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一只麻雀的苦

来源 :江门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wyx7707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满囤起床开窗,一只麻雀扑棱棱撞进来,被他逮住关进鸟笼,给儿子养着玩。儿子高兴地捉来虫子喂它,可它不吃,又喂它谷粒,也不吃,像一名被俘后宁死不屈的战士。三天后,麻雀饿死了。
  儿子伤心得直哭。满囤宠爱儿子,安慰说:宝贝别哭,爸爸再抓一只!村子里麻雀多,再逮一只不难,可麻雀性倔,宁可绝食而亡也不愿失去自由,怎样才能让它愿意进食呢?满囤看着儿子,心里一动:有了!
  村后有两间破旧老屋,住着满囤寡居多年的母亲。这几年,满囤搞大棚种植赚了钱,盖起了小洋楼,日子好过了,可老婆是个狠角儿,硬是不让母亲一起住。满囤去的时候,母亲正在吃午饭,问他吃了没有要不要再吃点。满囤回答说吃过了。
  屋顶有只麻雀在哀鸣,满囤心想,也许那只死去的麻雀是它的伴侣。屋檐下麻雀窝不少,他很快就发现其中一个有幼鸟,架起梯子爬上去,只见五只破壳不久的小麻雀正齐齐地伸长脖子,张开嫩黄的嘴等食。
  那只哀鸣的麻雀,意识到马上又将失去儿女,哀声愈发凄切,不停地围着满囤飞,却不敢靠近。满囤捧起鸟窝下来,用短木棍在地上支起一面筛子,将幼鸟置于其下,远远地牵着一根细绳,眼瞅那只救子心切的麻雀跳进去,将细绳一拉,诱捕大功告成。
  儿子看着鸟笼里的大麻雀和五只小麻雀,破涕为笑:爸爸,大麻雀还会不吃东西饿死吗?满囤自信道:不会!因为它是那些小麻雀的妈妈,它爱自己的孩子,它要喂它们,它不会让它们挨饿的。
  儿子屁颠屁颠地跑去田间捉了许多小虫放进鸟笼,又撒了些谷粒,天真道:大麻雀,快吃啊,吃饱了再喂你的孩子们吃。可大麻雀面对这些平时最喜欢的食物,只是看了看,并不吃。儿子嘟起小嘴说:爸爸,你骗人,大麻雀还是不吃东西!满囤说:儿子,别急,再等等。
  此时,五只小麻雀正伸长脖子不停地叫,大麻雀跳上跳下,作为母亲,它知道自己的孩子一定饿坏了,它不畏在失去自由后绝食而亡,可它不能看着自己的儿女饿死。良久,它终于叼起一条虫子,喂入其中一只张开的嫩嘴里……儿子见状兴奋道:爸爸,大麻雀真的肯吃东西了,它不会再饿死了!
  满囤忽然想,或许并不是每一只失去自由的麻雀都宁死不屈,就像战争中被俘的战士,虽然绝大多数宁死不屈,但也有极少数怕死当了叛徒。这只麻雀啄食喂养孩子其实只是为自己找个冠冕堂皇苟活的理由呢?满囤想证明,于是打开鸟笼。
  面对突然出现的逃生机会,大麻雀稍稍犹豫一下,便飞了出去。儿子不满地叫起来:爸爸,你怎么将大麻雀放跑了?满囤像没听见,自语道:果然是个软骨头!哼,让我再逮住,一定活活饿死你。可满囤怎么也没想到,没过多久,那只已获自由的大麻雀又自己飞进了鸟笼,嘴里叼着一条肥嘟嘟的小虫。果真是一位可敬的母亲啊!满囤赞道。
  自此,满囤每天打开鸟笼,放大麻雀出去觅食喂养幼鸟。失去了伴侣的大麻雀无怨无悔地独自承担起喂养五只幼鸟的重任,每天从鸟笼里飞出觅食,然后又飞进鸟笼喂食,忙忙碌碌很少停下,可是,它却极少啄食鸟笼里现成的食物。满囤猜测:如果它会讲话,一定在告诉我,如果不是为了孩子,它一定宁可死也不愿如此屈辱地活着。
  很快,五只幼鸟长出羽毛,鸟笼也日显狭窄。满囤便另做一个很大的鸟笼,因怕小麻雀羽翼渐丰后突然飞走,他不再打开鸟笼。大麻雀无法外出觅食,为了将孩子们喂养大,只得完全接受了鸟笼里现成的“嗟来之食”,并且,它开始教孩子们自己啄食,等到羽翼初成时,它又开始教它们学飞。满囤心里叹息:学会飞了又能怎样?如果不想成为我儿子的宠物呆在鸟笼里,就只有绝食而亡!不过,他倒是希望它们能选择后者,那样才活得有尊严。
  小麻雀终于完全长大,大麻雀却真的绝食了,它不停地去啄鸟笼,似乎想为孩子们打开重获自由之门。这天,当满囤打开鸟笼往里投谷粒时,那只看起来已无精打采的大麻雀猛扑过来,往他手上狠狠地啄了一下,就在他一惊的瞬间,有一只小麻雀趁机飞了出去。满囤叫了声:还成了精了!迅速将鸟笼关上。
  满囤冲着大麻雀恨恨道:好啊,你还挺有心计的嘛,可我看你再怎么助你的孩子们逃跑?或许,那只大麻雀听懂了他的话,知道绝无再帮助其它孩子逃出的可能,自己又不想再继续呆在笼子里苟活,它用喙逐一理了理小麻雀的羽毛,然后用尽力气扑动翅膀,一头撞向鸟笼……死了!满囤惊呆了,脑海里倏地闪现出十三岁那年,家里断粮数日,母亲将几个从邻居家偷来的几棵玉米,塞进他手中时,被发现后羞愧得撞墙而差点死去的情景,眼泪“唰”地就流了出来。
  满囤以从未有过的口气命令儿子:打开鸟笼,全放了!儿子正为飞走了一只小麻雀难过,哪里舍得全都放走,坚决说:我不!从没打过儿子的满囤抬手就是一巴掌,打得他哇哇大哭,然后他打开鸟笼,神情凝重地看着那几只小麻雀先后飞了出去。
  满囤老婆听到儿子哭声,赶过来张嘴就朝他骂。满囤黑着脸道:明天,我就将我妈接来一起住!老婆喝道:你敢!话音未落,脸上已挨了重重一记耳光,打得她彻底懵了,根本不敢认识眼前的满囤。待她回过神来才发现,眼前的满囤已不像往日那个怕她的软蛋男人,此刻,他脸上隐隐透着一股令她不寒而栗的怒气。他一字一顿地说:我十岁死了父亲,是我妈一把屎一把尿将我拉扯大的。我以前连畜生都不如!
其他文献
杨老汉得知市台播的《认尸启事》的死者就是他儿子大海时,杨大海已经在市医院的太平间里“睡”了三天又六个小时。  交通事故也不稀奇,但杨大海死得却很惨。深更半夜的,就一个人孤零零地去了,而且还是被肇事者撞了两次,撞后逃之夭夭。这是警方的判断,根据杨大海惨不忍睹的尸体还有车轮留下的痕迹。  杨大海在市里一家水泥厂上班,不管上什么班,他都天天骑摩托车回家跟父亲作伴。母亲去得早,父亲很孤单,再加上年岁已高,
期刊
相传明朝年间,广东潮汕沿海某地有一女子名叫温莲枝,自幼父母双亡,与姑母温雪梅相依为命。温雪梅十分爱惜侄女温莲枝,悉心呵护,决心把她拉扯成人,为她招个夫婿,也可以为死去的哥嫂传宗接代,了却他们生前的一桩心愿。随着岁月的流逝,温莲枝已长成一个惹人喜爱的姑娘。她不仅勤劳耕种,而且十分孝敬姑母温雪梅。温雪梅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这年端午节,温雪梅放出风声,说要为她侄女温莲枝招个丈夫。消息一传开,有个名叫
期刊
出来打工的第一年,我什么都不懂,真的是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也什么都没有,有的只是自己的无知和懵懂。在外流浪了一个多月,偷偷摸摸提心吊胆地住在同学宿舍里被查出后,在同学再也不能从她的公司食堂里偷偷带饭出来给我吃后,我买方便面和面包的钱都没有了。我感到很无助很凄凉,有种想“打道回府”的念头。但一想到病床上面容憔悴的妈妈,想到身心疲惫的爸爸,想到为了给妈妈治病欠下的债务,我打消了那念头,又向同学借了几
期刊
伯乐的邻居黑乐是个暴发户,五毒俱全,样样精通,后来不知道哪根神经出了问题,原本对马一窍不通的他突然对千里马有了兴趣。于是,黑乐只要听说哪里有千里马,不管用什么手段,用多少钱财,都非弄到手不可!由于他黑白两道都走得通,又财大气粗,软硬兼施,不到一年时间,全国各地只要能打听到的千里马都给他买光了。  很快,黑乐爱马识马的名声大震,他的名气甚至盖过了举世闻名的国际识马大师伯乐。再过一段时间,人们竟然只知
期刊
一    村长老田一下车就连方向都找不到了,刚好这时候太阳又不偏不倚地悬在正中央,不好判断它是从哪个方向升起来的,又该往哪个方向落下去。老田就在原地站着,他不敢乱跑,来的时候老伴就嘱咐,说城里可不是咱乡下,哪个田埂乱蹿都有回村的路,城里到处都是楼,走着走着,路就没了,就像钻进了茅草丛里,别人就见你不着了。  老田刚开始还真的认为老伴那是危言耸听,再说他多少也是个村长啊,哪里到了城里连路都走没了的道
期刊
人在职场免不了更换工作,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跳槽。有些职场中人潇洒地说,不打东家打西家。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这当然都是无可厚非的事情,公司可以选择员工,员工也有选择公司的权利,双方选择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体现。不过从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来看,我们还得谨慎处理这件事情,并不是每一份工作都适合我们去干的。  著名的心理学家安东尼·罗宾曾经说过:“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一份特殊的才能。那份才能犹如一位熟睡的巨人,等
期刊
那时,我还小,随父母生活在一处偏远的乡下。  父亲务农,母亲则在乡政府有一份差事。一次,母亲去一个村主持村民会议,解决山场纠纷的问题。父亲忙于农事,母亲只好带上我。  村边有一条小溪,四处开满了鲜嫩的野花,沐浴在金色的阳光里。也许,美好的东西总会给人带来快乐和享受,不一会儿,我躺在草丛里暖暖地进入了梦乡。  不知什么时候,身边吹来了一阵风。我醒了,揉了揉眼皮子,四处张望了一下,突然发现,不远处,一
期刊
一商人不慎落入水中,岸上围观者数以百计看热闹,竟无一人挺身而出,施以援手。  商人好不容易将脑袋浮出水面,他双手拖起黑色保险箱,急中生智,大声呼救:“救钱啊,快来救钱!里面有三万美金,谁救我上岸,钱就归谁……”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但见十几个围观的小伙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跳到河里,不一会儿,他们七手八脚地把商人和保险箱拖上岸来。  一名记者路经此处,便随机采访。他惊奇地问:“你当时不喊救人,却喊救钱,
期刊
柳州:狗美人更美    1999年,17岁的我乘上了去柳州的列车,进入一家糖厂上班。  柳州的街道干干净净,清清爽爽。街道两旁的小吃店让人垂涎三尺。尤其是米粉,放些花生米、大豆、酸菜、辣椒酱,上加一个荷包蛋,味道鲜美极了!  早上,一些腰如杨柳的靓妹们骑着自行车,三五成群,乐呵呵地笑着去上班。有的女孩还怀揣毛茸茸的哈巴狗,雪白雪白的,探出头来,圆溜溜的大眼睛,美丽可爱。狗的主人们就显得更可爱了,高
期刊
一个人的仙湖    2005年,很不幸,我和一帮从前的中层干部,被一齐撸下台。下台之后的这伙人,可能我是惟一一个没有背景,也没有什么出路的家伙,在别人都自谋生路纷纷调走的情况下,我只能满怀失意和感慨。去到一个叫丹灶的地方干驻站记者。家在桂城,离丹灶有30多公里,每日往返,实在是太远了。即便是有车,越来越高的油价,也是自己那点工资很难承受的。从此,很多时候我都住在丹灶,没有回家。  做记者,说真了,
期刊