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发挥保险功能作用 助力体育强国战略实施

来源 :清华金融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lxu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进实施体育强国战略,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内在要求。保险具有风险管理、社会治理和资金融通等功能作用,能够在推进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可以为体育强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
  补短板、强弱项:亟须把握好实施体育强国战略的着力点
  建设体育强国是民族复兴的一项标志性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国新时代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到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的远景目标,擘画了未来5年以及更长时间体育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在推进我国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在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统筹发展、竞技体育不同项目均衡发展以及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协同发挥作用方面,应当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聚焦短板和弱项,找准实施体育强国战略的着力点。
  第一,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需要更大规模更高水平的体育服务设施供给,着力解决居民“去哪儿锻炼”的难题。目前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要和健身设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较为突出。统计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体育场地共有371.34万个,体育场地面积30.99亿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20平方米。虽然历史纵向增长较快,但与美、日等发达国家横向比较,与人均超过10平方米的领先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提出了让全民健身更亲民、更便利、更普及的群众体育发展方向,明确了到2035年经常体育锻炼人数占比超过45%、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5平方米的具体目标。加快建设与社区居民“近距离”甚至“零距离”的体育健身场所设施,是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吸引更多居民参加体育运动的“牛鼻子”。
  第二,全面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需要构筑有效的风险保障体系,着力解决参与方的“风险恐惧”心理。少年强则中国强,在建设体育强国的征程上,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早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焦点,瑞士洛桑大学研究发现青少年每周运动14小时对于身体健康最为有益。但是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已经连续20多年出现下滑,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超过50%。我国76.2%的儿童青少年每天体育锻炼时间不足1小时,体育锻炼缺乏是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的主要原因。除了体育设施不足、数字产品使用和学习压力增大等原因之外,体育运动风险因素也是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的“拦路虎”。一方面,青少年的监护人不愿意承担青少年参加体育运动可能导致的身体损害风险。另一方面,学校在提供体育设施或组织体育活动过程中,面对学生安全的责任和压力,在安排体育锻炼时倾向性地选择简化项目、降低强度、缩短时间。在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特别是在全面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的过程中,需要建立有效的体育运动风险教育、防范和转移机制,鼓励和促进青少年乃至全体国民安全、快乐地参加体育运动。
  第三,推进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需要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着力提升竞技体育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科技进步一日千里,竞技体育已经步入科技竞争时代。新时代竞技体育发展需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竞技体育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创新型转变,坚持以运动员为核心、以教练员为首要、以条件保障为基础、以现代科技为装备,提升竞技体育发展质量,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在世界体育强国之中,科技应用已经彻底改变了运动员训练和教练指导的方式,从运动员的日常管理、衣食住行到训练比赛,都有专门的科技团队提供系统保障,每0.01秒或0.01米的运动成绩进步,背后都是以巨大的科研投入为支撑。我国竞技体育发展也亟待从“小米+步枪”向“网络+科技”转型升级,需要加大体育科技创新力度,通过高科技装备助力竞技体育水平提升。由于体育科技创新具有的风险性和公益性特点,科技研发投入不高、科技创新动力不足以及市场力量参与不够等问题,需要从体制机制上予以破解。
  第四,打造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需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国内体育产业,着力提升体育产业经济贡献。在体育强国战略和政策保障支持下,我国体育产业已初步形成全产业链格局,体育产业2019年总规模达到29483亿元,增加值达到11248亿元,在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简称GDP)中的占比为1.14%。从总量来看,我国体育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低于发达国家2.1%的平均水平,更低于美国、法国等体育强国超过2.5%?3.0%的占比。从结构来看,在2019年我国体育产业增加值中,与“职业体育”相关的体育竞赛表演、体育经纪代理和体育广告传媒等子行业的增加值合计占比仅为3.6%,与美国职业体育增加值近20%的占比相形见绌,发展潜力巨大。
  第五,发展大型体育赛事,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风险保障体系,着力化解政府和市场主体的财务压力。发展大型体育赛事,是提升竞技体育水平、扩大大众体育消费、带动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组织大型体育赛事也需要面对一些特殊的风险。大型体育赛事组织具有人流、物流高度密集的特点,人流和物流在有限时间与空间内的大量聚集,导致赛事执行和管理过程中的风险发生概率较高。大型体育赛事组织需要平衡好“风险性”与“吸引力”,在通过提高赛事活动挑战性来提升消费体验的同时,要保证参与者、主办方的生命、财产与财务安全。大型体育赛事组织筹划具有一定周期性,如因不可抗力导致赛事活动中断,会导致主办方前期投入成为沉没成本,冲击相关主体的财务安全。据江苏省体育局抽样调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江苏全省122场计划赛事中有79场取消,赛事运营企业平均停业超过3个月,超過九成的赛事服务企业出现不同程度收入下滑。大型体育赛事主办方,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市场主体,都要科学应对体育赛事组织运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确定性。
  强服务、优保障:保险在实施体育强国战略中大有可为
  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加快推进体育改革创新步伐,更新体育理念,借鉴国外有益经验,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我国体育强国建设纲要设定的三阶段战略目标包括,到2035年形成与基本实现现代化相适应的体育发展新格局,实现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险作为一种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的治理机制,能够在推进我国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为建设体育强国提供有效的风险管理服务和保险保障支持。   第一,发挥人身保险费率杠杆机制,实现体育运动与健康管理融合,促进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实施。建设体育强国是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广泛深入开展以满足人民健身需要的全民健身运动,推动健康管理关口前移,有利于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减少社会医疗负担、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到2035年实现“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5%以上”的全民健身目标,除了宣传教育和增加设施以外,还可引入保险这种与居民健康和财务保障密切相关的市场化健康管理手段,根据居民参与健身锻炼的情况实施差异化的保险费率定价,激励居民科学合理地参加体育锻炼。保险机构可在大数据精算的基础上厘定参加体育锻炼与寿命健康的关系,并将运动因子引入人身保险定价模型之中,对于体育锻炼明显偏少的居民,在其投保人身保险时给予费率上浮;对于科学合理参加体育锻炼的居民,在其投保人身保险时给予费率优惠。例如,以移动互联和可穿戴设备为技术依托,保险公司可研发推出与运动大数据相结合的重疾保险产品,根据被保险人的运动量动态调整费率,当期运动步数越多,下期须缴保费越少。在全社会商业保险参保率持续提高的情况下,与体育锻炼情况挂钩的保险费率机制,可以形成体育运动与健康管理的良性互动融合,激发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主动性,达到提高身体素质和提升健康水平的积极成效。
  第二,开发职业运动员专属保险,提供覆盖职业运动员退役前后的保险保障,解决运动员职业化的后顾之忧。做好运动员特别是竞技体育运动员职业发展和保障工作,是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需要,是促进运动员群体终身全面发展的必要举措。在役期间,职业运动员需要承受竞技体育运动风险,可能面临体育运动所导致的身体伤害甚至生命危险。退役之后,职业运动员需要面临职业转换的挑战,特别是对于缺乏国际大赛优异成绩和广泛社会知名度的职业运动员,甚至面临失业风险和贫困风险。发达国家的保险机构通过发展职业体育专项保险,为职业运动员提供人身和财务保障。在美国,保险机构针对职业体育运动员面临的风险,提供涵盖养老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医疗保险、收入损失保险和运动伤残保险等的保险保障。例如,美国保险机构为职业运动员在参加训练或比赛时发生的运动伤残提供保险保障,包括短期失能保险、永久失能保险和收入损失保险。
  第三,创新体育产业保险产品服务,支持体育企业创新升级,保护体育产业市场主体活力。围绕体育产业链创新保险产品服务,充分发挥保险功能作用,能够有力促进体育产业创新升级,支持体育产业做大做强做优。例如,通过提供科技保险,为体育装备和体育用品制造企业提供覆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推广应用全流程的风险保障,推动体育用品供给转型升级。又如,通过提供专利保险强化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体育装备器材企业、科研机构等积极申请专利、商标或软件著作权,促进体育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再如,通过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和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等风险补偿机制,由保险公司承保新装备和新材料的质量风险和责任风险,支持体育装备领域新设备新器材新材料的应用推广,促进体育制造、服务企业装备能力升级。高分子材料“生物基杜仲胶”可用于医疗和体育等领域,已经纳入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19 年版)》之中,购买使用这种新材料的企业可在投保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时获得政府保费补贴,如果因为使用新材料引发质量事故或责任事故,可从保险机构获得赔偿。还如,通过“政府+保險”模式建立财政支持的运动员创业创新保险制度,由保险机构为运动员创业企业分担创新失败和经营中断的风险,解决运动员创业的后顾之忧。此外,通过提供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国内体育装备器材领域的优势企业、优势品牌和优势项目“走出去”,为培育拥有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体育企业和体育品牌保驾护航。
  第四,发挥保险资金规模大周期长优势,为体育强国建设提供融资支持,助力体育产业成长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我国体育领域投资长期主要依靠财政资金和体育彩票公益基金,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取得了集中有限资源办体育的效果。现代体育产业属于人才、资本和科技密集型产业,在培育支柱产业的过程中需要更大规模的资金投入、更加多元的资源来源。保险机构在承担风险保障责任过程中能够积累海量的资金,保险资金具有周期长、规模大、来源稳定以及追求长期稳定收益等特点,是成熟市场经济体系中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和资金供给方。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2021年5月末我国保险业总资产达到24.6万亿元,资金运用余额达到22.8万亿元,在国内资本市场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保险机构“承保+投资”的双轮驱动经营模式,联通了投融资体系,能够有效带动社会资本、引导投资领域、扩大投资规模,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资本支持,提升供给对需求的适配性。保险机构可以凭借资金筹集优势组建体育产业投资基金,通过股权债权等方式为体育企业直接提供资本支持,通过公私合营(PPP)等模式参与体育设施、体育产业园和体育小镇的开发建设,以长期稳定资金支持体育产业深耕,并以此获得稳定的长期回报。
  第五,发挥保险机构风险管理专业优势,为大型赛事提供全流程专业化风险管理咨询与保障,确保赛事各环节风险能够有效转移。随着我国体育事业快速发展以及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国内各类国际和国内、综合性和专业性、竞技性和群众性的体育赛事层出不穷。根据中国田径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境内共举办800人以上规模的马拉松赛事1828场,累计参赛人次712.56万,平均每天的马拉松赛事超过5场。无论是奥运会、亚运会这样的国际性综合赛事,还是马拉松这样的专业性赛事,主办方都需要覆盖全流程全要素的风险管理解决方案。保险机构作为专业的风险管理机构,可以围绕赛事筹备和赛事组织全过程设计订制化的保险服务方案,保障范围覆盖包括运动员、教练员、志愿者和观众在内的参与者、体育设施以及赛事门票广告收入等等,为主办方防范、转移和应对风险提供保障支持。例如,2020年东京奥运会受疫情影响延期至2021年举行,除去筹备期间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延期一年举办额外增加费用3000亿日元,而东京奥组会投保的赛事取消险赔付金额高达5亿美元,可以分担因不可抗力延期举行的部分损失。又如,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温网)自2004年起坚持每年花费200万美元投保“全球大疫情取消险”,2020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取消比赛,可从保险公司获得1.41亿美元保险赔偿金。还如,在今年甘肃白银5·22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比赛期间,由于遭遇突发降温、降水、大风的极端天气发生公共安全责任事件,造成21名参赛选手死亡、8人受伤,赛前投保的团体意外险预估赔偿金额1000余万元,自然灾害救助保险预估赔偿金额230余万元。   建体系、优机制:强化对保险助力体育强国战略实施的政策支持
  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强国道路过程中,应当积极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完善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体育事业发展模式,更加注重激发和调动包括保险在内的专业机构、市场力量和社会资源,通过纳入产业规划、提供财税支持和加强教育培训等措施,充分发挥保险功能作用,推进我国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一,建立涵盖体育保险在内的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在成熟市场经济国家中,通过市场化机制为体育产业发展保驾护航的体育保险,也是体育产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国内近些年的实践中,体育产业各参与方都有“保险保障”的现实需求,保险机构也积极探索提供有效的体育保险供给。但在产业规划层面,特别是在国家体育产业规划层面,尚未将体育保险纳入其中。例如,《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仅有“推动建立志愿者保险制度”一处提及“保险”,没有针对体育产业核心风险提出系统解决方案。建议保险监管部门与体育主管部门牵头,组织体育运动协会、体育产业企业、保险行业协会和保险机构共同参与,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实践为基础,全面梳理保险产业链条的风险点,并且制订针对性的保险解决方案,引导保险在体育强国战略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第二,建立完善体育运动保险产品服务体系。在各家保险机构和各地政府实践的基础上,由保险行业协会牵头搭建体育运动保险产品服务体系。面向非职业运动员,提供涵盖日常健身锻炼、短期业余竞技比赛等的保险方案,为体育运动爱好者制订全民健身险、短期运动险以及一年期运动险等保险方案。面向职业运动员,提供涵盖养老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医疗保险、收入损失保险和运动伤残保险等的保险保障。面向高风险竞技体育项目,提供马拉松平安护航保险、跆拳道运动意外伤害保险、“三大球”运动意外伤害保险、冰雪运动意外伤害保险及马术运动意外伤害保险等。面向体育项目经营主体,提供体育场馆责任保险、体育赛事责任保险、冰雪运动场所责任保险、马术经营场所责任保险、游泳池(馆)公众责任保险等。在举国上下迎接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的背景下,面对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和“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所蕴含的庞大风险保障需求,国内保险行业应当积极研发推广冰雪运动意外伤害保险以及冰雪运动场所责任保险。
  第三,建立覆盖体育运动员全生命周期保险保障体系。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运动员职业发展和保障工作,已经建立起包括聘用管理、收入分配、社会保险、职业辅导、教育资助、就业安置到特殊救助等内容的政策保障体系,覆盖了运动员从入队到在训和职业转换过渡期以及退役后的所有发展环节。在这些环节中引入保险机制,能够放大财政支持的保障效果,进一步提高运动员终身保障水平。一是通过向保险机构订制体育运动员意外伤害保险和失能保险,可以提高财政支持的保障水平。二是通过向保险机构订制体育运动员意外医疗保险,既可以提高保障水平,还可以利用保险机构的医疗服务网络,为运动员提供优质的医疗保障服务。三是按照政府牵头、保险经办的模式,建立运动员职业年金计划,解决退役运动员特别是缺乏明星效应的普通运动员的收入保障问题。针对运动员职业生涯的周期性特点,建立“财政资助+体彩基金+个人缴费”相结合的职业年金计划,由保险机构运用大数据精算模型厘定保费标准,保险机构负责职业年金基金的投资保值增值并以年金方式定期向退役运动员支付“養老金”,确保其能够拥有一份基本保障而不致陷入“贫困”。四是依托保险机构建立“创业基金+创业保险”的运动员创业支持计划,助力退役运动员通过创业实现职业转型、展现人生价值。
  第四,建立覆盖体育全产业链的“保险+融资”服务体系。立足保险功能作用,通过设立“体育产业发展基金”和创新体育保险产品,为国内体育产业发展提供融资支持和风险保障,推动国内体育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在基础设施建设环节,保险机构通过PPP模式参与体育服务综合体、体育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和体育运动场馆的建设,在提供长期资金支持、获取稳定收益的同时,搭建“保险+健康+体育”的综合服务生态圈。在研发创新环节,保险机构可以通过投资基金引导和科技保险护航,支持体育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分担体育科技研发创新活动风险,以人体力学和材料力学为基础提升体育运动装备的科技含量、安全性能和舒适程度,以第五代移动通信(5G)技术为支撑研发制造智能化的可穿戴运动装备,促进体育产业供给能力和供给质量的提升。在生产服务环节,以“保险+”方式为体育供应链和服务链构筑风险隔离防火墙,为“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提供风险保障解决方案,促进国内体育制造业服务业的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在体育营销环节,发挥保险投资基金、种子基金的作用,支持成立各类体育产业孵化平台;针对体育运动指导员、健身教练、体育经纪人和体育策划人等职业群体,提供相应的养老、医疗和意外保险产品,满足其个性化的人身保险保障需要。在政策上可以通过财政保费补贴、保费支出免税以及补贴转换保险等方式,增强各类主体和个人购买体育保险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保险保障覆盖面。
  第五,全面提升体育赛事风险保障意识和风险管理水平。在甘肃白银5·22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公共安全责任事件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做好应急救援、伤员救治、善后处理、事件调查等工作,深刻汲取教训,加强风险防范,完善体育赛事组织管理,依法依规严肃追究责任。随着国内各类体育赛事快速增加,体育赛事组织管理方要切实提升体育赛事的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要对赛事的筹办、举办以及赛后一系列运营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危害赛事组织方利益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科学的风险识别与评估,综合利用包括保险在内的经济手段与技术手段实施风险防范、转移或覆盖,以降低事故发生概率,减小损害损失程度,保障赛事安全顺利举办,以合理的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在全球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杭州2022年亚运会等体育盛会即将在国内举办,国内保险机构将发挥风险管理专业优势,围绕这些赛事的筹备和召开,开展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和风险预警,制订风险防范计划,并提供全过程的风险监测和应对工作。国内保险机构应当以这些大型赛事为契机,与国内体育主管部门和协会组织加强合作,探索建立综合和专项体育赛事的风险解决方案,全面提升国内体育赛事风险管理水平。各地政府和体育部门在大型体育赛事风险管理中应当积极引入保险机制,邀请专业保险机构共同参与赛事风险的评估和监测,要求赛事主办机构投保体育赛事保险,制订包括保险在内的风险应对方案。
  (盛和泰为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副总裁。本文编辑/丁开艳)
其他文献
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改变了世界.本文通过对互联网+背景下辽宁农特产品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建议构建辽宁农特产品供应链体系,保障农特产品的销售,从政府政策扶持角度到
扶贫移民搬迁的有效实施打造了诸多移民社区,改善移民生存空间的同时也产生了各种冲突与对抗.本文在回顾达伦多夫的阶级冲突理论和科塞的多元冲突理论的基础上,基于河西地区w
中国与中亚五国作为上合组织成员国,近年来农业贸易合作程度日益提升,双方充分发挥各自的农产品比较优势,以此为纽带强化双方经贸合作的同时发挥良好的带动和示范效应.同时也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于金融的科技探索快速推进,金融科技底层技术日益丰富、适用范围不断扩大,拓宽了金融服务边界,推动了传统金融的变革,甚至一定程度上颠覆了社会公众对于金融的认知。本文结合实践,研究金融科技的最前沿技术、演进方向和金融科技的应用逻辑,期待对金融机构正确推进金融科技的应用有一定启发。  金融科技应用与演进方向  科技的进步以及应用创新是金融领域使用并发展金融科技的重要驱动力量,
期刊
美股“长牛”在较大程度上背离了经济运行情况,“绑架”了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使其陷入易放难收的尴尬局面。中国应谨防美股高估值引发的系统性风险,将资产配置在相对安全的领域。同时,在新发展格局下,保障人民财产安全成为双循环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应警惕国内股市、房市资产较大泡沫的形成,严格限制国内资本参与炒作虚拟货币等国际投机活动。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际,美股走出了持续10年左右的慢牛行情。202
城乡融合发展需关注经济、社会、文化、人口等各方面的融合发展情况,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主体,需承担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吸纳农业科技人才的重要职责.当
在全球经济社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的时代背景下,绿色金融科技作为金融科技与绿色金融融合创新发展的产物,日益成为主要国家和国际组织都高度关注的交叉性领域。本文系统梳理了绿色金融科技的概念、意义、国内外政策及实践,分析了当前绿色金融科技应用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  概念界定与意义  从全球范围来看,联合国环境署于2014年发起了“可持续金融体系探寻与规划”项目,较早地对金融科技如何支持可持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反映金融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思路举措,《青海金融》记者近期专访了中国工商银行青海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博
期刊
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加速推进,境外投资者的参与度日益加深.境外投资者的持债动因、品种偏好、交易策略等投资行为,深刻影响着我国债券市场的开放路径与前景.日本金
期刊
中国人民银行自2014年4月25日起,通过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方式,对“三农”以及小微企业加强信贷资金引导.本文以青海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为主要调研对象,分析了存款准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