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68年出生于比利时Neerpelt(尼坡莱特)的Raf Simons,最初学习的是工业设计,因为对于服装的强烈兴趣,他进入了安特卫普皇家艺术学院学习时装设计。1995年,在原比利时安特卫普皇家艺术学院时装学院院长、“安特卫普六君子”幕后恩师Linda Loppa的鼓励下,Raf Simons创建了自己的品牌,同年,他向公众展现了自己的首次服装发布会,受早期学习的影响,从一开始他的设计风格就带有强烈的建筑感和极简主义风格。他和Veronique Branquinho、Kris van Assche、AF Vandevorst、Bernard Willhelm、Haider Ackerman等五位设计师被并称为“安特卫普六君子”。
如今说起Raf Simons,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他作为Jil Sander主帅的职位,但实际上Raf Simons一开始是男装设计师,他的男装系列以前卫,先锋的设计风格受到关注。他的设计深受欧洲音乐影响,并融合工业、几何设计等元素,同时,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象和青少年思想态度。这位特立独行的设计师最富有代表性的表达方式就是他的T台上从来没有专业模特,那些长相平平的青少年模特,都是他从安特卫普的大街上搜罗来的。他不需要专业模特来“演绎”他的服装,反倒热衷呈现青少年的原生态。他像个星探一样在大街上搜寻,看中目标,递上名片。去巴黎走秀的时候,那一大车唧唧喳喳的年轻男孩子、没见过什么世面的街头混混,也成了时装周的一大奇异风景。
太多的人会对Raf Simons的男装设计冠以“革命”的标签。虽然用太多难逃会被说庸俗,但在执掌Jil Sander帅印前,Raf Simons在男装界的确有着“革命领袖”的地位。这是源于他所创立的“第四性”理念。“我认为时装应该有‘第四性’形象——第一性被‘爸爸’粗暴地领走,‘妈妈’只好委屈地做第二性,同性恋叔叔和阿姨因为懂些‘神秘事物’成了第三性,第四性则轮到连公民权都没拿到的青少年。他们的身体与思想都迥异于父辈,他们可能是塞林格笔下那个满嘴假模假式的麦田里的守望者。”所谓“第四性”,Raf Simons这样解释道。
2003年,Raf Simons作为当年意大利佛罗伦萨时装双年展的策展人,就把主题定为:“第四性:极端的青少年”。尽管这个话题早在电影、文学、流行音乐方面被炒烂,Raf Simons却乐得成为时装界中有此觉悟的第一人。
Raf Simons把自己隐藏在青少年模特们的背后,对他而言,自己所创立的时装王国完全建立在心理学、社会学的基础上,而并非仅仅只是件简单的衣服,有此番觉悟的他大概是深受父亲的影响。父亲是名标准的军人,所以Raf Simons自然也就很难与叛逆之类的东西沾上边。据说他是个在小镇长大的邻家大男孩,在设计作品有力且激进的表象下,他一直谦卑而温和。这其实是另一种神奇的力量,或给了他一种别样的视角,能够抛却流于奢华表面的随波逐流,正如同他自己所说的“我不是时装设计师”。也正因为如此,Raf Simons所设计的衣服并不是单纯的好看,细心观察,我们可以从他的服装上,从那些简洁却又凌厉的线条中读出他对梦想的构造,对人性、对生命的思考。
在2005年,Raf Simons正式接掌了Jil Sander的帅印。他入主Jil Sander后的首个系列以及自己品牌的最新系列为他赢得了整个巴黎和米兰的喝彩。在Raf Simons掌管下的Jil Sander除了延续原本的极简美学和简洁线条之外,Raf Simons赋予Jil Sander的女性更加充满激情与感性,也更加崇尚简约与浪漫。从最初的超小尺码到如今已越做越大;从最初的单一色彩到如今除了传统的黑白色调外还不乏色彩带来的新鲜感受。
说起Raf Simons的个人品牌,就必须提到他在2005年出版的《Redux》一书。书里讲述了他从1995年到2005年近10年个人设计生涯的故事,穿插了大量的图片和珍贵资料。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如果把这10年当做一个时期,那是一种回顾。1995年的他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性地做着他想做的事,没有太多理念,也不是为了纪念某个时期;十年后的他加入Jil Sander,辗转自女装,在创作上开拓了新的领域。这本书的出版也许是一个里程碑,记录了Raf Simons十年的青春与梦想,同时告别他颠覆式的个体和重复强调交叠的走台法,告别他的红衬衫、黑色斗篷外套、白色面罩和带宗教式图案的披风,告别那些他从街头捡来的少年模特。
在刚刚结束的巴黎时装周上,他的秋冬男装被命名为Run Fall Run,寓意是奔跑,跌倒,站起来,继续奔跑。Raf Simons讲到这个主题时表情认真又仿佛压抑着些激动,“这种坚持让我感受到了自由。”如何才能从服装设计的坚持中感受到自由,这对于我们而言是个过于抽象的概念,但对于Raf Simons来说,这场关于改变、能量、自由和保护的秀,让他唤醒了内心深处的理想主义,仿佛又回到了十几年前那个习惯用服装去表达对生命对社会的思考,用服装构造乌托邦理想的年轻男孩。“这种感受是需要被保护的,也让我在这个经济萧条的特殊年代,释放自己的全部灵感,用一个男孩坚定的唯心论,塑造时尚的感性。”
如今又一个七年过去,离开Jil Sander无疑是让人伤感和遗憾的,但告别同时也意味着Raf Simons下一个属于他自己的里程碑即将开始,宣告着自己对人生和时间的不同探索已经展开。
Raf Simons的设计理念:
如果不能自由选择政治领袖,那至少可以自由选择鲜衣美食。
我要给男人更多的自我空间,我的目标是真实的独立,无论工作上还是精神上。
一件好的衣服应该是社会的记录,所以你可以在我的作品中见到消费者对恐怖主义的惊慌心理,符号语言、罗莎,帕克斯,美国亚利桑那州西塔里耶森风景等改变世界的人或事。
我认为时装应该有“第四性”形象——第一性被“爸爸”粗暴地领走“妈妈”只好委屈地做第二性,同性恋叔叔和阿姨因为懂些“神秘事物”成了第三性,第四性则轮到连公民权都没拿到的青少年。他们的身体与思想都迥异于父辈,他们可能是塞林格笔下那个满嘴“假模假式”的“麦田里的守望者”。
从一开始,我便拒绝遵循时尚条规——从来没有起用过一个专业模特。那些长相平平的青少年模特,都是我从安特卫普的大街上拣来的,因为我不需要专业模特来“演绎”我的服装,我更热衷呈现青少年的原生态。我更喜欢像星探那样在大街上搜寻,看中目标,然后递上名片。
我很喜爱重复的图案,正如制服一样,千篇一律的衣服穿在不同的人身上,却显现出不同的个性,我常常把秀场上模特的脸用头巾蒙起来,目的是希望他们可以不依靠面貌来表现出独立的个性。
我不认为“比利时人”的身份会对我的设计有任何影响,因为我从来不相信地理区域性,所谓的“比利时人”或者“巴黎人”这些民族主义的区分可能是你在“时装”的名义下犯下的最大错误。
如今说起Raf Simons,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他作为Jil Sander主帅的职位,但实际上Raf Simons一开始是男装设计师,他的男装系列以前卫,先锋的设计风格受到关注。他的设计深受欧洲音乐影响,并融合工业、几何设计等元素,同时,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象和青少年思想态度。这位特立独行的设计师最富有代表性的表达方式就是他的T台上从来没有专业模特,那些长相平平的青少年模特,都是他从安特卫普的大街上搜罗来的。他不需要专业模特来“演绎”他的服装,反倒热衷呈现青少年的原生态。他像个星探一样在大街上搜寻,看中目标,递上名片。去巴黎走秀的时候,那一大车唧唧喳喳的年轻男孩子、没见过什么世面的街头混混,也成了时装周的一大奇异风景。
太多的人会对Raf Simons的男装设计冠以“革命”的标签。虽然用太多难逃会被说庸俗,但在执掌Jil Sander帅印前,Raf Simons在男装界的确有着“革命领袖”的地位。这是源于他所创立的“第四性”理念。“我认为时装应该有‘第四性’形象——第一性被‘爸爸’粗暴地领走,‘妈妈’只好委屈地做第二性,同性恋叔叔和阿姨因为懂些‘神秘事物’成了第三性,第四性则轮到连公民权都没拿到的青少年。他们的身体与思想都迥异于父辈,他们可能是塞林格笔下那个满嘴假模假式的麦田里的守望者。”所谓“第四性”,Raf Simons这样解释道。
2003年,Raf Simons作为当年意大利佛罗伦萨时装双年展的策展人,就把主题定为:“第四性:极端的青少年”。尽管这个话题早在电影、文学、流行音乐方面被炒烂,Raf Simons却乐得成为时装界中有此觉悟的第一人。
Raf Simons把自己隐藏在青少年模特们的背后,对他而言,自己所创立的时装王国完全建立在心理学、社会学的基础上,而并非仅仅只是件简单的衣服,有此番觉悟的他大概是深受父亲的影响。父亲是名标准的军人,所以Raf Simons自然也就很难与叛逆之类的东西沾上边。据说他是个在小镇长大的邻家大男孩,在设计作品有力且激进的表象下,他一直谦卑而温和。这其实是另一种神奇的力量,或给了他一种别样的视角,能够抛却流于奢华表面的随波逐流,正如同他自己所说的“我不是时装设计师”。也正因为如此,Raf Simons所设计的衣服并不是单纯的好看,细心观察,我们可以从他的服装上,从那些简洁却又凌厉的线条中读出他对梦想的构造,对人性、对生命的思考。
在2005年,Raf Simons正式接掌了Jil Sander的帅印。他入主Jil Sander后的首个系列以及自己品牌的最新系列为他赢得了整个巴黎和米兰的喝彩。在Raf Simons掌管下的Jil Sander除了延续原本的极简美学和简洁线条之外,Raf Simons赋予Jil Sander的女性更加充满激情与感性,也更加崇尚简约与浪漫。从最初的超小尺码到如今已越做越大;从最初的单一色彩到如今除了传统的黑白色调外还不乏色彩带来的新鲜感受。
说起Raf Simons的个人品牌,就必须提到他在2005年出版的《Redux》一书。书里讲述了他从1995年到2005年近10年个人设计生涯的故事,穿插了大量的图片和珍贵资料。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如果把这10年当做一个时期,那是一种回顾。1995年的他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性地做着他想做的事,没有太多理念,也不是为了纪念某个时期;十年后的他加入Jil Sander,辗转自女装,在创作上开拓了新的领域。这本书的出版也许是一个里程碑,记录了Raf Simons十年的青春与梦想,同时告别他颠覆式的个体和重复强调交叠的走台法,告别他的红衬衫、黑色斗篷外套、白色面罩和带宗教式图案的披风,告别那些他从街头捡来的少年模特。
在刚刚结束的巴黎时装周上,他的秋冬男装被命名为Run Fall Run,寓意是奔跑,跌倒,站起来,继续奔跑。Raf Simons讲到这个主题时表情认真又仿佛压抑着些激动,“这种坚持让我感受到了自由。”如何才能从服装设计的坚持中感受到自由,这对于我们而言是个过于抽象的概念,但对于Raf Simons来说,这场关于改变、能量、自由和保护的秀,让他唤醒了内心深处的理想主义,仿佛又回到了十几年前那个习惯用服装去表达对生命对社会的思考,用服装构造乌托邦理想的年轻男孩。“这种感受是需要被保护的,也让我在这个经济萧条的特殊年代,释放自己的全部灵感,用一个男孩坚定的唯心论,塑造时尚的感性。”
如今又一个七年过去,离开Jil Sander无疑是让人伤感和遗憾的,但告别同时也意味着Raf Simons下一个属于他自己的里程碑即将开始,宣告着自己对人生和时间的不同探索已经展开。
Raf Simons的设计理念:
如果不能自由选择政治领袖,那至少可以自由选择鲜衣美食。
我要给男人更多的自我空间,我的目标是真实的独立,无论工作上还是精神上。
一件好的衣服应该是社会的记录,所以你可以在我的作品中见到消费者对恐怖主义的惊慌心理,符号语言、罗莎,帕克斯,美国亚利桑那州西塔里耶森风景等改变世界的人或事。
我认为时装应该有“第四性”形象——第一性被“爸爸”粗暴地领走“妈妈”只好委屈地做第二性,同性恋叔叔和阿姨因为懂些“神秘事物”成了第三性,第四性则轮到连公民权都没拿到的青少年。他们的身体与思想都迥异于父辈,他们可能是塞林格笔下那个满嘴“假模假式”的“麦田里的守望者”。
从一开始,我便拒绝遵循时尚条规——从来没有起用过一个专业模特。那些长相平平的青少年模特,都是我从安特卫普的大街上拣来的,因为我不需要专业模特来“演绎”我的服装,我更热衷呈现青少年的原生态。我更喜欢像星探那样在大街上搜寻,看中目标,然后递上名片。
我很喜爱重复的图案,正如制服一样,千篇一律的衣服穿在不同的人身上,却显现出不同的个性,我常常把秀场上模特的脸用头巾蒙起来,目的是希望他们可以不依靠面貌来表现出独立的个性。
我不认为“比利时人”的身份会对我的设计有任何影响,因为我从来不相信地理区域性,所谓的“比利时人”或者“巴黎人”这些民族主义的区分可能是你在“时装”的名义下犯下的最大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