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成就教育文章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fs8013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文章涵盖了与教育相关的通讯(人物、事件、经验、典型)、消息、论文、随笔、调研报告等,一般有相对固定的格式,尤其像调查报告、科研报告、专业论文等都有固定的格式,但如今也在固定中求变化,形式也越加灵活多样。有关撰写这类文章的技法,已有专家出了专著,而且用在不同的报刊还有具体的要求。在网络技术普及的今天,要完成一篇教育文章,对教师来说,已不是问题。但要写好一篇教育文章,可以拿出去亮相,而且有一定的影响力,那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是非要用心读、用心写、用心改方能为的事了。
  
  一
  
  罗曼·罗兰说过:“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是自己心中有阳光。”任何一本刊物都需要有能给读者带来感悟的文章,而要能给读者带来感悟,首先要求作者本人对事情(问题)的认识有感悟,其文章才有给读者带来感悟的基础。
  从作者寄(发)来的绝大多数稿件来看,不是作者本人没有实践经验,也不是缺乏材料,最重要的是缺乏感动人心、引发读者共鸣的新思想,缺乏独辟蹊径剖析问题、表达观点的新视角。
  当今时代是需要思想的时代,当今教育需要有思想的教师,教育刊物需要有教育思想的文章。时代对教师的要求是不能做思想贫困的教师,教育期刊对作者的要求是不能做思想贫困的作者。教育真谛的实施离不开先进的教育思想的指导,教育思想的不断创新,是推动和深化教育改革的根本动力,也是创新教育文章的源泉。
  那么,教育文章的思想从哪里来呢?从实践的感悟中来。阅读是一项间接的实践活动,在这项活动中,感悟可以不自觉地获得,也可以自觉地努力而获得。从感悟中提炼出思想,是弥补教师专业成长木桶中那块最短木板的良方。
  华中师大教授郭元祥在他的新作《教师的阅读——过一种阅读的生活》中强调,“阅读是一种生活,阅读是一种品质,阅读是一种思索,阅读是一种解脱”,“无论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什么样的问题,都可以通过阅读来开阔胸襟,启发思路,都可以用阅读来拯救自己”。郭元祥之所以极力推崇阅读,就在于当今知识更新速度之快,社会发展进度之猛,如果谁一年半载不读几本书,就极有可能思想落后、知识老化、能力降低,甚至工作力不从心。如此,就会觉得累,就会在工作面前不称职、在知识面前落伍。
  阅读重在读什么呢?一本好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其创新性上,而且往往以其思维亮点呈现出来。所谓思维亮点,就是那些能让读者的眼睛为之一亮、精神为之一振的新思维、新理念、新观点、新见解……这些让读者豁然开朗的思维亮点,就像散落在沙丘里的金子,它们在长篇大论的文字叙述中,往往以一段话甚至是一句话的形式突现其身。这就要求我们有慧眼识真金的功夫,从书的目录、内容甚至结构中,能够一眼发现其中的亮点,并能“一见钟情”地咬住这些亮点进行悟读,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去阐述、理解,形成自己的认识和思想,并反思和追问自己在运用同样的材料表达同样的思想、观点时与文章作者处理技法的异同。
  悟读重在悟什么?我们倡导写文章要“有感而发”,比如中学课文里的《石钟山记》,写的是苏轼的一次考察。他对郦道元和李渤关于石钟山的结论产生了怀疑,通过考察,他得到了关于石钟山名字的由来,有人言之简,有人言之陋,而要得到真知,就要“目见闻”这样的感悟。写作时,他就围绕这种感悟,用事实和过程把它铺陈出来,结果就成了一篇留传千古的好文章。在这里,感悟大抵和灵感相通。然而灵感可遇而不可求,我们所说的感悟,却可以大量地获得──只要我们在阅读时敢于用心去质疑,用心去求索,就能提高自己的“悟性”,提高看问题的思维水准。因为,感悟有不同的层次,对同一个事物的认识,可以赋予不同的感悟水平,从而体现不同人的精神世界拓展的丰富性和深刻性。例如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在记录中说,他14岁时认为叔叔十分平常,然而过了7年,当从国外求学回来时,却感到叔叔的学问大有长进。实际上不是叔叔提高了,而是马克·吐温进步了,他能感悟到叔叔的学识和长处了。就此而言,我们毕生都在对生活经验和书本知识进行感悟,生活经验和书本知识就像例中的“叔叔”。我们不断地提高感悟水平,就使得我们对生活经验和书本知识的悟性越来越多、层次越来越高,在写文章时就越会在充满信心的预期中文思泉涌。
  对阅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感悟,虽然有时是零散的,但不是孤立的,应是用一种新的认识代替原来的认识或创造出一种以前没有的认识,新的感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这种感悟一旦出现,就要善于把握住。德波诺曾提出“注意滑过”的说法──当人们驱车从甲路口到乙路口时,常常是因为车速过快,而忽视了中间还有一个丙路口,丙路口那里还有一条路径更短、路况更好的路。由甲到乙的路越顺畅,忽视丙的可能性就越大。人们普遍的阅读思维,往往是条列状的思维,而不是辐射状的思维,这种阅读过后不会留下什么痕迹。要在阅读中产生感悟,形成自己的思想,就要防止浮光掠影式的阅读。借用德波诺所说,也就是要使得从甲到乙走得没有那么顺畅,从而使自己不能不注意路旁的丙──感悟。
  
  二
  
  杜甫有句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既是要我们多阅读,同时也说明,阅读到了一定的时候,应该动笔写,常写就能掌握规律。从逻辑学的角度看,读是写的一个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即是说要真正进入“下笔如有神”的境界,只读不写,特别是写好,也只能是空谈。
  有这样一则报道:某校邀请一位特级教师给本校教师上示范课。这位特级教师对学校临时指定的授课内容稍作准备,便从容地走上讲台。一堂课下来,听课的老师无不折服。赞叹之余,有人问这位特级教师为这堂课准备了多久,这位年过半百的长者慨然说:“可以说我只准备了一刻钟,也可以说我一生都在准备这堂课。”回答意味深长,令人深思。
  这则报道的隐喻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正如酒,愈陈才愈香。写文章莫不如此,没有“一生都在准备”,好文章是诞生不出来的。
  “一生都在准备”可谓有心者的坚守。我们说熟能生巧,常写、多写就能找到写文章的规律,就能走出“复制”他人作品的怪圈。“‘复制’他人作品”充其量是“假写”,而非“真写”。
  真写强调的是写作时独有的一种境界和只能意会的一种感觉,对不同的选题、材料均有下手之笔,均可使文章在遵循共性规律中出新、出彩,写出自己最想写、表达出自己最想表达的内容,亦即能做到“文章合为时而著”。
  真写的魅力在于捕捉和处理细节。2500年前,老子就有名言:“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2004年汪中求先生一本《细节决定成败》受到市场热捧,一时洛阳纸贵,这就是“细节”的魅力。文学作品需要细节,需要细腻地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教育文章也需要细节,没有细节或缺乏细节,教育文章就可能是苍白的、枯燥的、空泛的,文章就难有多大价值。相对于纯理论来说,细节有亲和力和感染力,能够让读者在体验愉悦中认知与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与观点。好的教育文章从来是不缺乏细节的,成功的教育文章往往是在细节上下了工夫。
  何为细节?教育文章中的细节很平凡,就是教育教学中的“一滴水”,一滴能够照见太阳的水。它就是教育教学中的典型性事实,就是围绕教育文章主题和有利于表现主题、有助于传播效果的教学事例。从客观描述的真实细节中让读者感知教育文章的思想内涵,这大概就是一切教育文章写作所努力追求的境界与目标。
  文章写到真处时,能做到既遵循某种潜在的写作规律,又从这种潜在的写作规律中跳出来,具有运筹帷幄的能力。文章写到真处即是只要一接触材料,便可开始打腹稿、提炼主题。而且在提炼主题的同时,也提炼出标题,搭起文章的整体框架。在这个阶段,标题和主题往往是重合的。标题是主题的最集中表现,是用最少、最形象、最准确的文字概括出来的主题。这个构思中的标题就是整个文章的大梁,是撑起文章的支柱。有了这根梁或柱,心里就有主心骨,就不会来回犹豫,空耗精力,便可及早地进入布局和成文的状态。
  文章写到真处时,能做到既可写新问题、新事实的文章,又可将老问题写出新意,是常写常新的高手。在文章写作中,有一些被称为老生常谈的主题即老主题。认真写好这些老主题的文章对教育教学具有指导作用,但写得不好就容易写成“老面孔”“似曾相识”或“早已相识”的过时文章。文章写到真处既能使文章避免陷入这种尴尬,又能对事实材料作深刻把握,具有比别人看得“更深一层”的能力,从而在思想内容上写出与众不同、在表达上赋予个性化语言的好文章。这种文章有鲜明的时代感,可给读者新的启迪,让读者在赏心悦目的阅读中欲罢不能。
  
  三
  
  绘画有“画龙点睛”之说,教育文章的点睛就是修改。修改文章就像盖房子,用梁把房子撑起来盖好后,还要“雕梁画栋”式的装修,让它更美、更有文采。文章初稿写出来后,一般来说只算完成了第一步,真正要赋予其文采,还要做大量的深加工。《文章评改》中有吕叔湘先生的《评改澜沧江边的蝴蝶会》一文,评改时间是20世纪60年代,后来被选为初中语文篇目,那确实是篇美文。从评改文章中,我们能看到被评改文章的原貌。这是一篇描写景物的散文,吕老的评改主要是“挤水”,让它更加简练,达到“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的目的。吕老的删与改,道理清楚,分析透彻,恰到好处,近四千字的原文,删改了近一半,由此叹服吕先生的匠心独运。原文已经很不错了,让吕老一评改,可谓锦上添花。
  写稿不易,改稿更难。“文章不仅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好文章是千锤百炼的结果。许多大作家、大学教授,他们的文章也不是一次就成功的。我们耳边经常闪现贾岛的“推敲”故事、白居易念诗给老婆婆听的故事,这些事例都说明修改在好文章的形成过程中显得非常重要。对教师来说,他们教学任务繁重,要想让他们创作出好的文章,除要引导他们对教学进行深刻的体会之外,引导他们对文章作深加工修改同样重要。
  那么,对文章作深加工的着力点该放在哪里呢?
  深加工的着力点之一,是让构思的标题和提炼的主题进行同步对接,让主题清晰、标题水落石出,并使之达到两个目的:一是一看标题就知道文章的主题,二是一读标题就有个性、吸引人。这是深加工的重要环节、重要部分,也是决定一篇文章能否点亮编辑眼睛的关键。
  深加工的着力点之二,是对文章引用材料的增加、删节或调整。材料是文章的“血肉”,它是证明观点的事实,是论点成立的依托。因而在修改时:一要考量材料的必要性,即选用能说明观点的材料;二要考量材料的真实性,即所用的材料必须符合实际,准确可靠;三要考量材料的合适性,即材料引用要恰当。从而把不足的材料补足,对空泛、陈旧、平淡的材料进行调换,删除不实的和与主题无关的材料。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材料确凿有力、论证有力、典型有力、说服有力。
  深加工的着力点之三,是在语言运用上反复推敲修改:一是语言表达的简洁性,用最少的文字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把重复的地方改为精练、简洁;二是文字表达的准确性,把似是而非的话改为准确的文字;三是语言的可读性,把平淡的改为鲜明,把拗口的改为流畅,把刻板的改为生动,把隐晦的改为明快,把含混、笼统的改为清晰、具体。在通篇统一的考虑上,不留全文概念不一、论述自相矛盾、语句上下脱节的表述,要让编辑从字里行间能够看出作者较强的推理能力和文字驾驭能力,从印象上增加编辑选稿、改稿的概率。在这方面,一旦点亮了编辑的眼睛,作者往往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回报。(作者单位:江西教育期刊社)
  
  □实习编辑 刘学贵
其他文献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较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随着社会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心房颤动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老年心房颤动的治疗已成为社会医疗资源重大的负担之一,尤其是年龄大于80岁的高龄老
艺术家于灾难中的责任rn魏 睿|上海歌舞团编剧rn人类在抗击灾难时,表现出无与伦比的悲壮力量,同时更加敏感沮丧,这是人的复杂性.灾难是一把锋利的匕首,刺开人类自我保护的面
期刊
招聘管理流程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流程的关键组成部分。为了提升和增加企业招聘管理绩效和价值,改善招聘管理不足,降低人力资源管理运营成本,进而提高企业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人们开
随着畜牧业的不断发展,牛羊布氏杆菌的防治方法也在不断增多.布氏杆菌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疾病,这种疾病会伤害牛羊的生殖系统,感染后会引发母羊流产、公羊睾丸发炎等问题.本文
数学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科学,与其它学科比较起来有较高的抽象性, 除了对这门 科学的发展规律、研究方法等有所掌握外,还应认真地研究数学的教学艺术, 使抽象的数学 理论在讲
在当今信息社会,网络信息资源丰富着我们的生活,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配置,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前提.本文主要以吉林省为例分析了吉林省网络信息资源的配置现状, 总结了网络信
本文探讨了影响混凝土抗冻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并讨论了改善混凝土抗冻性的技术措施.
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坦言:校长讲排场、讲级别、不会讲课,也很少进课堂;教育局长缺乏教育专业知识,不按教育规律办事;校长、教育局长的这种“官员化”、非专业化现象应引起人们的警惕。为此,他建议尽快改革校长、教育局长的任用制度,实现教育家办学。  代表委员的评论,当然切中时弊,但笔者认为,症状发生在校长们身上,病因应该从多方面寻找。过去的教育,经历了太多的折腾;眼下的教
期刊
博客是英文“Blog”的音译,源于“WebLog(网络日志)”的缩写,是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它是以网络为载体,简易迅速便捷地发布自己的心得,及时有效轻松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再集丰富多彩的个性化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那么,博客写作具有怎样的特点?  首先,博客写作是网络环境下的新型写作,从载体看,隶属于“互联网写作”,开放性和数字化是其基本特征。反映在博客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