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新闻主持人的完美着装款进行样板上的人体工程方向的解剖,希望引起样板设计师们对特殊动作需长时保持的人体舒适度的考虑,寻找坐姿和站姿两极端动作之间的样板双完美追求,此结果可以用来对办公白领装的样板设计进行精益求精。
关键词:服装;样板;解剖;坐姿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9-110-2
一、前言
很少看电视,偶见某些频道正在播放着各类新闻,我无意中看到了屏幕右下角显示着类似“主持人服装由某某品牌提供”的字样,这不由得让我观察起了主持人服装的穿着效果。
新闻主持人的常规动作都是坐着朗读,凳子有高有低,但是基本的坐姿定型。目前主持人穿的是以站立姿势为主动作进行设计的服装样板,虽然考虑了活动量,但是在基本动作产生变化的时候,服装就无法达到最理想的观赏效果。现在我们看到的主持人服装上,袖子的上端和衣片的前腋点附近都有大量的多余褶皱出现。这是服装在人体产生动作后,因为拉扯力而形成衣片分布不均,产生了不想让它出现而确实存在的衣纹,这其实是个正常现象,但是如果想让观众看到特定时间、特定动作下依然完美的着衣效果,特别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企业的宣传的,就显得重要多了。所以我个人的意见是最好单独设计并制作专门用于主持人进行穿着展示的服装样板,主要是针对坐姿时候的衣着效果,此研究也可以应用于工作时间内大部分是坐姿的其他OL类服装。
现在让我们来冷静思考,坐姿和站姿到底有哪些部位是有区别的呢?今天我们以女主持人常穿的小西装为例来进行讨论。
二、坐姿相对于站姿而言,主要变化点有:
(一)上躯干部分
1.肩缝部位
手臂往前的时候,是胸大肌收缩,背阔肌放松,斜方肌运动变化量不大,但是由锁骨外端点和肩胛冈外端点组合成的肩关节窝形成了更大的向前倾角度,配合肱骨头,整个肩关节相对都有一定前倾的量,所以,在肩线部位就要求前后小肩的长度差量在日常的根据面料所进行的调节外,会更加增大一份关于后肩弧度的拉伸所带来的量,使后肩附近的衣片有更多的拱起量,使衣服服帖、不起涟漪。后小肩上如果有肩省则可以设置略微加大一定的量,以补足更圆顺、饱满的肩部曲度需要。

2.前胸宽和后背宽
手臂的运动必定牵动前腋点、后腋点部位皮肤的移动,人体中皮肤褶皱最多的地方往往也是人体运动量最大的地方,我们每个人可以观察到腋下的皮肤褶皱是呈现像袖笼弧线一样的走势,这就说明皮肤能伸展的主要角度就是与这个褶皱呈垂直方向的角度,也就是说,在经常坐姿的情况下的样板设计,前胸宽的松量可以大幅度减少,因为主持人主要是两手肘部支撑在桌面上的,所以动作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在实际测量的前胸宽净值上不加任何松量或加少量松量。

3.省道
坐姿和讲话的特点是主持人职业特征,会使躯干的腹直肌上端,因为说话而有了腹式呼吸的作用,就像唱美声的人对腹部的控制很有讲究一样,所以坐姿本身对腹直肌有收缩需要,加上气息吐纳的需求,前腰省的量可以较站姿来得小些。背部的腰省也可以适当减小。如果只是暂时坐一下是不太能关注这个点位的问题的,但是如果是长期坐姿的人就不会一直都吸着肚子了。肚子放松也是要给予一定存储的空间量。

4.胸劈门和领圈
坐姿时因为上半身适当的自然前倾会比站姿来讲在胸劈门部位相对偏直,也就是说,胸部没有像站立时候来得向前挺出,所以最好适当考虑胸劈门对整个前胸宽的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影响。领圈部位也会在前直开领的数值上进行适量的调整。

(二)袖子部位
提出本文的主要想法也是因为袖子在上半部分出现大量褶皱的时候被“提醒”到的。所以其实本身重点也应该是在袖子的样板调节上。抬臂于桌面的动作中,我们观察到上臂是由常规角度变成了略微的后倾,尤其是鹰嘴突部位有往后的动作。
1.袖中线前倾度的变化
袖中线的前倾度较站姿可以适当加大,市面上有品牌“JDV”男装的袖子前倾度就比一般品牌大得多,这就给予了手臂在身前活动的良好空间。

2.袖肘部位
新闻主持人的手通常是放在桌面上的,所以肘部的弯曲动作很明显。肘部弯曲可以导致内肘的长度需要被适当剪断,用于减少折叠量,而后肘,也就是鹰嘴突部位,因为突出需要而增加肘省的需求量。

3.展臂角度
站立姿势设计的女西装样板一般以袖子贴合人体为主,前倾、内旋的袖子造型是理想的美感,但是坐姿下的手臂常常是呈现25度左右的展臂效果,其直接的结果就是导致袖肥围度的紧张和袖肥附近的袖中线的长度多余,调节这两项数据,就能很好地解决展臂带来的不适和衣纹的出现。比如说,袖中线和袖肥线划分了三角肌的部位的样板面积,在袖片靠近前腋点以下的部位需要补上一定的量,用于手臂的后肘点的后移。而相应的靠后的类似三角面的面积也要相对加大,在袖片后腋点以下部位可以适当减少一定的量。

三、综合案例分析:
(一)下图中主持人的服装出现了比较多的问题:
1.肩部靠近SNP点有“八”字衣纹;
2.前腋点附近的前片有多余的堆积量;
3.袖山头凹进;
4.前腋点下方的袖片上有大量“八”字衣纹。

(二)解决办法
1.领圈中后领圈深度不合适导致前衣片在颈侧点(SNP)部位出现衣纹的原因。解决办法主要可以通过加深后直开领,其他部位配合微移来调整。
2.前腋点附近的衣片上多余量可以在翻驳领的翻折线上用工艺手法去掉一部分,另外一部分通过衣片的袖笼弧线在前腋点附近的凹势增大来处理。
3.对于该主持人而言,这个肩宽是不合适的,用垫肩作出的造型在塌陷的袖山头漏了陷,所以通过肩宽剪短来调整。
4.袖片“八”字衣纹的出现,我们看到了两个拉扯点,一个是在前腋点附近,一个是在袖底,拉扯方向都是一致的,都是因为鹰嘴突的后凸导致的衣片内空间不足,从前腋点到鹰嘴突的长度因皮肤拉伸而增长的长度在衣片上无法获得补足,所以一个是通过解决后肘的空间需求,如设置肘省;另一个是增加在前腋点附近的衣纹起点处的袖片向外凸出量,即增大袖山弧度在前腋点附近相切的量。
以上观点的提出,如果可以延展的话,我们设计的数据是否可以对长期需要抬臂在桌面工作为主的人的制服样板进行改良,让他们在大部分的时间处于舒适和美观的角度呢?或者引起对坐姿和站姿之间都能舒适和美观的契合点的探讨和思量呢?
作者简介:
王群,绍兴市柯桥区职业教育中心。
关键词:服装;样板;解剖;坐姿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9-110-2
一、前言
很少看电视,偶见某些频道正在播放着各类新闻,我无意中看到了屏幕右下角显示着类似“主持人服装由某某品牌提供”的字样,这不由得让我观察起了主持人服装的穿着效果。
新闻主持人的常规动作都是坐着朗读,凳子有高有低,但是基本的坐姿定型。目前主持人穿的是以站立姿势为主动作进行设计的服装样板,虽然考虑了活动量,但是在基本动作产生变化的时候,服装就无法达到最理想的观赏效果。现在我们看到的主持人服装上,袖子的上端和衣片的前腋点附近都有大量的多余褶皱出现。这是服装在人体产生动作后,因为拉扯力而形成衣片分布不均,产生了不想让它出现而确实存在的衣纹,这其实是个正常现象,但是如果想让观众看到特定时间、特定动作下依然完美的着衣效果,特别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企业的宣传的,就显得重要多了。所以我个人的意见是最好单独设计并制作专门用于主持人进行穿着展示的服装样板,主要是针对坐姿时候的衣着效果,此研究也可以应用于工作时间内大部分是坐姿的其他OL类服装。
现在让我们来冷静思考,坐姿和站姿到底有哪些部位是有区别的呢?今天我们以女主持人常穿的小西装为例来进行讨论。
二、坐姿相对于站姿而言,主要变化点有:
(一)上躯干部分
1.肩缝部位
手臂往前的时候,是胸大肌收缩,背阔肌放松,斜方肌运动变化量不大,但是由锁骨外端点和肩胛冈外端点组合成的肩关节窝形成了更大的向前倾角度,配合肱骨头,整个肩关节相对都有一定前倾的量,所以,在肩线部位就要求前后小肩的长度差量在日常的根据面料所进行的调节外,会更加增大一份关于后肩弧度的拉伸所带来的量,使后肩附近的衣片有更多的拱起量,使衣服服帖、不起涟漪。后小肩上如果有肩省则可以设置略微加大一定的量,以补足更圆顺、饱满的肩部曲度需要。

2.前胸宽和后背宽
手臂的运动必定牵动前腋点、后腋点部位皮肤的移动,人体中皮肤褶皱最多的地方往往也是人体运动量最大的地方,我们每个人可以观察到腋下的皮肤褶皱是呈现像袖笼弧线一样的走势,这就说明皮肤能伸展的主要角度就是与这个褶皱呈垂直方向的角度,也就是说,在经常坐姿的情况下的样板设计,前胸宽的松量可以大幅度减少,因为主持人主要是两手肘部支撑在桌面上的,所以动作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在实际测量的前胸宽净值上不加任何松量或加少量松量。

3.省道
坐姿和讲话的特点是主持人职业特征,会使躯干的腹直肌上端,因为说话而有了腹式呼吸的作用,就像唱美声的人对腹部的控制很有讲究一样,所以坐姿本身对腹直肌有收缩需要,加上气息吐纳的需求,前腰省的量可以较站姿来得小些。背部的腰省也可以适当减小。如果只是暂时坐一下是不太能关注这个点位的问题的,但是如果是长期坐姿的人就不会一直都吸着肚子了。肚子放松也是要给予一定存储的空间量。

4.胸劈门和领圈
坐姿时因为上半身适当的自然前倾会比站姿来讲在胸劈门部位相对偏直,也就是说,胸部没有像站立时候来得向前挺出,所以最好适当考虑胸劈门对整个前胸宽的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影响。领圈部位也会在前直开领的数值上进行适量的调整。

(二)袖子部位
提出本文的主要想法也是因为袖子在上半部分出现大量褶皱的时候被“提醒”到的。所以其实本身重点也应该是在袖子的样板调节上。抬臂于桌面的动作中,我们观察到上臂是由常规角度变成了略微的后倾,尤其是鹰嘴突部位有往后的动作。
1.袖中线前倾度的变化
袖中线的前倾度较站姿可以适当加大,市面上有品牌“JDV”男装的袖子前倾度就比一般品牌大得多,这就给予了手臂在身前活动的良好空间。

2.袖肘部位
新闻主持人的手通常是放在桌面上的,所以肘部的弯曲动作很明显。肘部弯曲可以导致内肘的长度需要被适当剪断,用于减少折叠量,而后肘,也就是鹰嘴突部位,因为突出需要而增加肘省的需求量。

3.展臂角度
站立姿势设计的女西装样板一般以袖子贴合人体为主,前倾、内旋的袖子造型是理想的美感,但是坐姿下的手臂常常是呈现25度左右的展臂效果,其直接的结果就是导致袖肥围度的紧张和袖肥附近的袖中线的长度多余,调节这两项数据,就能很好地解决展臂带来的不适和衣纹的出现。比如说,袖中线和袖肥线划分了三角肌的部位的样板面积,在袖片靠近前腋点以下的部位需要补上一定的量,用于手臂的后肘点的后移。而相应的靠后的类似三角面的面积也要相对加大,在袖片后腋点以下部位可以适当减少一定的量。

三、综合案例分析:
(一)下图中主持人的服装出现了比较多的问题:
1.肩部靠近SNP点有“八”字衣纹;
2.前腋点附近的前片有多余的堆积量;
3.袖山头凹进;
4.前腋点下方的袖片上有大量“八”字衣纹。

(二)解决办法
1.领圈中后领圈深度不合适导致前衣片在颈侧点(SNP)部位出现衣纹的原因。解决办法主要可以通过加深后直开领,其他部位配合微移来调整。
2.前腋点附近的衣片上多余量可以在翻驳领的翻折线上用工艺手法去掉一部分,另外一部分通过衣片的袖笼弧线在前腋点附近的凹势增大来处理。
3.对于该主持人而言,这个肩宽是不合适的,用垫肩作出的造型在塌陷的袖山头漏了陷,所以通过肩宽剪短来调整。
4.袖片“八”字衣纹的出现,我们看到了两个拉扯点,一个是在前腋点附近,一个是在袖底,拉扯方向都是一致的,都是因为鹰嘴突的后凸导致的衣片内空间不足,从前腋点到鹰嘴突的长度因皮肤拉伸而增长的长度在衣片上无法获得补足,所以一个是通过解决后肘的空间需求,如设置肘省;另一个是增加在前腋点附近的衣纹起点处的袖片向外凸出量,即增大袖山弧度在前腋点附近相切的量。
以上观点的提出,如果可以延展的话,我们设计的数据是否可以对长期需要抬臂在桌面工作为主的人的制服样板进行改良,让他们在大部分的时间处于舒适和美观的角度呢?或者引起对坐姿和站姿之间都能舒适和美观的契合点的探讨和思量呢?
作者简介:
王群,绍兴市柯桥区职业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