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彦初:误读对我来说是个褒义词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syJM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01 巨象,银盐照片,水彩,丙烯,2017

  孙彦初曾说自己做摄影是“野路子”出身。1999年孙彦初在辞去了广告业务员的工作进入影楼谋生,他从摄影助理做起,踏踏实实做最基本的工作。在干了快两年时,他在店里的考核中得了全店第一,“考完我就觉得自己可以独挡一面了。”
  之后孙彦初辞去了影楼的工作,开始云游四海。在这期间,他认识了一些有着同样摄影理想的朋友,他被这些人浓厚的摄影热情所感染,眼界也开阔了起来。
孫彦初
02 塔前,银盐照片,水彩,丙烯,2017

  2004年,孙彦初用自己两个月的工资,从一个异地的网友那里买了一部135胶片相机,拿到相机之后就开始不停地拍照,一年拍了二百多卷,而这就是他第一部作品《沉溺于此》的开始。2009年,孙彦初凭这部作品入选第一届三影堂摄影奖。
  这之后的一段时间,孙彦初突然感到“拍照惯性的恶心”。为了摆脱这种视觉惯性,他故意不带相机出门。2014年,孙彦初每天在郑州自己的工作室里看书、写字、画画、冲洗底片、做暗房实验。在经过反复的影像实验之后,他为自己对摄影的热情找到了一个出口:对照片进行再创作,编辑。
  对孙彦初来说,书就像一个容器,可以综合地表现他的很多想法。最开始他是想把自己拍摄的照片按照某种逻辑编排放在一个容器中,给别人看。“这个逻辑是由我决定的,别人可以跟随我的编辑、感觉走。”但渐渐地,他发现除了将自己的作品装入手工书这个容器之外,还可以有更多的方式来实现更多表达。
  郑州有个古玩城,卖文房四宝、古玩玉器,也卖过期艺术期刊、图书相册。做手工书的时候,孙彦初有时候会去逛逛。他根据自己的审美,买了一些老相册、老照片,多年下来竟收集了几千张。他开始尝试在这些老照片上进行重新创作,用绘画辅以拼贴的方法,为老照片增加更多虚构的情节和故事。“手工书里的照片或者图像大部分都是我拍的照片,而《虚构集》里面大部分是我买的别人拍的照片,之所以要改造别人的照片,这也是我做完手工书之后故意给自己出的难题,说不上改自己的照片和改别人的照片哪个更难,但还是有新鲜感和挑战的。”
  在孙彦初看来,《虚构集》中的每件作品单独成立。孙彦初觉得误读别人的作品和作品被别人误读是件很棒的事情。而《虚构集》就是一部被他误读,也被读者误读的作品。他误读了原照片的作品,而读者又误读了他的二次创作。为了让作品变得更加开放,在创作的时候他不去强调作品的叙事性和结构上的完整,以此来产生更多的误读空间。在2015年11月底举行的“谷仓样书马丁·帕尔评审奖”中,本书受到马丁·帕尔青睐获得大奖。
  直到今天,孙彦初的工作状态还跟以前一样,摄影对于他来说仍旧非常重要,但他在拍摄心态上有了一点变化,在拍完照片之后他就会开始思考,摄影除了直接输出照片之外还能有多少可能性。尽管靠创作来维持生活依然艰难,但他很庆幸自己能一直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能够遇见相知相守的人。
选自《一个女子》系列,照片打印,水彩,丙烯,2017

在《沉溺于此》之后,你为什么想要暂停当时单纯摄影的创作方式?当时你的状态是怎样的?


  孙彦初:因为觉得自己的拍摄进入了一个视觉思考以及拍摄动作上的惯性,所以就想刹住每天重复的无聊和迷茫。用拍照或者按快门这个方式排遣一下之前的烦恼,但这也是另一种不断重复的无聊,似乎没有尽头一样。

当初你对摄影进行过哪些尝试?为何选择绘画、拼贴?你以前学过绘画吗?


  孙彦初:我并没有突破过什么,只是按照自己的方式不疾不停地走着。我父亲是乡村画师和小学语文老师,小时候耳濡目染,受他的影响,喜欢上了丹青。

你是如何制作《虚构集》这本手工书的?


  孙彦初:手工书里的材料是我平时在暗房冲洗照片时留下来的各种试条以及废片,为了充分利用这些不完美的银盐照片,就把它们通过涂鸦、摧毁、“恶搞”的方式篡改一下,其中又虚构了一些章节出来,就变成了一本书。正是通过这些手段把原来的照片改变意义和左右其方向,过程中充满冒险和各种材料的试验,成功和失败随时切换颠覆,这很有魔力。
选自《一个女子》系列,照片打印,水彩,丙烯,2017
选自《一个女子》系列,照片打印,水彩,丙烯,2017
选自《一个女子》系列,照片打印,水彩,丙烯,2017

什么想法让你开始收集老照片?迄今为止收集了多少张?


  孙彦初:因为自己就是拍照的,觉得在古玩跳蚤市场上买一些老照片不会买到假货,在价格能接受的范围里,买到一些自身审美认同的照片是件开心的事。大概有大几千张了吧。

你觉得像《虚构集》这种再创作对原本的照片会有怎样的改变和影响?


  孙彦初:这些被人丢弃了的照片,原本应该在主人公的家庭相册里、相框里、回忆里,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及价值,但它们最终出现在跳蚤市场上。遇见并得到这些照片,再用自己的方式加工它们,变成自己的作品,这似乎都意味着对它们的改变和影响,但也可能不是,在时间面前,这些都显得微不足道。

大多数人还是执着于自己的作品要自己拍摄,而《虚构集》中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他人拍摄的。从自己拍摄,到用他人的摄影制作作品的这个过程中,你对“摄影”的理解和认识有着怎样的转变?


  孙彦初:我并没有一个你所指的“转变”的过程,一直都认为任何表达自我思想与智慧的方式或途径,都可归结为媒介,无论摄影还是画画,钓鱼还是歌唱,都应有其媒介本身。

在照片的基础上加入绘画拼贴等虚构的成分,你想通过这种制作形式表达什么?


  孙彦初:在数字技术没有出现之前照片凭借记录功能,“约定俗成”地被认为是真实的,甚至是无比真实的,更甚的是在一些文化中还被认为具有“摄人魂魄的功能”。而绘画,一张写实或超写实的画作,大家一定觉得里面所描绘的信息是假的,那么真实和虚构到底存在着怎样的关系,真实就是真实的吗?虚构出来的就一定不具备真实意义吗?这是我想讨论的。
大鳥,银盐照片,水彩,丙烯,2017
兔女郎,银盐照片,水彩,油画,2015

在改造他人照片的时候,是否会存在误读?你是否在意别人会误读你的作品?


  孙彦初:误读对我来说是个褒义词。谁都没有办法完全领略作者本身的表达意图,有的只是一点点的共鸣和无感,更多时候创作者本人并不完全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一件作品所包含的内在和外部的信息复杂且丰富到不能想象,只是我们都一厢情愿地把它想得单纯和简单。

在单纯摄影的基础上你做了很多尝试来处理和篡改照片。你是否觉得单纯的摄影是有局限的,不能够完全表现个人想法?


  孙彦初:各种媒介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局限,看怎么利用它们。单张的照片或者摄影有时候并不能真正地体现作者所想表达的意义,需要通过一些手段或者媒介帮助作者实现这个愿望,有时候进一步或者退一步都会改变原本照片上的叙事和结构,忽然间感觉就对了。

以后是否会像放下《沉溺于此》的创作形式一样,放下现在这种创作形式?


  孙彦初:艺术或者创作作品,我认为是一种进化逻辑,不存在要放下和捡起来哪种创作形式。线性的、非线性的进化都没有关系,积累得多,自然就会显现隐藏在其中的关系,这可能就是脉络。

之后有什么新的创作计划吗?


  孙彦初:时间以及时间背后的一切都会左右着你,推着你走,计划只能是计划。
其他文献
因为一场战争,知道了一座城市。  因为一首歌曲,平添了对其的向往。  那里,就是广岛。  端午假期,带着爱人,广岛“初恋”三天,匆匆一瞥,却也足够惊艳。  旅游,本是一件放松的事情,只因我爱上了摄影,每次旅程似乎都成为了一次有关耐力的考验。各种镜头、滤镜、脚架,我随身带着,也许一天都不会用到;不带,却时有面对美景扼腕叹息的“意外”发生。于是,对于摄影人来说,背与不背、拍与不拍的思想斗争,总是伴随着
期刊
作为都市人,我们一出生就生活在已经被人类文明所改造的世界里,鲜有机会真正接触自然、认识自然。当有一天我拿起相机,成为一名行者并重返大自然时,才真正感受到生命的真实和自在。于是,我开始不停地自由行走,记录下自然界的鸟类影像,奢侈地享受大自然的恩赐。在这个过程中,我愈发理解,鸟类摄影的前提应该是“尊重自然、尊重生命”,而不是为了拍摄不惜破坏自然规律、干扰动物生活。  自然状态下的鸟儿最美  拍鸟者希望
期刊
摄影的发展是由摄影器材的发展推动的。在摄影史上的每一个阶段,不仅有代表性的摄影流派、风格、摄影师和作品,也有代表性的摄影器材和生产它们的厂家及其品牌。有些品牌是昙花一现,而有些品牌则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摄影发展过程中也拥有很大的影响力,至今仍被很多爱好者所熟悉、认可,乃至推崇。从本期起,我们开辟了这个不定期的《品牌故事》新栏目,与大家分享一些摄影历史上著名品牌的发展历史和故事,包括一些已经消失的品牌
期刊
说到摄影,20世纪最核心的概念之一便浓缩在“决定性瞬间”这个词上。可以说,摄影一直是最重要的“见证”媒介之一,自被发明以来,它的镜头就谦卑地观察着世界,记录下我们称之为“现实”的一切。摄影师在相机取景器后乖乖地等待着这个世界以某种神秘的组合呈现,当期望的所有要素在某个瞬间齐备时,他按下手中的工具——相机的快门。作为摄影师,他的职责已经履行完毕。  而步入数字时代后,现实生活中到处都是照相机,网络世
期刊
1964年,在美国波士顿一间小旅店的套房里,几个突发奇想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玩弄着一个虚拟的“火车头”。火车头实际上并不真实存在,但只要你站在特定的位置,就能通过设备真真切切地看到它。火车头的“拟像”是通过珀金埃尔默公司研发的气体激光器和由密歇根大学研发团队制作的特殊底片完成的“全息图”。全息图是一种能够记录、再现三维空间的图像。和普通摄影不一样,全息影像利用激光和干涉原理成像。由于它是3D影像,所以
期刊
它的大街小巷依然回荡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黄金时代的气息。  白天,游人徜徉于沉浸在“风”中的摩天大楼之间,参观这里的建筑,幻想着踏入了电影《疤面煞星》里“教父卡彭”的地盘。夜晚,游人们在灯火通明的霓虹灯中,转进一家蓝调音乐小酒吧,期盼着酒吧女招待会打开一瓶酒,对着天真的他们说:“欢迎来到芝加哥,让我们站在昔日大火的灰烬上创造更加美好的东西。”  有人说芝加哥之于美国,就像教父戒指上的那颗宝石。它
期刊
蝴蝶有一双花纹绚丽、色彩斑斓的翅膀。它们在空中舞动时像飘飞的花儿,因而被誉为“会飞的花朵”。  自从学了摄影,我便把蝴蝶当作主要拍摄对象之一。蝴蝶是四季的精灵,春季粉蝶翩翩而来,夏季凤蝶临风起舞,灰蝶为悲秋带来欢喜,斑蝶在萧瑟的寒冬亦伫立枝头。在岭南,只要是阳光明媚的日子,拿起相机走向野外,我总能拍到蝴蝶来如烟火、去如流星的奇妙身姿。  香港有个凤园蝴蝶保育区,位于大埔镇郊两公里处,交通非常方便。
期刊
在大家的既有印象中,喵星人和汪星人总是水火不容。但将猫狗养在同一屋檐下的两位摄影师,却有不同的发现。在他们的镜头下,它们彼此依偎,可以像家人一样亲近。平时对人类高冷惯了的猫咪,遇上懂事贴心的狗狗,秒变娇羞小公举。  跟这样的宠物搭档生活在一起是怎样的体验?他们又如何跟两个“无法沟通的模特”磨合,拍出充满故事、幸福感满满的照片?这期我们邀请了LOFTER摄影达人东山(http:∥easton.LOF
期刊
之所以想到写这篇文章,是因为很多佳能用户并不知道历史上佳能D字头单反的存在,网上搜一下就能发现,他们总是在纠正“EOS没有060,应该是600。”  佳能EOS相机1988年出现时,传统胶片相机已经解决了从自动过片、自动测光、自动曝光到自动对焦的几乎所有自动化技术问题,技术发展上出现了瓶颈。恰逢此时,电子影像技术渗入照相机领域,静态电子相机的出现给照相机工业带来新的增长点。不过,静态电子影像采用的
期刊
假装我是一头牛,  鲁莽粗俗,  等待被人驯服。  但我等的人不是你。  非常可惜,  你驯服我,  是为了别的奖励。 3月1日  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休斯敦举行的牛仔节活动上,一名牛仔参加骑牛比赛。休斯敦牛仔节始于1932年,当时是得克萨斯州畜牧界盛事,如今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牛仔节,不仅展示得州畜牧业发展水平,同时让民众领略美国西部牛仔文化。 新华社发(宋穹 摄)  点评:对于真正的士兵,即使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