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城收藏家李炼说梁平年画的质朴与绚烂

来源 :今日重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hyzhy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闲披屏市诸先生,
  官绿榜黄色色新。
  更有驰名京省处,
  钩金水甲土门神。
  这是清初诗人蓝选青的一首《梁山竹枝词》,收录于《高梁耆英记》,是目前所知梁平木版年画最早的文字记载。
  诗句中,“水甲”指的是水印木版,“土门神”透露出梁平木版年画以门神为主。“更有驰名京省处”一句,更是印证了梁平木版年画在当时已盛行于京城与省会大城市。
  作为年文化的一部分,过年贴年画在我国传承已久。不同地区习俗相异,年画的主题与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在西南地区,梁平年画以其自身的地域特色和艺术魅力,与四川绵竹、夹江两地的年画,并称西南的三大年画。
  梁平年画土得有滋有味
  对于粱平年画,年画收藏家李炼有许多故事可讲。
  李炼把自己位于某小区的老房子改造成了原年民艺馆,收藏有中国传统年画近5000件(套),产地囊括全国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18家及各地进入省级名录的十多家年画原作。既有多位已故国家级大师的精品力作,也有充满乡土气息的民间高手作品。
  这其中,李炼最喜欢的,是重庆的粱平年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滋养了原生态的乡土艺术。在李炼看来,民间艺术最直观地反映了不同的地域特色、文化背景和民风民俗。
  粱平史称梁山,历史悠久。以前由于交通闭塞,梁平受外来文化影响相对较小,保留了地域特色浓厚的乡土文化,孕育了梁平年画、竹帘、灯戏、癞子锣鼓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李炼依托自己的收藏,策展了十多场年画主题展览,“2017年6月策展的《粱平木版年画及非遗文献展》,主题就叫‘质朴与绚烂’。在我看来,梁平年画绚烂的美,来自它质朴的土。”
  虽然大多数中国传统年画都充满“土味”,但梁平年画更可谓“土”到了极致。
  “首先,粱平年画是由来自乡土的民间画师与雕匠创作的,印制的过程也完全是由民间艺人遵循传统工艺完成。印制年画的纸,是梁平本地出产的土纸,为了增强土纸的的韧性与表现力,还要进行蒸煮、晾晒,在印制之前还要刷上一层白土浆。”
  除了材质,粱平年画的内容也“土味十足”。
  李炼举例说,各地传统年画都有一个大类叫戏曲年画,但表现各不相同。在北方如京津等地,是以京剧文化为主;在江南,就换成了昆曲越剧。梁平的戏剧年画除传统的川剧外,还有以独具地方特色的梁山灯戏为素材的年画。
  他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题为《踏伞》的梁平年画,说这画中人物的衣着、扮相和动作,就是出自粱山灯戏里的一出小戏。
  梁平年画的“土味”还表现在它的人物造型上——头大身子小,朴实敦厚,手法夸张,突出表现人物面相。而且不分男女,都要“开脸”,即在所有工序完成后,艺人用食指蘸着桃红在画中人物的腮部潇洒地一抹,妙趣横生,为其它年画所罕见。
  绚烂之荚与传承之难
  李炼至今记得2010年春节前夕,认识粱平木版年画传承人徐家辉的情景:“那天下午飘着雪雨,乡间小路上难见行人踪影。我在一个乡下小院里见到了正在印制年画的徐家辉。色彩缤纷的年画与传承人生活的艰难,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质朴的土与绚烂的美是粱平年画的两个特点,“除了乡土气息所蕴含的质朴美,繁复的制作工艺更赋予了它独有的华丽感。”
  在中国传统年画中,粱平年画以色彩丰富而著称一一大小、冷暖不同的色块巧妙搭配,使画面变化丰富而异彩纷呈。
  李炼拿出两对相同题材的门神年画对比。问北武强的《鞭锏门神》,只有红、黄、蓝、绿、黑五种颜色;而重庆粱平的《扬鞭门神》,颜色近10种,除木版套印外,还有花戳印金、勾线、开脸等工艺叠加,丽而不媚,艳而不俗,画面更加富丽堂皇。
  颜色多,制作也更为复杂。木版套印的工艺,每一种颜色一个套色版,十种颜色就耍刻十块版、上十道色,层层拓印晾干……起稿、分色、雕版、蒸纸、拖胶、刷泥、套印、勾描、开脸等近30道制作工序,耗时漫长。
  梁平木版年画的印制还涉及水、木和纸的关系,非常考究。“颜色浓淡和色块大小不同,吃水度也不同。梁平木版年画用的是土纸,这种手工纸不像机制纸,每张土纸的厚薄、伸缩性和疏密度都不一样,变数很大,就是老师傅也只能凭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手感来判断。”一种颜色印在纸上,要等这一版干透了,才能印第二版。不同季节、不同气候,干透的时间也不一样。“为什么要干透呢?如果没干透,一是色块之间会互相撞花,二是湿的纸张会有收缩,要把色块套准,必须等纸张干透以后没有变化了,才能印第二种颜色。”
  复杂的工艺,也导致了技艺传承的艰难。
  梁平木版年画鼎盛时期,刻印、彩绘甚至包括整理紙张,每一道工序都有专人打理。随着年画在现代生活中渐渐淡出,刻版的老师傅走了,年轻人不愿意学了,传统技艺面临失传。
  “现在,梁平只有一个梁平木版年画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就是徐家辉,他复刻的梁平木版年画有十多个品种。”李炼说,“虽然近些年政府对保护传统文化及非遗传承很重视,但梁平年画的传承依然充满艰辛。”
  近年来,除主题展览外,李炼还在机关、学校、社区等举办讲座,分享“年画里的中国故事”,“我希望梁平年画质朴的乡土味,能给人们的当下生活增添更多绚烂的色彩。”
其他文献
四川美术学院油画专业的开创者之一,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美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主要油画代表作有《盲婆》《乞妇》《流浪汉》《红军到川北》《飞夺泸定桥》《县委书记》等。刘国枢培养了一批在中国颇具影响力的艺术家,如夏培耀、王大同、马一平、何多苓、罗中立、高小华、庞茂琨等,他也被誉为“川美油画之父”。  虽然已经百岁高龄,刘国怄老人仍然保持着晨读的习惯,8月5日上午,我们见到他时,
期刊
核心阅读:产业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按照中央部署,重庆扎实推进特色产业精准扶贫,坚持精准到村到户,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走“小规模、多品种、生态化、有特色”的路子,强化利益联结,激发内生动力,培育了巫山脆李、奉节脐橙、涪陵榨莱、丰都肉牛、潼南柠檬等系列扶贫特色产业品牌,扶持发展了太极集团等扶贫龙头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
期刊
重慶是长江上游流域的重要生态屏障区。  2016 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来到重庆,对重庆绿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多的期望:“保护好三峡库区和长江母亲河,事关重庆长远发展,事关国家发展全局”“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  以生态文明为发展主题,重庆在 2018 年出台了《重庆市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到 2020 年,全市初步构建起节约资源
期刊
去年 11月,重庆正式印发《重庆市(主城区)“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在这之前的 2018年,一场与“无废城市”息息相关的“零废弃”生活实验,在一个叫“零活实验山 城小组”的微信群中悄然展开。有趣的生活尝试背后,是人们对“无废城市”和美好生活的向往。Chongqingofficiallyissuedthe"PilotImplementationPlanfortheConstructionof
期刊
The 8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5th CPC Chongqing Municipal Committee Was Held Follow Through the Spirit of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Important Speeches Striving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Eco
期刊
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到重庆视察,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年多来,工商银行重庆市分行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持续加大金融扶贫力度,不断创新金融扶贫模式,着力提高金融精准扶贫质效,以扎实的金融扶贫实绩,递交了一份靓丽的助力睨贫攻坚答卷。  数据说话金融精准扶贫成效显著  工行重庆市分行紧紧围绕“用情、用心、创新、务实”四个关键词
期刊
现实生活中,几乎每家重庆人都有那么几个成都朋友、四川亲戚。的确,自古以来,川渝两地历史同脉、文化同源、地理同域、经济同体、人缘相亲,“川渝一家亲”常常挂在人们嘴边。而在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囵建设的背景下,成渝一体化进程,又将给“一家亲”的川渝两地带来哪些变化呢?  既然是一家人,就该常来常往,不分彼此。循着这个目标,我们来到四川省目前唯一一个以“川渝合作”命名的省级园区——四川广安川渝合作高滩园区
期刊
重庆市渝北区茨竹镇和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高滩镇只有一桥之隔。在高滩镇,有一个川渝合作的省级园区一四川广安川渝合作高滩园区,这也是目前四川省唯一一个以“川渝合作”命名的省级园区。高滩园区是重庆产业配套基地,园区针对重庆想什么、干什么、缺什么以及广安有什么、干什么,以汽车制造、先进材料为培育重点,实现9096的产品配套重庆。  6月3日上午10点,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高滩镇乐游庙村,王军麻利地坐进一辆“渝
期刊
今年1月3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巴蜀一家亲,川渝一盘棋,川渝两地正在把战略要求转化为战略行动,  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出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的“双城记”,正在精彩上演。  3月17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川渝党政联席会  第一次会议召开。两省市克服疫情影响,以视频会议的形式,务实推
期刊
重庆有很多以植物命名的地名,如枣子岚垭、梨树湾、松林坡、梅子堡、芭蕉湾、桂花园、大竹林……光是从这些地名,就可以想象当年重庆植物繁茂、花树满城的景象。  “植物地名更多的是当地有什么就取名什么,李子坝、茄子溪、梨树湾、芭蕉园、黄花园等地名由此而来。”重庆民俗专家李正权解读,一般而言,这种用以取名的植物还具有某种特别的意义或某种突出的特征。  地名最初衍生,或因人起,或以物名,大多简单形象、指代明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