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沟:特色文化迷人眼

来源 :四川党的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gju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里,湖泊、瀑布、雪山、森林交相辉映,将九寨沟营造成一个童话仙境。
  这里,藏家的土楼、晾架的经幡以及栈桥、磨房,将九寨沟点缀得如诗如画。
  这里,春时嫩芽点绿,瀑流轻快;夏来绿荫围湖,莺飞燕舞;秋至红叶铺山,彩林满目;冬来雪裹山峦,冰瀑如玉。
  山水相映,林水相亲。树上松果悬挂,林中布满地衣,倒入湖中的树枝、藤蔓,天长日久已被钙化成一件件艺术珍品,构成了一个个奇幻美妙的水下艺术展厅。
  九寨沟的高峰、彩林、翠海、叠瀑和藏族风情被称为“五绝”。这里既是自然保护区,又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被列入世界人类自然遗产名录。
  如果说九寨沟的第一道风景是被精美绝伦的自然风光填满的,那么九寨沟的另一道风景却是被浓郁的藏羌风情拉开的。
  九寨沟位于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南坪县中南部。“九寨沟”的名字源于这条沟内分布着9个藏族村寨。原始古朴的村寨散落在绿树环抱的群山之中显得更加古老、宁静。
  一个民族的建筑文化总是和它的生存环境、生命繁衍息息相关,有着人类文化学和地域文化学的色彩。九寨沟,平均海拔在2500米左右,属于寒温带地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因此,这里的传统建筑大都为木结构。
  九寨沟的民居非常讲究,新居尚未建成,房主就请来画师,在墙壁、门框、房梁上画个不停。他们将各式各样的保护神画在墙壁上,以保佑他们全家平安,而且户户都有经轮、佛龛。
  九寨沟的藏族服饰做工精细,华美洒脱。男子穿红、紫、咖啡色氆氇,或白色衬衫,衣袖宽松系红色或黄色腰带,腰间佩带腰刀和吊刀,头戴礼帽,显得英武潇洒,恰好衬出他们的健壮体魄和剽悍豪爽的性格。女子爱穿长至脚踝的黑色衫,系红色腰带,头戴羊皮镶边的圆形帽。
  节日盛装时,背后从头到脚披一长带,上缀镂花银碟和珠宝,加系皮制窄腰带,上缀大银花。佩戴双耳环和玉石、琥珀、象骨、玛瑙等制成的项链、手镯和嵌珠银戒。中老年妇女常在肩上斜挂一个银制经盒,将头发梳成许多长而细的小辫披在肩上。冬天,男女都穿豹皮镶边的大皮袄,头戴漂亮的狐皮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藏族女装进行了大胆的改革,腰间扎上腰带和银装饰品,既具有藏民族特色,又便于女姓参加各种活动。
  这里的藏族人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等生活、生产方式,至今还保留着浓郁而古朴的传统:精美的服饰、剽悍的腰刀、香醇的青稞酒和酥油茶、洁白的哈达、欢快的踢踏舞、稳健的二牛抬杠……展示了他们对生活的炽爱。
  藏寨、经幡、白塔、龙达、寺院、转经、栈桥,让人目不暇接;吃藏餐、听藏歌、跳藏舞,采购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让人乐此不疲;走进帐篷,披上哈达,品尝着清香的青稞美酒,欣赏着阿坝藏羌歌舞的不同风情,让心灵被藏羌人积淀已久的特有文化气氛所震撼。
  农历正月为藏族的年节。还有德朵节、转山节和“良敏王清”庙会等。而九寨沟最隆重的节日当数农历三月十五的“麻孜会”。这天男女老少都身着盛装去扎如寺参加庙会,烧香敬神,朝佛转山,向师长亲友、和尚喇嘛敬献哈达,表达美好的祝愿。庙会上还有唱歌跳舞、演藏戏等庆典活动。青年男女也常在这天寻觅知音,结交朋友。
  这里的藏族风情不完全同于西藏,带有厚重的边缘文化色彩,加上九寨沟周边,藏、羌、回、汉各民族融合聚居,草地上英俊的骑手,岷江畔大禹的传人,咂酒与锅庄,碉楼与羌笛,共同谱写着一首悠扬的民族融合之歌。
  这里的藏族民俗文化、宗教文化以及生态、科学文化,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赋予九寨沟强大的生命力。
  九寨沟民族艺术团,集藏羌歌舞文化艺术之精华,用歌舞演唱等艺术表演形式,展示了浓郁的藏羌文化。伴随着旅游文化的兴起,九寨沟内的树正村利用本村的自然历史条件和传统藏族文化资源,办起了藏民俗文化村,向中外游人展示藏民俗文化。
  为更深层次地发掘九寨沟的旅游文化,丰富九寨沟的文化内涵,以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级旅游精品建设,九寨沟管理局在创办《九寨沟》杂志的基础上,通过邀请国内著名作家、诗人来九寨沟参加“中国当代名家看九寨”笔会等系列活动,丰富九寨沟的文化,提高九寨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从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强省跨越”,九寨沟正在尽一分力。随着打造国际旅游精品战略构想的推进与实施,九寨沟管理局从“土著文化的保护与开发、产品文化的营造与创新、品牌文化的塑造与传播”三环通路模式,着力从解析童话世界,以跨文化对话带动体验消费;研发土著文化,传承活态符号与原生态体验;塑造品牌文化,探求时尚文化与旅游文化的互动机制,强力打造强势国际旅游文化品牌。把餐饮文化与民族风情有机结合起来,重点挖掘地方特色浓郁的风味小吃和美食佳肴,开发具有地方特色和民俗风味的饮食及饮食文化。利用九寨沟丰富的农副土特产品资源和原材料产品,加强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系列商品的开发研究,重点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美术品和少数民族的服饰及用品、名优食品。充分挖掘有民族特色而又具有参与性、娱乐性的民族文化,定期举办民族文化节庆活动和建立固定的民族文化村,积极发掘和开发传统文化中有民族性、世界性的因素,丰富其文化内涵,全面提升九寨沟的内在品质,构建九寨沟的特色文化品牌。
其他文献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青年是民族的希望。  85年前,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汹涌澎湃的革命洪流中宣告诞生,一批批有志青年从此走上波澜壮阔的奋斗征程,揭开了中国青年运动的新篇章。  85年后,今天的共青人带着朝气和激情,继续用青春、热血和汗水谱写出一支支可歌可泣的青春之歌,  在“五四”青年节的前夕,我们专访了共青团四川省委书记李佳。让我们一起聆听。聆听一名老团干的真诚与执著,聆听2000万四川青年站在新
期刊
林凌,著名经济学家、省社科院学术顾问、博士生导师。一位对成渝经济区发展充满感情的学者。林凌教授的学术生涯是从研究改革开放开始的。他在企业改革、中心城市综合改革、政府改革、宏观改革、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等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都有突出贡献,曾两度荣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多次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一、二等奖,有几项重大改革方案和政策建议被国务院和四川省采纳实施。1988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
期刊
神奇、神秘、神妙的巴蜀文化是四川旅游业跨越发展的持续光源。  四川素称“天府之国”,这里有山川秀美的自然风貌,地势奇绝,青峰竞艳,丹壑争流,具有天下第一流品质的自然景观;这里有秀冠华夏的历史人文,上下五千年的巴蜀文明源远流长,积淀深厚,名人文豪竞相辈出,民族风情多样,民风民俗魅力独特。在这里,自然、人文、社会风俗多种景观相生相依,情景交融,造就了得天独厚、品位极高的天府之国的旅游资源——  自然世
期刊
常言道,“人生七十古来稀”,可年近七旬的易惠芳老师从1956年起,已经为党的教育事业奋斗了半个多世纪,至今仍坚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在五十载漫长岁月里,易惠芳从风华正茂到两鬓风霜,从一位年轻教师到学生心中亲爱的“易妈妈”,再到现在慈祥的“易奶奶”。她付出了很多,但也收获了很多。她说最珍贵的就是赢得了学生们的心,那是用什么都换不来的。    以爱育人更无声    “能够从事充满激情、充满创造、
期刊
2007年,是四川省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一年:省委在“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四川”的前提下,提出了包括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跨越在内的“四大跨越”战略构想。4月16日,本刊记者为此专访了省旅游局局长张谷,请他详解“跨越”的内涵和方略。  记者:为什么会把发展旅游作为“四大跨越”的战略构想之一?  张谷:省委的构想是建立在对省情深刻的认识和分析上的,因为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跨越是一种必然选择。
期刊
《物权法》是基本的财产法,其制定填补了我国立法的空白;《物权法》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伟大实践,它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相应的法律保障——  时下,如果你在google上搜索一下“物权法”三个关键字,你会看到416万条查询结果,可见《物权法》已经成为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实际上,我国民法学界关于《物权法》的讨论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了。1997年国家开始着手起草《物权法》
期刊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这毋庸置疑,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我们对宝贵的人才资源的浪费却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科文献出版社发布的《2006年中国人才发展报告》指出,由于用人观念和制度安排存在欠缺,我国的人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人才浪费现象非常严重。据测算,仅2005年一年,中国就有2500万人因没能“尽其才”而无端消耗,造成的损失仅经济指标一项已超过900
期刊
郑光路先生在《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06年11期发表的《伟大的四川抗战》是一篇好文章,值得一读。我读后十分感动,不禁为之动容,思绪万千。四川人民在国难当头时。竟有如此爱国、报国的博大胸怀,全民奋力抗战的精神,令人心灵为之震撼!  中华五千年历史是一部可歌可泣的灿烂史。然而,在那个艰难的历史时期,竟被一弹丸之国肆无忌惮地欺凌、掠夺、杀戳。祸根起于满清之腐朽与衰败。民国初年之军阀混战与割据,袁世
期刊
10月23日下午,省委九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在蓉召开,传达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就贯彻落实进行了部署。  会议认为,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奋进的大会。大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总结十六大以来的工作,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
期刊
庄严党章,字字千钧。中国共产党党章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党的十七大对十二大制定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做出了第五次修改。  党的十七大代表们认为,25年间,每一次党章修改都体现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品质。    体现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党章修订清晰地反映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脉络    1982年,党的十二大通过新的党章,把十一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