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鲁山县位于河南省中西部,县域面积2432平方公里,总人口94万,是新十年秦巴山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县。
关于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重点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贷得出去。国家的惠民政策要贯彻好,不能让贫困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二是收得回来。这是助学贷款,不是无偿救助,必须按期回收资金,不给国家和银行造成经济损失。
关键词:生源地贷款;贷后管理;探索
2013年以来,我县累计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10106人次,贷款金额1.16亿元,实现了“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目标。
随着毕业学生的逐年增多,贷款回收工作任务将逐年加重。以鲁山县为例,预测2021年以后每年需要催收的贷款学生人数将超过10000人,每年的贷款回收资金额度将超过5000万元。
一、贷后管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不到位,工作效能差。
首先是对管理方面不够重视,认为仅仅尽到提醒义务就行了,没有尽到将贷款回收的职责;有的单位则是人员配备不足,与日渐加重的贷款催收工作不匹配;有的催收贷款方式单一,比如仅仅利用电话催收。
(二)机制不健全,贷款回收难
经调查,以往助学贷款学生出现违约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信息不畅,无意违约。
有的学生毕业时会忘记了应该主动还款。部分学生会忘记自己的贷款金额、贷款次数、支付宝信息等还款常识。许多学生不知道还款流程及还款方式。
2.诚信度低,有意违约。
有的学生及家长缺乏诚信意识,有意不偿还贷款。经调查,缺乏诚信意识的学生及家长仅占学生家长总数的3%。
3.就业困难,无奈违约。
据统计,我国大学生就业率仅为当年毕业生的84%,这就意味着16%的大学生一毕业就失业。生源地贷款学生都来自经济困难家庭,若学生没有工作岗位,共同借款人很难具有偿还贷款的能力。这就造成学生的无奈违约现象。
二、生源地贷款贷后管理问题的对策
根据以上调研情况,鲁山县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尝试。
(一)加强贷款管理,提高工作效能
1.加强岗位培训,强化工作职责
鲁山县加强对生源地贷款工作人员的培训,根据回收效率高低,制定奖惩方案,摒弃“贷款回收是银行的事,我仅仅尽到告知义务就行”的消极思想,树立“我放贷款我来收,不让政府担风险”的责任意识,将贷款回收列为重要的岗位职责,与单位对个人的考核、评先评优挂钩,成为工作人员必须主动完成的任务。
2.构建资助网络,实现“一专三能”
鲁山县成立了以主管副县长为组长的生源地贷款领导小组,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政府部门和教育系统的双线联动机制,加强生源地贷款的宣传与回收力度。
鲁山县学生资助管中心设置贷款回收专员四名,专业研究贷后业务,做到“一专三能”:“一专”是专业从事贷款回收,“三能”是这些专业人员要提高技术水平,做到“能分析、能沟通、能落实”,专职人员为贷款回收提供有力保障。
鲁山县生源地贷款三级网络,分层管理模式如下:
3.丰富回收手段,提高工作效能
鲁山县采取的贷款回收手段主要是:逐层分工,划分责任,建立台账,业务包干。把握时间节点,周密安排日程,增加催收方式,实现“四个一批”: 提前还款催收一批(8月15日前),短信发送提醒一批(10月30日以前),还款通知送达一批(11月30日以前),个别家访兜底一批(12月15日以前)。我县在每年初就确定了全年的工作任务,提前准备,分节点进行催收。
(二)实行三方联动,解决贷款回收难的问题
1.建立信息沟通平台,多渠道发布贷款信息
构建单位、家庭和社会联动机制,鲁山县建立生源地贷款qq群、微信群,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及时通过各种渠道公布本年度应收贷款学生名单以及还款流程,保持与学生的沟通途径畅通。
2.加强诚信励志教育,入农户宣讲违约后果
同时,为了让广大群众形成自觉还款的意识,鲁山县资助中心结合教育扶贫工作组“万人大讲堂”活动,走乡镇、进基层、入农村,发放自创的宣传材料《鲁山县生源地贷款三“步”曲》、《鲁山县生源地贷款贷后问题解答》10万份,大力宣讲生源地贷款的流程,重点讲解學生违约的不良后果,牢固树立学生家庭成员的诚信意识。
3.发掘社会公益力量,提供双向选择交流
2017年暑假,鲁山县学生资助中心联合5家社会公益企业,组织生源地贷款未就业学生招聘会,帮助贷款学生顺利就业;联合鲁山县职教中心对生源地贷款未就业学生进行免费的技能培训,扩大就业渠道。
通过以上措施,我县不但实现了连续四年贷款回收零逾期,还加大提前还款催收力度,累计提前还款532人,还款本息399.45万元。鲁山县连续四年被河南省教育厅考核为优秀单位。2017年4月,《教育时报》以“四心服务让贫困学子上学无忧”为题,整版刊登了鲁山县生源地贷款工作的先进做法。
作者简介:赵红霞,河南省鲁山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
关于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重点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贷得出去。国家的惠民政策要贯彻好,不能让贫困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二是收得回来。这是助学贷款,不是无偿救助,必须按期回收资金,不给国家和银行造成经济损失。
关键词:生源地贷款;贷后管理;探索
2013年以来,我县累计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10106人次,贷款金额1.16亿元,实现了“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目标。
随着毕业学生的逐年增多,贷款回收工作任务将逐年加重。以鲁山县为例,预测2021年以后每年需要催收的贷款学生人数将超过10000人,每年的贷款回收资金额度将超过5000万元。
一、贷后管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不到位,工作效能差。
首先是对管理方面不够重视,认为仅仅尽到提醒义务就行了,没有尽到将贷款回收的职责;有的单位则是人员配备不足,与日渐加重的贷款催收工作不匹配;有的催收贷款方式单一,比如仅仅利用电话催收。
(二)机制不健全,贷款回收难
经调查,以往助学贷款学生出现违约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信息不畅,无意违约。
有的学生毕业时会忘记了应该主动还款。部分学生会忘记自己的贷款金额、贷款次数、支付宝信息等还款常识。许多学生不知道还款流程及还款方式。
2.诚信度低,有意违约。
有的学生及家长缺乏诚信意识,有意不偿还贷款。经调查,缺乏诚信意识的学生及家长仅占学生家长总数的3%。
3.就业困难,无奈违约。
据统计,我国大学生就业率仅为当年毕业生的84%,这就意味着16%的大学生一毕业就失业。生源地贷款学生都来自经济困难家庭,若学生没有工作岗位,共同借款人很难具有偿还贷款的能力。这就造成学生的无奈违约现象。
二、生源地贷款贷后管理问题的对策
根据以上调研情况,鲁山县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尝试。
(一)加强贷款管理,提高工作效能
1.加强岗位培训,强化工作职责
鲁山县加强对生源地贷款工作人员的培训,根据回收效率高低,制定奖惩方案,摒弃“贷款回收是银行的事,我仅仅尽到告知义务就行”的消极思想,树立“我放贷款我来收,不让政府担风险”的责任意识,将贷款回收列为重要的岗位职责,与单位对个人的考核、评先评优挂钩,成为工作人员必须主动完成的任务。
2.构建资助网络,实现“一专三能”
鲁山县成立了以主管副县长为组长的生源地贷款领导小组,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政府部门和教育系统的双线联动机制,加强生源地贷款的宣传与回收力度。
鲁山县学生资助管中心设置贷款回收专员四名,专业研究贷后业务,做到“一专三能”:“一专”是专业从事贷款回收,“三能”是这些专业人员要提高技术水平,做到“能分析、能沟通、能落实”,专职人员为贷款回收提供有力保障。
鲁山县生源地贷款三级网络,分层管理模式如下:
3.丰富回收手段,提高工作效能
鲁山县采取的贷款回收手段主要是:逐层分工,划分责任,建立台账,业务包干。把握时间节点,周密安排日程,增加催收方式,实现“四个一批”: 提前还款催收一批(8月15日前),短信发送提醒一批(10月30日以前),还款通知送达一批(11月30日以前),个别家访兜底一批(12月15日以前)。我县在每年初就确定了全年的工作任务,提前准备,分节点进行催收。
(二)实行三方联动,解决贷款回收难的问题
1.建立信息沟通平台,多渠道发布贷款信息
构建单位、家庭和社会联动机制,鲁山县建立生源地贷款qq群、微信群,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及时通过各种渠道公布本年度应收贷款学生名单以及还款流程,保持与学生的沟通途径畅通。
2.加强诚信励志教育,入农户宣讲违约后果
同时,为了让广大群众形成自觉还款的意识,鲁山县资助中心结合教育扶贫工作组“万人大讲堂”活动,走乡镇、进基层、入农村,发放自创的宣传材料《鲁山县生源地贷款三“步”曲》、《鲁山县生源地贷款贷后问题解答》10万份,大力宣讲生源地贷款的流程,重点讲解學生违约的不良后果,牢固树立学生家庭成员的诚信意识。
3.发掘社会公益力量,提供双向选择交流
2017年暑假,鲁山县学生资助中心联合5家社会公益企业,组织生源地贷款未就业学生招聘会,帮助贷款学生顺利就业;联合鲁山县职教中心对生源地贷款未就业学生进行免费的技能培训,扩大就业渠道。
通过以上措施,我县不但实现了连续四年贷款回收零逾期,还加大提前还款催收力度,累计提前还款532人,还款本息399.45万元。鲁山县连续四年被河南省教育厅考核为优秀单位。2017年4月,《教育时报》以“四心服务让贫困学子上学无忧”为题,整版刊登了鲁山县生源地贷款工作的先进做法。
作者简介:赵红霞,河南省鲁山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