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春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496712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元旦,树群兄自河北携江栖梧梅花四方帽筒来汉,给我带来春天的信息。
  树群兄走后,寒潮来袭,将此帽筒抱坐于电暖器前,赏玩抚摸,不舍得放手。许多匆匆往事奔来眼前,让人感慨……
  初与江栖梧的梅花相逢,算来已近五年。
  是一套四节食盒。缺一节,所余有三,有一节略有小磕。胎质厚实,其重坠手。所幸盖上有干支款,署有官厂的其中一节也还在(图1),主要的信息没有缺失。由此知道栖梧其人其梅及其御窑画师身份。
  回想当时得来亦属侥幸。几乎是我第一次在民版与人交易,诸事懵懂,不知如何下手。它的前任主人积宝阁兄是位至诚君子,并不因为我是新人而稍有怠慢。答应给我之后,又有人来询问,他并没有对我失信,而是让对方来与我联系。这么雅致的东西,我自然是不肯松手的,因此很快我就得到了它。东西到手,比图上还好,自是欢喜无限。
  我见识浅陋,此前总以为瓷上绘事只是瓷的附庸,得到这套瓷盒,才知道画也可以成为主体。这样墨汁淋漓的梅花(图2),它的载体(瓷器的器型)是什么样子,已经不重要了。梅的一缕精魂已经附着在器物之上令人欣喜令人观之断肠才是最要紧的。盒上几段诗文,尤其是一句“一种风流推国色,十分消瘦怯春寒”(图3),更让寒梅有了人格,虽然用的是“怯”字,却病姿其身而经寒其骨,单薄羸弱中益见忍耐与刚强,所以大美。
  此前于我半友半师的几位朋友,是曾经教过我识别新老的资深藏家,一二十年的收藏阅历,亦未见过真正意义上的瓷上佳构,捧此瓷盒也都称奇,说这才是真正的文人瓷画,犹胜纸绢。这也许就是浅绛彩瓷的魅力所在。
  无独有偶。得此瓷盒不久,竟又看到抱柯居士所藏江栖梧的一只梅花小壶。盒是庚辰年制,壶晚一年,是辛巳年的(图4)。盒是没骨的红绿梅花,壶却纯粹用墨写梅(图5),花瓣也都以墨线团团勾成,不着颜色,雅而小巧,且喜不贵,仅数百元,虽有小伤,亦收下来,与盒作伴。
  此后三两年过手浅绛渐渐多了,才知道江在浅绛画师中不过只有中等水平,曾有幸得到过他的几件作品,不是格洗就是水盂,皆为文房,上面的花鸟山水人物虽然有模有样,却还不能令人十分心动。所以有朋友要就转出去了。江作品上的文字多与蒋玉卿的相同,亦不知他们二人谁是真正的代写者。但我的梅花盒子上字体是另一样的,而蒋的作品似乎从未有过另外的字体,由此可证蒋有自己的笔墨,江也许没有。
  2012年春天,看到浅绛帽筒玩家发出一只江的梅花大瓶,瓶口缺了很大的一块,画意却是一流(图6、图7),更胜过我的盒子与小壶。不久此瓶转入梅溪道人手中,在他网上小店中销售。本拟问价,终因自己手中残器太多而此器又残得太狠而有所动摇,忍住没问。经夏秋而到初冬,偶然无事在他小店闲逛,竟然看到大瓶还在,心仍有所动,于是问了问。梅溪给了个不算太高的价格。却还是因残而再三再四地踌躇,如此又过了大半个月,终于还是受不了那一片梅花的诱惑,下狠心将它请回家来。
  大瓶到手,抱在阳光下观玩亲近,这才知道了它的好。正如后来橙叶老师所说,瓶子面积大,适合画师尽情纵横挥洒,这才有了如此郁勃遒劲的梅枝可以让万千繁花附丽其上,娇柔与苍老同在,细腻与粗犷并存,而尽得寒梅风骨之妙。由此瓶画意推测,江君栖梧,不仅仅是窑上画师,无疑也是一位在纸绢上频有心得的丹青妙手,否则不可能有这样的技艺与功力以及文人情怀可以在瓷上挥洒,而画出梅的精神。
  在梅根之后,江氏竟又画了一枝淡菊,浅黄素绿,与梅本非一季之花,作者却以超现实的独特想象,让花中的两位君子互相衬托,开于一处,呈现出天然的美好却并无唐突。前人有诗曰:素梅锄月种,蔓菊就篱编,大约就是这样的意境。
  瓷残如此却有这样的画意,当然值得拥有,当然值得珍藏。
  树群兄在这个元旦携来的栖梧梅花方筒(图8),亦是我渴想数年的一件美器。当年神雕兄拍卖而为树群兄秒杀时的情形还历历在目。岁月倏忽,它此时竟已被自己抱在怀里,恍然若梦,观物怀旧,遥忆前情,不免感叹亦不禁唏嘘。此一树老梅,自器物正面始,有一新枝斜斜掠出(图9),绕过其他三面,独放于空中,如此一面繁密三面大面积留白的瓷上构图非常少见(图10),与我已有的其他三器风格又自不同,清淡隽雅已极。四方帽筒,器身亦有敦厚方正之美,重物轻枝,颇得虚实相生之趣,极见作者匠心。
  梅是文人写得最多画家画得最多的花卉,说它是花魁当不为过。江君栖梧的瓷上梅,于万千梅画中自有自己的品格,风流国色,独傲春寒,今日竟得有四器入藏,时时报春于我案头,也是奇缘。
  (责编:雨岚)
其他文献
笔者近日新见一民国仕女垂钓图瓷罐,瓷罐图案内容较为少见、饶有情趣,今特此介绍。  瓷罐呈椭圆形,俗称冬瓜罐。高27厘米,口径8.9厘米,盖已缺失。罐正面勾绘出一幅大户人家的庭院小景:几块嶙峋的太湖石堆砌成一座淡青色的假山,假山旁植有数株红槿与绿柳,清风袭来,红槿送香绿柳轻舞。在红槿与绿柳的簇拥下,露出朱梁青瓦的一座小亭。小亭下是一片莲塘,只见近处或卷或舒的荷叶在水面连成一抹凝碧,而那几朵或含苞带怯
期刊
汉代花钱“去凶除央”背“辟兵莫当”,是我国钱币史上最早出现的吉语钱之一。此钱多出陕西,据我所经见已有四五枚。其面背皆为四字,均为标准的小篆,中规中矩,说明其铸造于汉代中期,小篆体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该钱钱文中隔以四柱,中为菱花穿,设计极为精巧,为早期花钱中的滥觞。数年前,韩城曾出现一枚此钱精致的铜母范,铜质极为精良,应为生坑传世品,以其铜质、书法、铸造工艺来看,当为官铸。  此钱妙处在于钱文排列与
期刊
“天兴”年是金朝最后一个年号,“天兴宝会”钱也是金朝最后铸造的一枚钱币,它是在金、蒙战乱中铸造的。  正大九年(公元1232年) 正月,蒙军围困金国首府汴京(今河南开封),金军救援汴京的援军又在途中被蒙军消灭掉了。当时城中十分空虚,只有不足四万兵力,金国哀宗皇帝命大臣分守四城,严密防守。由于哀宗以身作则,亲自指挥,大大地激励了军民抗蒙的意志和决心, 所以军民们人人斗志激昂,个个奋勇作战,献计献策,
期刊
“乾元”二字在中国古代圣人所集成的《易经》这本解开宇宙人生密码宝典的书籍中被精辟归结为“开创”之意。其代表性八卦符号列“乾”(即天)为首,“释天象创生人与万物使之循环复始而息息不生”,语意简练却包含着大自然芸芸众生对上苍的崇拜等朴素哲理。  “乾元重宝”钱是我国唐代中期肃宗乾元元年(758年)所铸行以铜材为主的货币,制内方外圆,亦为“重宝”钱名的开端。初铸品钱径大多26~30毫米,重6~10克,以
期刊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收藏界》2010年第11期第84页,看到北京陈瑞海先生写的《“金国通宝”银质大钱赏析》文章。特别是看到这枚大钱的书法风格时,就觉得这枚大钱不真。这里首先要说明的是,我是研究古陶瓷的,不是研究古钱币的,由我来评点古钱币似乎越位过界。但我是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粗知历代书法流变情况。本文就这枚“金国通宝”大钱的时代风格谈一点看法,不妥之处请专家、学者、行家指教。  “金国通宝”字
期刊
田黄—产于福建寿山的寿山石,是印章中的极品。田黄石是我国特有的“软宝石”,全世界只有我国福建寿山的一块不到一平方公里的田中出产,因色相普遍泛黄色,又产在田里,故称田黄石。其材质温润凝腻,在软质雕刻石中居第一品。明清各朝均被作为贡品献入皇宫,被雕刻成御用玺印及艺术摆件,故田黄石又被尊为“石中之王”、“石帝”,其身价无与伦比。从田黄石的属性看,凡经雕镌的艺术品,都可以当作文物看待,因为它不能复制,属没
期刊
《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载:“翁仁,字静斋,一字静村,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善指头画,人物、花鸟、草虫、林木,均指挥如意。有《一路功名到白头图》,著笔枯劲,款署丁酉,系乾隆中叶人。”此外,《砚田斋笔记》《三洲画史》《半人琐记》《淮关小志》《续纂山阳县志》也有其擅指画,兼治印的记载。  翁仁是清乾隆中叶的画家,擅指头画。指头画,也称指画、指墨,是用手指代笔作画。据文献记载,指画最早起源于唐代。唐人张彦
期刊
近几年,大陆的拍卖市场每年交易额达到上千亿,齐白石、傅抱石、张大千等名家书画作品极为火爆。业内人士称,以齐白石作品为例,真正流入拍场的真迹,也就千件左右,其余九成以上都是赝品。  “名家作品怎么会越拍越多?”知名收藏鉴赏家刘文杰认为,齐白石作品根本不是有些伪专家所称的有四万余件,不需要懂字画鉴定,仅从数据分析就可以看出,有多少赝品横行市场。  赝品横行亟待整治  《经济参考报》报导,1956年版的
期刊
传统的中国书画,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印章使用规则和规律,画与印已经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印章成了传统书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印章作为篆刻艺术,有很多种类:  按其形状,可分为:方形、圆形、扁形、腰圆、半圆、椭圆、葫芦形、自然形、肖形等。  按其篆刻方法,可分为:朱文(阳文)和白文(阴文)两种形式。朱文印章一般白多朱少,盖出来的印白底红字;白文印章一般朱多白少,盖出来的印红底白字。  按其
期刊
程门是浅绛瓷的祖师爷,得到一件程门的作品是玩浅绛瓷的藏友们梦寐以求的目标。随着近年来浅绛瓷热的升温,程门的作品价格不断地攀高:2011年4月28日的苏州东方15周年拍卖会上,程门父子合作的一对琮瓶,以84万元成交。同年10月份,在英国的宝龙拍卖会上,程门的山水瓷板以49万元人民币成交。程门作品是浅绛收藏圈顶级藏家们竞相追逐的对象,作为一般的收藏爱好者,要想获得一件程门的作品,可谓难上加难。  所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