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认识论中的主体和客体的含义——兼与吴建国、崔绪治二同志商榷

来源 :东岳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n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主体和客体这一对概念,在不同的学科领域内,反映着不同的对象,因而具有不同的含义。在哲学的认识论中,主体是指认识者,客体是指被认识者或认识对象。认识者与认识对象之间的作用和被作用、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表现为由实践、感性和理性等认识环节构成的认识的行为和现象。这种行为和现象是认识论研究的对象。哲学上所谓的认识论,就是人们对这种行为和现象以及它们发展的规律进行认识所形成的概念、观点、
其他文献
新经济时代的企业文化与传统的企业文化存在着本质的差异.本文从知识的生产、传播和使用、生产要素智能化、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从文
无论采取哪种导入方式都不能脱离教学实际,都要在老师认真的钻研了教材、了解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后再决定采用哪种导入方法。只有采用最好的,从而让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得
<正> 看到这个题目,有人可能会说:提出这样的问题未免有点幼稚可笑,因为现行哲学教科书上都明明白自地写着"真理是客观的",对于这样一个哲学的基本常识问题难道还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吗?我认为,常识未必就是真理.现就这个所谓的常识问题谈点"反常"的看法.翻开目前国内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我们不难发现,在论述真理问题时,
文章通过分析提出,改变我国西部地区贫困落后面貌的着眼点在于:西部地区根据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彻底改善生态环境。
本文作者运用马克思《资本论》的分析方法,探讨了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体系结构的问题。文章认为,研究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出发点,应该是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和社会主义经济运动的最基本的经济条件,就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贯穿于整个体系结构中的“红线”,应该是阐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运动中作用的理论;它的总体结构,可以按社会主义生产过程、流通过程、社会主义生产总过程三大部分来安排。
[Objective] The study aims at conducting the inversion of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in Xi&#39;an City. [Method] Based on the United States Landsat-7 ETM+ and TM
<正> 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俄国的自由民粹派曾经对"俄国学生们"(指接受马克思和恩格斯学说的人,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的俄国,这个名词经常用来在公开场合称呼马克思主义者.)捏造了一系列的谎言,其中有这样一种说法:"说什么’俄国学生们拒绝遗产’,说什么他们与俄国社会优秀先进部分的优秀传统脱离了关系,说什么民主主义的线索被他们割断了"(《列宁选集》第1卷第117页)等等.列宁为此专门写了一篇辩驳文章,题目就叫《我们究竟拒绝什么遗产?》.这篇文章,当然不是专讲道德领域的遗产的,但是给了我们以很大的启发
介绍了龙泉湖水库工程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设计的原则,论述了具体实施方案。
It is accepted that climate change has a great impact on water cycle and regional water balance,and thus it would change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conditions
对西沟水库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中心站、中继站和遥测终端站的常见故障进行了分析,并对故障原因提出了解决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