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在脚下延伸

来源 :闽南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POPO11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驹过隙,岁月如梭。2019年是祖国母亲70华诞。70年的披荆斩棘,70年的砥砺奋进,伟大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国弱贫穷,受尽屈辱的旧中国,发展成为蒸蒸日上,繁荣富强的新中国。我的家乡与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中国农村巨变这一宏伟蓝图,在我的家乡展现得淋漓尽致。
  我的家乡在漳州北部,华安县的南大门丰山镇。川流不息的九龙江北溪从村前蜿蜒而过,举目远望,犹如巨幅白绢延绵飘逸。家乡地势平坦开阔,土地广袤肥沃,四季温暖多雨,是个水果之乡,鱼米之乡。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家乡旧貌换新颜,而让我感受最深的变化是脚下的路。瞧,鹰厦铁路、高速公路、省级道路、跨江大桥、乡村大道、大街小巷……在家乡的土地上诞生、纵横、延伸。
  然而,在改革开放之前,家乡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而桥对村民们来说,更是遥不可及的梦。狭窄弯曲、崎岖不平的乡村土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满路,是当时路况的真实写照。世世代代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连做梦都在想路盼桥。
  九龙江北溪两岸近在咫尺,我们的祖祖辈辈却如临深渊。一水之隔,交通不便,长期困扰着家乡人民的出行,也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丰山是生产香蕉的重镇,受交通瓶颈制约,产品流通不畅,只能低价销售,贱价伤农,蕉农望江喟叹。群众出行难,无论出门办事、看病、上学,还是上山劳作、产品运输,只能靠木船摆渡过江,不仅不便,而且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难以保障。农忙季节或圩日赶集,渡口人喧马嘶,船只尚未靠岸,人们蜂拥而上,个个犹如勇士冲锋陷阵,曾因木船超载沉入水中,酿成人生悲剧,令人扼腕痛惜。
  1985年,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总投资200多万元的丰山大桥在人们的欢笑声中开工建设。施工人员披星戴月,攻坚克难,历时一年多的精心施工,一座长412米、宽8.5米,气势恢宏,雄伟壮观的丰山大桥,仿佛钢铁巨龙横卧北溪两岸,天堑变通途。丰山人民梦想成真,结束了长期出门靠摆渡,治病怕耽误的历史。每回家乡,我总是驻足桥头,任凭轻风吹拂,让思绪穿越时空。眼前,车来人往,穿梭如流,望着那一张张熟悉又亲切的面孔,一种无以名状的乡愁油然而生。是啊,大桥改变了乡亲们的命运。它一头连接贫困,一头通往幸福,是家乡的生命之桥、幸福之桥。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北溪两岸人流、车流和物流与日俱增,再建大桥势在必行。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近40年来,一座座跨江大桥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华安境内建成大桥20座,总长度6000多米,每两年就建成一座大桥。最密集的丰山镇每4公里就有一座,丰山大桥、潭口大桥、九龙大桥、龙浦大桥等5座跨江大桥,以其壮美的雄姿和磅礴的气势凌空江上,呈现在世人面前。
  与家乡隔江相望的漳华公路,南接漳州市区,北通华安县城。建桥之前,群众到县城办事或孩子上学,让人感到路途遥远。先坐船摆渡过江,再到公路旁等候乘坐公共客车。沿途弯多路窄,路面坎坷,途经“五镇一场”,历经2个多小时的车程。危险路段,一边是万丈深渊,一边是悬崖峭壁,令人望而生畏。要是连降暴雨,道路塌方,就得绕道而行。那些会晕车的人,经不起一路颠簸,头昏脑涨,呕吐不止。而坐车的老人,经不起折腾,腰酸腿疼,骨如散架。1990年,华安县组织千军万马齐上阵,打响拓宽改造沿江公路大会战。人们把心中的夙愿化作无穷的力量,挖土填坑,移山填海,夜以继日,风餐露宿,奋战在工地上,苦战3个春秋,贯通红旗山隧道,打通与漳平的断头路,全线开通沿江线漳华公路。丰山潭口至华安县城,从原来的65公里缩短到37公里。1995年和2002年先后升级改造,铺设柏油路和水泥路,使漳华公路(华安段)从等外路、三级路,提升为二级公路,并列入省道S208西港线,成为连接闽南与闽西中部的交通要道。如今,宽阔平坦的漳华公路,车流如织,大巴、中巴客车开到家门口,每半个小时就有一班车经过。坐在舒适宽敞的客车上,或闭上养神,或观看电视,或欣赏音乐,悠然自得;抑或打开车窗,让徐徐清风飘进车里,抚慰心灵,神清气爽。透过车窗,绿水悠悠,山峦叠翠,应接不暇,令人心旷神怡,舒心惬意。
  鹰厦铁路贯穿华安全境,总长107公里,设立11个火车停靠站。这是家乡人民的骄傲,因为人们可以零距离与火车触摸,近距离观看火车巨龙般在崇山峻岭中蜿蜒穿行的雄姿。但在20世纪80年代前,坐火车并不是容易的事。由于客运列车每天只有一趟,可谓一票难求。1979年我考上在县城就读的师范学校,开学报道那天,我第一次坐火车。因担心买不到车票,早早来到潭口火车站。票房是一个红墙灰瓦的平房,候车厅里放着两张漆色全无、摇摇摆摆的靠背长椅。卖票窗口紧闭,购票的人已排成长龙。潭口是个小站,停靠时间短。“呜……轰隆隆……”当火车缓缓进站时,人们已在站台线内“一字”排开,有的翘首张望,有的跃跃欲试,生怕挤不上车。火车一进站,人们潮水般涌向开门的车厢,你推我挤,争先恐后,火车一启动,乘务员强行关门,上不了车的人只好悻悻离开。每当回想那惊心动魄,纷争攘攘的场面,总是心有余悸。
  火车作为交通“铁老大”,曾经承载着时代的重负,但随着科技突飞猛进,交通日益发达,乘坐火车出门,不再是人们的首选。取而代之的是飞机、高铁、动车以及大小客车等现代化交通工具。曾经热闹非凡,拥挤不堪的火车站,变得冷冷清清,失去了往日的辉煌,渐渐淡出视线,尘封在人们的记忆深处,沉寂在风轻云淡里。
  江,还是那条江,水还是那江水,昔日因一水之隔,而望江兴叹的乡亲,如今,盈盈江水,滋润心田,给家乡平添了几分的灵动。悠悠九龙江,犹如一位岁月沧桑的老人,见证了鹰厦铁路的兴衰,记录了漳华公路的变迁,描绘了跨江大桥的崛起,述说着架桥铺路的故事,承载着不可磨灭的乡愁,憧憬着家乡美好的未来。
  新世纪初,時任华安县领导一班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利用丰山的交通和区位优势,创办华安经济开发区,并作为全县经济建设主战场。10多年来,领导换了一任又一任,一任接着一任干,锲而不舍,矢志不移。经济要发展,道路须先行。开发区自创办伊始,就视路网建设为经济命脉,不惜投入巨资,用于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仅2018年就投入1.5亿元,新建江滨路、康下路、龙兰大道等9条道路。
  区内主次干道构成“三纵四横”的交通网络。可喜的是厦成、福广、漳永三条高速均在开发区设立互通口,实现半小时到达厦门、漳州港,进入厦门半小时经济圈。开发区距漳州市区15公里,距厦门特区35公里,距厦门港和厦门飞机场仅46公里。
  四通八达的道路交通,给开发区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开发区构建“一区五园”的发展格局,形成了以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型材料、绿色食品、家具家居、电子信息等5大产业为主,文化旅游休闲为辅的产业集群。栽一梧桐树,引来金凤凰。2018年,开发区新引进项目20个,总投资20.5亿元。成功引进中城投装配式建筑项目,实现引进央企“零”的突破。目前,开发区入驻企业160多家,总投资300多亿元,项目全部达产后,年可创产值500亿元以上。
  一路通,百业旺。一座座花园式的厂房在家乡的热土上拔地而起;一幢幢高楼大厦在九龙江畔巍然耸立;一排排崭新亮丽的楼房在秋日艳阳里熠熠生辉;一条条大道在家乡的绿水青山间远航。坚信,路在脚下延伸,家乡与世界的距离不再遥远。
其他文献
芋头派生的芋仔,客家人叫芋卵仔,芋卵仔跟青菜一起煮的菜,叫芋卵菜。芋头、芋卵仔是一种易储存的农作物,困难时期,可当主食,亦可当菜。  上世纪七十年代,生产队每年拿一块肥田,供队员种芋头。在粮食紧缺,肚子吃不饱的年代,芋头可当部分主粮,生产队按人口、劳动力,分配芋头地。每家每户,可分到一段良田,用来种芋头。队员抽签后,用扁担丈量,统一分配。  小时候,母亲在分得的耕地锄地、挖穴,我跟在后面,把芋苗放
期刊
秋天所及之处  目光所及之处  你的城你的秋早已经不是你的  她属于一节干枯的河流  属于一段没有方向的风  或者是一片带电且萧飒的星空  我更喜欢抛媚眼的春天  她的新生 努力 执着  像一位饱满的姑娘  而秋的萧瑟必带着叶的昏黄  摘下的几片枫叶  失去了可人的童话色彩  在秋里  我要像一根没有人放牧的野草  伴随着野花的丛生  去喂食我枯瘦的理想  在秋里  我要像孤独的野狼一样地出没  
期刊
其实在我早期的小说写作中,就颇为动情地描写了老街区的风情,在这片纵横交错的老街区里编排、演绎了许多寻常百姓悲欢离合的故事。圩尾街、娘妈宫、大庙口等等地域色彩鲜明的词汇,成为我许多小说的标签。我所在的这个小城位于闽西南平原与山地的交接地带,历史上一直称作“山城”,工商业一向较为发达,市井气息浓厚,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末,县城搬迁至此,虽然从此贵为县城所在地,但从建设上看,似乎没有太大的改观,依古制,县城
期刊
我静静地欣赏着摆在书桌上的这盆水培番薯盆景:细细的根须在水中悄悄地滋长,嫩绿的叶子追随着斜射进窗户的阳光而快意舒展。在我微笑着的眼眸里,它如同一位温婉的江南女子,绰约多姿,楚楚动人。  这一抹绿意,生动了我的书房,也愉悦了我的心情。  当番薯,有一天,就这样被改变了吃的功能,成了一个供人欣赏的艺术品,从此上了档次,登上了大堂。但我却从未忘记,它依然是那个土生土长出来的,留给我很多难以磨灭的记忆的番
期刊
本文题目中的“卯田”指留氏;“卯金”指刘(劉)氏;“大地”二字,并非泛称,而是特定的地名,指今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古代,此地原是畲民活动区域,两晋之际的“永嘉之乱”,中原士族南迁,史称衣冠南渡,是历史上河洛民系大批迁徙江南的一次移民潮。大地村是中原汉民聚族而居形成的自然村落,传说许火炉率族群来此,火烧尾埔岩,劈濠建寨。经过屡次的天灾人祸,许多族群聚散离合,自然村落几度兴废沉浮。到元末明初,分别有刘
期刊
“小暑”节气当天,小弟来电:“家里的桂味荔枝丰收了,要不要快递一些去福州?要不要快递给朋友?”我说:“好啊,好啊,多多益善!”家里荔枝丰收季节,最开心的是小弟或妹夫打电话这样问我。因为,我自己家里就有十几棵“桂味”荔枝树。丰收时节,常常给一些好朋友寄荔枝,分享丰收喜悦。  时代在进步,唐代“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情景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每当荔枝成熟季节,农村电商繁忙。一到傍晚,乡村
期刊
己亥年大寒,鐘南山说了句人传人,  举国震惊。  除夕夜,一级响应,如临大敌。  没有什么不可改变。  庚子年正月初三,  开工推迟,开学推迟,  高速公路免费、再免费。  不敢相信,  春节假期竟有了十天。  十天,火神山安置了1000张病床。  十天,从雷神山1600张病床看到希望。  不敢相信,  为了控制人群流动,  村庄、社区、城市,乃至一个省份,  统统可以暂行封闭。  不敢相信,  
期刊
鸡母窝山在我老家村子的西边,它并不出名,也不出色。村子依山傍海,东边港西湾,西边是绵延着的许多山丘。鸡母窝山也非最高的一座,叫这名,也不知是因形致名还是故事传说的缘故。当然这山除本村人外,恐怕他人难晓其名。  中秋后的一个假日,我回老家。乡人有节而无假的概念,各自忙碌奔波。我到乡村,反成了个闲人,挺是孤单。于是我想到山野走走,这秋节登高寻芳也是件雅事。  出了村向西,有座小山丘,叫庙山。这庙山,半
期刊
犹如一根刺,扎在心中,久久无法释怀,任时光冲刷仍隐隐作痛,那样沉静的美,令人恻然,教人无法忘怀,这是初见赵家堡时弥漫在心中的感觉。昔日的王者风范何在呢,先祖的万丈光芒去哪了,难道仅仅只是眼前“寂寞无主”的清冷和“花落去”的无可奈何吗?  时隔六年,再次造访赵家堡,是在一个夏末时节,那时,天地一片蓊郁通透,赵家堡遗世独立于这片天地之间,如一曲婉约清丽、回肠荡气的宋词,静静地低语吟唱。我在反复的审阅、
期刊
1  恶魔突袭  疫情响起  我着上防护衣  悄悄离开你  亲爱的你  请替我照顾父母和孩子  国家有难,我等义不容辞  救死扶伤,趁我还有这份能力  我应当奋勇前行,与恶魔抗战到底  感谢你的默默支持  隔着口罩,我无法吻你  摘下口罩,我怕失去你  待疫情过去  我再好好抱抱你  2  病魔缠上身子  我不得不被隔离  生命危在旦夕  我多次想要放弃  感谢你的不离不弃  给我科学的救治  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