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最近三年高考题为例分析高考实验化学的考查方式,通过分析得出,高考题中以选择题形式考查的频率很高,考查的知识点涉及较多,考查内容很细,本文以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原则和方法作讲解,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1.(2018全国II)下列实验过程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A选项氢氧化钠固体溶解后需经冷却后才能转移至容量瓶中,需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2-3次并将洗涤液转移至容量瓶,最后才能定容,A项错误;B选项实验中观察到黄色氯化铁溶液的黄色褪去,且变成浅绿色,说明Vc有还原性,正确;C选项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可除去H2中混有的少量HCl杂质,在经过浓硫酸干燥即可得到H2,实验中不用KMnO4溶液,C选项错误;D选项NaHSO3溶液与H2O2溶液的反应无明显的实验现象,无法判断反应进行的快慢。正确答案是B。
2.(2018年高考卷III)下列实验操作不当的是( )
A. 用稀硫酸和锌粒制取氢气时,加几滴CuSO4溶液以加快反应速率
B.用标准HCl溶液滴定NaHCO3溶液来测定其浓度,选择酚酞为指示剂
C.用铂丝蘸取某金属的盐溶液灼烧,火焰呈黄色,证明其中含Na+
D. 常压蒸馏时,加入液体的体积不超过圆底烧瓶容积的2/3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中和滴定、焰色反应和化学仪器。A项,Zn和Cu2+反应生成Cu,Cu、Zn和稀硫酸构成原电池,正确;B项,HCl和NaHCO3溶液反应生成NaCl、CO2、H2O,若HCl过量溶液显酸性,酚酞是碱性指示剂,应选用甲基橙,错误;C项,把某碱金属的盐溶液灼烧,火焰呈黄色,证明含有Na+,正确;D项,圆底烧瓶中的溶液不超过容积的2/3,正确。正确答案是B。
3.(2017全国II)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解析:A项,乙烯通入溴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易溶于四氯化碳,正确;B项,乙醇和水与金属钠产生氢气时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即乙醇和水中氢的活性不同,错误;C选项,水垢的主要成分为碳酸盐,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原理可以判断酸性:乙酸>碳酸,错误;D选项甲烷与氯气反应生成的CH3Cl不具有酸性,但生成的HCl具有酸性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错误。正确答案是A 。
4.(2017全国III)下列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实验仪器的使用与基本实验操作等。A項,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刻度线以下有盐酸,因此滴定管中剩余的盐酸的体积大于20mL,错误;B项,碘易溶于酒精,可用酒精洗涤,又由于酒精与水互溶,在用水洗净即可,正确;C项,用pH 试纸测定溶液的pH 时试纸不能润湿,错误;D项,配制溶液时,高锰酸钾需要在烧杯中溶解,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错误。正确答案是B。
1.分离提纯应遵行“四原则”和“三必须”。其中“四原则”分别是:一是不增——提纯过程中不增加新的杂质;二是不减——不减少欲被提纯的物质;三是易分离——被提纯物与杂质容易分离;四是易复原——被提纯物质易复原。“三必须”分别是:一是除杂试剂必须过量;二是过量试剂必须除尽;三是除杂途径选最佳。
2.分离提纯方法的选择
分离提纯方法的选择是根据分离提纯物质的性质和状态来决定,混合物的状态主要有三类:气体型、液体型、固体型。
固—固混合分离型:灼烧、热分解、升华、结晶(或重结晶)
固—混合分离型:过滤、盐析、蒸发
液—液混合分离型:萃取、分液、蒸馏、渗析
气—气混合分离型:洗气
3.物质分离提纯的常用化学方法
(1)洗气法:用于分离提纯气体。如用饱和NaHCO3除去CO2中的HCl气体。
(2)加热分解法:用于混合物中有热稳定性差的物质的分离提纯。
(3)酸化法:杂质为弱酸盐时,可加入适当的强酸除去杂质,如除去NaCl溶液中的NaHCO3。
(4)碱化法:杂质为酸式盐或难溶碱的盐时,可用适当的碱除去杂质。如Na2CO3中混有NaHCO3,可加适量NaOH。
(5)水解法:适用于溶液中的杂质存在水解平衡的除杂。如除去CuCl2酸性溶液中的Fe3+,可加入CuO ,破坏Fe3++3H2O≒Fe(OH)3+3H+平衡,产生Fe(OH)3而除去Fe3+。
(6)氧化还原法:用于混合物中还原性(或氧化性)的杂质,加入适当氧化剂(或还原剂),使其氧化(或还原)为被提纯物质。如除去Fe2+中的Fe3+,可加入过量铁粉将Fe2+氧化为Fe3+。
1.(2018全国II)下列实验过程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A选项氢氧化钠固体溶解后需经冷却后才能转移至容量瓶中,需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2-3次并将洗涤液转移至容量瓶,最后才能定容,A项错误;B选项实验中观察到黄色氯化铁溶液的黄色褪去,且变成浅绿色,说明Vc有还原性,正确;C选项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可除去H2中混有的少量HCl杂质,在经过浓硫酸干燥即可得到H2,实验中不用KMnO4溶液,C选项错误;D选项NaHSO3溶液与H2O2溶液的反应无明显的实验现象,无法判断反应进行的快慢。正确答案是B。
2.(2018年高考卷III)下列实验操作不当的是( )
A. 用稀硫酸和锌粒制取氢气时,加几滴CuSO4溶液以加快反应速率
B.用标准HCl溶液滴定NaHCO3溶液来测定其浓度,选择酚酞为指示剂
C.用铂丝蘸取某金属的盐溶液灼烧,火焰呈黄色,证明其中含Na+
D. 常压蒸馏时,加入液体的体积不超过圆底烧瓶容积的2/3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中和滴定、焰色反应和化学仪器。A项,Zn和Cu2+反应生成Cu,Cu、Zn和稀硫酸构成原电池,正确;B项,HCl和NaHCO3溶液反应生成NaCl、CO2、H2O,若HCl过量溶液显酸性,酚酞是碱性指示剂,应选用甲基橙,错误;C项,把某碱金属的盐溶液灼烧,火焰呈黄色,证明含有Na+,正确;D项,圆底烧瓶中的溶液不超过容积的2/3,正确。正确答案是B。
3.(2017全国II)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解析:A项,乙烯通入溴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易溶于四氯化碳,正确;B项,乙醇和水与金属钠产生氢气时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即乙醇和水中氢的活性不同,错误;C选项,水垢的主要成分为碳酸盐,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原理可以判断酸性:乙酸>碳酸,错误;D选项甲烷与氯气反应生成的CH3Cl不具有酸性,但生成的HCl具有酸性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错误。正确答案是A 。
4.(2017全国III)下列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实验仪器的使用与基本实验操作等。A項,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刻度线以下有盐酸,因此滴定管中剩余的盐酸的体积大于20mL,错误;B项,碘易溶于酒精,可用酒精洗涤,又由于酒精与水互溶,在用水洗净即可,正确;C项,用pH 试纸测定溶液的pH 时试纸不能润湿,错误;D项,配制溶液时,高锰酸钾需要在烧杯中溶解,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错误。正确答案是B。
1.分离提纯应遵行“四原则”和“三必须”。其中“四原则”分别是:一是不增——提纯过程中不增加新的杂质;二是不减——不减少欲被提纯的物质;三是易分离——被提纯物与杂质容易分离;四是易复原——被提纯物质易复原。“三必须”分别是:一是除杂试剂必须过量;二是过量试剂必须除尽;三是除杂途径选最佳。
2.分离提纯方法的选择
分离提纯方法的选择是根据分离提纯物质的性质和状态来决定,混合物的状态主要有三类:气体型、液体型、固体型。
固—固混合分离型:灼烧、热分解、升华、结晶(或重结晶)
固—混合分离型:过滤、盐析、蒸发
液—液混合分离型:萃取、分液、蒸馏、渗析
气—气混合分离型:洗气
3.物质分离提纯的常用化学方法
(1)洗气法:用于分离提纯气体。如用饱和NaHCO3除去CO2中的HCl气体。
(2)加热分解法:用于混合物中有热稳定性差的物质的分离提纯。
(3)酸化法:杂质为弱酸盐时,可加入适当的强酸除去杂质,如除去NaCl溶液中的NaHCO3。
(4)碱化法:杂质为酸式盐或难溶碱的盐时,可用适当的碱除去杂质。如Na2CO3中混有NaHCO3,可加适量NaOH。
(5)水解法:适用于溶液中的杂质存在水解平衡的除杂。如除去CuCl2酸性溶液中的Fe3+,可加入CuO ,破坏Fe3++3H2O≒Fe(OH)3+3H+平衡,产生Fe(OH)3而除去Fe3+。
(6)氧化还原法:用于混合物中还原性(或氧化性)的杂质,加入适当氧化剂(或还原剂),使其氧化(或还原)为被提纯物质。如除去Fe2+中的Fe3+,可加入过量铁粉将Fe2+氧化为F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