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改革话语的建构:历程、争论与经验

来源 :思想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studybitcc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话语依托于社会实践,揭示着特定历史的深层意蕴.中国共产党改革话语是改革实践的理性思考,伴随改革实践进程不断发展与完善,凝聚着中国共产党改革的智慧与结晶.中国共产党改革话语的建构经历了从初步酝酿、正式形成到创新发展阶段,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的发展轨迹.在改革话语的建构过程中,面对国内外关于“政改滞后论”“私有财产论”以及“改革否定论”等争论,需澄清改革话语构建过程中的意识形态“陷阱”,及时回应质疑改革的不同声音,从彰显中国价值、符合中国实际、富有中国特色等方面,反思与总结中国共产党改革话语建构的基本经验.
其他文献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不断加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教育内容涵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历史教育与国情教育,内容建设日渐规范化系统化.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充分利用媒体拓展教育空间,平台建设逐渐多样化.持续推进共青团组织建设,支持保障共青团各项教育活动开展,组织建设日趋完善.这既为当下我们党进行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提供宝贵经验,也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走向制度化提供重要依托.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以民主的方法进行教育和说服.说服教育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有效运用是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的生动体现.将说服教育运用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坚持4个原则:坚持问题导向,明确目的 性方向性;倡导因人而异,注重个性化精准化;依靠真知灼见,彰显真理性价值性;善用网言网语,体现网络化青年化.在具体运用策略方面,要全面理解和正视大学生在网络学习生活中的困惑,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与运用,坚持“破”与“立”相结合的方法,在说服教育内容、方式及评价
2021年7月19日9时20分,郑永廷先生在广州逝世.一时间,网络上悼念声声、哀思幽幽,唁电如雪花般飞往中山大学.郑永廷先生是我国著名思想政治教育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奠基人之一,曾担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学术委员会第一、第二、第三届学术委员会主任,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创立和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奉献了毕生心血、精力和智慧,作出了卓越贡献.郑永廷先生守正创新,毕生致力于做真学问,真做学问,勇立时代潮头,引领学术研究,对推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创新发展,尤其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原
期刊
作为技术性污化的最新呈现,智能污化已成为西方对华污化的重要方式.就污化手法而言,西方主要通过“污”华内容的智能式生产,“黑”华数据的智能式加工,“挺”华内容的智能式清理,“反”华内容的智能式推送的方式来对中国施加污名.当前,这种智能污化不仅容易强化西方对华认知偏见,也间接危害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并助长西方污华反华浪潮.为应对西方智能污华之害,我国应在“保持战略定力,做好自己的事”的基础上,既要利用施污平台,进行正面发声,也要把握破污重心,做好国际传播;既要分清敌我关系,借势发声去污,也要规范技术应用,加强网
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对外宣传重要论述蕴含着文化底蕴与时代诉求、规律剖示与中国运用、精神传承与实践创新相结合的发生机理,具有丰厚的理论土壤与现实基础.新时代对外宣传工作要坚持“政治性、人民性、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要求,肩负“认识中国、增信释疑、形象建构”的职责使命,以“中国文化、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为宣介内容,构筑“全方位、立体化”的“大外宣”格局,推动中国特色国际传播能力和体系建设.这些新思想、新观点、新判断对于维护宣传大局稳定、坚定中华文化自信、促进国家治理、推动中国特色外交等具有重要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一个“思想掌握群众”的活动,也是一个“群众掌握思想”的活动.这个“双重掌握”同时也是一个理解、解释和应用马克思主义的诠释活动.在诠释学的视域中,诠释僭越与失真、理解先在与误解、解释悖论与遮蔽是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主要难题.为此,思想政治教育要着力于提炼文本之识和凝聚读者共识、合理归置和处置人民群众的“先入之见”、降低和降解思想政治教育解释的遮蔽度,即把“凝识”“置见”“降蔽”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诠释任务.
美是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的基本要素,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追求.思想政治教育美育功能具有严密的生成逻辑.一方面,美的感知体验与审美的品位鉴赏,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主体性认识能力,而人的主体性意识的形成并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这其中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的培育和塑造;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价值导向、精神引领的独特优势,须符合美的规律,这本身就是一种审美体验,实际上发挥了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的美育功能.把美育理念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以及弘扬中华美育精神
互联网是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与主阵地.习近平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网之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坚决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提供了根本遵循与行动指南,我们可以从五大维度把握其核心要义:认清斗争特性,清醒认识网络意识形态斗争具有关键性、技术性和隐蔽性;强化战略部署,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创新战术思路,优化网络治理体系和提升网络治理能力;拓宽战场视野,协调网上和网下两个阵地,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战场;提升战斗实力,既要汇聚人才资源,也应强化互联网企业责任,还须抢占技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庄严宣告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贯穿百年党史的主题、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建党精神、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九个必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有机融入和深入讲授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讲好中国共产党百年理论创新的经验和故事,使新时代青年学生积极投身于第二个百年的伟大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功立业.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衔接,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的重点工作.针对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衔接存在简单重复、内容倒挂、断层脱节的问题,应按照整体性和层次性相统一、连贯性和阶段性相统一、渐进性和梯度性相统一的目标定位,优化教材统编团队,加强内容衔接研究,健全集体备课机制,整体提升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衔接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