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来源 :现代教师与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w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实践入手,阐述了现代信息技术在物理课堂教学运用的案例,它将课堂实验中难于直接观察的物理情境呈现出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符合学生的形象性思维。这样更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充分体现了多媒体的优越性,但是也忽略了多媒体的所带来的一些问题。下面就谈一谈多媒体在初中物理中的收获和反思。
  【关键词】多媒体 课堂教学 物理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物理知识、物理规律来源于生活实践,学习物理离不开理论联系实际,通过丰富多彩有趣生动的物理实验,让学生分析、归纳物理概念及规律,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但是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知识的传递主要靠教师对学生的灌输,而绝大多数物理教学过程中常常是:“轻实验过程重实验结论,轻过程,重知识;轻方法,重练习”的倾向十分严重,还是“以讲代做”的实验教学方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有些演示实验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教师的操作过程,实验中发生的现象,可见度非常小,无法直接让全班学生都观察到,如果运用信息技术中的动画课件,为课堂教学注入新鲜血液并带来活力。下面就列举三个利用信息技术来辅助课堂教学成功的案例。
  案例:1、做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若用常规仪器按传统实验方法进行演示,由于常规实验仪器和环境的限制,蜡烛在光屏上所形成的影像随着物距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一现象不是很明显,误差较大,致使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不甚理解,并产生迷惑。此时如改用信息技术技术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模拟实验,演示物距从无穷远至小于焦距的整个实验过程中物距、像距和像的变化情况,整个模拟实验过程流畅、直观、明了,从而使学生对该实验有了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利于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概念的形成。
  案例2、光学现象虽然在生活中见到很多,但对它在传播、反射和折射中遵循的规律靠经验和课堂实验可能难以归纳总结,运用课件动画播放,将生活中的短暂的、不明显的、不常见的现象通过屏幕展示出来,如小孔成像、水中倒影、彩虹等现象,再通过添加光路进行闪动,展示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中的角度的关系、像的性质,配合讲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光学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案例3、讲授“电流的形成”时,虽然电流是真实存在的,但它却看不见。摸不着,学生是观察不到的。如果靠学生自己去想象,难度是较大的,而借助信息技术课件用动画的形式模拟出电流的形成,并与水流的形成进行类比,将“短暂电流的形成”与“短暂水流的形成”进行类比,将“持续电流的形成”与“持续水流的形成”进行类比,制作了4个动画片段,变抽象为直观、形象,从而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这一知识点,将抽象的知识通过动画形象归纳出电源的概念。课堂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也十分显著。
  可见,多媒体帮助学生突破了难点,掌握重点。它与传统教具,教学手段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教者必须掌握信息技术的运用。当然,我们还要根据课题的特点,适当选择合适的课件,但前提是不要滥用课件。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的是:
  1.要熟练多媒体的使用
  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时,业务不熟不要强用。如运用投影仪时,投影仪放置高度正不正确,或银幕挂放角度对不对等,不合适易造成一是光源与银幕平面不垂直,有的不能把画面调清晰,二是有时不能将投影片放在台面中间,亮度达不到,至使学生看不清。三是不及时关机,有的将投影内容长时间投在银幕上,或用录音机播放完录音后,闪烁灯依然闪烁,分散了学生注意力。四是开机后移动机器,致使出现人为故障,影响使用。
  2.计算机的模拟演示不能完全代替真实实验
  动画演示,无疑给我们物理教学中实验带来了极大好处,它克服了瞬间完成的实验,学生不易观察到细节;克服了可视度很小的实验,学生不易观察到出现的现象等弊端,但我们教学中,不能仅靠计算机的模拟的实验,这样一来,给学生一个不真实的错觉:计算机所模拟的实验都蒙了我们。只有学生通过自身体验感受到的物理现象对其感官的刺激,才能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因而在应用多媒体教学时应郑重强调:模拟实验用于教学不是淡化演示实验教学,而是更需要我们教师重视演示实验教学。只有恰当、适时地把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多媒体的教学效果,否则,多媒体的运用就不能使我们的教学过程优化。
  3.课堂容量不要太多
  由于计算机有一个“海量”,许多需在课堂上讲的话写的字,都可事先设计在电脑中。因而一堂课下来,所讲授的内容可比传统方式教学内容多两到三倍容量。但我认为,如果这样做并不会对学生们有利,相反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益。教与学本身要寻找师生思维的同频效应,只有师生思维同一节奏的往前发展,课堂效率才能高。相反,依靠计算机多媒体的优越性,大量的灌输知识给学生,学生只有接受而无思考的余地,这样的课上下来,效果不会太好。我认为,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应保持传统课堂教学的内容容量,加大的是多媒体信息,如声音、图像、动画等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优势,加强人机交互性,增加学生个体的学习机会。
  4.不能过分强调多媒体的作用
  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界倍受青睐并且日益广泛地运用于初中物理教学,但是课堂上计算机只是辅助教学,而课件仍是多媒体课件的主流形式,课件的设计和制作必须考虑课堂教学的模式,现在的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起主导作用,课件是辅助工具,使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传统教学中对学生主体地位不够重视的情况,使学生更于理解所学内容,更热爱所学课程内容,在轻松愉快中度过一堂课,培养的是学生的能力,而不是变成高科技下的满堂灌教学模式.不要一味围绕课件转.课前一定要认真备课,注意课件呈现的时机,只有合适的时机呈现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物理中《浮力》的教学时,须向学生解释浮力产生的原因。先设想一个立方体浸没在水中,它的六个表面都受到水的压力,它的左右两侧面、前后两侧面,受到的压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平衡,只有上下两面由于深度不同,受到的压强大小不同,压力也因而不相等。表面受到水的向上的压力和上表面受到水的向下的压力差。但如果使用语言和文字向学生讲授向上向下压力差时,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抽象,对整个过程反映比较茫然。可通过课件以动画的形式慢镜头表示前、后、左、右的压强、压力相等,小木块保持不动,此时加载上、下表面压强、压力时,小木块慢慢向上移动。活泼的动画效果、直观的图形,快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现在的课堂教学中,经常会使用到多媒体这一工具,我们应该在认真备课时考虑多媒体的合理使用,来促进有效课堂教学,切不可不顾实际需要,盲目使用,使学生们感到疲劳,影响教学效果。
  
  参考文献
  [1] 张建明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与研究 2006 
  [2] 廖伯琴 走进课堂----初中物理新课程案例与评析 2004
  [3] 尤永清 新课程典型课案例与点评 2004 
  [2] 廖伯琴物理探究式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2003
  [3] 王祖浩 化学新课程与信息资源 2004
其他文献
物质的构成因其抽象性而不易被初中生掌握,因而是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分化点。《原子的构成》是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不易理解和掌握的一个课题。在进行本课题的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我从教材图片(图4-1 原子的构成示意图)入手,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中有哪些粒子?学生很快找到了原子核和电子两部分。进一步要求学生观察原子核中有几种图形?学生也可以很快看出其
期刊
在高中教学中,我们化学老师颇感头疼的是,不少学生对学好化学有畏难发愁情绪。这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和运用都比较困难,就更难以上升到能力发展了。鉴于此艰难的教学境地,我们化学老师如何促进学生顺利掌握化学知识,并在知识学习和运用中发展其化学学习能力呢?总结我们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成败得失,现谈谈对此的心得。  知识,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总结,是反映自然现象和事物本质属性的概念和规律。  
期刊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在“调”、“改”、“增”、“删”、“组”五个字上下功夫。  1.调整教学内容的顺序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和教学的实际情况,教师可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需要,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引导学生更有效地学习。  1
期刊
【摘要】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经济社会中,计算机技术已成为各行各业的一种重要的基础工具,也是用人单位考量高职毕业生的一个重要标准,高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怎样适应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理念、新观点、新思想和新举措,是高职教育工作者们面临的新挑战,本文通过更新教学理念、改革考试方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等方面对计算机教学的优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职校 计算机 教学方法  在职校的课程设置中,计
期刊
十年前,我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踏上了三尺讲台,只记得,那时我备课只能抄教材、搬教参;上课不足十分钟就草草收了兵;更不用说板书了……这样的一个我却能够在参教的第二年获得“宜城市三大比武一等奖”,第三年获得“襄樊市三大比武一等奖”。一路走来,给我最大的感触是:“无悔的青春,需要磨练!”  1.坚持学习 博采众长  生命像一条长河,看似天边,却有方向。最初上班时,性格好强的我,暗暗给自己提了一个要求
期刊
【摘要】本文认为人人都具有创造潜力,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大好时机。而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所以,在中学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应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深入挖掘学生的潜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 创造能力  行之有效 方法  众所周知,21世纪的竞争终归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是21世纪的人才呢?人才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我想这个人才绝对不能缺乏创
期刊
【摘要】学生不愿学英语,关键是他们对英语没有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最有效的内部动力,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和教学成绩。因此,作为英语教师,首先应该先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英语教学的根本。  【关键词】英语 学习兴趣特点 教学策略  英语教学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一种情感活动过程。学生的学习情感调控的好,可以变被动学
期刊
【摘要】文章从多种形式、丰富内容、多方收获几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唤起、培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为学生打开阅读这扇门。让阅读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领略阅读的魅力。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变得多姿多彩。让书籍在与学生的不断碰撞中,内化为学生的知识、修养、情趣、气质。  【关键词】多种形式 丰富内容 多方收获 阅读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在图书世界里生活,这是当今学校一个重要的教育问题。"阅读是学生生
期刊
数学是一门思维的科学,思维方法贯穿于学生的学习过程。数学内容的呈现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选择教学内容,精心组织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类比、归纳、推理与交流,掌握数学思维的一般方法,获得一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经新课程标洗礼的今天,老师们都知道阅读课堂教学必须要“读”占鳌头。“读”占鳌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读”占鳌头,就是在老师适当的指导下,让学生静心读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