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农业种植中生物技术的推广及应用

来源 :农家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nkyoumu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提保证。最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将生物技术应用到农业种植中已经开始得到大家的普遍关注。本文分析了在农业种植中生物技术的推广和具体应用,指出生物技术的应用,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提高了土地的生产力,粮食的质量和产量得到了保障,构建了完善的生态环境。
  关键词:农业种植;生物技术;推广;应用
  在农业生产中,人们一直都关注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很多研究者希望尝试着在生产过程中营运杂交育种等生物技术来培养更多优质的农产品,并且污染也会降到最低,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有效应用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一、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重要性分析
  目前我国面临的情况是人多地少,粮食一直以来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农业种植中运用生物技术,一方面可以增加粮食产量,解决粮食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农业生态平衡建设,推动农业发展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近几年来,我国生物技术已经比较成熟,该技术已经实现了农作物基因转换,传统的化学肥料已经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需要采用微生物肥料,减少环境污染。比如转基因大米、玉米和棉花等,通过生物农药提升农作物的抗病抗虫的能力。在生态环境这块,技术的应用性强,土地生产力和土壤肥力都能得到提升,农作物的生长能力也能提高。所以,生物技术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不只是可以提升农作物产量,增加农民收入,甚至还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二、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
  1.转基因技术
  转基金技术的应用可以让作物的遗传特质发生变化,包括染色体工程和遗传物质转移等,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可以获得很多优良品种,能够抵御寒冷和酷暑等,国抗19号抗虫棉品种就应用了转基因技术。之前的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包括病虫害等,但是使用了转基因技术,作物的存活率会明显提升,有利于增加作物产量,最近几年该技术应用的尤为广泛。
  2.杂交育种技术
  我国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杂交育种的应用也极为广泛,杂交作物的种植已经是农村农业生产比较常见的生物技术之一,主要有杂交水稻和玉米等。杂交育种的优势在于可以高效的应用土地,产量增加和农产品品质都明显提升。这种技术和转基因比较相似,但是育種更加方便,所以很多农户在种植过程中会选择杂交作物。此外,杂交作物具有的高产高量,已经得到了验证,所以其在农业生产中占据着较高地位。
  3.生物农业技术
  之前,农民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为了提升农作物抗病抗虫的能力,会选择喷洒化学农药,但是这种做法存在有明显的缺陷,不只是会带来环境污染、大量农药残留在农作物上,通过农作物进入到人的身体里,会人们的生命健康产生影响。所以,为了避免该情况进一步恶化,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科学家就利用生物农业技术研发了无污染无公害的生物农药,这种农药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类农药的原理是将微生物或是代谢物作为药物用在植被的生长中,这主要是因为这种益生菌可以杀虫、杀病毒,争夺这些有害物质需要的养分和空间,然后通过新陈代谢的产物来提高植物的抗病和抗虫害能力,确保农作物将康成长。
  4.组织培养技术
  组织培养技术主要是充分利用生物技术,给农作物创造无菌化的生长环境,该技术的应用缩短了作物成熟时间,作物遭遇病虫害、病变的可能性大大降低。整个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需要确保有着充足的水源、光照和温度。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技术的应用过程比较复杂,需要操作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水平,对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分子育种技术
  目前,我国人口增长速度较快,对粮食的需求量一直都在增长,我国政府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提倡退耕还林还草,耕地面积大大减少。这样的情况,就需要科学家加大研究力度,提高耕地利用率、提升粮食产量。在这种背景下,分子育种技术应运而生,妥善解决了该问题。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就是应用了分子育种技术,该技术在水稻种植中的应用,从提升我国水稻产量这块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大众对转基因农作物还存在有一定的误区,具体有哪些影响至今还没有一定定论。广大群众对粮食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该技术被广泛的用在农作物的种植上。因为传统育种技术在农作物的产量和抗病虫害这块存在有缺陷,但是分子育种技术的出现,却妥善的解决了该问题。这种技术选育出来的种子更加安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群众认可。
  三、农业种植中应用生物技术的发展前景
  1.合理利用光合作用
  植物利用自然光,达到增产的目的,就是所谓的光合作用,农作物的光合利用率得到优化,农产品的产量也会得到明显提升。
  2.采用生物固氮技术
  一直施加传统肥料,会对土壤和作物产生不利影响。从目前来看,农业施肥使用的比较多的是氮肥,也是伤害性比较大的化学制肥,如果推广生物固氮,不仅不会伤害到土壤和植物,而且氮的利用率会提升,不仅肥料的利用率得以提升,也减少了成本投入。
  3.生物反应器的推广
  目前,菌类反应器价格较贵,人们又希望能够熟练掌握较高的技术水平,所以可以考虑用生物反应器,不需要有较高的技术水平,管理简单,而且也能够增加收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也必将引起农业生产大的变化。
  四、结语
  由此可见,我国人口技术大,粮食需求量明显增加,怎样提升粮食产量和土地生产力已经成为困扰人们的问题。正是因为这样,在农作物种植中应用生物技术,不仅农作物抗虫害、抗病能力得到了提升,而且生物技术的应用,农药使用量大大减少,土地生产力得到了提升,粮食的质量和安全性得到了保障,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肖盛利. 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推广及应用[J]. 吉林农业,2016(05):62.
  [2]何婷. 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J]. 江西农业,2016(11):10.
其他文献
倒退走路可以缓解颈部、腰部的紧张状态,刺激腰部、上肢、下肢不经常活动的肌肉,锻炼小脑,增强平衡力。但脑供血不足的老人,血管储备能力低,倒退着走会加重心脑血管负担。颈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案例新鲜、内容丰富,充分体现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同时还安排了不少合作学习、探究学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桐城市再生稻的生产现状及发展策略,首先对桐城市的,再生稻生产现状及生产优势進行分析,重点分析研究桐城市再生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针对于桐城市的再生稻生产发展策略,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够为桐城市再生稻的生产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桐城市;再生稻;发展策略  再生稻是一种古老的水稻生态类型,能够以一季种植实现两季收获,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粮食问题关注的不断增加,
摘 要:新时期内进行农业发展,依靠的是农业推广体系的完善,创新策略的有效实施。本文主要分析了农业推广在农业生产中的创新,希望能帮农民更好的实现高产目标,重点提升经济收入,从而改善农村的生活水平。另外,加入了创新理念的农业推广,就创造了现代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不断提供措施保障,更利于农业长远规划、可持续发展进程的持续加快。  关键词:农业推广;农業生产;创新思考;策略研究;分析  现代农业不断发展,
摘 要:植保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促进农业结构趋于合理化,同时,可以对农作物的安全性、可靠性起到积极作用,因此,本文分析了这一技术的概念,阐释了其推广与应用的重要性,重点探讨了有关建议,如,健全病虫害预警体系、提高有关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大宣传力度等,以供有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农业生产;植保技术;推广与应用  一、植保技术的概念  所谓植保技术就是在农业生产作业过程中,运
期刊
摘 要:现阶段,我国的农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农业结构的调整在经济改革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使得国家的更加注重农业科技的投入,当前农业技术如何转化为生产力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我们通过研究农业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及新技术运用科技,为我国农业科技的应用提供智力支持。  关键词:农业技术;试验示范;推广;新技术;科技  一、農业技术推广的影响因素  1.政策是否支持  如果政策支持而且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 ”一经提出就受到大众广泛关注,并逐渐深入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互联网 农业”并非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而是要借助互联网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更好地推广农业技术,促进农业发展创新。  关键词:农业;互联网 ;农业技术;技术推广  我国的农业发展模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15年我国提出“互联网 ”的概念,现在它已经是我国
摘 要:“互联网 ”逐渐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如何利用“互联网 ”技术实现农业技术的推广是关键,在农业生产科学化的过程中,需要明确农业发展的方向,只有确保“互联网 ”和农业技术等结合在一起,才能起到理想的作用。本次研究中以“互联网 ”作为基础,对如何实现农业技术推广进行分析。  关键词:“互联网 ”;农业技术推广;应用要求  “互联网 ”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主要是以互联网作为技术主体,在整个应用过程中,
摘 要: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传统的农业技术已经不能适应,农民对农业技术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我国农业技术逐渐迈入新的阶段,探索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和方法的创新尤为重要。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机制;方法创新  由于我国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逐渐引起人们重视,现阶段,传统的农业技术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农业生产需求,使得机械一体化农业技术推广范围不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