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介绍图书馆空间设计相关理论,从动线规划、知识保存、信息技术利用及互动体验设计四方面分析台湾公共资讯图书馆空间设计实证,研究该空间设计实证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图书馆;空间设计;动线规划;互动体验
中图分类号:G258.9文献标识码:A
图书馆空间功能的拓展,是服务方式和服务理念的拓展,是以书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的具体表现[1]。伴随着空间功能的拓展,空间价值成为图书馆核心价值之一,空间再造、空间转型也成为图书馆在数字化时代的核心任务。为进一步发挥图书馆作为开放的公共知识空间、作为城市第三空间的价值,各地区及高校的图书馆改造、扩建工程纷纷兴起,图书馆空间设计成为图书馆人关注的热点。台湾公共资讯图书馆是台湾地区规模大、历史久的图书馆之一,其空间设计先进的理念和策略为图书馆界空间服务实践提供了有益借鉴。
1图书馆空间设计原则
空间设计是指在现有空间的基础上利用可变换和移动的设施对利用空间进行二次分割和功能再造。图书馆空间设计是根据服务流程的变化,以读者需求为基本出发点,对图书馆传统空间的再设计,使其动线规划、服务流程和服务模式更加完善,以提高空间利用率和用户满意度[2]。图书馆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1)空间设计应充分尊重用户的使用需求,体现以人为本的建设精神。空间设计方案应在用户利用倾向调查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体现读者的使用意愿,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2)图书馆空间设计应注重读者能动性的发挥,设计过程应开放和透明,鼓励和吸引不同需求的用户参与设计进程,彼此分享、共同讨论、推敲论证,空间设计在满足用户普适性需求的基础上,体现用户的个性化特点。(3)空间设计应采用用户体验和用户互动交流相结合的模式,通过馆员和用户的交流、用户和用户之间的分享,挖掘用户的潜在需求,创新图书馆空间服务内容。(4)图书馆空间设计应注重结果评估。现行的图书馆服务创新往往关注“怎么做”,而对做的结果并未客观评价,而通过设计评估有助于认清设计链中的薄弱环节,有利于图书馆有针对性地提高和加强。
2台湾公共资讯图书馆的空间设计
台湾公共资讯图书馆馆长吕春娇在“新时代图书馆规划与发展趋势国际论坛”上就新馆的空间规划历程与政绩做出报告,并对图书馆空间设计的做法做出介绍,其成功的空间设计极大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用户满意度。
2.1规划顺畅的用户、馆员和书籍动线
动线是建筑与室内设计的专业用语,将人在室内室外移动的点连合起来便成为动线,顺畅的动线设计能让进到空间中的人,在移动时感到舒服,没有障碍感。台湾公共资讯图书馆为避免盲区和死角,规划设计了读者、馆员、书籍3条层次化的空间动线。
读者动线划分为管制区外动线、管制区内动线、由馆员引领的动线和楼梯动线。(1)读者管制区外电梯动线,包括从地下1、2层中央停车空间到一楼中央外大厅的动线及由东侧地下停车空间及自修阅览室至一楼东侧外大厅再到二楼国际会议厅/会议学习区的动线;(2)读者管制区内电梯动线,包括1-5楼的中央带串联动线及由2楼西侧多媒体区至3-5楼开架阅览区的动线;(3)由馆员引领从地下密集书库/报纸合订本区至一楼西侧再到二楼多媒体区的电梯动线;(4)读者楼梯动线,包括1-5楼的楼梯串联动线及2-5楼的多媒体区、开架阅览区串联动线。
馆员动线分为电梯动线和楼梯动线。(1)馆员电梯动线又由3条动线构成,第一条是从地下停车空间至1楼行政服务入口收发柜台、2楼国际会议厅、3楼行销出版/公共事务组研究发展/公共服务联合办公室、4楼资讯组办公室、5楼行政支援办公室的行政动线;第二条是串联地下中央停车空间、外大厅、流通柜台、2-5楼中央区域带的动线;第三条是串联地下密集书库/报纸合订本区、1楼委外经营区、2楼多媒体区、3-5楼开架区域的动线。(2)馆员楼梯动线,即与读者楼梯空间的公用动线。
书籍动线不同于读者动线和馆员动线纯粹的纵向性,它还涉及横向的动线设计,整个书籍动线由3条纵向动线及1条横向动线构成,且所有动线均为电梯动线。(1)3条纵向动线,第一条由地下密集书库/报纸合订本区至多媒体区、开架阅览区的动线;第二条串联流通服务台及3-5楼开架阅览区域的动线;第三条串联地下停车空间、行政服务入口收发柜台、馆藏发展与知识组织联合办公室的动线。(2)1条横向动线,特指横向连接3楼开架阅览区与馆藏发展与知识组织联合办公室的动线[3]。
2.2实现知识保存的动态及多元化
实现知识保存形式的转化是台湾公共资讯图书馆空间设计的另一重要理念,吕春娇馆长认为,传统的知识保存形式是实体、秩序、堆叠、静止而受限的,而未来的知识保存形式应当是无形、动态、穿梭、速度及多元的[3]。要实现传统知识保存形式向现代化知识保存形式的平稳过渡,必须大力推行数字图书馆建设,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对海量、分布、异构的数字资源进行整合,形成有序的整体,提高各种媒体提供友好、高效的服务[4]。台湾公共资讯图书馆空间的数位化设计体现在以下几点:(1)高科技信息技术应用下的资源整合,通过实体馆藏管理的自动化系统、无线射频识别RFID系统及虚拟馆藏管理系统、ILM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的构建及开发,实现资源的有效组织及管理,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2)通过互动体验设备应用、咨询便利站Kiosk、推播系统及立面式/桌式互动系统等多种媒体途径提供读者深度参与的、交互式的开放信息交流环境;(4)通过数位资源入口网、线上视听媒体中心、远距传播教学中心、电子书服务平台等高度共享平台的构建实现了分布式异构资源库的无缝对接。
2.3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空间设计
通过高新技术应用拉动图书馆服务的人性化和便捷性,是台湾公共资讯图书馆空间服务设计的另一特色。(1)资讯便利站Kiosk的建制及使用:图书馆在对不同形式资讯便利站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了以不同外型、颜色的Kiosk区分不同功能资讯便利式服务的设计方针,红色流线型的订位系统Kiosk、粉红流线型的空间导览Kiosk、白色附键盘鼠标的馆藏查询Kiosk使得各类资讯服务的操作既简单明了又方便快捷;(2)书目对比系统,所有书架均配有通过触摸显示屏操作的书目对比系统,该对比系统以馆藏索书号为索引实现与图书自动化系统的串联,用户点选触摸屏查看目前书架的馆藏内容、借贷状态等实时性信息;(3)遍布全馆的数位推播系统,馆内共设有53部42吋、55吋、60吋三种不同尺寸的资讯、海报推播系统,用于开展政令宣导、活动预告、讯息公告、礼仪阅览等便利性资讯服务,成为紧密联系市民与政府、用户与图书馆间的桥梁和纽带[3];(4)方便快捷的电子书借阅程序,馆内蕴含丰富的电子书资源及多媒体影音设备,并免费为读者提供电子书阅读器,馆内任何一角均可无线上网,欢迎读者带着行动载具来“K书”,此外,还提供电子书馆外借阅服务,读者上网借阅电子书,时间一到便自动注销,免去了还书手续[5]。 2.4空间设计注重互动体验
通过读者情境互动、馆员读者互动打造不一般的用户体验,是台湾公共资讯图书馆空间设计的另一制式法宝。(1)AR扩增实境设备下读者与书本的互动,当孩子们通过AR设备扫描书本时,安装在墙体上的显示屏中的书本就会发生神奇的改变,文字可以翻转,标题通过动画的方式出现,还时不时的会有动态卡通人物出现,使读者在阅读时,不仅能够接受到耳目一新的感官视觉体验,还能获取更多的展示信息,有利于其阅读力和想象力的强化;(2)儿童互动故事屋,利用数位技术及互动式操作(如绘本剧表演、互动游戏),通过现实与虚拟的结合,让儿童走进绘本所描述的故事情境中,体会故事中人物的真实情感世界,从而能够更为深刻地传达故事的教育启迪意义;(3)三大数位互动体验中心的设置:数位休闲中心用于本土化原创动漫作品的主题化陈列展映;数位美术中心整合了各院校历年的数位创作优秀作品,并建立数位影音典藏资料库,提供读者欣赏;数位体验中心通过动态体感侦测、QR Code等数位展示技术,让民众可利用数位技术进行互动游戏,并以明亮、活泼的视觉设计增加学习乐趣,同时搭配立体桌面、墙面实体展示,让用户体验不一般的云端图书馆[6]。
3台湾公共资讯图书馆空间设计的启示
3.1合理布局,优化动线,为用户提供轻松便捷的一站式服务
图书馆空间布局讲究资源优化配置、布局合理,这种合理性体现在3个方面:(1)用户、馆员、馆藏资源运作的动线明确,3条动线在各自功能区域内并行不悖,通过一系列的串联设计使得各动线之间衔接有序,运行高效;(2)整个空间功能布局的人性化,这种人性化可以体现在如下方面:第一,对同质化、相衔接的功能区域的集中规划,如用户在阅读过程中,可能需要通过网络检索厘清书本中相关问题,因此图书馆布局设计就应以用户行为模式为基准,在考虑用户最可能的空间位移情况下实现各区域的模块化衔接;第二,整体舒适度、轻松感的营建,用户身处图书馆渴望感受到的是贴近大自然的舒适或是家一般的温馨,图书馆可通过与周边自然环境的融入式设计,及室内绿色植物、提示标语、海报等细节设计为用户提供自然、温馨的空间体验;第三,一站式的便捷化服务,为省去用户的奔波劳碌,众多图书馆推出了综合服务台服务,在这里用户方向指引、复印打印咨询、参考咨询、IT相关问题可以得到一站式的解决,有效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效率及用户满意度。
3.2紧跟科技革新的步伐,为用户营造数位一体化高品质服务
科技的日新月异,信息化设备的飞速发展为图书馆服务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机遇。一方面,现代化的图书馆不仅培养用户如何检索信息,还可以培养用户掌握信息化设备的能力,电子设备更新换代很快,用户不可能拥有每一样电子设备,过去,用户缺乏图书,图书馆可以提供,现在用户缺乏电子设备,图书馆同样可以提供[7]。另一方面,RFID系统、咨询便利站Kiosk、推播系统及立面式/桌式互动系统、AR扩增实境设备等高新技术、设备的应用推动了图书馆的数字化进程,为用户带来了全新的数字化体验,以扩增实镜技术应用为例,其通过绘本内容与实体物件整合,藉由互动的模式与多媒体资讯整合,与使用者生活情境结合,为小读者创造出非同一般的整合式学习体验,在增加学习趣味性、情境性的同时,让孩子们可以更加直观、更加便捷地进行学习。因此,在图书馆空间设计领域,各类高新技术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通过数位一体化高品质服务的营建,图书馆必将实现与用户的双赢。
3.3分龄设计,互动体验,为用户提供共享、协作化知识服务
体验经济社会中,图书馆要更好地履行其知识化服务职能,必须迎合用户的多元化需求,为用户提供不同于传统服务模式下的服务体验。空间设计同样需要围绕用户需求、用户体验展开,首先,图书馆必须针对其用户群进行分龄分众的需求调研及需求分析,制定分龄分众的服务策略,如面向儿童的阅读、导读服务策略、面向中老年读者的服务侧重领域确定等;其次,图书馆应在需求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总结读者的需求变化趋势,如现代社会中的信息共享化、协作化、共同创造的趋势。信息社会中,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渴求相互间的交流与合作,为顺应用户交互式的信息分享图书馆有了信息共享空间,正是由于协同创造成为社会的主流,众多图书馆开始出现创客空间建设。作为人类文明的起源、知识的殿堂,图书馆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为用户提供共享、协作化的知识服务平台。
4结束语
台湾公共资讯图书馆的空间设计理念和做法为其他图书馆的设计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今后的图书馆空间改造和具体改造可依据以下思路进行,一是注重图书馆建筑外观和图书馆服务文化、区域文化的有机融合,打造图书馆独特的建筑特点。二是根据图书馆流程再造重新设计读者、馆员和书籍动线,让读者在移动过程中觉得舒适,没有障碍感。三是基于信息新技术,努力为读者提供便利化的快捷服务,创新和丰富图书馆服务内容和方式。四是注重用户需求调查和分析,挖掘用户潜在需求,满足不同用户的多样化服务需要。最后图书馆应鼓励馆员与用户、用户和用户之间的互动交流,分享使用体验,实现不同图书馆功能空间的完美融合。
参考文献
[1]刘绍荣.大学图书馆空间功能拓展探析[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12,(4):33-36.
[2]李冬,明新国,孔凡斌,等.服务设计研究初探[J].机械设计与研究,2008,24(6):6-10.
[3]公共资讯图书馆:图书馆空间规划历程与政绩[EB/OL].[20141007].http://www.lib.nthu.edu.tw/library/project/2013forum/data.htm.
[4]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周和平在第六届“上海国际图书馆论坛”的演讲[EB/OL].[20141019]. http://www.npopss-cn.gov.cn/n/2012/0730/c219470-18628447.html.
[5]中兴大学图书馆馆讯:我们的家与工作以外的第三空间(国立资讯图书馆)[EB/OL]. [20141018]. http://www.doc88.com/p-5981641548878.html.
[6]中国时报:台味原创动漫,尽在台中图书馆[EB/OL]. [20141023]. http://www.nlpi.edu.tw/child/NewsDetailC100.aspx?KeyID=448157f9-69bb-4a18-8a5b-88aaac4da661.
[7]以未来视角设计图书馆空间——访浙江大学图书馆副馆长黄晨[EB/OL].[20141123].http://www.183read.com/preview/article_201134.html.
关键词:图书馆;空间设计;动线规划;互动体验
中图分类号:G258.9文献标识码:A
图书馆空间功能的拓展,是服务方式和服务理念的拓展,是以书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的具体表现[1]。伴随着空间功能的拓展,空间价值成为图书馆核心价值之一,空间再造、空间转型也成为图书馆在数字化时代的核心任务。为进一步发挥图书馆作为开放的公共知识空间、作为城市第三空间的价值,各地区及高校的图书馆改造、扩建工程纷纷兴起,图书馆空间设计成为图书馆人关注的热点。台湾公共资讯图书馆是台湾地区规模大、历史久的图书馆之一,其空间设计先进的理念和策略为图书馆界空间服务实践提供了有益借鉴。
1图书馆空间设计原则
空间设计是指在现有空间的基础上利用可变换和移动的设施对利用空间进行二次分割和功能再造。图书馆空间设计是根据服务流程的变化,以读者需求为基本出发点,对图书馆传统空间的再设计,使其动线规划、服务流程和服务模式更加完善,以提高空间利用率和用户满意度[2]。图书馆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1)空间设计应充分尊重用户的使用需求,体现以人为本的建设精神。空间设计方案应在用户利用倾向调查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体现读者的使用意愿,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2)图书馆空间设计应注重读者能动性的发挥,设计过程应开放和透明,鼓励和吸引不同需求的用户参与设计进程,彼此分享、共同讨论、推敲论证,空间设计在满足用户普适性需求的基础上,体现用户的个性化特点。(3)空间设计应采用用户体验和用户互动交流相结合的模式,通过馆员和用户的交流、用户和用户之间的分享,挖掘用户的潜在需求,创新图书馆空间服务内容。(4)图书馆空间设计应注重结果评估。现行的图书馆服务创新往往关注“怎么做”,而对做的结果并未客观评价,而通过设计评估有助于认清设计链中的薄弱环节,有利于图书馆有针对性地提高和加强。
2台湾公共资讯图书馆的空间设计
台湾公共资讯图书馆馆长吕春娇在“新时代图书馆规划与发展趋势国际论坛”上就新馆的空间规划历程与政绩做出报告,并对图书馆空间设计的做法做出介绍,其成功的空间设计极大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用户满意度。
2.1规划顺畅的用户、馆员和书籍动线
动线是建筑与室内设计的专业用语,将人在室内室外移动的点连合起来便成为动线,顺畅的动线设计能让进到空间中的人,在移动时感到舒服,没有障碍感。台湾公共资讯图书馆为避免盲区和死角,规划设计了读者、馆员、书籍3条层次化的空间动线。
读者动线划分为管制区外动线、管制区内动线、由馆员引领的动线和楼梯动线。(1)读者管制区外电梯动线,包括从地下1、2层中央停车空间到一楼中央外大厅的动线及由东侧地下停车空间及自修阅览室至一楼东侧外大厅再到二楼国际会议厅/会议学习区的动线;(2)读者管制区内电梯动线,包括1-5楼的中央带串联动线及由2楼西侧多媒体区至3-5楼开架阅览区的动线;(3)由馆员引领从地下密集书库/报纸合订本区至一楼西侧再到二楼多媒体区的电梯动线;(4)读者楼梯动线,包括1-5楼的楼梯串联动线及2-5楼的多媒体区、开架阅览区串联动线。
馆员动线分为电梯动线和楼梯动线。(1)馆员电梯动线又由3条动线构成,第一条是从地下停车空间至1楼行政服务入口收发柜台、2楼国际会议厅、3楼行销出版/公共事务组研究发展/公共服务联合办公室、4楼资讯组办公室、5楼行政支援办公室的行政动线;第二条是串联地下中央停车空间、外大厅、流通柜台、2-5楼中央区域带的动线;第三条是串联地下密集书库/报纸合订本区、1楼委外经营区、2楼多媒体区、3-5楼开架区域的动线。(2)馆员楼梯动线,即与读者楼梯空间的公用动线。
书籍动线不同于读者动线和馆员动线纯粹的纵向性,它还涉及横向的动线设计,整个书籍动线由3条纵向动线及1条横向动线构成,且所有动线均为电梯动线。(1)3条纵向动线,第一条由地下密集书库/报纸合订本区至多媒体区、开架阅览区的动线;第二条串联流通服务台及3-5楼开架阅览区域的动线;第三条串联地下停车空间、行政服务入口收发柜台、馆藏发展与知识组织联合办公室的动线。(2)1条横向动线,特指横向连接3楼开架阅览区与馆藏发展与知识组织联合办公室的动线[3]。
2.2实现知识保存的动态及多元化
实现知识保存形式的转化是台湾公共资讯图书馆空间设计的另一重要理念,吕春娇馆长认为,传统的知识保存形式是实体、秩序、堆叠、静止而受限的,而未来的知识保存形式应当是无形、动态、穿梭、速度及多元的[3]。要实现传统知识保存形式向现代化知识保存形式的平稳过渡,必须大力推行数字图书馆建设,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对海量、分布、异构的数字资源进行整合,形成有序的整体,提高各种媒体提供友好、高效的服务[4]。台湾公共资讯图书馆空间的数位化设计体现在以下几点:(1)高科技信息技术应用下的资源整合,通过实体馆藏管理的自动化系统、无线射频识别RFID系统及虚拟馆藏管理系统、ILM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的构建及开发,实现资源的有效组织及管理,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2)通过互动体验设备应用、咨询便利站Kiosk、推播系统及立面式/桌式互动系统等多种媒体途径提供读者深度参与的、交互式的开放信息交流环境;(4)通过数位资源入口网、线上视听媒体中心、远距传播教学中心、电子书服务平台等高度共享平台的构建实现了分布式异构资源库的无缝对接。
2.3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空间设计
通过高新技术应用拉动图书馆服务的人性化和便捷性,是台湾公共资讯图书馆空间服务设计的另一特色。(1)资讯便利站Kiosk的建制及使用:图书馆在对不同形式资讯便利站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了以不同外型、颜色的Kiosk区分不同功能资讯便利式服务的设计方针,红色流线型的订位系统Kiosk、粉红流线型的空间导览Kiosk、白色附键盘鼠标的馆藏查询Kiosk使得各类资讯服务的操作既简单明了又方便快捷;(2)书目对比系统,所有书架均配有通过触摸显示屏操作的书目对比系统,该对比系统以馆藏索书号为索引实现与图书自动化系统的串联,用户点选触摸屏查看目前书架的馆藏内容、借贷状态等实时性信息;(3)遍布全馆的数位推播系统,馆内共设有53部42吋、55吋、60吋三种不同尺寸的资讯、海报推播系统,用于开展政令宣导、活动预告、讯息公告、礼仪阅览等便利性资讯服务,成为紧密联系市民与政府、用户与图书馆间的桥梁和纽带[3];(4)方便快捷的电子书借阅程序,馆内蕴含丰富的电子书资源及多媒体影音设备,并免费为读者提供电子书阅读器,馆内任何一角均可无线上网,欢迎读者带着行动载具来“K书”,此外,还提供电子书馆外借阅服务,读者上网借阅电子书,时间一到便自动注销,免去了还书手续[5]。 2.4空间设计注重互动体验
通过读者情境互动、馆员读者互动打造不一般的用户体验,是台湾公共资讯图书馆空间设计的另一制式法宝。(1)AR扩增实境设备下读者与书本的互动,当孩子们通过AR设备扫描书本时,安装在墙体上的显示屏中的书本就会发生神奇的改变,文字可以翻转,标题通过动画的方式出现,还时不时的会有动态卡通人物出现,使读者在阅读时,不仅能够接受到耳目一新的感官视觉体验,还能获取更多的展示信息,有利于其阅读力和想象力的强化;(2)儿童互动故事屋,利用数位技术及互动式操作(如绘本剧表演、互动游戏),通过现实与虚拟的结合,让儿童走进绘本所描述的故事情境中,体会故事中人物的真实情感世界,从而能够更为深刻地传达故事的教育启迪意义;(3)三大数位互动体验中心的设置:数位休闲中心用于本土化原创动漫作品的主题化陈列展映;数位美术中心整合了各院校历年的数位创作优秀作品,并建立数位影音典藏资料库,提供读者欣赏;数位体验中心通过动态体感侦测、QR Code等数位展示技术,让民众可利用数位技术进行互动游戏,并以明亮、活泼的视觉设计增加学习乐趣,同时搭配立体桌面、墙面实体展示,让用户体验不一般的云端图书馆[6]。
3台湾公共资讯图书馆空间设计的启示
3.1合理布局,优化动线,为用户提供轻松便捷的一站式服务
图书馆空间布局讲究资源优化配置、布局合理,这种合理性体现在3个方面:(1)用户、馆员、馆藏资源运作的动线明确,3条动线在各自功能区域内并行不悖,通过一系列的串联设计使得各动线之间衔接有序,运行高效;(2)整个空间功能布局的人性化,这种人性化可以体现在如下方面:第一,对同质化、相衔接的功能区域的集中规划,如用户在阅读过程中,可能需要通过网络检索厘清书本中相关问题,因此图书馆布局设计就应以用户行为模式为基准,在考虑用户最可能的空间位移情况下实现各区域的模块化衔接;第二,整体舒适度、轻松感的营建,用户身处图书馆渴望感受到的是贴近大自然的舒适或是家一般的温馨,图书馆可通过与周边自然环境的融入式设计,及室内绿色植物、提示标语、海报等细节设计为用户提供自然、温馨的空间体验;第三,一站式的便捷化服务,为省去用户的奔波劳碌,众多图书馆推出了综合服务台服务,在这里用户方向指引、复印打印咨询、参考咨询、IT相关问题可以得到一站式的解决,有效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效率及用户满意度。
3.2紧跟科技革新的步伐,为用户营造数位一体化高品质服务
科技的日新月异,信息化设备的飞速发展为图书馆服务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机遇。一方面,现代化的图书馆不仅培养用户如何检索信息,还可以培养用户掌握信息化设备的能力,电子设备更新换代很快,用户不可能拥有每一样电子设备,过去,用户缺乏图书,图书馆可以提供,现在用户缺乏电子设备,图书馆同样可以提供[7]。另一方面,RFID系统、咨询便利站Kiosk、推播系统及立面式/桌式互动系统、AR扩增实境设备等高新技术、设备的应用推动了图书馆的数字化进程,为用户带来了全新的数字化体验,以扩增实镜技术应用为例,其通过绘本内容与实体物件整合,藉由互动的模式与多媒体资讯整合,与使用者生活情境结合,为小读者创造出非同一般的整合式学习体验,在增加学习趣味性、情境性的同时,让孩子们可以更加直观、更加便捷地进行学习。因此,在图书馆空间设计领域,各类高新技术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通过数位一体化高品质服务的营建,图书馆必将实现与用户的双赢。
3.3分龄设计,互动体验,为用户提供共享、协作化知识服务
体验经济社会中,图书馆要更好地履行其知识化服务职能,必须迎合用户的多元化需求,为用户提供不同于传统服务模式下的服务体验。空间设计同样需要围绕用户需求、用户体验展开,首先,图书馆必须针对其用户群进行分龄分众的需求调研及需求分析,制定分龄分众的服务策略,如面向儿童的阅读、导读服务策略、面向中老年读者的服务侧重领域确定等;其次,图书馆应在需求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总结读者的需求变化趋势,如现代社会中的信息共享化、协作化、共同创造的趋势。信息社会中,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渴求相互间的交流与合作,为顺应用户交互式的信息分享图书馆有了信息共享空间,正是由于协同创造成为社会的主流,众多图书馆开始出现创客空间建设。作为人类文明的起源、知识的殿堂,图书馆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为用户提供共享、协作化的知识服务平台。
4结束语
台湾公共资讯图书馆的空间设计理念和做法为其他图书馆的设计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今后的图书馆空间改造和具体改造可依据以下思路进行,一是注重图书馆建筑外观和图书馆服务文化、区域文化的有机融合,打造图书馆独特的建筑特点。二是根据图书馆流程再造重新设计读者、馆员和书籍动线,让读者在移动过程中觉得舒适,没有障碍感。三是基于信息新技术,努力为读者提供便利化的快捷服务,创新和丰富图书馆服务内容和方式。四是注重用户需求调查和分析,挖掘用户潜在需求,满足不同用户的多样化服务需要。最后图书馆应鼓励馆员与用户、用户和用户之间的互动交流,分享使用体验,实现不同图书馆功能空间的完美融合。
参考文献
[1]刘绍荣.大学图书馆空间功能拓展探析[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12,(4):33-36.
[2]李冬,明新国,孔凡斌,等.服务设计研究初探[J].机械设计与研究,2008,24(6):6-10.
[3]公共资讯图书馆:图书馆空间规划历程与政绩[EB/OL].[20141007].http://www.lib.nthu.edu.tw/library/project/2013forum/data.htm.
[4]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周和平在第六届“上海国际图书馆论坛”的演讲[EB/OL].[20141019]. http://www.npopss-cn.gov.cn/n/2012/0730/c219470-18628447.html.
[5]中兴大学图书馆馆讯:我们的家与工作以外的第三空间(国立资讯图书馆)[EB/OL]. [20141018]. http://www.doc88.com/p-5981641548878.html.
[6]中国时报:台味原创动漫,尽在台中图书馆[EB/OL]. [20141023]. http://www.nlpi.edu.tw/child/NewsDetailC100.aspx?KeyID=448157f9-69bb-4a18-8a5b-88aaac4da661.
[7]以未来视角设计图书馆空间——访浙江大学图书馆副馆长黄晨[EB/OL].[20141123].http://www.183read.com/preview/article_201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