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概念不仅是物理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构成物理规律,建立物理公式和完善物理理论的基础和前提。物理概念的抽象性及高中生认知结构中的—些缺陷,构成了学生学习物理概念的障碍。从历年的高考试卷分析及平时的测验情况看,在物理概念的教学中存在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
为了提高物理概念教学的有效性。本人依据物理概念教学的一般程序和教學原则,针对我校学生的特点,通过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巧设实验,引发冲突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在走进课堂之前,都不是一张白纸。学生在学习物理概念之前已经具有对物理事实的认识,即前概念,前概念往往是不正确的,而且也往往是根深蒂固的。但是学生头脑中已经具有的那些前概念其实是一种珍贵的资源,它可以成为学生形成科学概念的生长点。如何让前概念成为物理概念的生长点呢?关键是剖析学生头脑中存在的前概念,让学生认识到前概念的不合理性。
从生活中得到的感性材料通常有复杂的背景,本质、非本质的因素常交融在一起,利用这样的材料来使学生建立概念有时会遇到很大的困难。而实验则可以提供精心设计的、经过简化和纯化了的感性材料,它能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明确、具体的认识。有了鲜明的感性材料后,当学生将自己原有的观点与事实进行比较时,必然会产生认知冲突。这是概念有效教学的起点,也是学生建构物理概念的起点。
二、搭建平台,主动探究
1.创设问题,营造探究
人的思维活动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创设特定的学习情景,如观察、实验等,引导学生提出科学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学生探究的心理动力和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契机。教师的任务是:把教材中的物理知识转化为问题,借助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问题设计,促使学生思考,营造探究氛围。
2.针对问题,自主探究
原先备课时,总有意无意地把自己怎样讲得明白、讲得清楚放在首位。但是,教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就必须把学生探索、思考等活动放在首位。在备探究式的课时要思考:哪些是老师不讲不行的内容?如。促进学生新旧知识连接的内容、激发学生思维或进一步唤起学生求知欲望的内容、学生苦思而未解的疑问等等;可以由学生尝试完成的,就放手让学生去做。
3.交流合作,评价结果
物理课的特点决定了大多数的探究活动都需要合作完成。例如,在探究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活动中,要由小组内成员合作完成安装、测量、记录、数据处理等工作,小组里任何不和谐行为都会影响到探究活动的完成。由于探究的结果是大家的,每个同学都会在尽量做好自己任务的同时关心其他同学的任务。
在评价结果时,学生不仅要条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要对自己或他人的观点作出简单的评述。由于大家是平等的关系,都愿意听取他人的意见,相互取长补短,最终实现思维碰撞,发现物理概念的本质。
4.揭示本质,形成概念
要使学生形成概念,就必须使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直观材料是形成概念的基础,但概念不能从直观材料中直接得出。必须通过学生的思维才能把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为实现认识的飞跃。就必须启动学生的思维。在揭示概念本质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归纳等思维活动,使学生形成概念。
三、解决问题,巩固概念
学生往往以为自己能复述定义就算理解物理概念了,因此,在建立概念后应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通过在新的问题情境中使用概念。让学生在运用概念中发现对概念理解的偏差。
了解学生对概念掌握的情况,可以从以下三个层次来检查:1.是否明确概念是从哪些客观事物中抽象出来的;2.是否明确概念反映了事物的什么本质属性和联系,物理意义是什么。适用的范围如何;3.是否能应用概念说明、解释一些有关的物理现象,并解决一些简单物理问题。
综上所述,三个方面尝试的实质是:在物理概念教学中让学生成为概念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概念的建构过程中来,才是提高效率的关键。
为了提高物理概念教学的有效性。本人依据物理概念教学的一般程序和教學原则,针对我校学生的特点,通过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巧设实验,引发冲突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在走进课堂之前,都不是一张白纸。学生在学习物理概念之前已经具有对物理事实的认识,即前概念,前概念往往是不正确的,而且也往往是根深蒂固的。但是学生头脑中已经具有的那些前概念其实是一种珍贵的资源,它可以成为学生形成科学概念的生长点。如何让前概念成为物理概念的生长点呢?关键是剖析学生头脑中存在的前概念,让学生认识到前概念的不合理性。
从生活中得到的感性材料通常有复杂的背景,本质、非本质的因素常交融在一起,利用这样的材料来使学生建立概念有时会遇到很大的困难。而实验则可以提供精心设计的、经过简化和纯化了的感性材料,它能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明确、具体的认识。有了鲜明的感性材料后,当学生将自己原有的观点与事实进行比较时,必然会产生认知冲突。这是概念有效教学的起点,也是学生建构物理概念的起点。
二、搭建平台,主动探究
1.创设问题,营造探究
人的思维活动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创设特定的学习情景,如观察、实验等,引导学生提出科学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学生探究的心理动力和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契机。教师的任务是:把教材中的物理知识转化为问题,借助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问题设计,促使学生思考,营造探究氛围。
2.针对问题,自主探究
原先备课时,总有意无意地把自己怎样讲得明白、讲得清楚放在首位。但是,教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就必须把学生探索、思考等活动放在首位。在备探究式的课时要思考:哪些是老师不讲不行的内容?如。促进学生新旧知识连接的内容、激发学生思维或进一步唤起学生求知欲望的内容、学生苦思而未解的疑问等等;可以由学生尝试完成的,就放手让学生去做。
3.交流合作,评价结果
物理课的特点决定了大多数的探究活动都需要合作完成。例如,在探究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活动中,要由小组内成员合作完成安装、测量、记录、数据处理等工作,小组里任何不和谐行为都会影响到探究活动的完成。由于探究的结果是大家的,每个同学都会在尽量做好自己任务的同时关心其他同学的任务。
在评价结果时,学生不仅要条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要对自己或他人的观点作出简单的评述。由于大家是平等的关系,都愿意听取他人的意见,相互取长补短,最终实现思维碰撞,发现物理概念的本质。
4.揭示本质,形成概念
要使学生形成概念,就必须使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直观材料是形成概念的基础,但概念不能从直观材料中直接得出。必须通过学生的思维才能把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为实现认识的飞跃。就必须启动学生的思维。在揭示概念本质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归纳等思维活动,使学生形成概念。
三、解决问题,巩固概念
学生往往以为自己能复述定义就算理解物理概念了,因此,在建立概念后应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通过在新的问题情境中使用概念。让学生在运用概念中发现对概念理解的偏差。
了解学生对概念掌握的情况,可以从以下三个层次来检查:1.是否明确概念是从哪些客观事物中抽象出来的;2.是否明确概念反映了事物的什么本质属性和联系,物理意义是什么。适用的范围如何;3.是否能应用概念说明、解释一些有关的物理现象,并解决一些简单物理问题。
综上所述,三个方面尝试的实质是:在物理概念教学中让学生成为概念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概念的建构过程中来,才是提高效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