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日记本

来源 :作文通讯·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wu000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陪伴,是最好的关爱。
  ———题记
  阳光小区某居民楼发生火灾,住在该居民楼的老米先生被社区智能救助机器人搀扶到了安全区域的座椅上。他的手中抓着一包东西,东西被衣服紧紧裹住,沉甸甸的。
  阿米穿过人群,找到正熟睡的父亲老米后,双腿一软,瘫坐在父亲身旁。
  机器人告诉阿米:“火灾起因初步判断为M公司的最新产品———数据日记本使用不当。”
  阿米听到后僵住了,眼神变得空洞,思绪开始翻飞……
  几个月前,由阿米带头研发的数据日记本正式进入试用阶段,允许在一定范围内使用。
  数据日记本是M公司针对独居老人研制的一款高科技产品。数据日记本其实是一个球形飞行器,上面有一个可操作屏幕,可以在房间里面随意飞行,随时跟踪人的行动轨迹和面部表情变化,然后自动生成文字,并将文字上传到智能数据系统。这一研究成果的意义在于帮助忙于工作的子女通过智能数据系统随时了解老人的身体和心理状况,以解决子女的后顾之忧。
  产品进入了试用阶段,阿米别提多高兴了。他研发这款产品的灵感,缘于父亲爱写日记的习惯。父亲酷爱写日记,他喜欢笔尖接触纸张的畅快感,他总说文字可以抓住时光遗忘的美好。
  在阿米的极力推荐下,老米成了数据日记本的第一位试用者,他负责将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儿子。但老米还是偏愛手写日记记录生活,之所以答应做试用者,只是为了换取儿子的心安。
  今天是试用阶段的最后一天,阿米坐上自动驾驶汽车,朝着父亲居住的阳光小区驶去。
  老米听说阿米要回家,趁着熬汤间隙,赶紧拿出数据日记本,然后按下其中一个按键,不一会儿,数据日记本的屏幕上就弹出了一个信息框:“数据日记本正在启动……”
  电话铃声突然响了,在厨房熬汤的老米顺手将数据日记本放在灶台上,走进客厅。铃声又停了,老米有些不知所措,推了推老花镜,自言自语:“我打算干吗来着?”直到电话铃声再次响起,老米才赶忙接起电话。
  “爸,跟您说多少遍了,开启家里的智能数据系统,哪还用得着接电话呢?”
  老米不紧不慢地答道:“年纪大了,用不惯,也不习惯。”
  “现在是大数据、高科技时代,您得与时俱进呀!”阿米说。
  像这样的话,老米不知听了多少次,不单儿子说,就连老米周围的邻居也这样说。可老米偏不理这套,直到现在他还是自备纸质笔记本记录生活。
  阿米的话音刚落,就听到电话里传来一声巨响,然后父亲没了声音。
  阿米的车也突然靠边停下,车上的大数据屏幕亮了红灯:前方突发事故,道路受阻,已为您关闭驾驶模式。接着,播放了一条新闻快讯:阳光小区某居民楼发生火灾,目前正处于救援阶段……
  阿米心头一颤,默默祷告,紧张、焦虑、担心,一下子灌满了大脑。他迅速离开驾驶舱,不顾一切地向阳光小区跑去,仿佛看见无情的火海正吞噬着一切……
  阿米气喘吁吁地跑到阳光小区。一个智能救助机器人走了过来,识别阿米的身份后,将一份报告交到阿米手中。阿米看了看,报告显示:经检查,老米先生身体状况良好,仅受到轻微惊吓,稍作休息便可。但,老米先生患了阿尔茨海默病,请家属多陪伴、多关爱。
  看着熟睡的老米,阿米松了一口气,急忙翻看自己佩戴的数据手表:“当老米先生在客厅时,沸腾的汤汁溢了出来,流到了数据日记本上。当电池接触到滚烫的汤汁,数据日记本便燃烧起来……”
  老米睡得极沉。
  瘫软的阿米终于缓了过来,站起身,才发现老米手里抓着一包东西,于是蹲下身翻看:用衣服包裹住的是父亲多年手写的一本本日记。翻开日记,上面正是今天的日期,里面夹着阿米儿时与老米的合影,页面上还有两个大大的钢笔字:“回家。”其他页上,写着阿米儿时最喜欢吃的菜、最喜欢的玩具、最喜欢去的地方、父子俩的对话……
  合上日记,阿米仿佛看到数据日记本在他的内心最柔软处剧烈燃烧……
  名师点评
  作者善于观察生活,抓住生活中的突出问题“老年孤独”进行思考,具有很强的时代感。作者以“燃烧的日记本”为着眼点进行构思,展开合理大胆的想象,虽切入点小,但内容充实,情节生动。文章首尾圆合:开头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随着故事的展开,巧妙解开悬念;结尾处呼应标题,通过阿米的激烈的心理活动与熟睡的老米的安静形成对比,拨动读者心弦,引人深思,点亮全文。(周启群)
其他文献
普通农家出身的郭永怀凭着过人的天赋和勤奋,37岁就受聘到美国康奈尔大学任教,他所学的专业横跨了导弹、核弹、人造卫星三个领域。  新中国成立后,他放弃了国外优厚的待遇,冲破美国的重重阻挠,回来报效祖国。在青海“两弹”研制基地,他克服了高原反应,夜以继日地投入工作,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爆炸试验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  郭永怀是迄今为止唯一以烈士身份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科学家,人们将永远缅怀
“匠人”对于当下的意义,如果只局限于踏实干好本职工作、孜孜不倦提升专业技能,不啻将其精神内涵缩减成为某种职业技能标准。无论是庄子借庖丁之口所言“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还是魏源所谓“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研磨专业技艺的更高境界是“进乎道”:在掌握技术原理中,参悟普遍规律,追求更高境界的精神修养。  故日:大国工匠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他们的工艺和技术,更是他们在潜心钻研、斤斤计较品质和手艺的
小街人为了吃真够拼的,单单一个早餐,就可以催促人们赶紧从被窝儿里钻出来,凌晨五点去排队。  如果你吃到排队才能买到的那些早餐,那真是让人不得不佩服你的坚强意志。这些年,小街人都在哪些早餐铺排过队呢?我想虎子大饼肯定榜上有名。  这家店位于一座居民楼的一楼,店旁竖立着一个大大的警示牌,提示顾客不要扰民,还有只收现金。早上六点营业,五点钟顾客就开始排队了。  售卖口就是一个小小的窗口,是居民楼窗户改造
亲爱的青年代表们:  大家好!  很荣幸站在这里代表中国青年发言。  我们共同生活在地球村,祸福相倚,休戚相关。而青年作为这个时代最有生机的原动力,更应该秉承守望相助的信念,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如同浓厚的阴云压在世界人民的心头。中国处于“战疫”胶着之时,各国友人纷纷伸出援手。一句句印在援助物资包装箱上的话语,温暖了中国人民的心,而中国也同样回赠给世界强有力的帮助与支持。  
无事生非的人是可敬的。  倘若不是出于情感的宣泄和无聊的苦闷,理智而理性的无事生非者都清楚地知道,他们在与所有人、与世界、与一种表面上的秩序作对。  有人说,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道德准则。有些人因为懒惰,光是按着别人定下的规矩行事。我想,这便是习惯的力量,有时候,人们也叫它秩序。  但是,这种习惯、这种秩序,真的就无可指摘、毫无问题,代表一种“无事”的和合状态吗?汉娜·阿伦特在《极权主义的起源》中谈
被江南的雨水冲刷得干干净净的老街青石板路旁,懒洋洋地长着一丛苔花,顺着青石板一直走,就到了外婆家。  外婆没念过什么书,也没什么特别的爱好,她只是个普通的农村妇女。许是因为少女时期的采茶经历,她沾染了一点点文人的书卷气。她爱独自一人坐在庭院里,欣赏她的庭院。  那庭院我感觉没有什么值得一直欣赏的,没有迎春、夏荷,也没有秋菊或者冬梅,只有一棵柿子树。没有满架蔷薇日日香,只有井边苔花三四朵。可她说,有
“堆儿”“冰棍儿败火”“花生红枣大杏仁儿啦”“烤山芋,好吃的烤山芋”……你听,这儿多热闹!你可知这是什么地界儿吗?不错,这就是我的家乡———九河下梢天津卫。  天津是具象的,这里的一花一草、一醉一啸都是天津的画像。你去古文化街遛一遛,杨柳青的年画、泥人张的泥人儿、风筝魏的风筝,包括娘娘宫里的泥塑,无不憨笑地瞅着你,一幅幅生动的天津素描向你展示着天津的风采。你去中国大戏院看场京戏,去名流茶馆听段相声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王羲之描绘了兰亭上名士们的纵情欢乐,又隐约传达出一种独特的生命境界。我将这种境界理解为:专注于当下,人便可以出离现实、摆脱时间。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生命体验———专注于一件自己喜欢的事,由浅识到深知,由深知到痴迷,最终达到精通娴熟、融会贯通的境界。在这个过程中,生命跳脱了钟表盘上分秒的规范,变得灵活而充盈。头脑被一件事情塞满,时间、空间被一并
曾经阅读过某专家谈中产美学(主要针对中产阶层的美学)的文字,我不以为然。  他说,中产美学的要诀在于营造一个去焦虑的审美乌托邦,精致地勾勒出一幅岁月静好的图景,小心翼翼地呵护现代人的安定。在我看来,这种格局过小的理想主义,并不能真正解决现代都市人的问题,只是一种无用的心灵鸡汤。  直到我读了沈从文先生的《边城》,才深知这精致的中产美学并非“鸡汤”理念。书中,作者极力描绘了茶峒———民风淳朴、人们安
题目  英国诗人济慈说:“听得见的音乐真美,但那听不见的更美。”唐代诗人白居易说:“此时无声胜有声。”  现代作家钱锺书说:“说出来的话比不上不说出来的话。”  看来,动人的美诞生于想象之中,美,贵在含蓄。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不得脱离材料的范围和含意;不得套作或抄袭;文字端正,卷面保持整洁。题目解析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给出了济慈、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