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NAi介导抗水稻条纹病毒转基因水稻的培育

来源 :山东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ls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研究根据RNA干扰的机制原理,利用已构建的包含SP基因部分片段反向重复序列和生物安全性更高的标记基因bar基因的RNAi双元表达载体pDTRSV-IRSP-Bar,通过采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转化水稻愈伤组织获得抗条纹叶枯病和抗除草剂的转基因水稻植株,通过Basta抗性筛选、PCR检测及Northern blot分析,获得了稳定高抗RSV和抗Basta的株系KRSV1和KRSV9,并对其田间抗性及农艺性状表现进行了调查研究。
  关键词:水稻条纹病毒;RNA干扰;反向重复序列;农杆菌介导
  中图分类号:S511.2+23.53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3)05-0038-04
  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是纤细病毒属(Tenuivirus)的代表成员,由介体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经卵传播,该病毒引起的水稻条纹叶枯病具有分布范围广、危害极严重的特性。在水稻条纹叶枯病流行暴发年份,能造成水稻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化学防治对其效果不明显,并且造成环境污染。因此,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RSV是一种特殊的多组分RNA病毒,其中日本T分离物全基因组序列已被测定,全长为17 145 nts, 由4条单链RNA组成,按照分子量由大到小分别命名为RNA1~RNA4[1~3]。RSV具有独特的基因组结构和编码策略,除RNA1采用负链编码策略,vcRNA1编码依赖RNA的RNA聚合酶(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 RdRP)外,RNA2、RNA3、RNA4均采取双义编码策略,其中确定与病毒致病力和侵染过程密切相关的是RSV vcRNA3编码的病毒外壳蛋白(coat protein, CP)和vRNA4编码的病害特异性蛋白(specific protein,SP)[4~6]。
  目前抗RSV品种的培育主要是通过常规育种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但存在抗性资源缺乏、育种周期长、效率低等问题。随着近年来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 RNAi)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利用RNAi的高效性和特异性来控制植物的病毒病已开始得到重视和应用[7]。生物学研究表明,RNAi是由内源性或外源性双链RNA (dsRNA) 所导致的细胞内特异性的基因沉默的现象,主要借助转录后的加工特异性地降解靶标RNA而使基因失活,从而获得对病毒的抗性,所以也称为转录后基因沉默(Post-transcription gene silencing, PTGS)[7,8] 。dsRNA的形成存在多种可能的途径[9],但许多研究表明,在植物体内产生dsRNA的最佳方法是转化具有发夹结构 RNA(hairpin RNA, hpRNA)的外源基因。具有发夹结构的外源基因由两段反向重复(Inverted repeat, IR)DNA序列和一段其他DNA(spacer)序列组成,两段IR DNA由spacer连接起来,这样的结构所转录的RNA会形成hpRNA。基于hpRNA表达而诱导的基因沉默已在多种生物、基因上获得成功[10~13]。因此通过体外构建hpRNA可以高效地诱发基因沉默。
  本研究利用已构建的包含SP基因部分片段反向重复序列和bar基因的RNAi双元表达载体pDTRSV-IRSP-Bar,通过采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转化水稻愈伤组织获得抗条纹叶枯病和抗除草剂的转基因水稻植株,经Basta抗性筛选、PCR检测及Northern blot分析,获得了高抗RSV和抗Basta的水稻植株,为水稻抗RSV品种的培育奠定了基础。
  1材料与方法
其他文献
摘要:采用裂区设计,以披散型品种济谷14和相对紧凑型品种豫谷18为试验材料,以留苗密度为主区,以氮肥为副区,对谷子的产量和产量相关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氮量和留苗密度对济谷14和豫谷18株高、茎粗、穗长、穗粗均无显著性影响。施氮对济谷14和豫谷18产量的影响达显著水平,随着施氮量增加,济谷14群体产量表现为先增后降;豫谷18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留苗密度对豫谷18与济谷14的群体产量影响
期刊
摘要:本研究针对丘陵双季稻区,以11个早晚稻品种为材料,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设置8寸与9寸2个机插行距,研究不同处理条件下的茎蘖动态、干物质量、产量和产量结构。结果表明:8寸行距的干物质量、收获指数和产量均比9寸行距的高;8寸行距的产量比9寸行距平均增产53486 kg/hm2,平均增产率达837%。  关键词:丘陵;双季稻区;水稻;行距;产量  中图分类号:S511.045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
期刊
摘要:抽穗期是水稻重要的农艺性状,它决定水稻品种的地域适应性和季节适应性,是重要的育种目标之一。本研究从两个水稻单片段代换系杂交分离群体中筛选到8个次级单片段代换系和2个双片段聚合系,经重叠群作图分析,鉴定出2个与抽穗期有关的QTL。qHD3位于第3染色体短臂,qHD6位于第6染色体的短臂中部。在长日照条件下,Lemont的qHD3等位基因可促进水稻早抽穗,Tetep的qHD6等位基因则延迟水稻抽
期刊
摘要:本研究以10个单片段代换系为材料,进行抽穗期QTL鉴定,得到4个存在抽穗期QTL的单片段代换系:W11-15-7-39-2、W02-15-7-3、W08-16-3-2、W22-9-5-2-4-9-3,其上的QTL分别命名为qHD2-1、qHD8-1、qHD3-1、qHD10-1;基因聚合、互作分析结果表明qHD2-1对qHD8-1、qHD8-1对qHD3-1、qHD3-1对qHD10-1分别
期刊
摘要:在山东肥城对36户种植的栝楼进行了调查,并比较了当地4种不同种植密度下鲜瓜蒌的产量。结果表明,牛心栝楼种植密度越大,初果期瓜蒌的产量越高。初果期瓜蒌产量与种植密度呈正相关。从整个栽培周期考虑,以行株距为25 m×2 m的种植密度对栝楼秧苗的伸展和坐果较为有利。  关键词:栝楼;栽培;种植密度  中图分类号:S567.239.044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3)05-0
期刊
摘要:利用离差平方和法(Ward’s)对36个粳稻品种穗部性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6个品种可分为紧穗型、中间穗型和散穗型三类。利用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具有丰富多态性的28对SSR引物对36个水稻品种进行PCR扩增分析,共检测到76个等位基因变异,每一个位点上检测到的等位变异数为2~9个,平均为271个。根据扩增结果可以将36个品种相互区分。供试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值为05758~0978
期刊
摘要:综合采用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气候风险因子,进行小麦生长灾害风险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区小麦的主要灾害类型不同,其中,干热风灾害是各生态区主要的生产风险灾害,小麦产量最终形成受到干热风灾害的威胁最大;建立了生产风险灾害预警模型,不同生态区条件下模型的风险因子不同,模型的显著性也有差异。多因子回归预警模型为风险因子判定和产量预警提供了数据和理论支持。  关键词: 小麦;生产风险;预警模型;山东
期刊
重点实验室/小麦玉米国家工程实验室,山东济南250100)  摘要:为培育高度抗逆和无选择标记的转基因小麦,本研究从NCBI数据库中搜索到ThIPK2基因序列,依据该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参照小麦偏爱的密码子对该基因进行密码子优化,并将重复的和不必要的酶切位点去掉后进行人工合成。将改造后的ThIPK2基因插入到强启动子Ubiquitin和终止子AtSac66之间,然后将其插入到含有玉米Ac/Ds转
期刊
摘 要: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乳粉中左旋肉碱的含量,从温度和时间对反应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分光光度法;左旋肉碱;反应温度;反应时间  中图分类号:TS252.51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3)11-0120-03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仪器与试剂  1.1.1 试验材料 两种乳粉,标记为样品1和样品2。  1.1.2 仪器  1.2 试验原理  
期刊
摘要:为探讨不同种植方式玉米冠层光利用情况的差异和“双行交错”种植方式的增产机理,试验设置了等行距种植、大小行平行种植、双行交错种植三种种植方式,并测定其玉米冠层叶片的光截获率、光吸收率和光强日变化等参数。结果表明:三种种植方式的玉米冠层光利用情况存在显著差异,顶层双行交错>大小行>等行距;双行交错种植,其穗层及以上光截获率为880%,顶层光吸收率为453%,可以利用较强的光和较弱的光;在高密度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