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和《九章》中屈原的“重华情结”浅析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023244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屈原的重华情结,强调的就是其在辞作中对舜帝的多次叙述并流露出的敬仰情感,之所以会滋生这类现象,可以说由多重历史和现实因素决定。由此,笔者将在客观阐述屈原重华情结产生的根源基础上,探讨该类情结在《离骚》和《九章》中的特别内涵,希望能够为日后更多人深入了解屈原和其文学著作,提供可贵的指导依据。
  透过调查发现,屈原在《离骚》和《九章》中提过舜帝或是与其相关事件的次数非常多,且这部分内容显得别具一格,主要原因就是屈原对当中舜帝的设置和由此引发的重华情怀,都隐藏着作者对特定历史角色的现实感触,而这种感触显然已经超出作者本人所处的时代背景范畴。而为了更加细致和准确地把握屈原的政治活动特征和屈赋产生环境,人们就必须结合楚怀王与楚顷襄王两朝的历史去加以综合感悟。选择针对屈原《离骚》和《九章》中的重华情结分析,有助于在确保准确把握舜帝的形象基础上,洞悉屈原和古人交流、历史对话环节中所呈现出的历史气质以及个人气质,对于后人全方位了解屈原、传承和发展其高超的文学造诣等有着极为重大的影响意义。
  一、屈原重华情结衍生的主要原因
  屈原的重华情结,实际上就是对舜帝的敬仰态度。历史考究发现,舜帝不单单属于理想社会中的重要角色,同时更是真实的历史人物。特别是经过《尚书·尧典》《孟子》《史记·五帝本纪》等经典著作融合分析之后,它们可以深刻揭示出舜帝孝顺、贤能、举贤任能等多方面的形象特征。之所以说其孝顺,主要就是舜帝出生时皆微为庶人,历经“母嚣,弟象傲,皆欲杀舜”等磨难,不过其却“日以笃谨,匪有解”,并且“顺适不失子道,兄弟孝慈”。而贤能上主要强调舜帝顺利通过“尧乃以二女妻舜以观其内,使九男与处以观其外”的考验,之后更是在社会政治方面开创水土平、百工功等诸多重大的历史贡献。至于说其能够举贤任能,主要则是在“舜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外平成”中得以彰显。除此之外,舜帝在法度修明上也颇有成就。归结来讲,舜在人子、人臣、人君等人物形象适应方面,都做出了长期深入性的努力嘗试,正因如此,才令原本动荡不安的社会变得愈来愈安定和谐。
  另外,舜帝属于中原历史人物中和楚国关系最为紧密的一个,这一切皆由于其兼备中原和楚文化的浓郁色彩,能够促使两国文化的融合性发展,所以说屈原创作过程中将舜帝作为神游时的陈词对象,是必然的。换句话说,舜早已成为屈原无法忘却的精神寄托,基于此,屈原废寝忘食地阅读舜的历史和功德,在亲身参与舜的祭祀活动前提下,以及忠君爱国、实现抱负动力的驱使下,屈原自然而然地对舜抱着一种无意识的追寻情感,而至此之后,有关重华情结开始在屈原一系列文学创作中融会贯通。
  二、《离骚》和《九章》中屈原重华情感的相关内涵
  透过《离骚》和《九章》精细化阅读,人们可以深刻体验到当时屈原对于舜帝赋予的丰富情感,而这类情感的转折点则主要透过舜在屈原作品中出现的位置加以呈现。
  (一)配合重华情结来挖掘耿介的陈词对象
  《离骚》之中有这样一段话,即“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纣之猖披兮,夫惟捷径以窘步”,这是作者屈原透过历史层面进行对比的修辞结果,目的就是针对楚王昏昧、党人偷乐等不耻行为予以揭露,进一步反映出当时楚国政治的危机状况。而舜帝作为屈原仰慕的对象,舜的耿介便一直被屈原所推崇,尽管如此,屈原却仍旧招致窘步。为了使个人正面的政治理想和行为主张得以被认可,屈原开始引入一系列的正反历史事例,阐明失道则亡、得道则兴的真理。与此同时,为了充分表明舜帝就是屈原的精神知己,其又做出“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于县圃”的论述,其中朝发夕至的路线固然是虚写的,重点在于表现屈原为精神追求寻找伴侣的坚定意志。
  (二)利用重华情结来赋予屈原中正地位应有的历史依托
  透过屈原的一系列著作观察,人们知道舜帝还是一位出入玄圃的神人,之所以屈原会屡次陈词并欲和其游于瑶圃,实际上就是为屈原自身的中正地位争取依托,正是在舜帝、屈原彼此同游期间,发自于屈原内心的现实评点内容才能够和以往历史交相呼应。就像是在《涉江》中的“吾与重华游夕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这部分和重华豪迈交游情境,恰好与作者现实中的“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的幽怨态度等形成鲜明的对比,旨在感慨与天相齐的高尚德行势必会遭致小人嫉妒与诽谤,同时更突出舜帝和屈原的正面形象。在这类历史、现实不断转化的过程中,屈原独特的历史与个人气质得以全面统一,主要表现为屈原对舜帝持续投入充沛的感情基础上,和其进行无异于现实的互动交流。这种能够令历史、现实融为一体的荒诞幻想,实际上就是屈原为个人中正地位争取历史依托的有效方式。
  (三)借助重华情结来渗透屈原高尚的政治理想
  依照历史记载,舜帝的结局主要就是“勤民事而野死”,这一切皆源于其一生致力于维持个人和家庭、社会、百姓间的和谐关系,力求令国家动荡不安的局势得以消除,而这一切正是屈原期望做到的。实际上,屈原对于国事的关注、民生的同情等和舜帝是不相上下的,也就是说,重华情结不单单能够促使楚国拨乱反正,并且更能够促成屈原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的升华结果,因此重华情结属于屈原进行个人理想人格塑造的精神支撑,是实现人生价值中不可或缺的理想抱负。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便是屈原凭借一生书写和贯彻的伟大座右铭,毕竟屈原本身作为忠心的臣子和优秀的政治家、哲学家,其一切精神所在便在于不断地追求更高的政治理想。就是由于如此,人们才能够清晰地感知屈原情感的强烈变动过程,深刻地把握其内心的冲突和痛楚。
  另外,对于屈原来讲,其时刻承受精神上的痛苦折磨,为了令其人生得以解脱,其能够依靠的也便只有所谓的重华情结。包括在对舜帝的陈词中、和舜帝同游的情境内、和舜帝的对比下,其无时无刻不渗透出屈原高层次的政治理想,揭露出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彰显出作者的一片赤诚之心,这是一种精神上的解脱方式。至于《离骚》《九章》后半部分则主要用以否定当时一切巫咸之词,理清楚国所处形势,同时又表现出屈原当时决心远游又不忍离去的矛盾心理,无形之中也达到了强烈表现作者爱国情怀的效果。须知对于楚国来讲,不仅仅无贤人行美政,同时更无贤臣做美事,屈原满腹经纶和一腔抱负无从施展,最终因不得意而殉国,实则是追求身体上的解脱。
  三、结语
  屈原对于舜帝优良的品质等颇为赞叹,因此决心以舜帝和楚国的历史渊源为基础,进行以往历史深入性反思并展开全面性的文学创作。在此期间,舜帝完全成为作者情感倾注的核心对象,重华情结也就此逐步渗透,随后成为屈原总结人生和获得解脱的关键途径。希望日后在阅读屈原作品时,人们能够更多地关注这部分重华情结,传承屈原伟大的人生抱负和刚正不阿的处事原则,为中华之魂长久矗立、中国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等做出个人应尽的贡献。
  (铜仁学院)
其他文献
期刊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胜利闭幕了.全会作出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问题的决定》,反映了我国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表达了全党全国各
一 绪 论世界经济呈现出全球化和地区协作两种发展趋势。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 0 0 4年 12月末展开关于服务行业与农产品领域多方会谈 (DohaDe velopmentAgenda)等全球
期刊
本文从“明月思妇”的文化意象、“母亲与妻子”的双重形象塑造、夫妻风怀诗的题材和“情是何物”的诠释、“曲笔”艺术特色等角度切入对《月夜》进行解读,并加入文化思辨因子,尝试对杜甫诗歌做出新解。  天宝十五载(756年)春,安禄山由洛阳攻潼关。6月,长安陷落,唐玄宗逃蜀,叛军入白水,杜甫携家逃往鄜州羌村。7月,唐肃宗在灵武即位,杜甫获悉即从鄜州只身奔向灵武,不料途中被安史叛军所俘,押回长安。8月,作者被
期刊
用焦油紫染色,图像分析及统计学方法比较研究了两种鸣禽栗和燕雀发声控制核团的体积差异.结果表明,在发声活动中起重要作用的核团前脑HVc、RA和X区的体积存在显著的种间差异:
对于教育出版社的编辑来说,面临严峻的生存环境,能否提高自身的信息搜集利用及市场分析能力、选题策划能力、审稿加工能力、营销推广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For editors of edu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化建设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道路建设作为城市建设中的一个重点项目,对于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提高市政道路建设的质量已经成为当前城市道路建设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接下来,本文将就市政道路建设中沥青道路施工技术的应用展开详细分析,并根据实际应用情况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市政道路建设;沥青道路;施工技术;应用现状及建议  推进城
[内容摘要]“用情感来激发人,好像磁力吸铁一般有多大份量的磁,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的精神生活的核心。道德行为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情感活动,真正的德育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建立在一定的情感基础上。所以,自古以来的大宗教家、大教育家都非常注意情感在教育中的作用。便能吸引多大份量的铁,丝毫容不得躲闪。”因此,教育就是要把情感放在第一位,只要当认识和情感到位时,才能推动道德认识发展成为道德信念,
2003年,考古学家迈克·莫尔伍德(Mike Morwood)率领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团队在印尼弗洛勒斯岛的梁布亚洞穴中发现了一具小型人的头骨,随后在周围又相继发现其骨架残骸。莫尔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