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研究通过分析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耦合关系,构建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及灰色关联系数矩阵的方法评价2008—2018年陕西省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状况,以期为陕西省历史文化资源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我国其他地区相关融合发展问题提供启发借鉴价值。
关键词:历史文化资源;旅游产业;融合;陕西省
中图分类号:F592;G127文献标识码: ADOI:10.3969/j.issn.1003-8256.2021.04.010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0引言
文旅融合是我国文化与旅游发展的大趋势,文旅融合既能够传承与发扬历史文化,又能够丰富旅游产业的内涵,同时,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适应了国家“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号召,推动旅游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同时加强对历史文化资源的创造性发展,是大势所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018年3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旅游产业应“推进融合发展,创新产品供给”,并强调“科学利用传统村落、文物遗迹及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艺术馆、世界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等文化场所开展文化、文物旅游”。根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2018年4月8日,新组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挂牌,将文化部、国家旅游局进行了职责整合,更有利于推动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以上政策文件从国家战略高度对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进行具体部署,为其融合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在学术层面,以产业融合视角对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问题展开研究还属于起步阶段。现有文献鲜有对于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直接研究成果,相关研究主要从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文旅融合视角下展开。在历史文化资源开发视角下,部分学者对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的相关研究内容与思想可供借鉴。郑志明等[1]解析川南地区历史文化资源构成,并利用GIS空间统计技术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提出“点-轴-群”保护格局、特色文化保护单元、区域旅游协同等保护措施。张紫霄[2]认为目前我国存在历史文化资源开发面临资源内涵挖掘不足、产业化开发次序不当、产业化路径选择不理智的問题,应加强地区文化研究、建立资源评估体系、推动产品创新,强化竞争意识、建立品牌意识进一步保护开发历史文化资源。邵甬等[3]以皖南地区为例,解析区域性历史文化资源的整体特征,探讨保护与利用的框架和实施保障制度,探索现阶段历史文化保护与城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在文旅融合视角下,部分学者考虑了历史文化旅游的特殊性所提出的研究思路具有一定借鉴意义。Boniface[4]强调在文化旅游开发的同时,应处理好文化旅游活动产生的冲突。Gulnara Ismagilova等[5]认为在历史文化旅游中必须确定独特的风格,并创造新的价值。马黎明[6]就历史文化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独占性等特征,且又是决定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重要因素,强调把握历史文化旅游的特殊性进行科学规划。
综上所述,学界在历史文化资源开发视角下展开的研究提供了对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的现状、对策分析,但并未考虑如何运用定量化的方法去评价历史文化资源;在文化旅游融合视角下展开的研究仅从文化资源旅游开发进行静态定性分析,并不符合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的双向动态性。所以,应深化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融合的研究思路、运用定量研究方法,对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陕西省历史文化资源得天独厚,旅游产业处于由高速向优质转化阶段,为历史文化资源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奠定基础。尤为突出的是陕西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关系密切,其旅游产业很大程度上依托历史文化资源发展,这也使陕西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融合相较其他地区更具优势基础。基于以上考虑,选择陕西省作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问题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耦合关系
在研究分析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关系时,目前耦合评价法是主要运用方法。耦合本身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或运动形式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的现象[7]。但产业融合和产业耦合从本质上讲存在区别。产业融合以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和市场融合为前提,通过渗透、交叉或重组方式最终形成新的产业形态[8]。而产业耦合除促进产业融合外,还能够保证主要联结部分的融合与子系统时时紧密关联,能在更大空间和更多元素上产生系统优化功能[9]。产业耦合与产业融合成效一致的基础之上,产业耦合还能够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产业创新。
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其本质是系统间的一种互补和创新,历史文化资源深化旅游产业的内涵,旅游产业为历史文化资源提供平台,从而获得双赢。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一种双向动态发展关系,具体表现在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就是物理学中所说的耦合关系。图1为历史文化资源系统和旅游产业系统耦合关系。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进程具有显著的耦合性特征。
历史文化资源融入旅游产业可以增加旅游产业的内涵。首先,历史文化资源融入旅游产业之中,无疑使旅游的特色更加鲜明,从而由垄断性历史文化资源获得持久的竞争力。其次,历史文化资源融入到旅游产业之中,有利于多样化开发旅游产品,以满足旅游者多元化消费需求,提高旅游产品附加值,从而使旅游产业结构得到优化。最后,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历史文化旅游新业态,推动旅游产业供给侧改革,创新旅游产品供给,从而助推旅游产业创新升级。 而旅游产业为历史文化资源提供了发展的平台。首先,历史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使众多历史文化资源的价值重新显现,从而得以恢复和发展,并通过旅游产业收益反哺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为其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其次,旅游产业推动历史文化资源的创新开发,借助旅游之形、市场之手,厚重的历史文化通过活化得以愉悦表达。最后,历史文化旅游的发展所凸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会不断提高政府以及居民对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视程度及保护热情,促使人们主动了解、整理、保护、创新、发展历史文化资源,从而实现历史文化的有效传承。
2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分析模型构建
2.1指标体系的构建
历史文化资源系统与旅游产业系统交互耦合体是具有开放性的、非线性双向动态耦合系统,对于这种复杂系统的有序发展水平和状态的测度,单一指标无法全面反映两者间的耦合机理,需要进行多指标综合分析与评判。评价指标选择遵循数据可获得性、系统关联性、代表性的原则。
旅游产业系统的指标选择考虑指标体系的设定原则,选取了旅游开发效益、旅游市场需求、旅游资源潜力、开发支撑条件4个Ⅰ级指标和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等7个Ⅱ级指标,综合计算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反映旅游产业的发展态势和总体水平。
历史文化资源系统的指标选择参考学者赵东[10]依照不同突出性对于历史文化资源的分类,选择了古文物遗址、宗教与祭祀文化、古籍文献、非物质文化遗产、红色文化5个Ⅰ级指标和相应9个Ⅱ级指标。而对于历史文化资源系统Ⅱ级指标的选擇,基于旅游发展的视角和代表性的原则,在全面梳理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筛选具有典型性的品牌历史文化资源。选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家文物局、国务院、文化部、中宣部等单位公布的世界遗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9类品牌历史文化资源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所统计的古墓葬数、石窟寺及石刻数均为被评选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的数量。
根据历史文化资源系统和旅游产业系统的特点,确定历史文化资源和旅游产业发展的评价指标,如表1:
根据统计的2008—2018年的原始数据所计算得出的标准化值和权重值,依据前文所述的旅游产业系统、历史文化资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评价函数、耦合度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旅游产业发展相对优先度模型,计算出陕西旅游产业系统的综合评价值F(x)、历史文化资源系统的综合评价值G(y)、历史文化资源系统和旅游产业系统间的耦合度C、耦合协调度D、旅游相对优先度P,并划分耦合协调度等级和类型(表5)。根据相应计算结果,绘制出陕西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耦合指标动态演化曲线(图2)。依据灰色关联系数函数,计算系统间任意两个参量的关联系数rij,并组成陕西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灰色关联系数矩阵(表6)。
3.3结果分析
(1)陕西省历史文化资源系统和旅游产业系统间存在复杂的耦合互动关系。2008—2018年间陕西省历史文化资源和旅游产业的综合评价值均为不断上升的趋势,两者间的耦合度趋于稳定,而对两者的综合评价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高达0.919,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由此可见陕西省历史文化资源和旅游产业间存在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耦合关系。
(2)陕西省历史文化资源系统与旅游产业系统综合发展水平总体上均呈不断上升趋势。其中,旅游产业系统2008—2012年发展较快;2012—2014年增速平缓,这主要由于国际旅游发展状况不佳导致,体现了旅游产业发展的脆弱性和波动性;2014—2018年进入新一轮加速发展周期。而历史文化资源系统在2008—2018年均呈上升发展状态,特别的,2014—2018年,历史文化资源系统反超旅游产业。 (3)陕西省历史文化资源系统和旅游产业系统已进入耦合协调发展可持续阶段。陕西省历史文化资源系统与旅游产业系统耦合协调度总体呈上升优化趋势。据2008—2018年陕西省历史文化资源系统与旅游产业系统耦合协调度数据大致可以划分为六个发展阶段:2008—2010年为极度失调阶段;2010—2012年为中度失调阶段;2012—2014为濒临失调阶段;2014—2016年为勉强协调阶段;2016年为初级协调阶段;2016—2018年为中级协调阶段。陕西省历史文化资源系统和旅游产业系统从2008年的极度失调状况一步步完善到2018年发展到中级协调状态,步入由无序向有序可持续发展趋势,但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4)陕西历史文化资源系统与旅游产业系统耦合协调类型表现为旅游超越、旅游滞后交替出现状况。其中,在2008—2014年,即耦合协调度等级处于失调时期,耦合协调度类型为旅游超越型与旅游滞后交替出现,说明这一时期陕西省对历史文化资源、旅游业的重视程度不足,不能完全满足两者的发展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两者发展。在2014—2018年,即耦合协调度等级进入协调时期,耦合协调度类型为旅游滞后型,说明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水平高于同期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但历史文化资源的旅游经济效益低,历史文化资源没有被完全开发或者开发效果不佳,旅游产业需要创新升级,历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仍有较大的潜力。
(5)陕西历史文化资源系统和旅游产业系统间各参量关系错综复杂,参量间耦合发展阶段基本处于协同发展阶段,但仍有一定發展空间,应注意各参量间耦合作用关系。尤其是在陕西历史文化资源系统内,世界遗产、古墓葬、石窟寺及石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所占权重较大,代表地位比较重要,资源丰裕程度比较高,但其与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关联系数均低于平均水平,耦合水平提升空间很大;累计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入围数这一参量和入境旅游人数、5A旅游景区数、星级饭店数、旅行社数参量间关联系数均较高,应保持各参量间的良性互动状态,重视考古新发现对于旅游产业的吸引力的同时保证旅游产业发展给予考古工作正向反馈机制;国家一级博物馆数与星级饭店数、旅行社数的关联系数均高于平均水平,大致处于融合发展阶段,说明国家一级博物馆与旅游开发效益间耦合关系较好,有一定潜力和提升空间。
4促进陕西省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陕西历史文化资源系统和旅游产业系统存在复杂耦合关系,2008—2018年两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呈不断上升趋势,各参量间耦合作用关系错综复杂,两系统间已进入耦合协调发展可持续阶段,但耦合协调度等级仍不高,耦合协调类型表现为旅游超越、旅游滞后交替出现状况。这说明陕西历史文化资源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虽趋势向好但仍存在问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应针对现状加强两系统间的协调以促进其深度融合。
4.1迎合旅游消费市场,有效开发历史资源
历史文化资源的资源优势并不直接等于旅游市场优势。陕西省世界遗产、古墓葬和石窟寺及石刻在历史文化资源系统内权重最高,代表极为重要,但其与旅游产业系统内入境旅游人数关联系数低于均值,说明旅游经济效益低,并没有有效开发。更好利用陕西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产业需要了解市场需求,进行市场细分,并迎合市场对历史文化资源的内涵进行深度挖掘,利用科学技术提升感染力和震撼力塑造旅游体验氛围,以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以提高历史文化资源的吸引力。
4.2活化文化资源,传递厚重历史
例如古籍等历史文化资源由于其历史久远且涉及历史学、考古学等相关专业知识,一般游客很难完全理解其珍贵价值。如果只是简单的观光式开发,游客实际获取信息量很少,旅游体验感较差,难以满足预期的旅游需求。陕西古籍藏量丰富价值较高,但数据显示其与国内旅游收入、国内旅游人数等参量关联系数均低于均值,说明旅游开发有效利用率低。对于文化性较高、体验性较差的历史文化资源,应挖掘内涵活化资源,利用生动形象的方式传递其背后的厚重历史,从而被现代人接受理解感知,从而更好发挥其旅游效应。
4.3打造旅游精品,资源配套发展
陕西历史文化资源存量丰富,可筛选其中重要历史文化资源进行重点开发,以打造历史文化旅游精品。在历史文化资源体系中年度全国考古新发现和国家一级博物馆两项参量与旅游产业系统内各参量关联系数均较高,说明旅游经济效益高,可确定为核心产品,重点开发凸显优势。同时应注意陕西历史文化资源种类齐全、分布广泛的特点,可考虑在打造精品的基础上将不同类型历史文化资源交织其中,并以游客需求角度重新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形成具有吸引力、影响力的旅游线路,再将旅游线路编织成陕西省历史旅游网络,从而形成特色鲜明的重要类型,达到不同历史文化资源配套发展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郑志明,焦胜,熊颖.区域历史文化资源特征及集群保护研究[J].建筑学报, 2020(增刊1): 98-102.
[2]张紫霄.历史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现状审视与对策思考[J].广西社会科学, 2016(10): 188-192.
[3]邵甬,胡力骏,赵洁.区域视角下历史文化资源整体保护与利用研究——以皖南地区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 2016(3): 98-105.
[4]BONIFACE P. Tourism and cultures: consensusin the making [C]// in: Robinson, MandBoniface, P. eds. Tourism and CulturalCon‐flicts. Wallingford, UK: CABIPublish-ing. 1999:287-306. [5]ISMAGILOVA G,SAFIULLINL,GAFUROV I.Using historical heritage as a factor in tourism development [J]. Procedia-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15, 188: 157-162.
[6]馬黎明.基于历史文化资源优势的文化产业发展目标与重点[J].齐鲁学刊, 2015(4): 96-101.
[7]侯兵,周晓倩.长三角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态势测度与评价[J].经济地理, 2015, 35(11): 211-217.
[8]马健.产业融合理论研究评述[J].经济学动态, 2002(5): 78-81.
[9]袁中许.乡村旅游业与大农业耦合的动力效应及发展趋向[J].旅游学刊, 2013, 28(5): 80-88.
[10]赵东.陕西历史文化资源的特性与类型[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14, 27(6): 101-104.
[11]王峰,刘安乐,张斌丰,等.云南省交通优势度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空间耦合态势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 2014, 23(2): 166-175.
[12]吴跃明,张翼,王勤耕,等.论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度[J].环境污染与防治, 1997, 19(1): 20-23, 46.
[13]廖重斌.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判及其分类体系: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J].热带地理, 1999, 19(2): 3-5.
[14]周叶.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江西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发展[J].江西社会科学, 2014, 34(3): 41-45.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and Tourism Industry: Taking Shaanx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ZHAN Shaowen,LI Mingyue,LI Jinjin(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关键词:历史文化资源;旅游产业;融合;陕西省
中图分类号:F592;G127文献标识码: ADOI:10.3969/j.issn.1003-8256.2021.04.010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0引言
文旅融合是我国文化与旅游发展的大趋势,文旅融合既能够传承与发扬历史文化,又能够丰富旅游产业的内涵,同时,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适应了国家“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号召,推动旅游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同时加强对历史文化资源的创造性发展,是大势所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018年3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旅游产业应“推进融合发展,创新产品供给”,并强调“科学利用传统村落、文物遗迹及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艺术馆、世界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等文化场所开展文化、文物旅游”。根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2018年4月8日,新组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挂牌,将文化部、国家旅游局进行了职责整合,更有利于推动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以上政策文件从国家战略高度对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进行具体部署,为其融合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在学术层面,以产业融合视角对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问题展开研究还属于起步阶段。现有文献鲜有对于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直接研究成果,相关研究主要从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文旅融合视角下展开。在历史文化资源开发视角下,部分学者对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的相关研究内容与思想可供借鉴。郑志明等[1]解析川南地区历史文化资源构成,并利用GIS空间统计技术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提出“点-轴-群”保护格局、特色文化保护单元、区域旅游协同等保护措施。张紫霄[2]认为目前我国存在历史文化资源开发面临资源内涵挖掘不足、产业化开发次序不当、产业化路径选择不理智的問题,应加强地区文化研究、建立资源评估体系、推动产品创新,强化竞争意识、建立品牌意识进一步保护开发历史文化资源。邵甬等[3]以皖南地区为例,解析区域性历史文化资源的整体特征,探讨保护与利用的框架和实施保障制度,探索现阶段历史文化保护与城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在文旅融合视角下,部分学者考虑了历史文化旅游的特殊性所提出的研究思路具有一定借鉴意义。Boniface[4]强调在文化旅游开发的同时,应处理好文化旅游活动产生的冲突。Gulnara Ismagilova等[5]认为在历史文化旅游中必须确定独特的风格,并创造新的价值。马黎明[6]就历史文化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独占性等特征,且又是决定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重要因素,强调把握历史文化旅游的特殊性进行科学规划。
综上所述,学界在历史文化资源开发视角下展开的研究提供了对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的现状、对策分析,但并未考虑如何运用定量化的方法去评价历史文化资源;在文化旅游融合视角下展开的研究仅从文化资源旅游开发进行静态定性分析,并不符合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的双向动态性。所以,应深化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融合的研究思路、运用定量研究方法,对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陕西省历史文化资源得天独厚,旅游产业处于由高速向优质转化阶段,为历史文化资源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奠定基础。尤为突出的是陕西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关系密切,其旅游产业很大程度上依托历史文化资源发展,这也使陕西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融合相较其他地区更具优势基础。基于以上考虑,选择陕西省作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问题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耦合关系
在研究分析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关系时,目前耦合评价法是主要运用方法。耦合本身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或运动形式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的现象[7]。但产业融合和产业耦合从本质上讲存在区别。产业融合以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和市场融合为前提,通过渗透、交叉或重组方式最终形成新的产业形态[8]。而产业耦合除促进产业融合外,还能够保证主要联结部分的融合与子系统时时紧密关联,能在更大空间和更多元素上产生系统优化功能[9]。产业耦合与产业融合成效一致的基础之上,产业耦合还能够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产业创新。
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其本质是系统间的一种互补和创新,历史文化资源深化旅游产业的内涵,旅游产业为历史文化资源提供平台,从而获得双赢。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一种双向动态发展关系,具体表现在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就是物理学中所说的耦合关系。图1为历史文化资源系统和旅游产业系统耦合关系。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进程具有显著的耦合性特征。
历史文化资源融入旅游产业可以增加旅游产业的内涵。首先,历史文化资源融入旅游产业之中,无疑使旅游的特色更加鲜明,从而由垄断性历史文化资源获得持久的竞争力。其次,历史文化资源融入到旅游产业之中,有利于多样化开发旅游产品,以满足旅游者多元化消费需求,提高旅游产品附加值,从而使旅游产业结构得到优化。最后,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历史文化旅游新业态,推动旅游产业供给侧改革,创新旅游产品供给,从而助推旅游产业创新升级。 而旅游产业为历史文化资源提供了发展的平台。首先,历史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使众多历史文化资源的价值重新显现,从而得以恢复和发展,并通过旅游产业收益反哺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为其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其次,旅游产业推动历史文化资源的创新开发,借助旅游之形、市场之手,厚重的历史文化通过活化得以愉悦表达。最后,历史文化旅游的发展所凸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会不断提高政府以及居民对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视程度及保护热情,促使人们主动了解、整理、保护、创新、发展历史文化资源,从而实现历史文化的有效传承。
2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分析模型构建
2.1指标体系的构建
历史文化资源系统与旅游产业系统交互耦合体是具有开放性的、非线性双向动态耦合系统,对于这种复杂系统的有序发展水平和状态的测度,单一指标无法全面反映两者间的耦合机理,需要进行多指标综合分析与评判。评价指标选择遵循数据可获得性、系统关联性、代表性的原则。
旅游产业系统的指标选择考虑指标体系的设定原则,选取了旅游开发效益、旅游市场需求、旅游资源潜力、开发支撑条件4个Ⅰ级指标和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等7个Ⅱ级指标,综合计算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反映旅游产业的发展态势和总体水平。
历史文化资源系统的指标选择参考学者赵东[10]依照不同突出性对于历史文化资源的分类,选择了古文物遗址、宗教与祭祀文化、古籍文献、非物质文化遗产、红色文化5个Ⅰ级指标和相应9个Ⅱ级指标。而对于历史文化资源系统Ⅱ级指标的选擇,基于旅游发展的视角和代表性的原则,在全面梳理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筛选具有典型性的品牌历史文化资源。选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家文物局、国务院、文化部、中宣部等单位公布的世界遗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9类品牌历史文化资源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所统计的古墓葬数、石窟寺及石刻数均为被评选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的数量。
根据历史文化资源系统和旅游产业系统的特点,确定历史文化资源和旅游产业发展的评价指标,如表1:
根据统计的2008—2018年的原始数据所计算得出的标准化值和权重值,依据前文所述的旅游产业系统、历史文化资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评价函数、耦合度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旅游产业发展相对优先度模型,计算出陕西旅游产业系统的综合评价值F(x)、历史文化资源系统的综合评价值G(y)、历史文化资源系统和旅游产业系统间的耦合度C、耦合协调度D、旅游相对优先度P,并划分耦合协调度等级和类型(表5)。根据相应计算结果,绘制出陕西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耦合指标动态演化曲线(图2)。依据灰色关联系数函数,计算系统间任意两个参量的关联系数rij,并组成陕西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灰色关联系数矩阵(表6)。
3.3结果分析
(1)陕西省历史文化资源系统和旅游产业系统间存在复杂的耦合互动关系。2008—2018年间陕西省历史文化资源和旅游产业的综合评价值均为不断上升的趋势,两者间的耦合度趋于稳定,而对两者的综合评价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高达0.919,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由此可见陕西省历史文化资源和旅游产业间存在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耦合关系。
(2)陕西省历史文化资源系统与旅游产业系统综合发展水平总体上均呈不断上升趋势。其中,旅游产业系统2008—2012年发展较快;2012—2014年增速平缓,这主要由于国际旅游发展状况不佳导致,体现了旅游产业发展的脆弱性和波动性;2014—2018年进入新一轮加速发展周期。而历史文化资源系统在2008—2018年均呈上升发展状态,特别的,2014—2018年,历史文化资源系统反超旅游产业。 (3)陕西省历史文化资源系统和旅游产业系统已进入耦合协调发展可持续阶段。陕西省历史文化资源系统与旅游产业系统耦合协调度总体呈上升优化趋势。据2008—2018年陕西省历史文化资源系统与旅游产业系统耦合协调度数据大致可以划分为六个发展阶段:2008—2010年为极度失调阶段;2010—2012年为中度失调阶段;2012—2014为濒临失调阶段;2014—2016年为勉强协调阶段;2016年为初级协调阶段;2016—2018年为中级协调阶段。陕西省历史文化资源系统和旅游产业系统从2008年的极度失调状况一步步完善到2018年发展到中级协调状态,步入由无序向有序可持续发展趋势,但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4)陕西历史文化资源系统与旅游产业系统耦合协调类型表现为旅游超越、旅游滞后交替出现状况。其中,在2008—2014年,即耦合协调度等级处于失调时期,耦合协调度类型为旅游超越型与旅游滞后交替出现,说明这一时期陕西省对历史文化资源、旅游业的重视程度不足,不能完全满足两者的发展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两者发展。在2014—2018年,即耦合协调度等级进入协调时期,耦合协调度类型为旅游滞后型,说明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水平高于同期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但历史文化资源的旅游经济效益低,历史文化资源没有被完全开发或者开发效果不佳,旅游产业需要创新升级,历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仍有较大的潜力。
(5)陕西历史文化资源系统和旅游产业系统间各参量关系错综复杂,参量间耦合发展阶段基本处于协同发展阶段,但仍有一定發展空间,应注意各参量间耦合作用关系。尤其是在陕西历史文化资源系统内,世界遗产、古墓葬、石窟寺及石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所占权重较大,代表地位比较重要,资源丰裕程度比较高,但其与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关联系数均低于平均水平,耦合水平提升空间很大;累计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入围数这一参量和入境旅游人数、5A旅游景区数、星级饭店数、旅行社数参量间关联系数均较高,应保持各参量间的良性互动状态,重视考古新发现对于旅游产业的吸引力的同时保证旅游产业发展给予考古工作正向反馈机制;国家一级博物馆数与星级饭店数、旅行社数的关联系数均高于平均水平,大致处于融合发展阶段,说明国家一级博物馆与旅游开发效益间耦合关系较好,有一定潜力和提升空间。
4促进陕西省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陕西历史文化资源系统和旅游产业系统存在复杂耦合关系,2008—2018年两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呈不断上升趋势,各参量间耦合作用关系错综复杂,两系统间已进入耦合协调发展可持续阶段,但耦合协调度等级仍不高,耦合协调类型表现为旅游超越、旅游滞后交替出现状况。这说明陕西历史文化资源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虽趋势向好但仍存在问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应针对现状加强两系统间的协调以促进其深度融合。
4.1迎合旅游消费市场,有效开发历史资源
历史文化资源的资源优势并不直接等于旅游市场优势。陕西省世界遗产、古墓葬和石窟寺及石刻在历史文化资源系统内权重最高,代表极为重要,但其与旅游产业系统内入境旅游人数关联系数低于均值,说明旅游经济效益低,并没有有效开发。更好利用陕西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产业需要了解市场需求,进行市场细分,并迎合市场对历史文化资源的内涵进行深度挖掘,利用科学技术提升感染力和震撼力塑造旅游体验氛围,以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以提高历史文化资源的吸引力。
4.2活化文化资源,传递厚重历史
例如古籍等历史文化资源由于其历史久远且涉及历史学、考古学等相关专业知识,一般游客很难完全理解其珍贵价值。如果只是简单的观光式开发,游客实际获取信息量很少,旅游体验感较差,难以满足预期的旅游需求。陕西古籍藏量丰富价值较高,但数据显示其与国内旅游收入、国内旅游人数等参量关联系数均低于均值,说明旅游开发有效利用率低。对于文化性较高、体验性较差的历史文化资源,应挖掘内涵活化资源,利用生动形象的方式传递其背后的厚重历史,从而被现代人接受理解感知,从而更好发挥其旅游效应。
4.3打造旅游精品,资源配套发展
陕西历史文化资源存量丰富,可筛选其中重要历史文化资源进行重点开发,以打造历史文化旅游精品。在历史文化资源体系中年度全国考古新发现和国家一级博物馆两项参量与旅游产业系统内各参量关联系数均较高,说明旅游经济效益高,可确定为核心产品,重点开发凸显优势。同时应注意陕西历史文化资源种类齐全、分布广泛的特点,可考虑在打造精品的基础上将不同类型历史文化资源交织其中,并以游客需求角度重新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形成具有吸引力、影响力的旅游线路,再将旅游线路编织成陕西省历史旅游网络,从而形成特色鲜明的重要类型,达到不同历史文化资源配套发展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郑志明,焦胜,熊颖.区域历史文化资源特征及集群保护研究[J].建筑学报, 2020(增刊1): 98-102.
[2]张紫霄.历史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现状审视与对策思考[J].广西社会科学, 2016(10): 188-192.
[3]邵甬,胡力骏,赵洁.区域视角下历史文化资源整体保护与利用研究——以皖南地区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 2016(3): 98-105.
[4]BONIFACE P. Tourism and cultures: consensusin the making [C]// in: Robinson, MandBoniface, P. eds. Tourism and CulturalCon‐flicts. Wallingford, UK: CABIPublish-ing. 1999:287-306. [5]ISMAGILOVA G,SAFIULLINL,GAFUROV I.Using historical heritage as a factor in tourism development [J]. Procedia-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15, 188: 157-162.
[6]馬黎明.基于历史文化资源优势的文化产业发展目标与重点[J].齐鲁学刊, 2015(4): 96-101.
[7]侯兵,周晓倩.长三角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态势测度与评价[J].经济地理, 2015, 35(11): 211-217.
[8]马健.产业融合理论研究评述[J].经济学动态, 2002(5): 78-81.
[9]袁中许.乡村旅游业与大农业耦合的动力效应及发展趋向[J].旅游学刊, 2013, 28(5): 80-88.
[10]赵东.陕西历史文化资源的特性与类型[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14, 27(6): 101-104.
[11]王峰,刘安乐,张斌丰,等.云南省交通优势度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空间耦合态势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 2014, 23(2): 166-175.
[12]吴跃明,张翼,王勤耕,等.论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度[J].环境污染与防治, 1997, 19(1): 20-23, 46.
[13]廖重斌.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判及其分类体系: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J].热带地理, 1999, 19(2): 3-5.
[14]周叶.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江西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发展[J].江西社会科学, 2014, 34(3): 41-45.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and Tourism Industry: Taking Shaanx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ZHAN Shaowen,LI Mingyue,LI Jinjin(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