱听就断听,更重要的是可以消除一切烦劳,实现健身长寿的效果。  2立项背景  同桌是
期刊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少教师的无效劳动,这一直是我们教师长期以来所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如何实现这一目标,促使教师优化教学设计,提前备课、集体研讨、轮流主备、优化学案、师生共用,实行精细化教学,指导学生使用“导学案”,坚持向“四十分钟要质量”的理念,减少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教学活动。真正实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目标。我认为应充分利用“导学案”设计中的“预习自学检测、交流研讨共享、课
期刊
【摘 要】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巧妙的教学导入,形式不拘一格,变化多样,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设计不同的导入方法,其目的就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由“要他学”变成了“他要学”,课堂教学也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是很值得我们研究探索的。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注意反省和更新科学观和教学观。  【关键词】 导入的误区导入的方法    课堂导入作为英语课
期刊
【摘 要】 阅读过程是阅读个体的感悟和体验建构的过程,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因而读者阅读鉴赏过程中有着充分的能动性,存在着自由发挥的极大空间,因此,本文提出了有效地进行课文多元化讲析的方法与对策,切实使学生在多元化的解读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课文讲析有效创新多元化    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生活经验、文化修养、艺术趣味不同,对作品
期刊
写作教学是使学生系统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的综合训练方式,然而,写作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中较为棘手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刚刚接受作文教學的小学生来说,作文的“门槛”更是难以迈进。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小学生在作文的初步阶段逐渐产生兴趣和建立信心,达到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综合能力的目的,是语文老师应该注意的问题。下面,我从写作兴趣和练笔习惯方面对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进行一下探讨,希
期刊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正因为如此,我经常思考:怎样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有所增强,数学成绩有所提高。经过几年的摸索、尝试,也得出了一些个人体会,与同行共勉。  一、情感交流,利用电教媒体再现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一举一动。古人云:亲其师,必信其道。师生关系融洽与否,
期刊
【摘 要】 机械专业是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阐述了我国当前中职机械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通过加大实验环境比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确定培养目标、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和与企业合作等策略来完善中职机械专业教育。  【关键词】 中职学校机械教育问题对策    中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仍然是一种新兴的、长期的教育类型,在人才培养、各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