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后教”理念下美术课堂以“趣”为本的课堂初探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vy_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研学后教”是促进学生多元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范式。《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追求的教育理念之一是“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可见,“兴趣”应成为教师教学效果的根本追求。在“研学案”的导引下,美术教学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让学生“乐学”美术。
  【关键词】研学后教;美术课堂;兴趣
  “研学后教”是以哲学实践论、人脑科学、现代教育心理学为理论基础,以教师三研(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研究对象)为前提,以研学案为载体,以研学问题为核心,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形式,以教师三讲(讲重点、难点、关键点)为原则,促进学生多元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范式。
  “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这是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名言。这句话同时也印证了我国两千多年前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经说过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术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教师追求的教育理念之一是“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可见,“兴趣”“乐学”应成为教师教学效果的根本追求。
  但是,在美术教学中经常会有这样的现象:教师课前精心设计教案,上课程序严谨,可是学生听得枯燥乏味,时时瞌睡;作业时,很多学生的作业“不入正轨”,教他画“狗”,而他画的是“猫”……这是学生的“不务正业”,还是学生的“故意捣鬼”?这是因为教师只考虑了如何把教材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忽略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需要。既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要求教育要把如何发现、发展学生的兴趣、好奇心、探索精神放在特别重要的位置。在教学中废除千篇一律、照本宣科、枯燥无味的填鸭式、满堂灌;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心里,想学生之所想,教学生之所需,因人、因材施教,深入浅出,用通俗易懂、引人入胜的形式、语言传授,让学生产生兴趣,从而“乐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良好的美术学习环境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让学生产生直接的兴趣。
  1. 宽敞的美术专用教室,室内艺术品的摆放,墙壁各类的美术作品,这些环境的美化使学生处于趣味的画境体验,产生激情和强烈的表现欲望。在上《海底世界》一课时,笔者在教室四周摆放了数幅巨大的海底情景图片,并陈列了许多表现海底生物的艺术作品。学生一进来就犹如置身于神秘的海洋世界中,“真实的海底”体验让他们兴奋不已,学习热情大增,这节课也取得了相当好的课堂效果。
  2. 外界的环境,包括生活情景、大自然美丽的景色等也能激起学生对美的强烈追求。笔者上《淅沥的小雨》一课时,恰逢下雨,学生感受到了真实的雨,亲切而形象。笔者让学生走出教室,让他们到雨中去嬉戏,去体验被雨点滴打在身上的清凉与惊奇,体验被雨淋湿的惬意与狼狈,更体验在雨中的欢乐与激情。这对于学生来说形象是生动的,感受是深刻的。学生对小雨的形象充满表现欲望,这样学生就会主动、积极地去把雨中的感受画下来。
  二、组织游戏,提高兴趣
  英国教育家洛克认为:“教育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游戏似的。”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将枯燥的知识设计成游戏的样式,在游戏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创作,从而获得美术创作的乐趣,让学生亲身参与游戏活动的每个环节,并在每个环节中大显身手,一展才能。这样的体验活动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也得到了语言等其他方面的锻炼,让学生感到无比快乐,在心理上感到极大的满足,从而使教学目的得以实现。
  如《快餐美食店》一课,笔者把整节课设计成一个社会模拟游戏。把全班分成四个快餐美食店的公司,开展市场竞争。首先各公司要进行市场调查,哪种快餐美食适合大众,获人们喜爱。然后通过公司研究,明确设计的方法、要点,再集体进行合作。很快,体现集体智慧的一个个适合大众、让人们喜爱的快餐美食展现在了大家面前。最后召开美食博览会,各公司自行介绍产品,进行推销活动。整节课中,学生的社会角色不断轮换,一会儿是公司老总,一会儿是市场调查员,一会儿又是厨师,一会儿又成了美食家,最后还做了采购员。在各个角色的演绎中,学生的创造欲望被充分激发,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张扬,美术游戏在这里真是功不可没。
  课堂教学游戏化,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使新课程产生无穷的动力和生命力,使新课程更丰富、更完善。它作为一种深受学生喜爱的课堂组织形式,有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只要教师设计得当,巧妙运用,必定会使美术课堂既成为学生的学园,更成为学生的乐园。
  三、发展评价,保持兴趣
  作品完成后,需要展示与交流。善待学生的习作,积极引导,满足学生的“成功欲”,对保持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学生言之成理或能自圆其说的评价和判断,教师都应该给予尊重和鼓励,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新课标》指出:评价应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事实作为评价的基础,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要重视对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强化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及内在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
  如在彩泥卵石画评价过程中,笔者让学生自己来说一说创作的作品,师生互动,让学生都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快乐。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展示,相互点评来达到与人交流的目的;通过自评、他评、师评,互评的方式,对各组作品进行点评,对各自作品优点进行介绍,对创作、设计的全过程进行解读,让观众(孩子们)了解作品成功背后的故事,增添兴趣。如在作品完成后,让小组长把本组设计作品的步骤记录下来,让小组成员各自用一句话表达自己在参与设计过程中的感受或想法。让每一个学生交流创作体会,能体现出对每一个学生的尊重和鼓励,即使是简简单单的交流,也使得学生的创作积极性得以更大的发挥。
  总之,在“研学案”的导引下,美术教学要做到小组合作,讨论释疑。形式以自学、对学、群学为主,使美术教学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正确引导;让美术成为学生抒发情感、表现个性的载体;让学生的心灵得到自由,让学生的个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张扬,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术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做到真正的“乐学”。
其他文献
摘 要:真正的数学是由问题与解组成的,所以要想引导小学生学会学数学,就必须指导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解决活动,有效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让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解,还要尽量通过一个问题推导解决一类问题的方法,以便切实优化学生的数学学科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文章从组织问题解决活动的四个环节,即设计问题、展开数学猜想、组织问题解决活动、组织解题迁移指导来分析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如何顺利组织问题解决活动。  关键词
摘要:台湾著名成功学大师黑幼龙先生说:“养孩子就像种花,要耐心等待花开。”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颗花的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会很灿烂地绽放,有的花,卻因为种种原因,需要漫长的等待。接下来,笔者以一位问题学生的教育案例进行相关探讨。  关键词:德育教育;问题学生;案例分析  一、案例介绍  笔者班上的小李同学长得高高瘦瘦,头发黄黄的,他喜欢受到别人的欣赏与表扬。但由于卫生习惯不
摘要:小学一年级处于数学思维的启蒙阶段,其思维品质的形成,直接影响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有序思维”是培养其他数学思维的有力前提。因此,在小学一年级系统地、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通过对一年级数学教材的梳理,编写指向性明确的教材设计和教学评价,让学生能够养成有序思考问题的品质,从而为其他数学思维的培养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序思维;教学策略  一、一年级学生“有序
摘 要:体育课往往会融入一些有趣的游戏,这让小学生对体育课较有热情,体育教师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可以有效地渗透道德建设,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品质。文章分析了当前体育课程中渗透道德建设的优势,并提出了小学体育教学中道德建设渗透的方法与技巧,由此做好渗透道德建设工作,推动小学生群体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道德建设  体育游戏已经成为当前体育课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对于提升体育教学
摘 要: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学,是整个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的关键阶段,尤其是第二学期的总复习,内容多、知识覆盖面广,知识层环环相扣。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要提高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效能,则要采取因材施教、经常表扬、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此外,还要培养学生审题、验证和订正的习惯和良好的计算习惯;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学生的画图解题和解方程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
【摘 要】所谓“自主探究”,即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本位”代替传统的“课本本位”,以“主动探究”代替“被动接受”,学生以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等多种方式参与学习,教师则以一种“导演”的身份参与、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主动获取新知。本文通过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实例进行分析,试述如何创设教学情境、以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学科整合,激发学生的
摘 要:语文朗读能力是一项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能力培养,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开展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其朗读体验。因此对朗读能力的培养,既要有一定的理论创新,还要有一定的实践创新,需要对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途径等进行重点研究。笔者主要从小学语文的朗读教学出发,简要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途径,从朗读的感情、技巧和评价三方面探讨提高语文教学朗读的能力培养。  关
【摘 要】社团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更是学生课外学习活动的一种有效形式。随着社团活动的深入开展,相关问题也浮出水面。如何有效开展社团活动,一直是教师深思和研究的问题。笔者认为在小学阶段开展有效的社团活动能极大地促进少先队员核心素养的发展,这正好与落实素质教育相适应,符合教育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小学德育;少先队员;核心素养;社团活动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  素养是人在特定情境中综合运用
摘要:文章对高中阶段词汇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解读,并结合教学实际操作进行了反思、探索和总结,尝试为独立的英语词汇赋予情景语境,结合单句中英互译和设置情景主题中译英等形式,将孤立的单词转化成有语境、有情节的句子甚至是小语篇,使学生最终获得能够灵活运用已学词汇组词成句,甚至组句成篇的能力,从而提高高中词汇教学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英语;词汇教学;话题翻译;语境;语言输入;语言输出  词汇学习不是简单
摘要:笔者在对本校师生的测试和访谈中获知,学生对“植树问题”的解答基本停留在一知半解、应用公式的浅层理解上。基于以上问题,笔者在学习新课标、教参以及大量参考文献后,首先对植树问题的教学误区进行了调查归因,然后针对误区改进学习材料,形成“情境比较——自主画图——感知‘L型’——理解‘L型’——应用‘L型一’教学流程。利用“L型”画图突出植树问题中“点段对应”的关系,实现数学建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