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赖少其(1915-2000),广东普宁人。早年求学于广州市立美术学校西画系,偏爱版画。他与同样爱好版画的老师李桦,同学吕蒙、潘业、陈仲纲、张影等响应鲁迅先生倡导中国新兴版画运动,而于1934年6月19日在广州美校创立“现代创作版画研究会”,积极开展新兴版画创作,举办版画新作的“周展”“月展”“半年展”等一系列展览,并创刊《现代版画》丛刊共出版十八集。在“现代创作版画研究会”中,赖少其是最为活跃的作者之一。他既创作版画,又写诗歌和小说。他创作的描绘鲁迅肖像的《鲁迅先生》,寄给定居上海的鲁迅先生,被鲁迅改题《静物》,推荐发表在1935年上海的《文学》杂志第五卷第一号上。此幅《鲁迅先生》肖像木刻版画,艺术构思独特,用夸张刀法的木刻语言,巧妙地将鲁迅肖像作为墨水瓶的商标瓶贴安排在墨水瓶上,夜间燃着的烛光作衬托,墨水瓶打开着,一支鹅毛笔横在墨水瓶前,作品含蓄地讴歌鲁迅用笔著文为武器,日夜操劳,为“战取光明”(鲁迅语)向黑暗势力斗争的战斗精神。可贵的是,赖少其同志保存了当年这幅《鲁迅先生》木刻版画的原刻版,他重新拓印一幅赠予笔者,成为永远的纪念。当时赖少其写的短篇小说《刨烟工人》,亦由鲁迅推荐,刊载在上海良友图书公司出版的《新小说》上。赖少其还创作诗歌与版画相配的《诗与版画》集(木刻版画二十五幅,配诗十首),《自祭曲》集(有十幅木刻版画配诗),以及其他许多版画新作寄给鲁迅先生。与此同时,赖少其利用1934年暑假,发挥他曾经学习过日文的优势,根据日文版画技法书籍,结合自己的木刻版画创作实践感受,编成《创作版画雕刻法》一书,由上海形象艺术社出版,此成为中国新兴版画运动中第一本刻版画图创作技法理论专著,无疑对传播新兴版画技法有着积极作用。鲁迅作为中国新兴版画运动的导师,每每收到赖少其的作品都给予热情回信,先后给赖少其回信六次,特别是1935年6月29日给赖少其回信说:“五月二十八日的信早收到。文稿,并木刻七幅,后来也收到了。太伟大的变动,我们会无力表现的,不过这也无须悲观,我们即使不能表现它的全盘,我们可以表现它的一角,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鲁迅给赖少其回信这“一木一石”之说,指的是新兴版画创作表现时代风云和革命斗争,如果一时无力去作“全盘”表现,亦不要紧,可以从多角度、多侧面去作描绘,这样更实在些。这“一木一石”之说,后来成为指导中国新兴版画运动的名言。赖少其后来自己的书房甚至亦定名为“一木一石之斋”。正因为当时赖少其在广州美校是最为活跃的新兴版画运动参与者,又与鲁迅先生保持密切联系接受指导,所以在同学中威信很高,而被同学们推举为广州市立美术学校的学生会主席。可是,由此引起国民党特务机关的注意而被列入跟踪控制的黑名单。为躲避国民党特务,1936年曾来上海,与已在上海一家小学工作的同学吕蒙会合。
1 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赖少其始终以木刻刀为武器,创作抗日题材的木刻版画,投入抗战。1938年1月,赖少其赴武汉,投入国共合作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三厅郭沬若为厅长领导的艺术处美术科的抗日宣传工作,还参与于1938年4月16日在武汉创立的“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并出任理事。其间一度赴西安,参与创办抗日的《西北画报》。后赴广西桂林,建立“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桂林办事处”,与版画家刘建庵,黄新波等合作,于1 938年12月,在桂林举办了全国性的抗战木刻版画展览,展出作品三百余幅。之后,又连续举办街头抗日木刻版画展览。与此同时,创刊了漫画与版画相结合的抗日刊物《漫画与木刻》。恰好遇见中共党员,时任军事委员会桂林行营的国际新闻社负责人刘季平创刊有抗日刊物《工作与学习》,经商量为使刊物内容充实丰富,于是决定两个刊物合并为《漫画与木刻·工作与学习》,编辑工作由赖少其主持(实际上是主编),交由当时中共掌握的桂林新知书店出版,共出版了十六期,为各界抗日人士所喜爱,产生了较大影响。同时,赖少其应约为夏衍主编当时在桂林出版的《救亡日报》副刊《救亡漫木》经常创作木刻版画。尤其是1938年底,赖少其借鉴套色民间木版年画“门神”样式创作的《抗战门神》,大量印刷,于1939年春节期间广为发行,使桂林及周边地区城乡几乎家家户户张贴于门上,还发表于远在上海的《良友》画报上,而反响强烈。赖少其的老师,著名版画家李桦及著名美术评论家黄茅等著文赞赏这幅《抗战门神》,认为是抗日木刻版画中的杰作,使西南各地城乡“换上了一副抗战的新气象”,同时引起了当时抗日文艺界以此画为范例,展开了关于文艺大众化、民族化的讨论。自然,由此亦使赖少其成为著名版画家和文化名人。就在1939年9月间,赖少其的同学和挚友、早先参加新四军的吕蒙来信,信中附有新四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写给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李克农的信,请李克农协助介绍赖少其以文化名人的身份参加新四军的抗日工作,在李克农的协助下,赖少其以《救亡日报》战地记者的身份为掩护,手持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三厅厅长兼《救亡日报》社长郭沬若的介绍信,一路战地采访,每天以《走马日记》为专题发一篇采访记刊于《救亡日报》上,前后一个多月连载,甚有影响。就在这一过程中于1939年10月下旬抵达安徽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参加了新四军,亦即正式加入了革命队伍,并于1940年5月在新四军部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赖少其参加新四军后,先后在新四军军部战地服务团美术组创作抗日宣传画,为军部《抗敌报》和《抗敌》画报创作抗日木刻版画,并主编《苏中报》副刊《现实》,发起在新四军中成立“木刻同志会”,编写用蜡纸刻印木刻版画创作技法讲稿《第一张木刻》,举办新四军木刻同志讲习班,培训新四军木刻版画创作新生力量,使新四军的抗日木刻版画创作活跃开展起来。他还发挥其文学才能,创作了讴歌新四军渡长江坚持抗战的歌词《渡长江》,由新四军作曲家何士德配曲,成为新四军中流行的抒发抗日斗志的歌曲。赖少其被任命的新四军一师二团政治处副主任期间,发起开展有功劳记上《功劳簿》,发《功劳证》,并为立功者将《功劳状》寄回家使全家都光荣的“功劳运动”,对鼓舞新四军抗日斗志起着积极作用。经总结经验,“功劳运动”在新四军中全军推广,而赖少其被评为“干部一等功臣”。赖少其倡导的这一“功劳运动”,还被新华社在延安的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专题作了报道,并刊发短评,高度评价了这一“功劳运动”,这篇题为《号召普遍响应立功运动》的短评说:“这是人民自卫战争的一个创举……我们号召全解放区普遍地响应这一运动,作为争取全面抵抗胜利的有力武器。”由此又使赖少其在革命军队中成为名扬一时的著名人物。可是,这样一位由文化人出身革命军队干部,就在国民党政府破坏国共合作组成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阴谋发动突袭围剿新四军九千余人的“皖南事变”中被捕,囚禁于江西上饶集中营,劝降不成被认为是“顽固分子”而关入满是铁刺不能动弹的铁笼中,受尽折磨。后来在参加集中营剧团对外演出活动中趁机脱逃而重返新四军。抗日戰争胜利后又参与解放战争,随中国人民解放军南渡长江解放国民党政府的首都南京,并接管南京,担任南京军管会文艺处处长和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又兼任南京市文联主席,并受聘为南京大学(原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教授。其间,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任命为出席第一届全国文代会解放军代表团第一副团长,率团参加1 949年7月6日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召开的第一届文代会。与此同时,根据其被国民党囚禁在上饶集中营遭受种种险磨难的经历,编写出话剧剧本《庄严与丑恶》在南京公演,引起轰动,使广大观众受到革命的历史风云教育。(未完待续)
1 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赖少其始终以木刻刀为武器,创作抗日题材的木刻版画,投入抗战。1938年1月,赖少其赴武汉,投入国共合作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三厅郭沬若为厅长领导的艺术处美术科的抗日宣传工作,还参与于1938年4月16日在武汉创立的“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并出任理事。其间一度赴西安,参与创办抗日的《西北画报》。后赴广西桂林,建立“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桂林办事处”,与版画家刘建庵,黄新波等合作,于1 938年12月,在桂林举办了全国性的抗战木刻版画展览,展出作品三百余幅。之后,又连续举办街头抗日木刻版画展览。与此同时,创刊了漫画与版画相结合的抗日刊物《漫画与木刻》。恰好遇见中共党员,时任军事委员会桂林行营的国际新闻社负责人刘季平创刊有抗日刊物《工作与学习》,经商量为使刊物内容充实丰富,于是决定两个刊物合并为《漫画与木刻·工作与学习》,编辑工作由赖少其主持(实际上是主编),交由当时中共掌握的桂林新知书店出版,共出版了十六期,为各界抗日人士所喜爱,产生了较大影响。同时,赖少其应约为夏衍主编当时在桂林出版的《救亡日报》副刊《救亡漫木》经常创作木刻版画。尤其是1938年底,赖少其借鉴套色民间木版年画“门神”样式创作的《抗战门神》,大量印刷,于1939年春节期间广为发行,使桂林及周边地区城乡几乎家家户户张贴于门上,还发表于远在上海的《良友》画报上,而反响强烈。赖少其的老师,著名版画家李桦及著名美术评论家黄茅等著文赞赏这幅《抗战门神》,认为是抗日木刻版画中的杰作,使西南各地城乡“换上了一副抗战的新气象”,同时引起了当时抗日文艺界以此画为范例,展开了关于文艺大众化、民族化的讨论。自然,由此亦使赖少其成为著名版画家和文化名人。就在1939年9月间,赖少其的同学和挚友、早先参加新四军的吕蒙来信,信中附有新四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写给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李克农的信,请李克农协助介绍赖少其以文化名人的身份参加新四军的抗日工作,在李克农的协助下,赖少其以《救亡日报》战地记者的身份为掩护,手持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三厅厅长兼《救亡日报》社长郭沬若的介绍信,一路战地采访,每天以《走马日记》为专题发一篇采访记刊于《救亡日报》上,前后一个多月连载,甚有影响。就在这一过程中于1939年10月下旬抵达安徽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参加了新四军,亦即正式加入了革命队伍,并于1940年5月在新四军部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赖少其参加新四军后,先后在新四军军部战地服务团美术组创作抗日宣传画,为军部《抗敌报》和《抗敌》画报创作抗日木刻版画,并主编《苏中报》副刊《现实》,发起在新四军中成立“木刻同志会”,编写用蜡纸刻印木刻版画创作技法讲稿《第一张木刻》,举办新四军木刻同志讲习班,培训新四军木刻版画创作新生力量,使新四军的抗日木刻版画创作活跃开展起来。他还发挥其文学才能,创作了讴歌新四军渡长江坚持抗战的歌词《渡长江》,由新四军作曲家何士德配曲,成为新四军中流行的抒发抗日斗志的歌曲。赖少其被任命的新四军一师二团政治处副主任期间,发起开展有功劳记上《功劳簿》,发《功劳证》,并为立功者将《功劳状》寄回家使全家都光荣的“功劳运动”,对鼓舞新四军抗日斗志起着积极作用。经总结经验,“功劳运动”在新四军中全军推广,而赖少其被评为“干部一等功臣”。赖少其倡导的这一“功劳运动”,还被新华社在延安的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专题作了报道,并刊发短评,高度评价了这一“功劳运动”,这篇题为《号召普遍响应立功运动》的短评说:“这是人民自卫战争的一个创举……我们号召全解放区普遍地响应这一运动,作为争取全面抵抗胜利的有力武器。”由此又使赖少其在革命军队中成为名扬一时的著名人物。可是,这样一位由文化人出身革命军队干部,就在国民党政府破坏国共合作组成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阴谋发动突袭围剿新四军九千余人的“皖南事变”中被捕,囚禁于江西上饶集中营,劝降不成被认为是“顽固分子”而关入满是铁刺不能动弹的铁笼中,受尽折磨。后来在参加集中营剧团对外演出活动中趁机脱逃而重返新四军。抗日戰争胜利后又参与解放战争,随中国人民解放军南渡长江解放国民党政府的首都南京,并接管南京,担任南京军管会文艺处处长和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又兼任南京市文联主席,并受聘为南京大学(原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教授。其间,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任命为出席第一届全国文代会解放军代表团第一副团长,率团参加1 949年7月6日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召开的第一届文代会。与此同时,根据其被国民党囚禁在上饶集中营遭受种种险磨难的经历,编写出话剧剧本《庄严与丑恶》在南京公演,引起轰动,使广大观众受到革命的历史风云教育。(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